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媒体人创业空间
——对话乐钱网联合创始人田启林

2015-03-06 10:14万小广
中国记者 2015年11期

□ 文/程 征 万小广

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媒体人创业空间
——对话乐钱网联合创始人田启林

□ 文/程 征 万小广

编者按:乐钱网是一家平台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既为个人、中小企业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服务,也为投资人提供理财服务。这家公司的创始团队都是前媒体人,自2014年2月成立一年多以来,业务量据称已达到3.6亿、收入2000万元左右。这一业绩是如何取得?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他们的探索有哪些经验可借鉴?媒体人出身的联合创始人对于新媒体创业又有哪些思考?

带着这些问题,《中国记者》杂志近日对话乐钱网联合创始人田启林,请他讲述自己的职业经历,参与创办乐钱网的过程,以及对媒体转型的看法。“对话新媒体”专栏由《中国记者》与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文化产业研究室合办。

成长于媒体的黄金时代

田启林:大学毕业之后,我在中央电视台1套的《新闻30分》工作过,后来在2套的《经济信息联播》也做过编辑。《经济信息联播》初创期汇集了很多“牛”人,我跟着他们做样片,一起见证了这个名牌栏目的诞生,学到了不少东西。2003年,我离开央视,加入《财经》杂志。那时《财经》开始进入黄金期,记得2004年杂志首年盈利,第一次有了几百万的净利润,此后一路上扬,每年营收都过亿。后来,我在2006年底,从《财经》离职去了腾讯网。

田启林:我在《财经》是南方站的驻站记者,在深圳和上海各驻了一年,负责财经报道,但长江以北的突发事件也是南方站负责。当时的《财经》是“大编辑”体制,编辑都是资深媒体人,会整理出报道框架布置记者去采访,记者的主要任务是拿回素材。2006年我离开《财经》去了腾讯网,主要是基于对互联网工作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正好有机会,能进入这家当时正在高速成长中的巨头企业。

田启林

乐钱网联合创始人

田启林:以前做记者,我只要负责采访,甚至只要说服受访对象接受采访,工作就完成了一大半,但到网站工作,即使还是负责原创采写稿件,写完之后还要做好内容的运营,用个更好理解的说法就是把你采写的稿件“推销”给编辑、上更好的位置。后来带团队的时候,还要和全站的其它频道比内容、比标题,竞争流量入口,比如说腾讯QQ的弹窗和小首页。回过头来看,当时在腾讯网做内容运营还是比较轻松的,因为腾讯自己就是一个庞大的流量来源,同时公司对内容部的资金支持力度也比较大。不过,在这样的大公司里,大多数基层员工都是庞大机器上的螺丝钉,很多对公司而言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基层员工的层面,需要的是你认真做好。

2009年,我离开腾讯网,去了凤凰网。

田启林:2009年,凤凰网正在引入最后一轮风投,准备上市,财经、汽车、科技等一系列商业频道都是那个时期创建的。我去了成立不久的财经频道担任副主编。在凤凰网,我完整地经历了一个创业公司的上市,也学习了很多最基础的互联网运营的知识,而且由于凤凰网没有腾讯那么多内生资源,所以必须学会整合内外资源,自己拓展陌生合作伙伴做运营,真正从整个互联网的视角来看待问题。

田启林:2011年,我离开凤凰网,加入了国家外文局下属的网站中国网。当时是有一个特殊的机遇:中国网计划引入社会资金,以混合所有制的模式,按照单独的事业部甚至是子公司的方式,来运营财经部。这是一个打造全新媒体平台的机会,很多工作要从零做起,但因为公司领导给了非常多的灵活政策支持,所以在团队组建、平台搭建运营等工作开展方面进行的非常顺利。这段时间可能是这些年媒体工作经历中最舒心的阶段,很多老同事至今还是往来密切的好朋友。

掘金互联网金融

田启林:2013年底,乐钱创始人王炜从和讯网副总裁、总编辑的职位上辞职创业,筹办乐钱网,我是在2014年初加入的。王炜此前在工行、国泰君安等金融机构工作过,也在中国金融在线、凤凰新媒体等网站做过高管,对金融圈和媒体圈都比较熟悉。他2008年就有P2B模式互联网金融的设想,当时连www.leqian.com的国际顶级域名都注册好了,只是因为遇上2008年金融危机,所以乐钱就只停留在商业计划书阶段。到了2013年底,我们又重新讨论了这个创业方向,认为虽然行业这几年发展得很快,但还很粗放,在风险管理、资源整合上,我们依然有后发竞争优势。

P2B网络贷款这个行业兴起的大背景是: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不能持续的满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有些中小企业会因为行业限制、银行贷款额度等原因,被银行抽贷。这些企业中的大部分,如果流动资金被抽干,资金链断裂,可能就会倒闭,但如果能持续获得稳定且成本可控的资金支持,自我造血功能不断提高,其实还是可以发展得不错的。而为这些依然拥有成长性的企业提供贷款,就是我们的机会所在。

所以,我们很快就开始操办公司注册、租用办公场地、招聘员工这些工作。到了2014年4月,网站正式上线,公司从几个人发展到现在近40名员工,并从2014年底开始实现盈利。

田启林:为中小企业融资,尤其是为农业企业融资,是乐钱的主要业务,超过三分之二的业务都是这个方向的。另外还有保理、融资租赁及少量的个人贷款业务。乐钱是纯线上平台,没有线下业务。

乐钱不直接提供资金,所有资金都是由乐钱的注册会员众筹提供的。借款企业向乐钱用户支付利息,同时也向乐钱支付融资服务费。除了债权众筹,乐钱还在探索“轻连锁”式的资产证券化众筹项目。比如和柯达中国代理商卡丽来公司合作的“卡丽来手机印相站众筹”项目,用户认购柯达公司的相片打印机,同时委托给卡丽来公司运营,将打印机投放到高端消费场所,如商场、儿童乐园等,机器产生的收入的一部分分红给投资用户作为收益。目前,这种售价12800的相片打印机已通过乐钱平台售出了1300台。

田启林采访札记

与之前采访的新媒体创业者相比,田启林和他的创业伙伴有一些特别之处。

首先,四位高管都有媒体从业经历,此前分别在央视、《财经》、凤凰网、中国网、新浪、搜狐、金融界、和讯等媒体任职。其中,创始人王炜在媒体任职之前,曾在金融行业工作。媒体从业经历让他们的创业项目发展得更加顺利:重视公信力和品牌,与用户建立信任关系,这一媒体人特质甚至影响了他们选择低风险业务模式,而不单单从金融业务的“风险控制”出发;网站的版面设计与图文内容生动清新,层次清楚;在产品推广渠道上有更多资源,也更懂得推广技巧,用田启林的话说“人人都可以写文案”。

其次,他们比一般创业者年长,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经历丰富。以田启林为例,他在电视、纸媒、商业网站和新闻网站都工作过,既赶上过电视的改革年代,经历过纸媒的火爆,还在商业网站的草创阶段历练过,几乎是伴随着媒体的黄金时代一同成长。

另外,他们创业启动资金是自筹的,而不是来自风投机构。考虑到他们在金融领域并不缺少融资渠道和资源,以及近几年资本市场的泡沫化,这种决定并不容易。田启林解释说,考虑到未来的长远发展,同时并不缺天使投资那一笔启动资金,所以没有拿融资。当然,这可能也与选择的创业方向失败风险较小有关。相比那些大量“烧钱”、盈利遥遥无期的移动互联网项目而言,他们的网站“上线第一天开始就有钱挣”。

作为前媒体人,田启林对传统媒体转型的见解颇有启发。他认为目前传统媒体的内部创业并不彻底,与IT公司的内部创业仍有区别。而且,如果这些新媒体项目仍然沿用广告模式,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前景不太乐观。不过,他认为“做内容还得靠媒体人”,媒体人对于自媒体等新技术只是反应慢了;他们一旦开始介入,就能做得非常好。很多“自媒体”非常火爆,约广告都需要排队,与以往纸媒黄金时期广告客户络绎不绝的盛况有几分相似。这种局面,值得深思。(万小广 程征)

田启林:乐钱现在做的主要是非标业务,每一单都不一样。非标业务的坏处是很难量化,业务很难上规模,相对的好处就是每一单业务都要去企业做现场尽职调查,比较细致扎实。乐钱从银行、担保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这些机构高薪挖角,组建了专业的风控团队,对于提出融资需求的企业,乐钱会做多次实地考察和财务数据审核。此外乐钱还要求每笔业务借款方都要提供资产抵押。从法律合规的角度,我们还请了专业律师用三个月时间打磨了一套缜密合规的法律合同。

由于前期扎实的财务核查,以及足额的资产抵押,乐钱项目不会出现“血本无归”的坏账风险,但由于企业的资金回笼情况存在不确定性,乐钱项目还是存在逾期风险。从2014年4月至今的18个月运营时间里,乐钱也曾发生过一笔500万元的项目逾期,在逾期第9个工作日时,由合作的担保公司代偿付了欠款。

另外,从制度保障上,我们每一个项目上线,都要经过评审委员会的严格“挑刺”。作为公司CEO,王炜拥有一票否决权,但即使是CEO,也只有否决权,上项目还是要经过全体评审委员的认可。

最近出现的P2P公司倒闭潮,主要是“自融”和“资金池”两个行业陋习造成的。“自融”,就是平台虚构借款项目,把用户的钱骗过来自己去放高利贷,结果外面的钱收不回来,而用户又要提现,资金链断裂只能跑路;“资金池”,就是期限错配,拿用户短期出借的资金,借给有长期资金需求的企业,赌的是用户短期借款到期后不会提现,或者说资金流入大于资金流出,一旦资金面趋紧,或者受到不利的舆论影响,就会出现资金链断裂。

当然,现在行业门槛较低,很多完全不懂信贷业务和风险管理方法的创业者只看到了行业机遇,就贸然进入这个领域,最后坏账频发,给投资人造成了损失,这也是近期P2P公司负面信息较多的原因。

田启林:今年4月18日网站上线一周年,融资业务量超过2亿元;此后到今年10月初,又新增了1.6亿元业务量,整体业务增长还是比较快的。同时由于运营成本控制得比较好,公司在2014年年底已实现盈利,同时还按每笔融资服务费提取15%的标准,提取了近200万元风险拨备金。

乐钱最终的理想是成为资产管理平台,提供一站式理财服务,针对不同需求的人群,提供基金、股票、保险等各种金融产品的导购和咨询服务。现在选择P2B业务作为切入口,一方面因为资产管理平台必须有自己的风险管理团队,必须有自己做非标业务的能力;另一方面因为这个业务能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和产品,能聚拢一批有一定风险偏好的投资用户。

“媒体人创业,没有特别失败的”

田启林:我现在负责市场运营和客服工作。因为做过多年媒体,积累了较多媒体和企业的人脉资源,所以现在还算驾轻就熟。一方面,市场的基础工作跟媒体类似,比如写文案,运营自媒体等;另一方面,有很多老朋友提供支持,比如乐钱第一批种子用户大多是几个合伙人的老同学、老同事。

当然,劣势也比较明显。记者往往知道是什么因素导致一个大企业走向没落,也知道有哪些因素推动一个优秀的小企业走向成功,但让你实际运营一家企业,包括人力、行政、财务、法务这些琐碎的细节,完全两眼一抹黑,全部要从头学起。

田启林:我早先的同事和媒体朋友很多都创业了。最早成功创业的是李学凌做的多玩游戏(YY),后来比较知名的是虎嗅网、钛媒体这样的垂直类媒体平台。再后来,移动互联网、电商行业也有不少媒体人创业。可能是“灯下黑”的因素,媒体人创业,我很少看到特别失败的案例。

虽然传统媒体行业最近两年受到新形势的冲击,但我认为媒体的价值从未削减,只不过一部分价值从传统媒体转移到了新媒体领域。同时,伴随着自媒体的兴起,媒体人、尤其是优秀媒体人的个人价值甚至还出现了巨幅的增值。

媒体人对自媒体的兴起,最初还是比较迟钝的。最早做自媒体的,其实是一些搞营销的人。他们对商机把握得准,但他们没有持续的内容生产力,虽然能把自媒体做到一定的粉丝量,但内容生产最终还是要靠媒体人。随着优秀的传统媒体人介入,又有一些各具特色的自媒体异军突起,这也证明了媒体人的价值。

□ 左图为乐钱在京津高速的路牌广告。

□ 右图为乐钱公司前台。

田启林:媒体本身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工具,它必须有坚定的方向。目前传媒管理体制的弊端还需要进一步讨论、改进,否则媒体出于生存压力铤而走险的话,会产生很多乱象。

对于当下流行的传统媒体的内部创业,我觉得其实新意不多,“人财事”各项权利依然不清晰,创业团队的激励机制还是半遮半掩,这也是传统媒体内部创业比较难成功的因素。IT公司的内部创业项目是单独注册公司,独立核算。母公司会入股,但提供场地、行政服务等都要计入成本。再者,很多内部创业的项目主要是做新闻客户端,仍然靠广告生存。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汽车、房产这些广告主情况不乐观,所以这种模式的内部创业项目前景也有很大不确定性。当然,传统媒体能够迈出内部创业的步伐,还是值得期待的,而且改革还在继续,或许以后能探索出独特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