国产培门冬酶诱导治疗儿童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
周卫英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上海, 201700)
关键词:儿童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国产培门冬酶; 诱导治疗; 临床疗效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B系或T系淋巴祖细胞的肿瘤性疾病,原始细胞在骨髓异常增生和聚集并抑制正常造血,导致贫血,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原始细胞也可侵及髓外组织,如脑膜、性腺,胸腺、肝、脾,或淋巴结等,引起相应病变[1]。患儿常伴有发热、贫血及出血等主要症状。传统的治疗方式如左旋门冬酰胺酶,在治疗后虽可改善患儿病情,但引发的毒性作用较高,如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影响患儿的治疗进展及治疗质量。培门冬酶是一种聚乙二醇化学偶联修饰后的新门冬酰胺酶制剂,其不仅保持了如左旋门冬酰胺酶的酶活性,也降低了外源性细菌蛋白的免疫原性,半衰期更长[2]。笔者应用江苏恒瑞医药公司研制的国产培门冬酶诱导治疗儿童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与左旋门冬酰胺酶的治疗方式的进行对比,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入选2009年2月—2014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入住的124例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儿均符合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情诊断标准[2],且经相应检查表明患儿体内器官并未受损及已对其进行相应化疗。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40例,其中危重男性患儿5例、女性2例,患儿年龄1~154月,平均年龄为(88.6±9.5)月;对照组中男32例、女30例,其中危重男性患儿7例、女性4例,年龄1~155月,平均年龄为(92.6±7.4)月。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全部患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观察组患儿使用国产培门冬酶诱导方案治疗,对患儿进行肌肉注射,注射国产培门冬酶2 500 U/m2(14 d为1次), 1次为1疗程[3], 治疗2个疗程。静脉注射长春新碱1.5 mg/m2(7 d为1次), 1次为1疗程,治疗4个疗程。静脉注射30 mg/(m2·d)的表柔比星(7 d为1次), 1次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口服40 mg/(m2·d)的泼尼松[4],服用3周后即可减停。病情较为严重的患儿可适度增加注射次数。对照组行左旋门冬酰胺酶进行治疗,对患儿静脉注射左旋门冬酰胺酶6 000 U/m2(2 d为1次)。1次为1个疗程,治疗8个疗程。其余药物均与观察组相同。治疗前,充分做好应急过敏休克急救的处理。治疗后观察2组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用药次数。
优:经治疗后,患儿贫血、过敏、肝功能受损等现象均无,白细胞正常;良:经治疗后,患儿贫血、过敏、肝功能受损等现象缓解,白细胞趋于正常;差:经治疗后,患儿贫血、过敏、肝功能受损等现象无明显改变,白细胞异常[5]。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用药次数、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8±0.8)次和(12.2±5.4) d,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6±2.4)次和(18.8±6.4) d(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死亡率为3.23%、并发症发生率为37.1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90%、70.9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0.32%(56/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35%(4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后,观察组胆红素升高占4.84%、过敏现象占6.45%、血细胞减少占14.52%,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观察组肝功能受损占9.68%,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1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疗效比较[n(%)]
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2 2组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幼儿群体中较为常见,其发病高峰时间在3~4岁,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6-9]。在国内,白血病发病率较高,且男性患儿显著高于女性患儿[10-1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由机体内分化较差的淋巴细胞在骨髓增生时无限增生而引发的一种恶性血液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出血及贫血: ① 大多数白血病患儿的发热症状由感染所引起,尤为是高烧患儿,其自身免疫下降,较容易出现感染,而患儿常感染部位多为肺部、尿路等; ② 较多患儿常伴有牙龈、鼻、颅内等部位出血症状,病情严重时将导致患儿昏迷,甚至死亡; ③ 患儿在发病前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其体内红细胞的含量也显著下降,患儿贫血程度与其病情呈正相关,伴随着病情的加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贫血症状也随之加重。
临床上对其治疗方式较多,当今临床上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最为常见的方法且疗效最佳为联合化疗治疗方式,其可较显著杀死白血病细胞,并较好清理患儿体内少数残余下来的白血病细胞,阻止其形成耐药性,从而促使患儿的骨髓造血功能得以恢复,避免其破坏机体内正常的组织及器官[12]。而传统的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方式,效果虽较好,但其仍存在较多缺点,如用药次数较多,从而导致患儿不良反应现象增多[13]。而国产培门冬酶可进行一次性注射,因此避免了多次用药所产生的不便,且其半衰期较长,一般在(7±3) d, 过敏发生率较低,为6%~17%, 且未有严重不良反应症状。
本文比较国产培门冬酶与传统治疗方式治疗儿童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用药次数、平均住院所需时间、患儿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国产培门冬酶其分子量较大,具有左旋门冬酰胺酶的酶活性,且具备较好的抗蛋白酶水解能力,能降低蛋白质的免疫原性,其半衰期较长,故可显著降低患儿的用药次数,从而避免反复注射的痛苦,提高治疗质量,减少患儿平均住院时间;而且国产培门冬酶能够更快地清除骨髓中的白血病细胞,诱导缓解率,从而提高生存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胆红素升高、过敏现象及血细胞减少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观察组肝功能受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血病患儿不具备合成L-天冬酰胺的功能,而左旋门冬酰胺酶能消耗患儿体内的L-天冬酰胺,从而阻止肿瘤细胞的蛋白质生成,因此达到抗癌的功能,但因其外源性细菌具备特性,时常引起过敏现象及免疫识别记忆,从而促使血液中的抗体被迅速清理,使临床作用不能发挥极致,故易引起不良反应。而培门冬酶由于其抗肿瘤机制与左旋门冬酰胺酶相同,因此也存在相应的不良反应 。有关观察组肝功能受损低于对照组,可能与药物相互联合使用有关,需今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健, 张碧红, 薛红漫, 等. 化疗相关性高血糖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4, 22(01):69.
[2]刘芳, 万扬, 常丽贤, 等. 培门冬酶诱导治疗儿童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J].中华儿科杂志, 2014, 52(03): 215.
[3]刘景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 2014, 29(01): 70.
[4]曹岚, 张志向, 柴忆欢, 等. 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突变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不良反应的关系[J].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3, 34(03): 247.
[5]朱琳, 郑胡镛, 刘潇, 等. BCL6、KLF5、NCL基因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异常表达的特点[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11, 18(04): 362.
[6] Sobotic Vito, Turk Boris, Turk, et al. Cysteine cathepsins are not critical for TRAIL- and CD95-induced apoptosis in several human cancer cell lines[J].Biological chemistry, 2012, 393(12): 1417.
[7]Sarah McCue Horwitz, Patricia Chamberlain, John Landsverk, et al.Improving the mental health of children in child welfare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arenting interventions[J].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in mental health, 2010, 37(1/2): 27.
[8]刘芳, 万扬, 常丽贤, 等. 培门冬酶诱导治疗儿童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J]. 中华儿科杂志, 2014, 52(03): 215.
[9]张文英, 徐文彪, 叶铁真, 等.伴骨质破坏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6例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 2013, 11(2): 253.
[10]刘阳, 孙谦, 杨锦珊, 等. TREK-1激动剂亚麻酸对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诱导电流和摄取谷氨酸的影响[J].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4, 21(01): 3.
[11]周牡娜, 谭茜, 郑洁钢, 等. 全蝎纯化液对凝血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LDH活性、ET-1表达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12(03): 335.
[12]Alina, Nicolae Stefania, Pittaluga Girish , et al.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s of follicular T-helper cell derivation with Hodgkin/Reed-Sternberg cells of B-cell lineage: both EBV-positive and EBV-negative variants exist[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ical pathology, 2013, 37(6): 816.
[13]刘芳, 邹尧, 张丽, 等. 培门冬酶治疗儿童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远期疗效[J].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10, 15(6): 254.
收稿日期:2015-03-22
中图分类号:R 7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17-133-03
DOI:10.7619/jcmp.201517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