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银霞
近年来,长庆油田公司实施战略转型,“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对原有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带来极大挑战,采油六厂清醒地认识到,油田发展必然要从狭小的生存空间拓展到更大规模的生产场面,适应油田发展的未来,就必须从眼前着手,从管理的细节、管理的基础抓紧、抓牢、抓实。
要实施精细化管理,制度完善是前提。采油六厂依靠持续完善标准化体系建设,倡导“制度大于个人、流程大于权力、标准大于经验”的管理理念,搭建起了标准化管理框架,规章制度持续优化和完善,工作流程进一步简化,推动企业管理由职能式向流程式管理转变。该厂制定了“2014年建立运行精细化管理考评体系;2015年精细管理常态化开展;2016年建成精细化管理模式”的三年工作规划,通过不断完善检查评价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组织精细化管理劳动竞赛,开展精细化管理知识培训等一系列活动,使广大干部员工形成了“关注细节,精细管理”的思想共识和行为实践。
制度涅槃 构建精细管理体系
早在2011年,采油六厂就建立起覆盖生产、建设、经营、服务的标准化管理流程,建立完善了汇集制度200项,梳理、编制流程图1 024幅,分类汇编形成《业务发展管理》《QHSE管理》等11个标准分册,初步建成标准化体系。为了将体系进行全面推广,2012年1月份,在原油生产启动的重要时刻,采油六厂先后举办了两期科级管理干部标准流程学习班,利用3天的时间将一线中级管理人员从紧张的生产建设中抽调出来,集中进行标准化体系建设培训,利用各种宣传媒介普及标准体系知识,极大地提升了干部员工对标准化体系工作的认知度和执行力,使理念到落地变成可控可操作的现实。
2013年,采油六厂大力开展管理提升活动,“逐步优化升级系统,深化流程管理”成为管理提升的重点工作,该厂开展标准体系“回头看”,结合厂实际情况,对规章制度、标准等各项管理文件进行整合删除,通过汇总梳理、分析对照、合并增删修订,发布程序文件121个,管理类作业文件358个,工作手册22个、作业指导书963个,关联业务流程887个,每项业务都得到清晰的定位,各专业的管理文件在具有各自独立性的同时,又通过标准体系框架形成规范的逻辑关系,实现了集约、统一、简化的目标。同时,在厂网页建立“体系建设管理平台”,实现对体系文件查询、共享、打印等方面的控制和管理,保证制度既能高标准也能“接地气”,实现“制度指导工作,工作完善制度”的良性循环。
今年,该厂又成立了以厂主管领导为组长、各科室(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精细化管理领导小组,抽调10名专业人员组成专家组,制定出精细化管理考评体系,体系主攻“油田开发、成本控制、安全管理、现场管理和内部管理”五个方面内容,紧盯“目标精细化、规则精细化、责任精细化”三个层面,形成“四级检查考核、管理诊断运行、标准化体系优化、检查改进”四项机制。
为了有效推动体系运作,该厂采取以“检查、评价、考核、测试、诊断、通报、验收、总结”为主要手段,实行月度专业检查,季度综合考核的方式,严格对照标准对各基层单位进行考评,考评结果在厂网站进行公示,通报,并对获得前两名的单位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的奖励,从上到下实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过程受控制。
4年来,采油六厂坚持依靠程序办事,按照制度管人,在实际运行中不断完善标准体系建设,为开展精细化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标执行 管理实现无缝衔接
在谋求发展的征程中,采六人意识到,制度再多再好,基础执行环节没做好,再好的决策也就变成了一张废纸。抓好工作任务的执行,落实好管理制度,是推行精细化管理的重中之重。
采油六厂牢牢抓住、抓准生产经营中的全部要素,处处体现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决策等层面的管理职能,使得油田的发展更加符合自身特征、更加科学高效,从而持续推动企业由“量”到“质”的转变。
2013年,采油六厂组织开展“管理诊断下基层活动”,深挖管理各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从机制是否健全、制度是否合理、环节是否受控、考核是否严谨等问题出发,进行剖析,认真梳理总结,最终形成17项工作改进意见和改进方法;成立5个专业项目组,分专业、分部门研究管理问题,带动各项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适时组织成本控制、安全环保、劳动组织架构、标准体系建设等专题会议,讨论工作改进的主要方法,把生产环节上的每个难题,每个因素,尽可能量化,然后一一解决。同时将管理诊断固化为机制,每季度开展一次,形成了全厂上下主动查找问题、主动改进提升、主动自我加压、主动积极作为的良好工作氛围。
一步走赢,满盘皆活。管理诊断机制的建立,使管理更趋规范化,为采油六厂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转变开了一个好头。
2014年,采油六厂加强“制度、基层、能力”三个方面建设,提高“思考、工作、预见”三个方面水平,改进“办事拖拉、不负责任、麻木不仁”三种不良作风,在“抓细节、抓效率、抓落实”上狠下功夫作为落实精细化管理的重点工作。
在机关科室,将“机关帮扶基层”作法固化为制度,坚持每月组织机关干部驻站帮扶指导工作,在帮扶指导工作中既对基层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又对各自业务领域内的工作进行不断完善和改进,形成“PDCA”良性循环;开展内控测试、标准体系建设测试,对关键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严防死守,瞄准管理瓶颈和短板,对标提升;重新修订检查细则和评价标准,实行逐级考核;落实奖惩责任,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现“岗位有职责、工作有标准、结果有考核”。
在基层单位,将精细管理标准细化到每个工作岗位,大力推广“六重有九”工作方法,即在工作中本着重细节、重质量、重过程、重落实、重效益、重成果的工作理念,对每项内容,每项具体工作做到“有工作任务、有工作要求、有详细计划、有具体措施、有工作目标,有时间节点,有分管领导、有责任部门、有具体责任”,细化管理单元、量化责任目标,落实岗位职责,最大限度地实现管理与生产经营的实践、管理与效率效益的有机结合。
在能力建设上,一方面加强管理干部业务能力提升,搭建干部交流平台,强化管理实践,有效杜绝管理人员只会“布置作业”,不会做“作业”的管理短板;另一方面,在员工中大力开展标杆井场、红旗井站、标杆设备评选活动,把管理触角通到岗位现场,采取抽样检查、现场整改等方式,消除管理死角。各基层单位将目光紧紧盯在厂下达的指令性计划上和各自生产指标的完成措施上,积极探索精细化管理自主新模式,催出生“‘33999精细注水管理法、党支部‘十助力工作法、安全生产‘123管理法、队伍建设‘2345工作法”等基层自主管理工作方法,在不断追求管理效率中,各基层单元的执行力被得到充分体现。
10月底,尽管一轮又一轮的生产劳动竞赛推动原油产量不断提升,但原油生产情况仍与指标下达存在差距。作为油田公司2014年度增产幅度最大的采油厂,采油六厂抱着坚决完成任务的决心,勇担责任,发起了“抢抓70天、坚决完成全年原油生产任务”又一轮冲刺战。全厂响起一个声音:挑战极限,与时间赛跑!厂领导分组行动,一头扎到基层,坐镇指挥。机关三分之二的各部门骨干几乎住在生产一线,技术人员索性把办公桌支在一线,基层员工主动放弃轮休投入到这场战役中,忘记了疲劳、忘记了休息,白热化的劳动竞赛让胡尖山在严寒的冬季伴着产量上升的曲线沸腾起来,采六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执行力”。
(作者单位:长庆油田第六采油厂)
(责任编辑: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