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问题探析

2015-03-02 18:03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活动课心理健康心理

赖 运 成

(龙岩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福建 龙岩 364012)

心理天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问题探析

赖 运 成

(龙岩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福建 龙岩 364012)

中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是中小学生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增进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品质优化和心理潜能开发的一种新型课程。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提高活动课的质量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主角;合理分配时间,讲清活动规则及注意活动示范;多用开放式问题提问,重视学生的真实体验;巧借课堂突发事件,增加学生的领悟;关爱、欣赏每一个学生,实施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尽量不把消极言行带进课堂,使班级活动轻松活泼地进行;恰当运用自我表露,启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质量保障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指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依据心理学、教育学有关原理,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全体学生参与系列活动,使其在亲身体验与感悟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增进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品质优化和心理潜能开发的一种新型课程。[1]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课程的活动性,它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的途径。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提高活动课的质量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据此,本文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质量保障方面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探讨。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的误区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目标大而全,内容缺乏针对性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目标的确立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时间和教学形式,一个阶段课程的目标不宜过大过多,一节课的目标更应做到小而实,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更能接地气。[2]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内容的选择应考虑到学生的现实需要,只有符合学生的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才能调动学生参与活动课的积极性。在针对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力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内容的具体化和操作性。[3]

2.活动过多,缺乏层次,形式单一

活动过多易出现“为活动而活动”问题,不利于学生体验和分享。活动之间缺乏层次性,会导致学生体验简单化和重复性,不利于课堂的深化。因此活动设计与安排应考虑到活动的层次性,既要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又要符合逻辑规律(环环相扣、丝丝相连、循序渐进、系统而完整)。[1]此外,应避免活动形式(常见的活动形式有游戏、小组讨论、情景表演、影视欣赏、心理测验、辩论会、绘画、自我回忆与报告、行为训练等)过于单一,例如一堂课中播放视频过多,或一堂课中纸笔活动过多。活动形式过于单一易导致学生感到乏味,不利于调动学生多感官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应避免活动形式与对象的适切性欠佳,如小学低年级采用“辩论会”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适切性欠佳,往往教学效果不理想。

3.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老”而“幼”

避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老”而“幼”即避免活动(包括游戏)的“陈旧”和“幼稚”。[2]活动的设计既要考虑到学生曾经是否做过此类活动,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如果活动太陈旧、幼稚,会极大降低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了避免活动的“老”而“幼”问题,活动设计时可以与学生沟通,让部分学生参与活动设计。

4.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无预案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设计应有相应的预案,以应对课堂突发事件,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例如,教案原计划是运用多媒体的,但万一多媒体不能用时,心理教师该如何开展教学。如活动设计时有预案,心理教师则可从容地面对突发事件。又如,心理教师当天上完一个班的课后,发现所设计的游戏不适合所在年段学生,则可用预案中的游戏去上当天同年段另一个班的课,不至于频频出现“将就将就”、“勉强活动”等问题。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活动和体验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最核心的两个要素[1]。要真正使学生积极活动和深刻体验,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主角,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活动课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尤其是在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更应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甚至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性还体现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评估不能缺乏学生的参与,因为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评估有助于促使今后的活动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能满足其实际需要。心理教师将学生的良好建议贯穿于自己今后的教学中,也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合理分配时间,讲清活动规则,做好示范

为了使学生有足够的体验和领悟,保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体验、讨论和反思。时间分配上,最好能留有3~5 min的机动时间,以更好地把控课堂。而在把控时间方面,学生是否明白活动的规则尤为重要,不少活动课由于学生没掌握活动规则而浪费了许多时间,活动效果不理想。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主要形式,为了使每一位学生能参与活动,教师需向学生讲清楚活动规则。为了让学生明白活动规则,心理教师在讲解一些稍复杂的规则时应注意进行亲身示范,或请个别学生示范,让学生明白活动规则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

3.多提开放式问题

提出开放式问题更能让学生感到受重视,有助于学生畅所欲言,充分、真实地分享其体验。[4]封闭式问题则易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学生在寻找所谓的“标准答案”,不利于学生真实地分享其所悟所思,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和创新能力的培育。同时,心理教师应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学生“讲真话”比“讲对话”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批判,不应过多询问学生回答得是否正确,而应创设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真实表露自我的机会。

4.巧借课堂突发事件,增加学生的领悟

课堂突发事件若与教学内容相吻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突发事件本身会增强学生的体验,教师利用突发事件进行教学,容易使学生在体验中领悟、在生活中学习。巧借课堂“突发事件”,需要教师找到突发事件与教学内容的融合点,这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洞察力和心理学素养。需注意的是,教师应注意预防消极的突发事件对学生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为了保证课程的进度及预防事件的消极后果,心理教师可在课后与当事人进行沟通,沟通时注意客观、公正。[1]

5.关爱、欣赏每一个学生

关爱、欣赏每一个学生是遵循心理健康教育平等性、发展性和全体性原则的要求,也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现。关爱学生,意味着心理教师应注意引导少数性格内向或与主题有关的学生参与活动、分享体验。当学生担心在活动中出丑、害怕被嘲弄时,请其活动、分享,这本身对其来说就是一次心理素质训练。长此以往,其担心、恐惧心理会减弱,自信心会增强。但关爱学生并不意味着纵容学生。个别喜欢表现的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过于表现自己,如果教学中常让其过分表现,会让其他学生缺乏分享体验的机会,也可能会导致其他学生的反感。适度控制这类学生过于表现自己、炫耀自己的行为,结合个别心理辅导,可使这类学生在领悟中得到心理成长。当然,心理教师应用积极的心态欣赏每一个学生,发现并优化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心理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关爱、欣赏对学生来说就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来,也有助于其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有助于学生“关心能力”的培育。[5]

6.师生不把消极言行带进课堂

教师的言行会有意无意地影响学生,“教师把消极言行带进课堂,是把学生往何处引导的方向问题,是师德问题”[6]。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不仅要求教师尽量不把消极言行带进课堂,也要求学生尽量不把消极言行带进课堂,同时注意教学材料中可能存在的消极信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尽量表现出幽默,使班级活动轻松活泼地进行。教师在使用幽默时应尽量避免嘲讽型幽默,因为嘲讽型幽默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注意抵御低俗幽默。此外,有的教师为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或活跃课堂气氛,会请学生在课堂前5 min讲笑话或生活中有趣的事,或表演短剧,为了防止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心理教师应对这些内容进行审核。

7.恰当运用自我表露,启发学生深层次思考

自我表露是心理咨询中常用的技术,此技术亦可恰当地运用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教师恰当的自我表露能拉近师生关系,启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和领悟。[7]教师在运用自我表露时要做到适时、适度、真诚和积极[7]。“适时”自我表露不会使学生感到突兀;“适度”自我表露可避免活动课上教师喧宾夺主;“真诚”自我表露有助于学生感同身受,真诚分享;“积极”自我表露可保证活动课的积极导向,避免心理教师的消极榜样作用。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质量的保障措施

1.重视教师知识拓展、素材积累和幽默感提升

首先,重视教师知识拓展,即教师知识渊博。知识渊博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得以高效开展的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知识的积累应注意掌握专业知识,熟悉中小学不同年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多涉猎哲理故事、微型小说方面的书籍。这样既可避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老”,又可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趣味性和“意犹未尽”。其次,重视教学素材的积累。素材的积累不仅包括平时学习中积累的相关知识、哲理故事,也包括记载或拍摄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或情景。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可保证素材的新颖和实用性。此外,平时浏览或观看网络新闻、影视时,可以下载保存用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的材料或视频。最后,重视教师幽默感的提升。心理活动课的氛围特别重要,教师幽默感的提升,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同时能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幽默感,而学生幽默感的培育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和提升具有积极作用。此外,教师的幽默感有助于增强教师的亲和力,拉近师生关系,使学生遇到心理困惑时更愿意寻求教师的个别心理辅导。

2.重视师生创新能力的培育及教师严谨作风的养成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避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老”而“幼”问题的基础,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质量的有力保障。由于提倡让学生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设计中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创新性也需要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升其创新能力。此外,应重视教师严谨作风的养成。教师严谨作风可从日常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养成:一要注意活动课设计安排的合理性,尤其是活动之间的衔接性;二要注意测验的科学性,即选择有较高信效度的心理测验,科学使用心理测验;三要注意授课内容的科学性,活动课所传授知识和技能的科学性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实效性的前提;四要注意教学过程可能会产生的负面影响;五要注意教学过程的趣味性,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乐学、乐悟、乐思和乐享。[2]

3.重视同行交流

同行交流包括中小学心理教师之间、中小学心理教师与高校心理教师之间、本地心理教师与外地心理教师之间、中小学心理教师与心理学(师范)本科实习生之间等。交流的途径可采用交流会的形式,也可采用电子媒介形式(如微博、QQ群、微信等)。需强调的是,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互评。活动课的互评是同行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教师助人—自助的过程。在评课过程中,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互评最好能采取积极取向,即评课不是批判课,不能鸡蛋里挑骨头,而应用积极的眼光看待授课教师的课,从中借鉴经验。有条件的中小学,心理教师可指导心理学本科生实习。在指导实习生的过程中,心理教师作为旁观者可能更容易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实习生身上呈现的问题往往也是心理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此外,心理教师可通过教学见习的途径提升活动课设计、教学能力,见习的形式可采取现场见习(如到心理健康教育优质校见习)和视频见习(如网络上学习其他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

4.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衔接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衔接体现为横向衔接和纵向衔接。横向上主要体现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衔接。这种衔接既体现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内容的选择应考虑到家庭教育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又体现在家校协作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高效开展(例如,亲子沟通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可创设条件让家长也参与到活动课中来)。纵向衔接主要体现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内容在不同学段之间的衔接。纵向上的衔接需要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梯度性、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适用性,需要心理教师熟悉中小学生心理特点、中小学各年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并拥有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能力和研究能力。

5.重视回访学生课后实践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可适当安排课后实践类作业(如建议学生将课堂上体验到的人际交往技巧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同时重视回访学生课后实践情况,这样既可使学生学以致用,又可为今后改进教学提供思路。学生的建议有助于改善教学工作,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过程,都可鼓励学生提建议。了解学生建议的方法可采用访谈法、问卷法及邮件反馈法,也可请学习委员汇总学生的匿名反馈意见,甚至可以在期末考查卷上征求学生的反馈建议。例如有学生反馈了以下建议,优化了教学:课堂上老师不要讲授太多,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要看太多视频;心理游戏要适合学生;通过身边小故事渗透心理学原理。[8]

6.重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学反思也是心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过程,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也有助于提升研究能力,有助于心理教师朝专家型教师发展。因此,心理教师应重视教学反思的作用。[9]心理教师不仅可反思当天的教学情况,也可反思同一主题在不同班级的教学情况,及同一主题系列活动课的教学情况,可有周反思、月反思、学期反思及学年反思。不仅要反思教学中有待完善之处,也要反思教学中的亮点。前者的反思有助于心理教师发现并解决活动课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后者的反思有助于心理教师提升教学效能感、预防职业倦怠。

[1] 叶一舵,严由伟.心理健康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135,156,160.

[2] 刘鹏志,金琦,孙玮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11):18-19.

[3] 连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260.

[4] 白玉萍.怎样上好一节心理活动课[J].班主任,2009(1):32-33.

[5] 陈兰平.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对构建良好心理咨询关系的启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3):81-84.

[6] 黎晓莉.老师,不要把消极言行带进课堂[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7):51-52.

[7] 吴增强.学校心理辅导实用规划[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184.

[8] 杨凤定.心理课——我鼓励学生提建议[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3):21-23.

[9] 赖运成.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途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2):65-68.

[责任编辑:江桂珍]

10.16165/j.cnki.22-1096/g4.2015.10.022

2015-04-13

赖运成(1982-),男,江西龙南人,博士,讲师。

G444

A

1002-1477(2015)10-0075-04

猜你喜欢
活动课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心理感受
活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