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银昌 谭文峰 李元勇
他们是奇迹的创造者——
由中铁五局五公司承建的目前世界上在建规模最大、海拔最高、长度最长的高原冻土公路隧道——共玉公路鄂拉山隧道累计完成开挖5 185米,衬砌4 960米。截至2015年1月12日,隧道进口提前掘进至分界点,比计划工期提前45天,比出口施工单位提前1年。他们用43个月完成了产值5.03亿元。
在鄂拉山隧道施工中,他们实现了10个月百米成洞,创下了世界高原冻土隧道月单口独头全断面掘进113米的纪录,施工进度一直名列全线8个隧道标段第一,是全线唯一没有出安全质量事故的单位。
开工至今,鄂拉山隧道施工已取得了多个工艺上的技术创新,在国内外尚属首次。他们中有17人分别获中国中铁总公司、中铁五局、建设指挥部等授予的先进称号,项目部斩获中国中铁总公司、青海省交通厅、中铁五局、建设指挥部、公司“红旗项目部”“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达20余项。
这一项项的施工纪录和荣誉,是中铁五局参建者用汗水和智慧换来的结晶,是那些平凡的筑路人用1 300多个日日夜夜创下的不平凡业绩。
共和至玉树公路地处青藏高原青海省境内,全长633千米,是国道214线重要组成路段,连接新疆、青海、西藏、云南四省区,建成后将提高沿线区域抵御雪灾等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保证人民的正常生活。中铁五局施工的鄂拉山隧道是共玉公路头号控制性工程,也是8个隧道标段中最长的一座,总长9 330米,海拔4 300米,需要穿越多年冻土,地质条件差,冻土施工工艺复杂,技术含量高。
三年多来,中铁五局共玉公路参建者发扬“志在高原筑天路,挑战极限创一流”精神,攻克了世界高原冻土施工、软弱围岩施工等多项难题,其施工安全、质量、进度屡获各级领导好评,共玉公路鄂拉山隧道成为全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中铁五局立足西北市场的一张名片。
精细管理获佳绩
2011年开工伊始,中铁五局五公司共玉项目部就根据项目工程特点和工期效益目标,制订了“工程创优质、工地创文明、施工创效益、安全无事故”的总体创建目标,从抓好制度建设入手,用制度管事管人,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全员抓管理的工作格局。
成本效益是项目管理中的“牛鼻子”,牵住了“牛鼻子”,就活了“一盘棋”。项目经理部坚持在“精细、精算、细管、严控”方面做好成本控制。一是精细。围绕节约增效,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对象及工程难点、重点编制优化、翔实、有效的技术方案,使精细化技术成为精细化管理的亮点。二是精算。项目经理部坚持做好计划成本预算,对隧道和路基班组以完成设计方量计算工费,并把安全质量和进度捆绑在合同预算之中,在缩短施工时间上节约成本。三是细管。项目部管好材料的有效利用,杜绝浪费,坚持定额发料,使材料消耗处于可控状态。四是严控。项目部严格做好施工各环节的过程控制,实施成本有效管理。通过加强标准化、集约化、精细化管理,现场施工进度、质量及安全环保等得到有序可控。2012年和2013年,鄂拉山隧道连续两年被青海省交通厅评定为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观摩点,青海省交通厅两次组织所属及全线38个单位到中铁五局施工的鄂拉山隧道进口进行安全、质量、进度、标准化管理参观学习。2012年加拿大专家到鄂拉山隧道进口考察时,三次伸出大拇指称赞“OK!这是一项宏伟的工程”。2012年10月27日,时任青海省常务副省长徐福顺到鄂拉山隧道进口考察工作,高度评价中铁五局干得漂亮!
劳动竞赛创纪录
面对艰巨的施工任务和世界性施工难题,2012年以来项目部开展了“创高产、创百米、创样板”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活动——
“创高产”竞赛。项目部对重点工程的工序进行排队,把施工队、班组、职工分别结成对子,互相开展挑应战;聘请曾在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担任总工程师的局高级工程师何晓春到项目讲课,让员工掌握冻土隧道施工的技术要领;开展“百米成洞夺红旗”竞赛,促使职工和劳务工干劲倍增。
“创百米”竞赛。2012年至2014年,项目部连续三年利用二、三季度施工的黄金时期,组织开展“大干100天”“大干120天”等劳动竞赛,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班组和每一天,致使竞赛高产迭起,生产纪录不断刷新。2012年7、8、9三个月,隧道队连续创下了三个百米成洞佳绩,其中8月份创下了世界高原冻土隧道月单口独头全断面掘进113米的纪录。
“创样板”竞赛。在鄂拉山隧道施工中,为创一流水平,面对工艺新、科技含量高、工期紧等困难,项目部分开挖、支护、一次衬砌、二次衬砌、铺设钢筋、铺设防水板铺设保温板、仰拱衬砌8个工序开展创优竞赛,项目部每周召开工程质量分析会,每月进行创优评比,促进了各道工序质量都达到一流水平,多次得到青海省交通厅领导称赞。
科技攻关结硕果
针对这种特殊的地质状况和施工条件,项目部大胆创新,选择了在洞口搭设黑色防晒网有效阻隔高原阳光辐射,控制温度上升使洞口边仰坡冻土融化,边坡开挖时采取边开挖边喷聚氨酯泡沫隔热层,再喷低温早强钢纤维混凝土加强支护,边坡脚设置片石混凝土保温挡墙,避免了冻土边坡热融滑塌,确保了边仰坡的稳定。据交通部专家测算,黑色遮阳网技术的成功应用,与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施工中采用的洞口搭设遮阳棚方案相比,节约了数百万元资金。
三年多来,冻土施工已取得了多个技术创新,其中,自行研发的《用于高寒多年冻土隧道洞口钢桁架弧棚》技术,成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用于高寒多年冻土区的隧道低温早强混凝土配制方法获2014年贵州省发明专利;大管棚跟管施工工艺两项科技攻关获青海省共玉公路建设指挥部科学技术进步创新奖。
雪域高原党旗红
项目部党工委坚持以“雪域高原党旗红,中铁五局争先锋”为目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施工现场呈现出“奋战在高原、立功在高原、奉献在高原、取胜在高原”的生动局面,充分展示出“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崭新风貌。
2013年7月7日,公司党委在共玉公路项目经理部召开了“雪域高原区域党建现场推进会”,并在鄂拉山隧道口举行了“雪域高原党旗红,中铁五局争先锋”党建主题实践活动宣誓承诺签名。项目经理部还举行了道德讲堂揭牌授课,实现道德讲堂项目化、具体化、实践化。
在推进项目党建中,项目部党工委制定和完善了20多项党建制度办法,对公司长期沿用的《党建工作记录簿》进行分门别类细化,使其丰富化。他们共编制了《党建工作手册》《廉政工作手册》等13本基础资料,推进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手册化,这一工作在全公司和共玉公路全线得到了推荐和学习参考。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项目部主要领导总是冲锋在前。2011年10月12日,在鄂拉山隧道左洞明洞施工现场,大雪纷飞,气温达-10 ℃以下。项目经理兼党工委书记身裹棉衣同15名党员在雪地里抬钢轨和钢模,经过6小时的艰苦奋战,完成了台车拼装,为明洞施工提前创造了条件。共玉公路总工程师蔡名玖,号称“拼命三郎”,平均每天工作时间不少于12小时,天寒地冻,即使是零下20多度,他都坚守在施工现场解决问题。长期超负荷工作,使他的身体明显消瘦,但在强烈的紫外线照晒下,他黝黑的脸上更显得精神抖擞。
党员领导干部的率身垂范,用行动诠释了中铁五局五公司在雪域高原展示的项目精神,打造出了雪域高原区域党建品牌。
(责任编辑:李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