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亲情护理与传统亲情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疗效的比较*

2015-03-04 07:55朱亚芹隋丽丽王卫亮
重庆医学 2015年31期
关键词:亲属偏瘫亲情

朱亚芹,成 杰,隋丽丽,王卫亮,于 颖,张 静

(1.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河北唐山063000;2.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河北承德067000)

脑卒中(stroke)又被称为急性脑血管病事件,是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局部或全面性功能缺失综合征,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偏瘫作为一种功能障碍,常可导致患者心理失衡[1]。研究报道,20%~50%的卒中患者可能发生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2],出现持续的情感失落和兴趣减退,甚至出现自杀[3]。这不仅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增加病死率;同时对医疗护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早期的心理护理和肢体康复训练,能够减少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不良情绪[4]。传统亲情护理作为一种新的陪护方法,能体现视患者为亲人的理念,有利于患者康复信心的建立,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提高[5-6],已经成为护理学者热议的话题,但因为不同疾病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不同,传统亲情护理的不足也逐渐显露。本研究采用改良的亲情护理(有亲属陪伴)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护理,观察与传统亲情护理方法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影响的比较,为临床实践中实施护理干预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386例,其中干预组(有亲属陪伴)194例,焦虑患者106例,抑郁患者88例;对照组(无陪伴)192例,焦虑患者102例,抑郁患者90例。入选标准: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7],经头颅CT 和/或MRI确诊的首发脑卒中患者;年龄40~85岁,性别不限;意识清楚的患者;无失语及智力障碍,对所用量表内容能正确理解回答;卒中前无焦虑、抑郁症状,卒中后为中度焦虑、抑郁水平;能在本科定期随访复诊者;发病前完全自理,无肢体残障,能够正常参与社会活动;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内科疾患者;意识障碍者;四肢瘫痪者;认知障碍者;既往有脑卒中病史且遗留肢体残障者;既往有精神疾病者;盲、聋、哑等无法正常交流的患者。脱落标准:干预过程中因其他疾病住院或死亡者。

1.2 方法

1.2.1 分组 患者入院第1天,根据其有无亲属陪护,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改良的亲情护理(有亲属陪伴)模式,每天至少8h以上由亲属(父母、子女、配偶)陪伴,在患者意识清醒、病情稳定时,尽早与亲属接触,要求亲属陪伴并根据患者的意愿参与简单的生活护理,让亲属成为护患间的桥梁,满足患者亲情需求,提高患者自我认同感和责任感,尽快适应角色,主动配合治疗。同时对患者实施亲情心理干预:讲解不良情绪对患者的危害及对康复的影响;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痛苦体验;指导亲属学习和掌握一些简单的心理干预方法。通过亲属与患者密切接触交流,及时发现情绪变化,对存在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通过解释、安慰、激励、暗示等方法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亲情引导,增强患者心理应激能力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照组采用传统亲情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患者住院期间无亲属陪伴,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包括患者的基础护理在内的全部护理工作均由护理人员完成。患者的亲属在每天上午11:00~12:00、下午16:00~17:00探视患者。

1.2.2 测量工具 (1)由研究者自行设计问卷,收集一般资料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住院号、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婚姻状况、主要亲属陪伴、合并疾病、吸烟、饮酒、患者对亲属的需求情况和亲属对患者的关心程度等。(2)HAMA 量表评价患者焦虑程度:1959年由Hamilton编制,包括14个反映焦虑症状的项目,主要涉及躯体性焦虑和精神性焦虑两大类因子结构。评分标准为:0分为无症状;1分为轻微症状;2分为肯定有症状,但不影响生活与活动;3分为重度症状,需加处理,或已影响生活和活动;4分为极重度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按照我国量表协作组提供的资料,总分在29分及以上,表明患者可能存在严重焦虑;总分在21~28分,表明患者有明显的焦虑;总分在14~20分,表明患者肯定有焦虑;总分7~13分,表明患者可能有焦虑;得分低于7分,表明患者没有焦虑症状。一般划界分为14分[8]。总分能够较好地反映病情严重程度,本研究选取总分在21~28分的中度焦虑患者。(3)HAMD 量表评价患者抑郁程度:1960年由Hamilton编制,也是我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建议使用的抑郁筛查量表[9]。量表共有24题,分为7个因素,包括各种相关的抑郁症状。除了3级评分的几个项目,大部分项目采用5级评分。评分标准为,3级:0分为无症状;1分为轻度至中度症状;2分为重度症状;5级:0分为无症状;1分为轻度症状;2分为中度症状;3分为重度症状;4分为极重度症状。总分少于20分,表明没有抑郁症的症状;总分20~34分,表明患者可能轻微或中度的抑郁;总分超过35分表明患者可能严重抑郁。本研究选取中度抑郁患者,总分(25±2)分患者。

1.2.3 质量控制 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康复治疗,优质护理即清洁卫生、皮肤等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康复指导等专科护理等服务,HAMA 和HAMD 评定均由经过统一培训的护士和医生完成,分别在两组患者入院第1、7、14天,应用统一工具和方法进行测量,以确保资料的可比性。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经过筛选最终有3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符合入组条件,其中干预组(改良的亲情护理)194例,对照组(传统亲情护理)192 例。男265 例,女121 例。年龄37~80岁,平均(65.20±8.04)岁。脑梗死334例,脑出血52例。经检验,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患者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经济状况、疾病诊断、有无合并疾病,以及是否吸烟饮酒等)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HAMA 和HAMD 量表评分情况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第1 天脑卒中偏瘫患者的HAMA、HAMD 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第14天脑卒中偏瘫患者的HAMA、HAMD 得分显著降低(P<0.05);与入院第1天比较,干预组、对照组入院第7、14天的脑卒中偏瘫患者HAMA、HAMD 得分明显减低(P<0.05),且第14天得分下降水平更明显(P<0.05)。结果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HAMA 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HAMA 评分比较(±s,分)

a:P<0.05,与干预组比较;b:P<0.05,与入院第1天比较;c:P<0.05,与入院第7天比较。

组别 n 入院第1天 入院第7天 入院第14天干预组 106 24.75±4.05 15.36±3.41b 9.15±3.57 bc对照组 88 26.05±3.12 20.52±2.36ab 15.50±3.82 abc

表2 两组患者HAMD 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HAMD 评分比较(±s,分)

a:P<0.05,与干预组比较;b:P<0.05与入院第1天比较;c:P<0.05,与入院第7天比较。

组别 n 入院第1天 入院第7天 入院第14天干预组 102 26.15±4.05 14.67±3.46b 9.49±3.57 bc对照组 90 26.42±3.03 21.30±4.32ab 14.55±2.95 abc

3 讨 论

偏瘫是脑卒中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偏瘫不仅增加了脑卒中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也相应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无陪护”病房管理模式对减少家庭负担具有积极意义,但不能满足脑卒中患者的亲情需求。我国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亲情观念植根于中国文化。家庭是亲情的象征,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场所,更是人们心灵的港湾,对个人的心理和生活具有重大意义[10]。

脑卒中患者因为身体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使其认为自己不再为家庭、社会做贡献,主观上觉得自己是一个无用的人,社会不再需要自己,还成为家庭的负担,常伴有心理失衡[1],情绪低落,甚至不接受治疗,影响预后。而心理问题是脑卒中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的主要原因[11]。焦虑、抑郁作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常有的精神状态,严重影响患者功能恢复,给患者个人和家庭都带来极重的思想压力及经济负担。有国外学者证实[12],缺乏良好社会支持的脑卒中患者常出现许多社会心理问题,如产生社会孤立感、社会活动减少、家庭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经济活动受限、对家人产生依赖等,从而减慢了患者的身心功能的恢复,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以及智能的减退和社会参与及适应能力降低,最终导致生活质量降低。

传统的亲情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待患者如亲人,未能关注到患者当时的心情、所处的环境和感知的能力等,往往导致患者对治疗产生厌恶和抵触心理。改良的亲情护理(有亲属陪伴)作为一种因病而异的陪护方法,满足了患者的多元化需求,考虑了脑卒中患者心理的变化,不仅使患者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还能再次得到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巩固和强化教育内容,促进预后。通过健康知识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健康行为的亲情干预,帮助患者和亲属正确认识健康与疾病,了解脑卒中相关知识和脑卒中先兆症状,远离危险因素,使患者能够自觉自愿的采纳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行为和良好的生活方式,达到消除或规避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提高患者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减轻卒中并发症。家庭作为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3],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14]。顾沈红等[15]研究显示,改良的亲情护理能够减少帕金森病患者催眠药物的使用,改善其睡眠状况和抑郁情绪。Lucchese等[16]调查了住院患者对亲人的陪护需求,结果显示,33.0%的患者对亲人有强烈的依赖感,35.7%的患者存在抑郁症状,45.2%的患者存在焦虑症状,提示亲属的陪伴对脑卒中患者具有重要意义,脑卒中患者需要亲情的关怀与陪伴。因此,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过程中,改良的亲情护理模式作为深入开展优质服务的新尝试,能够积极调动患者家属的亲情支持,提高患者的心理应激能力,减轻焦虑及抑郁,使住院患者获得满意的情感及心理支持,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17]。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入院时的焦虑、抑郁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随着医疗护理的不断介入,焦虑、抑郁情绪逐渐减轻,入院第7、14天时,干预组HAMA 和HAMD 评分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脑卒中患者早期亲属的介入,能够满足患者的亲情心理需求,减轻了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与金英等[18]、李小金等[19]报道的结论相一致。由此结果推测,改良的亲情护理(有亲属陪伴)比传统亲情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改善更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1] 梁业飞.脑卒中后焦虑状态与抑郁状态的药物治疗[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2):290-291.

[2] Arseniou S,Arvaniti A,Samakouri M.Post stroke depression:Recongnition and treatment interventions[J].Psychiatrike,2011,22(3):240-248.

[3] Dafer RM,Rao M,Shareef A,et al.Poststroke depression[J].Top Stroke Rehabil,2008,15(1):13-21.

[4] Sims J,Galea M,Tavlor N,et al.Regenerate:Assessing the feasibility of astrength-training program to enhanc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y of chronic post stroke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J].Int J Geriatr Psychiatry,2009,24:76-83.

[5] 刘洁,朱先荣.亲情护理模式在脑出血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8):86-87.

[6] 张慧琴,徐维维.亲情护理在脑卒中病人中的实施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3,11(13):1187-1188.

[7]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及临床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3.

[8] 李踔.脑卒中后抑郁症[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 册,2004,24(4):180-182.

[9] 张通.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J/CD].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18(6):55-76.

[10] 贾文亮,周朝霞,孙凤新,等.家庭支持系统对抑郁症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9,4(8):231-232.

[11] 王锦芬,方志红.综合性心理干预对脑卒中伴抑郁和焦虑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3):144-146.

[12] Visser-Meily A,Van Heugten C,Post M,et al.Intervention studies for caregivers of stroke survivors:a critical review[J].Patient Educ Couns,2005,56(3):257-267.

[13] 白蓉,张博爱.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8(6):44-45.

[14] 周志英.家庭支持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2):126-127.

[15] 顾沈红,徐美英,陈海勤,等.亲情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睡眠状况的影 响[J].护 士 进 修 杂 志,2011,26(11):1003-1005.

[16] Lucchese AC,Citero VD,De Marco MA,et al.The needs of members of the families of general hospital inpatients[J].Sao Paulo Med J,2008,126(2):128-131.

[17] 邬东红,李伟丽.亲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6):117-118.

[18] 金英,孙艳军,高燕军,等.家属参与早期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56-157.

[19] 李小金,成守珍,张小燕.不同陪护类型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8,7(10):5-7.

猜你喜欢
亲属偏瘫亲情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什么?亲属之间不能相互献血?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English Abstracts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
狗也怕醉汉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认知功能调查
亲情故事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