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强基的“富裕实践”——富裕县委选派干部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工作纪事

2015-03-07 08:11张立涛杨海明任红禧
党的生活 2015年11期
关键词:洪泽党总支第一书记

□张立涛 杜 勇 杨海明 本刊记者//任红禧



固本强基的“富裕实践”——富裕县委选派干部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工作纪事

□张立涛杜勇杨海明本刊记者//任红禧

半年前,当陈百鸣来到富路镇龙水泉村的时候,村民们对这位县里的水利工程管理总站站长并未抱有太大期许。尽管他此时的身份已是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可有人觉得他是来“镀金”的,也有人说他是来“度假”的,总之,“他待不上几天就走了”。

然而半年后,当一座集水利改革、农业物联网、电子商务三个试点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基地初具规模时,当省委书记王宪魁、省委副书记陈润儿先后到村调研时,村民们信服了——“陈第一书记”是来干事儿的,干的是村民受益的事儿。

“把最懂农村的干部派下去”

对比以往的下派干部、蹲点干部,不仅老百姓觉得“第一书记”不一样,就连“第一书记”们也感觉到了不同:“唱主角,而且是自带干粮来村里‘唱主角’。”

“干群之所以有不同以往的感受,跟机制变化密不可分。”在富裕县文广局局长、富海镇大泉子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刘青看来,制度创新让下派干部变被动为主动,干起事儿来“不待扬鞭自奋蹄”。

2015年4月初,富裕县首批20名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接到任命当天,便前往各村报到。县委规定,此后两年里,他们每年驻村时间不能少于4个月。

县委书记刘海城明确要求下派“第一书记”完成三个任务:培养一个接班人、选出一个致富项目、营造一个好环境。对此,县委组织部进行不定期“暗访”、定期例会脱稿述职、年末全面考核对标,不胜任者要被“召回”,取消相关待遇;工作成效突出者,优先提拔重用。

事实上,关于下派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全国不少地方都进行过类似探索。然而,对于“派谁去”,富裕县委更倾向于“本土化”。

“把最懂农村的干部派下去,把最熟悉土地政策、懂经营、善管理的干部派下去,开好头、打好样。”富裕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马占山认为,选派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不是为了“锻炼干部”,而是要让他们切实解决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切实打造好“美丽乡村”试点村。这都是重担子,“硬骨头”还得懂农村的人来“啃”。

在县委常委会通过下派干部名单之前,县委组织部结合干部履历和各村情况,筛选了数十次,慎之又慎。最终确定的20人,“都是在农村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干部”。

选派按人岗相宜的原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富路镇党委书记、万宝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李全保,28岁那年就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很清楚农村缺什么。对经济薄弱的万宝村,他的思路很明确:村集体得有造血功能,总靠“输血”谁也供不起。上任后,他整合扶贫资金,入股奶牛合作社,仅半年时间,村民分红20万元,村集体提取管理费5.2万元,既富了村民,也富了村集体。

与其他熟悉农村经营的干部不同,曾在县委宣传部工作过的富裕镇镇长孟宇宏对农村文化情有独钟,上任杨屯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后,针对该村经济条件相对富足的实际,紧紧抓住该村具有300多年历史、一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站人文化”(清朝平定“三藩之乱”后,将吴三桂旧部及其亲属发配至黑龙江充当驿站站丁,后经多民族融合发展形成的文化)的文化优势,聘请漫画家,将“站人文化”创作成漫画,修筑漫画墙,为该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甩开膀子,干出样子

“第一书记”到村后该怎么干?

“踏踏实实干,脑袋里不能有半点儿私心。”这是县农机服务中心主任、富路镇大岗子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周龙生的回答。

用塔哈镇党委书记、吉斯堡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仪洪泽的话说:“脑袋里成天装着自己的事儿,啥事儿也干不成。”

过去,该村放牧的人家多,卫生差,污染重,就连打出来的井水都是“焦黄焦黄”的。村里组织搞卫生,应者寥寥。上任“第一书记”后,仪洪泽的打法是:先干出样子,老百姓信服了,接下来的事儿就好办了。

仪洪泽通过协调资金,先后改造房屋374户,硬化道路2.6公里,栽植花木3.2万株,“这些都是老百姓盼的事儿”。他是怎么知道老百姓心里盼什么的?他的回答既简单又深奥:“没事儿时多和老百姓唠唠嗑儿。”

在过去的半年中,仪洪泽90%的时间都待在村里,镇上的工作也都在村里处理。“群众的痛苦、喜悦,只有在面对面的沟通中你才能感受得到。”仪洪泽解释说,和老百姓沟通的过程,既是了解民情、民意的过程,也是讲清道理、宣传政策、化解矛盾的过程。去年,这个村曾出现过50人群体上访事件,今年则无一人上访。

当然,该“强硬”时也需要“强硬”。在整修全村院墙时,为节省成本,吉斯堡村委会规定:旧院墙不得私自拆除,拆下的旧砖不得挪用。但2015年5月末,一户村民私自将自家旧院墙拆除,并将旧砖全部拉走。仪洪泽知道后,坚决按规定执行。该户在县里工作的儿子托人找到仪洪泽,希望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仪洪泽不为所动,直到该村民采取了纠错措施。接着,他又经过村“两委”班子提议、党员大会讨论、村民代表逐条审议,将新的村规民约挂上了墙,一举树立了村党组织的威信。

对于树立村党组织威信,县财政局副局长、繁荣乡永丰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李彦清有着另一番体会:“我是数学教师出身,能把工程用料账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这话源于村里修建围墙、广场。“质量必须过硬。县里投了这么多钱,万一干出‘豆腐渣工程’,老百姓将来骂谁啊?”

显然,这份威信不仅仅是为个人树立的。

县委书记刘海城(右)在村头听取“第一书记”仪洪泽的工作汇报

选好人才,用好人才

在“第一书记”们签订的责任状上,有一项重要任务:培养接班人。

从长远看,“第一书记”在村里的时间毕竟有限,跟打造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一样,必须得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当然,培养和带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去年年底,绍文乡齐心村党总支书记退休。换届时,乡党委书记韩大勇鼓励党员、奶牛合作社理事长杨长永参选。韩大勇的想法是:“杨长永搞经济行,‘脑瓜儿’够用,当村党总支书记差不了。”韩大勇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后,就让“放不开手脚”的杨长永跟着自己“实践”。

今年七一,韩大勇决定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搞义务扫除,并买了43件短袖统一服装。杨长永不禁犯起嘀咕:能有那么多人吗?结果出乎意料,活动来了51个人,服装反而不够用了。

这让杨长永体会到,党员是村党组织开展工作、打开局面的主力军。

8月初,村里要建立党员便民服务站,当天就有30多人报名。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正在县城给孩子当陪读,听说排班儿没他的份儿,便匆匆赶回村里要求值班。杨长永问他:“你在县里看孩子,咋值班?”对方认真地说:“轮到我值班,我就回来。”

韩大勇对杨长永说:“他们的觉悟是不是比想象中高?”

杨长永笑了,他觉得面对群众更有底气了。

8月中旬,村活动室外面的草没腰深了。韩大勇建议杨长永:“找村民试试。”

傍晚,杨长永来到扭秧歌、跳广场舞的人群中,拿麦克喊了一嗓子:“明天薅草,大家尽量来帮忙。”

诚如预料,第二天干活时,呼呼拉拉来了四五十人,还有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奶奶……如今,逐渐学会当“领导”的杨长永感觉:“完全被韩书记领上道了。”

繁荣乡龙山村党总支一直选不出合适的书记,乡党委副书记张立成到村任“第一书记”后发现,问题的症结在于村民对村干部不信服。就拿村里修沙石路来说,钱没少花,但修完总坏,老百姓便怀疑“有猫腻”。

开会时,张立成注意到,曾当过民办教师的党员徐士杰每次都默默坐在角落里认真记录。修路时,张立成便让徐士杰带人铺沙子。

徐士杰带着五个人干了二十多天,每一车沙子都经过仔细称量。最终,多年干不成的事被徐士杰干成了。在张立成的鼓励下,徐士杰参选并当选村党总支书记。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范福友说:“每次暗访路过,都看到张立成和徐士杰他们忙得热火朝天。”

2015年6月,张立成被提拔为县信访办主任。截至2015年10月,共有三名“第一书记”在下派期间被提拔,一名被重用。

富裕县坚信:“农村的事关键在人。用对了人,就能摸出致富路子,就能固本强基。”

[编辑:任红禧电子信箱:renhong.xi@163.com ]

猜你喜欢
洪泽党总支第一书记
规范清洁高效机插精确生产,强化“洪泽大米”区域品牌建设
“三暖”工作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我的第一书记
因为有你
——献给第一书记
夏荷(新韵)
洪泽『蟹』逅
忻州实验中学召开庆祝建党99周年党员大会
第一书记之歌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
长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