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婷
(枣庄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枣庄 277160)
芡实是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本试验以芡实中的多糖为研究对象,考察其萃取方法及工艺条件,从而为进一步全面开发芡实中多糖成分提供科学依据。芡实多糖的分离提取技术目前多为热水浸提法,并取得一定进展,而双水相萃取较为少见。传统的多糖分离技术存在许多弊端,如可能破坏营养成分、提取率低等,不利于后续的纯化及作用机理的研究,尽可能地保持其原有特性则可克服这一弊端,利用双水相分离技术可达到这一目的[5-10]。本试验研究目的在于采用一种温和的多糖提取技术提取芡实多糖,减少对其成分破坏[11],并可在工业生产中采用该种分离技术,以达到大规模生产。
芡实 (市售成品);聚乙二醇 (PEG,分子量2 000、4 000、6 000、8 000)、硫酸铵、蒽酮、浓硫酸、葡萄糖,均为分析纯。
722N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旋转蒸发仪: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DHG-9141A 型电热恒温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称取10g 市售芡实,经研钵碾碎后置于烧杯中,加200mL 蒸馏水,煮沸30min,同时不停搅拌,多次过滤后定容至500mL 待用。
绘制标准曲线→芡实多糖提取液制备→探究适宜PEG 相对分子质量→探究适宜硫酸铵质量分数→探究适宜PEG 质量分数→正交试验→验证试验→试验结果分析。
蒽酮—硫酸法[12]。
分别单独考察PEG 分子量、硫酸铵质量分数、PEG质量分数3 个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以上述3 组单因素试验结果为依据,设定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以得出最佳条件组合。
(1)式中,K 为多糖在两相体系中的分配系数;R为上下相体积之比;Y 为多糖在上相中的收率;Ca为上相中多糖质量浓度(mg/mL);Cb为下相中多糖质量浓度(mg/mL);V上为上相体积(mL);V下为下相体积(mL)。
绘制葡萄糖标准曲线,见图1。
图1 葡萄糖标准曲线
3.2.1 PEG 分子量选择试验结果分析
按照表1 所示加入药品,选取对照组,对照组用蒸馏水替换芡实多糖提取液。搅拌使其溶解后置于分液漏斗中静置20min,分相完全后倒入不同量筒中,测其体积,记数。
表1 各分子量PEG 的加入量
上下相中各取1mL 加9mL 蒸馏水稀释,再取1mL试液,分别加入蒽酮试剂4.0mL,沸水浴中加热10min,用流水冷却至室温,在620nm 处测其吸光值。
由图2、图3 可以看出,上下相体积之比R 随PEG相对分子量增大有所增大,但总体变化不明显。多糖分配系数K 和收率Y 随PEG 相对分子量增大呈先增后减,在PEG6000 时达到最大。结果显示,在硫酸铵质量分数不变时,PEG 分子量在6 000 时利于上相富集多糖,收率达54%。
图2 分配系数K 及上下相体积之比R 与PEG 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图3 收率Y 与PEG 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3.2.2 硫酸铵质量分数探究试验结果分析
按表2 所示加入药品,选取对照组,对照组用蒸馏水替换多糖提取液。搅拌使其溶解后置于分液漏斗中静置20min,分相完全后倒入不同量筒中,测其体积,记数。
上下相中各取1mL 加9mL 蒸馏水稀释,再取1mL试液,分别加入蒽酮试剂4.0mL,沸水浴中加热10min,用流水冷却至室温,在620nm 处测其吸光值。
由图4、图5 可以看出,上下相体积之比R 随硫酸铵质量分数增大而减小,总体变化幅度不明显。分配系数呈先增后减趋势,在硫酸铵分数20.6%时收率Y 达最大,达58%。结果显示,选择硫酸铵质量分数为20.6%时利于上相富集多糖。
表2 硫酸铵的加入量
图4 分配系数K 及上下相之比R 与硫酸铵质量分数的关系
图5 收率Y 与硫酸铵质量分数的关系
3.2.3 PEG 质量分数探究试验结果分析
按照表3 所示加入药品,选取对照组,对照组用蒸馏水替换多糖提取液。搅拌使其溶解后置于分液漏斗中静置20min,分相完全后倒入不同量筒中,测其体积,记数。
表3 PEG6000 的加入量
上下相中各取1mL 加9mL 蒸馏水稀释,再取1mL试液,分别加入蒽酮试剂4.0mL,沸水浴中加热10min,用流水冷却至室温,在620nm 处测其吸光值。
由图6、图7 可以看出,上下相体积之比R 随PEG6000 质量分数增大而增大,总体变化幅度不明显,分配系数K 及收率Y 呈递增趋势。但PEG6000 质量分数大于15.7%时,上相黏度较大,不利于提取,原因应为上相PEG6000 浓度过大。
图6 分配系数K 及上下相之比R 与PEG6000 质量分数关系
图7 收率Y 与PEG6000 质量分数的关系
3.2.4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见表4。对所得数据进行极差分析,见表5。
表4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
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因素A、B、C 对试验结果均有影响,从极差可知,影响作用主次顺序为A >C >B,试验最佳组合为A2B2C2,即PEG 相对分子质量为6 000、硫酸铵质量分数为20.6%、PEG6000 质量分数为15.7%。
3.2.5 试验结果分析
在PEG 相对分子质量为6 000,硫酸铵质量分数为20.6%,PEG6000 质量分数为15.7%条件下做验证试验,所得多糖在上相中的收率为57%,收率大大提高,可将其视为双水相萃取芡实多糖的最佳组合条件。
表5 正交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当PEG 相对分子质量为6 000、硫酸铵质量分数为20.6%、PEG6000 质量分数为15.7%时,芡实多糖在上相中的收率最大,分配系数最高,综合考虑可将其视为最佳萃取条件。此时若能考虑其它物质如蛋白质在双水相中的分配规律,更能利于芡实成分的后续纯化工作。由于芡实粉末过细及试验条件有限,多糖提取液制取过程中多糖损失过多,因而应在该方面改进加工方法。
[1]陈丛瑾,等.双水相萃取法分离纯化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05,39(10):1587-1589.
[2]周晓云,傅美景.双水相体系提取脂肪酶的研究[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7,23(2):205-210.
[3]霍清,等.利用双水相乙醇—磷酸氢二钾体系萃取甘草有效成分的研究[J].精细化工,2002,19(2):65-67.
[4]谢云飞,等.用双水相体系分离血红蛋白(HB)[J].2010,36(5):685-689.
[5]刘杨,王雪青.双水相萃取法富集分离螺旋藻藻蓝蛋白的研究[J].海洋科学,2008,7(32):30-32.
[6]江咏,李晓玺,李琳,等.双水相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J].食品工业科技,2007,28(10):235-238.
[7]朱自强,关怡新,李勉.双水相分配技术提取小分子物质的进展[J].化工进展,1996,4:29-32.
[8]张水华主编.食品分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9]吴疆,班立桐.应用双水相萃取技术提取双孢菇多糖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1,32(7):4-6.
[10]金婷,谭胜兵.水法提取普洱茶茶多糖条件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2):7382-7384.
[11]李容,等.综合评分优选白茅根总酚酸和总三萜提取工艺[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12:77-80.
[12]刘洋,等.木瓜蛋白酶辅助提取大蒜水溶性粗多糖的工艺[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10:26-29.
[13]秦微微,等.双水相萃取米糠多糖工艺条件的探究[J].中国调味品,2014,3:54-58.
[14]张强,等.山茱萸果核制备活性炭的工艺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11:146-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