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双(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吉林 通化 134000)
语文课堂学习中开发学生潜能的教学策略
周文双
(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吉林 通化134000)
开发学生语文学习潜能,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崭新的课题,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新的学生观认为:每个学生的身上都存在着巨大的潜能。要开发学生的潜能,必须在正确理解新课标下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用崭新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
这一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在《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中,我首先点明预习方向,引导学生进行预习。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使得他们听课时更加注意自己不懂的内容。另外,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会产生各种想法,这时教师要加以引导。这样的预习既给学生点明了方向,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其知道了用怎样的学习方法去获得答案。当今社会竞争加剧,一个人如果不知道如何学习,或者对学习产生反感,无疑是致命的。而懂得学习,形成终身学习能力,是有益一生的。自主探究,利于开发个人潜能,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在《音乐巨人贝多芬》的教学中,我运用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主要有:
1.巧妙导入,激起学生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一半。如何导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融进课堂,对教学来说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课我的导入是:“假如有一天你突然失去了听觉,你将如何面对这事情:下面我们同桌两人做一个小实验:一个捂住自己的双耳,一个大声给提几个问题,然后两人交换做法。共同体会没有声音的感受。让学生交流感受。师归纳总结:进一步理解了残疾人的痛苦,作为一个正常的健康人是多么幸福!让我们带着这些感受去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看一下耳聋后的他是如何面对生活、如何面对自己的事业的?”通过这样的导入,让学生有了学习课文的兴趣,了解贝多芬的强烈欲望,主动地进行学习。
2.强化“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境”。授课中,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记下没弄懂的问题,提出有困惑、有异议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创设“问题情境”,为了让学生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感知,我还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解决:
(1)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2)客人拜访贝多芬的过程是怎样的?其间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也是开发学生潜能的有效手段。
3.互问竞答,激发合作兴趣。学生在感悟课文时自行设计问题,在课堂上各组互问,竞相答疑的方法。我让学生精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触动你心弦的句子。采用的形式是小组讨论:教师适时点拨疑义,并加以提炼补充。
(1)互相帮助,理解句子含义。
(2)各组之间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作答,比赛哪一组解决的问题最多。
提倡教师少问,学生多问。要使学生真正领悟文章精髓,光靠教师条分缕析是远远不够的。古语有云:“书读千遍,其义自见。”只有把课文读通、读懂,才能提得出值得讨论的问题,也就是说,提问是在充分理解学习材料并悟懂作者写作意图后的问。这样的“生—生”型提问,学生解答,可以消除学生的模糊认识。教师作为组织者,监控课堂学习的进程。通过一个个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寻求答案,当问题被解决了,学生自己也会感到很有成就感,因为这是自己思考之后换来的结果。另外,尤其要注意的是,小组竞赛的方式是刺激学生提问的有效手段,因为“创造也是一种集体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大量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人的智力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在后天培养的,教师不仅仅要做学生的知识传授者,更重要的是要在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把一种思维方式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发掘出自己的潜能。潜能发掘之路是漫长的,但是可以尝试的,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发掘学生更多的能力,不断促进他们能力的提升,培养他们将来成为适应社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周文双(1980-),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教师,中学一级。研究方向: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