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港:实现新常态下的创新驱动发展

2015-03-03 22:21杜传志
企业文明 2015年2期
关键词:日照港港口发展

杜传志

突出改革引领,强化创新驱动,是日照港获得发展成果的重要路径,也是搏击未来的锐利武器。

日照港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诞生发展起来的新兴沿海主要港口,1982年开工建设,1986年开港开放。2003年随着国家港口管理体制改革转企改制成立集团公司以来,货物吞吐量连续跨越3个亿吨台阶,成为中国沿海第9、世界第12位的综合性港口,是全球重要的能源和大宗原材料中转基地。面对经济运行“新常态”,面对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服务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新使命,日照港将坚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凝聚合力、增强活力、提升能力,努力当好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为广大客户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与各方共享“新常态”下的发展红利,共创共赢发展的美好未来。

深化融合分享 凝聚发展合力

在稳速提质的“新常态”之下,推进联盟合作、互利共进,继续深化融合分享的商业模式,是日照港的首选之策。

以业务为“桥梁”,推动港口与物流链、业务链上下游的企业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精选合作项目,优选合作伙伴,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在与中石化、新加坡裕廊港、山东钢铁、山东海投等70多家“中字号”“外字号”“省字号”大型企业开展合作基础上,继续推动港港、港航、港铁等以租赁、参股、合资等多种形式开展合作,探索推进混合所有制试点工作,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形成基于产业链纵向和横向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融合”不同行业的业务、信息、资金、技术等优势资源,“分享”资源整合优化带来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和价值增加的收益。

以资本为纽带,推动港口与金融、资本市场深度融合,融通资金“血脉”。作为山东省首家上市的港口企业,自2006年首发上市以来,日照港不断探索并实施了分离交易可转债、非公开发行、资产注入等方式,8年8次资本运作,资本运作总额达80.8亿元。同时,投资城市商业银行,重组成立日照市信用担保公司,与华鲁集团建银国际合资成立融资租赁公司,申报设立财务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建立起港口金融板块。采取了包括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保险基金融资、融资租赁等低成本融资方式,探索形成了信贷、股权、债权“三位一体”的融资模式,近年来累计融资总额超过780亿元,不仅构筑起健康完善的“造血、输血”金融循环系统,而且通过“产融互动”的平台,使各方共享稳定的港口经营收益和安全流畅的资金周转收益。

以共赢为目标,努力推动港口与各相关方发展利益深度融合。继续秉承“发展港口、报效国家、服务社会、成就员工”的企业使命,不断培育优质资产、推动经济增长、创造社会就业,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真诚报效国家。坚持节能环保、绿色发展、勇担责任,真挚奉献社会。坚持义利共济、诚信共赢、创造价值,打造“阳光港口、传载真诚”的优质品牌,真情服务客户。坚持与员工共同成长进步、共享发展成果,真心关爱员工。努力将日照港打造成为创业、兴业、乐业的热土,实现港口与员工、客户、社会、环境和谐共生。

推进创新驱动 激发内生动力

“突出改革引领、强化创新驱动”,是日照港获得发展成果的重要路径,也是搏击未来的“锐利武器”。日照港将始终把创新驱动融入到文化基因和发展“血脉”中,以创新驱动的“新常态”推动港口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增长转变。

突出发展理念创新。理念引领发展,观念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前提和根本。近年来,通过对宏观形势和自身优势的分析把握,日照港立足于最具活力的国际一流强港宏伟愿景,确立了“五四四”战略路径,即突出“生产低成本、建设高起点、管理精细化、合作一体化、资本运作市场化”五大战略导向,打造“港口业务、物流与贸易、建筑与制造、综合服务”四大业务板块,构筑“大宗干散货、原油、集装箱运输、现代物流”四大重点体系。日照港将始终坚持以战略为先导,不断增强创造性、超前性、主动性思考,科学研判外部形势变化,仔细研究港口发展的内在规律,统筹处理好近期与长远、局部与全局、发展与环保、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推进思想观念的持续解放,不断丰富细化“大港强港名港”战略和“持续创业、转型升级、全面突破、逐梦强港”“十三五”战略体系内涵,持续引领港口发展的正确“航向”。

突出体制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是推进创新驱动的根本保障。日照港将紧紧围绕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准确把握国企改革的关键点,顺应国有企业管理从“管资产到管资本”的大势,按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要求,针对自身的实际和特点,在经营机制、企业制度、资本运作方式、分配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紧扣四大业务板块均衡协调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配套,优化、完善针对不同板块、不同业务的管控模式和考核机制,提升集团管控水平,推动系统整体健康发展;继续深化内部人事、劳动和薪酬改革,提升职工的工作活力;努力加强风险管控,进一步提高资产配置效率和运营效率,降低运营风险。

突出科技创新。近年来,日照港大力实施“科技兴港”战略,积极开展质量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近三年,日照港共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成果奖励16项,4项水运工程获得省部级优质工程奖。目前日照港拥有国家专利技术172项,省部级以上工法13项,承担着国家物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负责起草大宗散货汽运作业规范等3项山东省地方标准。日照港将继续突出人在科技创新中的核心要素作用,建立健全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奖励创新等制度体系,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发挥好技术拔尖人才、技术骨干、首席技师等的引领作用,努力打造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在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基础上,以科技为纽带,不断加强与高端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加快技术攻关与集成的开发应用,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努力建设“智慧”港口。

加快转型升级 打造核心优势

打铁需要自身硬。日照港将充分利用经济“新常态”带来的“倒逼”机制,主动寻求转型升级,不断完善综合物流功能,全面提升港口管理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推动港口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升级基础物流能力。多年来,日照港趟出了一条“因煤而生、因矿而兴、因油而盛、因箱而强”的发展道路。2014年,日照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速达到21%,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排名提升2位跃居第11位。下一步,日照港还将通过港区调整规划,腾出3.2千米专门岸线资源,形成千万标箱以上的能力,推动集装箱运输规模化发展。

推动港口功能集成化、标准化,升级营运服务能力。日照港将进一步统筹保税物流中心、临港物流园区功能,整合国际采购、转口贸易、船货代理、流通加工、进出口保税、信用担保、融资租赁、金融服务等各类平台资源,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区、综合保税区的申请设立,打造高等级的港口服务。同时,着力培育电子商务服务,开发、完善日照港电子商务平台,提升商务服务手段,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在已建成国际化货物中转基地的基础上,建设商品交易中心和贸易集散中心,为客户提供标准化、便捷经济、高附加值的物流服务。

推动港口与腹地联系网络化、实体化,升级集疏联络能力。作为新亚欧大陆桥和“一带一路”海陆双向桥头堡,日照港将积极服务对接“一带一路”规划建设,继续发展陆桥运输和过境运输;加强与西安、郑州等国内沿线主要城市,与中远、中海、中外运和中铁集装箱以及有关运输企业,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土耳其等沿线主要国家开展深层次合作。依托日照至平泽至釜山航线、中韩联运“日照通道”,积极开发到韩国、日本、东南亚、中国台湾等地的外贸航线,建立起中西亚、欧洲地区与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之间货物更加经济快捷的国际运输通道,将日照港服务“一带一路”的连接通道拓宽筑牢。

推动管理现代化、精细化,升级绩效管理能力。通过精细化管理向细节要效益,着力提高组织运转效率。在2007年率先推行卓越绩效管理的基础上,日照港继续推动阳光文化与卓越绩效管理的深度融合,建设以阳光文化为核心的目标理念体系,以企业战略为统领的业务和职能管理系统,以信息化和知识管理为支撑的绩效测量系统,管理成熟度评价为框架的改进提升机制,不断完善提升“S.E阳光卓越”管理模式,形成“评价、改进、创新、分享”的良好机制,全面提高经营质量和整体绩效。

(责任编辑:李万全)

猜你喜欢
日照港港口发展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山东港口日照港:逆势上扬更坚劲
港口上的笑脸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基于WebGIS的日照港地理信息共享平台设计与研究
日照港开展海上消防演习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惠东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