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对台传播的几个新思维

2015-03-06 10:14吴志润
中国记者 2015年11期
关键词:宁泽涛新思维台湾人

□ 文/吴志润

新形势下对台传播的几个新思维

□ 文/吴志润

对台传播是一种特殊的宣传,新时期,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信息传播格局的改变,对台传播既迎来了新机遇,也面临诸多新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媒体应主动调整工作思路,摒弃一些旧认识,建立三个新思维。

对台宣传 新思维 信息传播

2015年年初,《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台湾公开发行,引发海峡对岸民众积极购买。这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景象。它不仅表明了台湾民众渴望了解大陆的急切心情,而且也让媒体人感受到,进一步做好对台传播的紧迫性和责任感。

新时期,大陆对台传播的渠道日趋多样,不再局限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微博、微信、社交网络等新兴媒体,已成为两岸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在这种新的信息传播格局下,一些台湾媒体试图歪曲、编造大陆信息的空间被大大压缩。但岛内某些媒体仍然不能恪守新闻的基本原则,以更隐蔽的手段和方法,制造出许多失实的新闻或错误的信息,严重误导台湾民众。为了更好地应对这种新挑战,我们应建立三个新思维。

新思维一:从“求进”转向“求真”

新形势下,要做好对台传播,除了要让信息及时入岛外,还要确保入岛信息不失真、不被误读。过去,由于传播渠道受限,媒体主要考虑如何把更多的信息传递入岛。如今,随着信息传播格局的变化,利用新媒体传播对台信息不再是一件难事。一定要摒弃“能把信息传进去就不错了”的旧认识,努力掌握台湾民众的思维特点,按照台湾人的思维方式传递信息,确保入岛信息不失真、不被误读。

2015年8月6日,宁泽涛在俄罗斯喀山世锦赛上夺得100米自由游冠军。消息传出,举国欢腾。但是,“搞笑”的一幕也出现了,台湾媒体《今日新闻》在报道中,竟然将宁泽涛喊出的“我是中国人”改成“我是大陆人”。这么令人振奋的消息,却被篡改,且不说它有违新闻真实性原则,单就它造成的恶劣影响,需要我们做多少工作才能挽回!

事实上,不仅确保入岛信息不失真很重要,不被误读也同样重要。比如,大陆近年来对台湾农产品做了很多“让利”。这个“让利”,在我们的思维里是“优惠”的意思,是一种商业行为的提法。但台湾人听到“让利”会很不高兴,因为在他们的思维中,“让利”除了是一种商业行为外,还包含着道义上的“施舍”与“救济”的意思。表达“优惠”含义的词汇,台湾人更喜欢听到的是“互惠”“互利”等,而不是“让利”。

类似的例子还有,比如标语“两岸携手,合作共赢”,这是笔者所供职的媒体在一次报道中曾准备采用的标语。其本意是两岸人民携起手来,一起合作共同受益。在我们看来,此中的“共”仅仅是“共同”之意,但有台商对此提出异议,认为应把“共”改为“双”,因为“共”在台湾可能被误读。如果放任这种误会产生,那么“共赢”就变成了“我赢”,而不是“双赢”,就严重违背了本意。这种例子,有些人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但现实情况就是这样。所以说,要做好对台传播,就必须充分考虑到两岸民众的思维差异,确保信息不被误读。

新思维二:从“求面”转向“求效”

过去衡量一家媒体对台宣传的水平,主要看媒体的传播面大小和受众多少。让信息传播到更广的地域、让更多的人接收到,是对台宣传所追求的两个主要目标。而在如今的媒体环境中,每天涌现的信息不计其数,只要网络能覆盖到的地方和人群,就差不多都能接收到信息。在这种新情况下,目光就不能单纯聚焦在这两个目标上。事实上,在当前的媒体传播格局中,信息传播面广并不表明大家都接受,受众多也不意味着大家都没有疑问。因此,进行对台传播应从“求面”转向“求效”,追求宣传的实效。只有让对岸民众听进去、认可了的传播,才是真正有实效的。

虽然这些年对台做了许多关于大陆崛起的事实传播,但是岛内仍有不少民众认知不准确,甚至对我们的报道不认可。比如,许多大陆游客初到台湾,会惊诧于台北的市容市貌实在无法与北京、上海相媲美!当大家发出种种感慨时,有些台湾导游会理直气壮地争辩说:“这没什么!因为台湾不能强拆,所以道路弯曲、楼房老旧。”这种辩解其实经不起推敲,城市的发展不是靠强拆得来的,而是经济、社会等发展的必然结果。

事实上,台湾并非没有强拆,反而时有发生。比如:2012年3月28日,台北警方就曾强制拆除了文林苑王氏一家的祖屋,激起台湾网民一阵喧嚣。因此,在对台传播上一定要讲究实效,不能片面追求传播面的大小和受众的多寡。

下面这则例子,就是一个讲求实效的典型案例。2014年,岛内某些媒体出现了一种怪症——“经济依赖恐惧症”,认为台湾经济过度依赖大陆。这种担心看似有理,实则不然。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专家王建民曾为此著文披露:“依台湾海关部门统计,2013年,两岸贸易总额为1194.6亿美元,占台湾贸易总额5567.3亿美元的21.5%。其中,台湾对大陆出口770.1亿美元,占台湾出口总额2872.6亿美元的26.8%。”①上述统计数字表明,台湾经济并没有过度依赖大陆,2013年台湾对大陆出口占比只有26.8%,而不是台湾媒体说的40%。这个数字甚至比“2008年28%”②还低。显然,台湾社会出现如此“恐惧症”,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如果放任这种怪症恶化,就将对两岸关系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幸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舆论喧嚣,大陆媒体没有缺位,而是及时跟踪分析报道,依据事实和数据,逐渐消除了台湾民众的疑虑。

▲ 2014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所著的《摆脱贫困》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台北举行首发式,并在岛内主要书店上架销售。 图为读者在书展现场翻阅图书。(新华社/发)

新思维三:从“求量”转向“求识”

众所周知,世界上最伟大的传播是价值观的输出。要使对台传播效果最大化,就不能仅仅满足于传播信息的数量,而要讲究信息的“质量”,即按一定的步骤,把我们对客观世界的价值判断、价值理念和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

虽然宁泽涛喊出的“我是中国人”被台媒篡改为“我是大陆人”,但经过大陆媒体多方报道纠正,许多台湾人逐渐认识到其中的谬误。不过,让人意外的是,由于宁泽涛俊朗的形象,加上其大气的表现,许多台湾人反而更加喜爱他,特别是青年女网民,更是称他为“男神”,并期望台湾男青年向他学习。事实上,这就是一种价值认同,一种两岸民众在对宁泽涛看法上达成的价值共识。受此启发,笔者建议大陆媒体多在典型人物、热点事件的报道上下功夫,以期两岸达成更多的价值共识。

如果说宁泽涛的例子是一个意外收获的案例,那么下面的这个例子就是一个主动作为的典范。今年初,台湾掀起了一股排队购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热潮。台湾社会出现如此景象,不仅表明了民众渴望了解大陆的心情,也说明了台湾民众对大陆新思维、新理念的认知充满浓厚兴趣。媒体应从中得到启发,在具体的对台宣传上有所作为。

综上所述,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台热销的例子,可以看出:做好对台传播不仅是大陆的愿望,也是台湾民众的渴求。从他们急切的心情,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台湾人民对大陆媒体有许多期待。大陆媒体应正确认识这种期待,积极主动提高对台传播水平,特别是在两岸关系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不能墨守成规。而应因势而动,不断改进传播的手段与方法,确保入台信息及时准确不走音,让台湾民众听得进耳、入得了心。 (作者是福建闽南日报社时体部副主任)

【注释】

①②王建民:《王建民:台湾经济不存在过度依赖大陆问题》,华广网,2014-08-10,http://www.chbcnet.com/pl/ content/2014-08/10/content_922717.htm

编 辑 梁益畅 46266875 @qq.com

猜你喜欢
宁泽涛新思维台湾人
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
宁泽涛不做“鲜肉”,做“飞鱼”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光的反射教学新思维
台湾人在上海的公益活动
不靠颜值靠实力
台大教授一席话“骂醒”所有台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