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
发挥电网企业综合优势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王 敏
内容提要: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电网作为重要能源基础设施,与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极为密切。当前,推动国家电网企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按照“立足军民融合、开展双向服务、推动合作发展”的思路,重点搞好安全保障、科技创新、市场合作和应急处置四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
关键词:国家战略 军民融合 能源 电网企业
作者:王敏,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要正确把握和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使两者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创建创新型国家指明了方向。国家电网企业必须坚持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巩固军民团结的战略高度,积极支持国防建设,在电网调度运行、信息安全、军用电源产品制造等环节积极推进军民合作,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持续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当今世界,能源问题是各国国家安全关注的优先领域。能源安全的影响已经超越企业、行业甚至是国界,成为全球治理的关键性问题。确保战略能源特别是境外能源开采安全、运输通道安全,不仅涉及商业利益,也是我国国防和军队保障的重点领域。同时,在国防建设中减少常规能源消费,建设绿色节能军队,对于缓解能源安全压力、保障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能源和电力刚性需求依然很大,资源紧张、环境破坏、大气污染等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雾霾频繁出现,环境不堪重负,建立在传统化石能源基础上的能源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强调的推动能源消费、供给、技术和体制四方面的革命,为能源和电力发展指明了方向。推动能源革命、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实施“两个替代”:在能源开发环节实施清洁替代,以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实现从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能源为主转变;在能源消费环节实施电能替代,以电代煤、以电代油,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逐步形成以清洁能源为主导、以电为中心、大范围配置资源的能源发展新格局。
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特高压的成功实践,为实施“两个替代”奠定了坚实基础。特高压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安全性高、经济性好,能够实现各种清洁能源大范围互联互通、优化配置。依托特高压和智能电网技术,还可进一步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全球能源互联网就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是现代电网技术、信息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的全面融合。这将是未来全球能源变革的共同方向,对于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带动相关技术、产能和装备“走出去”,激发经济增长新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全球能源互联网体现了“互联网+”思维,将最大限度集成新能源、新材料、新设备和信息、控制、储能等先进技术,进一步带动和促进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新军事革命,也为军民深度融合开拓了广阔空间。
我国正处在经济大发展、科技大创新的时代,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结合面越来越广、融合度越来越深。电网作为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与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极为密切。随着武器装备现代化、信息化、电气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防和军队发展对能源电力保障的需求越来越高,坚强可靠的现代大电网、智能自愈的供配电系统、应用于边防孤岛的绿色能源微电网、大容量可储能的便携电源等,将是军队战斗力得以发挥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综合实力不断上升,各种风险和挑战也在不断增多。鉴于电网在现代社会中的关键地位,不可避免地成为军事打击和恐怖袭击的重点目标,对军队提供安全保护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总的来看,国防作为国家安全基石,电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双方融合发展意义重大,将在推动能源革命、促进清洁发展、服务保障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央提出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国家电网企业贯彻中央的战略部署,必须按照“立足军民融合、开展双向服务、推动合作发展”的思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立足军民融合,就是以国家推动军民融合的战略方针为指导,探索电网基础设施领域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目标、路径、重点和保障措施,促进军企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技术产品的相互转化,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开展双向服务,就是以保障国防安全和电网安全为核心,发挥军企各自专业优势,在军队为电网提供国防安全保障、电网为军队提供可靠电力保障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军企互为支撑互为保障的双向服务机制,进一步创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合作发展,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市场运作,围绕高新技术攻关、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开展交流合作,实现军企合作共赢、创新发展。贯彻这一融合发展思路,需要重点搞好以下四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
安全保障领域。保障电网安全是军民融合的重点领域和优先方向。随着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电网安全问题呈现出新特征,需要进一步加强军企合作,确保我国电网安全。一是强化电网信息安全合作。在信息化社会,信息网络安全成为电网安全的决定性因素,也成为新形势下军队和电网企业开展安全合作的重大课题。军企双方可重点在大数据、云计算、信息灾备与安全防护、大电网安全综合防御体系、通信信息网络安全防控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全面提升电网安全保障能力。二是确保电网基础设施安全。在传统安全领域,电网基础设施是军事打击、恐怖袭击、外力破坏的重点目标,需要进一步发挥军队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职能,建立电网设施安全防范合作机制,为重要枢纽变电站和关键输电走廊等重要设施提供针对性保护,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研究建立高效的合作机制,确保重大活动、军事行动等保电任务万无一失。
科技创新领域。军队和电网企业可以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开展产学研用全方位多层次合作,共同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一是以国产化为目标推进技术创新合作。为保障国家安全,实现关键技术、核心设备国产化是军队和电网企业面临的共同任务,也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必然要求。应重点突出制约军企技术装备自主化、国产化的共性需求,围绕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领域、技术和项目开展合作,探索形成国家主导、需求牵引、资源共用、利益共享、市场运作的技术创新合作机制,促进军企双方的技术融合,推动国防科技创新和电网技术革命,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二是开展通用技术联合攻关和设备研制。军企双方可以围绕智能电网、信息通信技术、新材料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军民通用基础性技术领域,在电力电子、储能、新能源等环节开展联合科技攻关和设备研制。可以利用电网企业先进的试验设施和平台(如高压试验基地等)进行通用技术的合作研发。同时,电网企业具有产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科研单位可以承担部队相关专题性研究,产业单位可以根据需要参与军工装备研发制造。三是推进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国防和电网科技领域许多成熟、先进的实用性成果和技术可以在军企双方相互转化应用。如北斗导航系统、军用无人机、全地形车、高性能材料、可视技术等产品和技术在电网建设、运维、应急救援中的应用;电网领域电力电子、电磁技术、防雷接地、配电自动化等技术设备在舰载电力系统、先进武器装备制造、基地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等。
市场合作领域。发挥市场需求的牵引作用,是推进军民深度融合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开放合作的市场机制。当前,军队和电网企业在市场环境下进行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还很不够。为此,一方面,要加强军队和电网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彼此的优势和需求所在。另一方面,要站到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在市场竞争中促进军企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利合作。随着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加快,军队和电网企业合作发展的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二是发挥电网优势,参与国防现代化建设。电网企业在电网建设运行、电工装备制造、电力电子及自动化等领域具备专业化优势,军队可以在国防基础设施建设、装备研制等方面进一步开放市场。在国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电网企业主要是参与电力设施建设,特别是在满足偏远地区国防用电需求方面,可以利用电网企业在风光储输综合试验示范工程、兆瓦级锂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孤岛供电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解决偏远地区和移动性供电保障问题。在国防装备研制方面,电网企业可以利用在电力系统调度控制、励磁调速、高电压、大电流、柔性输电技术等优势技术和产品参与军用电工、武器装备制造等。三是发挥军工优势,助推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是转变我国能源和电力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也为国防科技发展和军工领域高精尖技术应用提供了发展空间。目前,军工企业在先进材料、精密测控、智能电表、智能供用电等领域拥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在电网建设中,可以充分利用国防军工在高精尖装备制造领域的优势,如光电式电流互感器在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应用,机器人在无人值守变电站中的应用等。
应急处置领域。当前,全球局势持续动荡,国内反恐形势日益严峻,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应急处置的复杂性和难度明显增加,需充分发挥军队和电网优势,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共同抵御外力破坏、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战争状态对电网的破坏。一是建立常态化的应急合作机制。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将电网企业应急体系纳入国防动员应急体系,建立常态化的信息沟通、风险预警、灾害评估、应急联动机制。利用军队在防范和处理重大应急事件方面的丰富经验,开展军事培训、联合应急演练,提高电网企业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利用电网企业的专业化技术优势,为军队开展电力技术培训,提高军队专业应急能力。二是强化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救援合作。在特大灾害或事故中,加强军企信息沟通,优化配置应急救援资源,实现应急联动。电网企业可以利用移动供电车为军队执行应急处置任务提供保电服务,利用属地化优势提供物资、人员、技术等后勤保障,利用电力企业雷电定位系统、防冰灾系统、防山火系统等提供技术支持。在道路、桥梁、机场等交通设施严重损毁区域,可考虑由军用运输工具辅助投放电力抢修人员与设备,确保及时恢复灾区电力保障。
(责任编辑:孙永钰)
中图分类号:E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2-4484(2015)06-0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