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智群 蔡杏珊 邓 红
(1广州市胸科医院 内科,广东 广州 510095; 2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广州 510640)
·临床实践·
茜草素抗结核分枝杆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蔡智群1蔡杏珊1邓 红2
(1广州市胸科医院 内科,广东 广州 510095;2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广州 510640)
目的:研究茜草素对结核分枝杆菌(Mycobaeterium tuberculosis, MTB)抑菌作用,为进一步开发中药新药奠定基础。方法:用敏感或耐一种或以上结核药的结核菌株,用对倍稀释法制备成不同浓度的含茜草素的药物培养基, 最终测定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茜草素对全敏菌株的MIC是160 μg/mL, MBC是320 μg/mL, 对耐药菌株的MIC是160或320 μg/mL,MBC是320或640 μg/mL。结论:茜草素对结核分枝杆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对全敏菌株可能有更好的抑菌效果。
茜草素;结核分枝杆菌;抑菌活性
我国肺结核的发病率位居世界第二位,据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估计, 我国约有5.5亿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 在我国由于治疗不当或经济困难, 引起的耐药病人高达27.8%, 自20世纪80年代来结核病疫情重新上升, 成为近年来最为重要的传染病之一, 耐药菌株流行是结核疫情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MDR-TB)和广泛耐药结核病(extensively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XDR-TB)的出现, 掀起了结核病第3次世界流行高峰[1], 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研究新的抗结核药刻不容缓。中药博大精深,很多中药有抗菌抑菌的作用。近年来,研究中药的抗结核菌作用成为热点。本文通过研究中药茜草的乙醇提取物-1,2-二羟基蒽醌(茜草素)对结核菌的作用,旨在为研究新的抗结核中药提供依据。
1.1 标本的采集
结核杆菌试验菌株:来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 广州市胸科医院结核化验室临床药敏试验菌株。
1.2 试剂
茜草素:为合肥博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含量为98%的茜草素(批号:01508538)。改良罗氏培养基:按《结核病诊断实验室检验规程》配制改良罗氏培养基[2]。
1.3 方法
挑选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的临床标本, 经4周初分离培养得到菌种鉴定为结核杆菌的菌株, 并对此菌株进一步做临床常规抗结核药物药敏试验, 得到全敏感或耐药(耐一种或以上一线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吡嗪酰胺、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临床菌株。对倍稀释法制备成不同浓度的含茜草素的药物培养基, 药物终浓度以预试验MIC确定中心浓度, 向两侧以对倍稀释法递增或递减。
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茜草素40 mg,加入吐温(促溶剂)80,溶解于1 mL蒸馏水中,至药物终浓度为 40 mg/mL。灭菌试验,验证无菌后再行稀释,加入未凝固的改良罗氏培养基内,使其在培养基中的浓度为40 μg/mL、80 μg/mL、160 μg/mL、320 μg/mL、640 μg/mL。每个浓度的含药培养基均制10管。将敏感及耐药的结核杆菌悬液稀释成 103mg/mL,在每个含茜草素 MGIT 培养管中接种 103mg/mL 菌悬液 0.1 mL同时接种不含药的空白管,设立H37RV(ATCC2794)标准菌株为阳性对照管,最终测定其MIC及MBC。
1.4 MIC及MBC判断标准
空白对照管培养基结核分枝杆菌正常生长, 以肉眼观察, 含药试验管以培养阴性的最低药物浓度作为此受试菌的茜草素单药MIC。MBC是指在体外试验中,抗菌药物能使活菌生长减少99%以上的最小浓度。采用MIC试验的培养基,同样的方法进行活菌计数测定最小杀菌浓度,即先测出MIC,再依次将未见细菌生长的各管培养物分别吸取0.1 mL倾倒于改良罗氏培养基中,在37 ℃温箱中再孵育。
茜草素对全敏菌株的MIC是160 μg/mL, MBC是320 μg/mL, 对耐药菌株的MIC是160或320 μg/mL,MBC是320或640 μg/mL,见表1。
表1 茜草素在敏感结核菌株及耐一种或多种结核药结核菌株的MIC及MBC值
注: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链霉素(SM)、吡嗪酰胺(PZA)、阿米卡星(AMK)、左氧氟沙星(LOF)莫西沙星(MOX);R即药敏结果为耐药,S药敏结果为敏感,/表示该药物无药敏结果
结核病,尤其是耐药结核的蔓延是世界上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27个耐多药/广泛耐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 我国已高居榜首[1]。Yang等[3]对1993-2011期间出版的95篇符合标准的文章进行荟萃分析显示,我国初治患者中结核耐药率为27.9% (95% CI, 25.6%-30.2%),复治患者结核耐药率为 60.3% (95% CI, 56.2%-64.2%)。目前, 我国每年估计有耐多药肺结核和广泛耐药肺结核新发患者12万和1万例。 因此, 我国耐药结核病的形势非常严峻。
茜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1995年版药典记载:茜草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干燥根及根茎,又名活血草、拉拉藤、地血、血见愁、过山龙、活血丹等。主产于陕西渭南、河南嵩县、安徽、河北邢台、山东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味苦,性寒,归肝心经,具有凉血止血,行血祛瘀,止咳祛痰通经之功效。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打肿痛等。茜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以蒽醌及其甙类化合物为主,此外还有萘醌类、萜类、己肽类、多糖类等。19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就开始对茜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日本学者系川秀治从茜草中分离出高效低毒的抗癌成分及具有显著升白作用的茜草双脂人工合成后,更引起了人们对茜草的深入研究。中国茜草梗部所含化学成分主要为蒽醌苷类化合物。本研究发现茜草素浓度为320 μg/mL,对MTB作用明显,在全敏菌株的MIC值为160 μg/mL,MBC值为320 μg/mL,与宋文刚等报道:发现其浓度为400 μg/mL即可明显抑制MTB生长[4]。均可证明茜草素能明显抑制MTB有效。本研究还发现茜草素对耐药结核杆菌有效,甚至对MDR-TB同样有效,在MDR-TB菌株中,测出茜草素的MIC为320 μg/mL,MBC为640 μg/mL。
我国传统中医药自 2000 多年前即有关于抗结核治疗的记载。近年来,国内研究者除采用传统方法,即中药对结核病的治疗作用进行临床研究外,还进行了中药对MTB的体外抑菌作用,中药对MTB感染免疫力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有的甚至已深入到分子和基因水平,本文探讨茜草素对MTB的作用,记录其对不同药敏结果的MTB的MIC值及MBC值。旨在了解茜草素治疗结核病进程中的重要性。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茜草素抗MTB的机制,了解药物作用的最终靶标和具体起作用的成分,对新的药物靶标的发现和新药开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肖和平.中国耐药结核病的流行现状与治疗对策[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 33(7):481-82.
[2] 中国防痨协会基础专业委员会.结核病诊断实验室检验规程[M].北京: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6:30.
[3] Yang Y,Li X,Zhou F,et al.Prevalence of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in mainland China: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Dlos One,2011,6(6):e20343.
[4] 宋文刚.茜草素抗结核分支杆菌作用机制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本文编辑:张辉)
·医学新闻·
卒中幸存者配偶长期生活质量下降
据中国医学论坛报报道,瑞典一项研究显示,卒中幸存者配偶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下降不仅发生于卒中后1年,而是长期存在。论文8月20日在线发表于《卒中》(Stroke)杂志。
研究者利用SAHLSIS研究中7年的随访数据,共纳入248对卒中幸存者夫妇(中位数64岁)和245对对照夫妇(中位数65岁),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评估配偶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并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巴塞尔指数以及改良兰金量表评价卒中幸存者状况。
结果为,与对照组配偶相比,卒中幸存者配偶的量表精神领域评分(P<0.001)、总体健康状况评分(P=0.013)以及躯体健康评分(P=0.006)均较低。配偶躯体健康状况较差的预测因素为自身年龄和卒中幸存者总体残疾水平;配偶精神健康较差的预测因素为抑郁症状、认知损害及卒中幸存者总体残疾水平。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actions of Alizarin agains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aiZhiqun1,CaiXingshan1,DengHong2
(1DepartmentofInternalMedicine,GuangzhouChestHospital,Guangzhou510095,China;2WushanCommunityHealthCenterofTianheDistrict,Guangzhou510640,China)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Alizarin against Mycobaeterium tuberculosis (MTB), so as to lay down a basis for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Methods:MTB strains which was sensitive or resistant to one or more anti-TB drugs were cultured on medium containing double-diluted concentration of Alizarin. Then we determined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and 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 of Alizarin.Results: For all-sensitive strains, the alizarin MIC was 160 μg/mL and MBC was 320μg/mL. For resistant strains, the alizarin MIC was 160 or 320 μg/mL, and MBC was 320 or 640 μg/mL.Conclusion:Alizarin exhibits antibacterial effect agains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which is particularly evident for all sensitive strains.
Alizarin;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10.3969/j.issn.2095-9664.2015.05.018
广东省中医药局项目(20142120)
蔡智群(1974-),女,副主任医师,本科。
R285.5
2095-9664(2015)05-0071-03
2014-11-25)
研究方向:结核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