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2015-03-02 08:19福建惠安县东桥中心小学362141王志民特级教师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3期
关键词:骨干教师研讨教研

福建惠安县东桥中心小学(362141) 王志民(特级教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可见,教师素质是提高办学水平、丰富教育内涵的关键点和支撑点。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原动力和生力军,引领和决定着学校发展的质量、内涵与高度。

“谁重视教研,谁就能在学校发展中领先一步!”作为农村学校,我们始终坚信和笃行“唯有教师发展了,学生全面发展才有可能,学校和谐发展才有保障”的理念,用心奏响成长“四部曲”,精心引领教师追寻“名师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学校本着“为教师成长提供服务、让教师体验成长快乐、让教师享受职业幸福”的美好初衷,坚持“着手现实问题、着重提升档次、着力增强素质、着眼整体优化”的原则,紧抓“学习、反思、研讨、展示”四大关键词,进行如下探索。

一、在学习蜕变中唱响“好声音”

提供学习机会是给教师最大的福利。在引导和服务教师学习蜕变中,我们学校主要抓以下三件事。

1.“沉下来学习”——更新教育理念,营造研修氛围

三年来,我们在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教育发展形势报告”和各种学科培训、通识培训的基础上,突出《实施有效教学 构建和谐课堂》的研究课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实施有效教学指导意见(试行)》,使教师明晰了职业追求,更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同时,学校积极为教师搭建学习平台,营造学习氛围。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根据教师的需求定购《中国教育报》《小学教学参考》《福建教育》等报纸和刊物,通过学习并撰写心得体会,使全校教师的从教理想、职业信念更加坚定,理论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2.“请进来互动”——倡导同伴互助,实现共同发展

首先,我们积极邀请进修学校教研员及高校课程改革专家到校开设讲座和进行课堂诊断,为教师发展提供专业支持。其次,学校依托教学专业成长视导组,建立骨干教师导师制,重视随堂听课、评课,并与教师面对面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把有关信息及时反馈,增强与教师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促进教师间的以老带新、互助互学,实现全体教师的共同发展。

3.“走出去取经”——进行网络研修,实现资源共享

我们通过建立教研QQ群、参加网络教研、注册全国知名教育研修网站等途径,以现代信息技术弥补农村学校的“先天不足”,让教师能够接触最新的教研动态,紧跟课程改革潮流,分享教育智慧。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以“学习报告”“书香溢满校园”“名著推荐”“骨干论坛”等活动为载体,开展“造就智慧型教师,构建学习型学校”的读书活动,广泛举行“新课程学习”“常态教学我有招”等主题的交流座谈活动,在读书活动中,实现教师的“头脑风暴”。同时,通过学习让教师感受到当今教研的滚滚洪潮和空前繁荣,避免教师出现盲目的自恋、自信和自居,引领教师在学习蜕变中正确认识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如今,“床前案头有书报,茶余饭后谈教学”的“草根教研文化”和“参与教研为乐,建树教研为荣”的良好氛围逐渐形成。尤为可喜的是,我们团队在学习讨论、实践研讨中总结出教师专业成长的“十大要诀”,即握紧“鼠标”——找工具、建立“链接”——找资源、删除“垃圾”——找不足、自觉“刷新”——找优势、扩大“内存”——找突破、优化“程序”——找路径、改进“配置”——找匹配、定期“更新”——找先进、及时“杀毒”——找耗费、完善“显示”——找平台,已成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好声音”,集聚着强大的发展“正能量”。

二、在反思梳理中点亮“方向标”

“经验+反思=成长。”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反思,是自身专业成长路上求真务实、趋利避害的“润滑剂”,是理性提升、动态刷新的“净化剂”,是追求成功、成就名师的“催化剂”。自我反思是以校为本的教研基础,校本研究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会真正得以落实和实施。为此,我校特别设置了“教后反思卡”“问题会诊卡”“典型案例卡”“教学故事卡”,要求教师结合日常教学活动进行自我反思,每月选取一两个有意义的案例进行填写,并围绕这一典型案例或其中的教学细节,用新课程的理念和观点进行剖析。同时,每学期末举行一次“教研沙龙”——“讲述我的教育教学故事”,通过活动进行总结交流,使大家有共同的关注点、共同的兴趣点,实现话题一起交流、行动一起策划的目标。活动中教师们各显神通,如理论验证、资料搜集、案例整理、问题查摆、教学探索、经验梳理等,每个人都积极调用和借用各种资源,使“问题研究”因教师的激情演绎而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样可引导教师关注以往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教学事件,并以研究的姿态、视角进行开发和利用。

此外,我校十分重视“文化场”的建设,鼓励教师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引导教师向同行学习、与写作结缘,将校本教研引向深入。(1)与经典为友。精心选择并向全体教师推荐现当代教育名著,及时更新教育图书,丰富教师的学习资源,并通过举办读书征文活动,引导教师阅读的同时内化吸收。通过各种形式展示教师的读书成果,并创造交流学习体会的机会,进一步培育教师的人文素养,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2)与写作结缘。引导教师不仅多读、多思、多实践,还要多总结、多练笔。同时,鼓励教师参与网络互动,参与争鸣,发表见解,提升自我。此外,我们还开展“两读”活动,即“我是这样解读课程标准的”“我是这样解读教材的”,让教师学会在传统与现代、改革和保守中理性诠释中庸之道,探寻有效教学的“方向标”。

三、在研讨互动中构建“助推器”

“我思故我在。”引领教师成长,关键要让教师体验到自身的存在感、参与感和归属感。作为教师,自身存在感源于专业上的发言权和影响力。教师专业成长,需要有可调用的资源,需要有可借力的“助推器”。于是,我们立足学区规模小、距离短、资源散等特点,化零为整、有效整合,实施“643”教师专业服务工程,即六个联动、四个着力、三个平台,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强大“助推器”。

六个联动是以推进实施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启动、骨干带动、活动促进、科研推动、机制驱动、关怀感动”的“六动方略”为途径。

四个着力,即着力构建“骨干教师主动引领辐射、中年教师主动梳理提升、青年教师主动承接跃升、年轻教师主动融入发展”的良好教研态势,期待形成“学习统一体”和“发展共同体”。

三个平台:一是课改互动平台。俗话说:“如果你要走得快,你就一个人走;如果你要走得远,那么大家一起走!”这里说明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在一个好的团队里,教师会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幸福的共享者。教师团队发展模式,既有利于将教师个人潜在的、隐性的成长经验显像化、明晰化,又有利于促进团队成员之间问题共商、经验共享、发展共赢,最后实现共荣的目的。因此,我们积极搭建课程改革互动平台,以省、市、县立项课题为载体,选取有代表性的教师、课例、主题,开展“类型课”“同课异构”“片段教学”等互动研讨活动,促进教师在互动中交流共享,共同成长。二是网络交流平台。推荐“海西教育网”等资源网站,引导教师开启教育博客、教学110等,积极参与网络中的研讨、交流,实现共同进步。特别是教师在交流中创生的“教后反思卡”“问题会诊卡”“典型案例卡”“教学故事卡”等富有“草根教研文化”特点的研究载体,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丰富“营养”,使教师自觉地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开发和利用,不断丰富着研究的资源。三是校本研训平台。校本研究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就是要有强大的理论支撑作为后盾。于是,应运而生“教研沙龙”这一校本研训形式,即教师根据学校拟定的主题,结合自己的实践,总结自己的经验,阐述自己的观点、看法,并为自己的观点寻找理论支持。近年来,我校开展“教研沙龙”的主题有“教学中如何用好、用活教材”“点拨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细节成就课堂精彩”“怎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我的教学一招”等,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潜移默化地接受理论的熏陶,达到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目的。同时,“教研沙龙”的举办,让教师把教学体会说出来,把研究观点亮出来,把教学问题和困难露出来。每次研训从内容选择、板块设计、细节打磨、操作完善到理念渗透、整体效果、个性展示等都是群体的智慧,大家共同探索教育教学的新路子,在研究中不断走向深入。以课题为载体,以课堂为舞台,以课例为抓手……我们在行动中构建专业成长有力的“助推器”,搭建了专业成长的“大舞台”。

四、在展示共享中体验“幸福感”

我们谨记:教师有教研成果,要大力宣传;教师有进步需求,要尽量满足;教师有教研热情,要倍加呵护。只要教师有一分热情,学校就要给予百倍呵护,努力让一部分教师先优秀起来,然后带领群体共进。让教师拥有、体会从教的“幸福感”是激发内驱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将成果激励作为给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大奖赏,把教师教育科研成果、自身专业成长成果以“教学特长大展示”“教育思想大论坛”“教学成果大推介”“业务技能大练兵”“感动基层大访谈”五大系列全程、全面进行宣传和展示。这样在为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创设条件的同时,搭建了广阔的共享平台。校本培训就是要把教师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将教师的生命感、价值感从沉睡的自我意识和心灵中唤醒,让他们在广阔的展示平台中体验成长的“幸福感”,在研究、发展中一起追寻“名师梦”。

为了让教师品尝到校本培训的甜头,使他们体验到发展的成功喜悦,我们采取展示激励的办法,为教师搭建广阔的展示平台,促进他们在展示中交流、在交流中分享。

1.架设成长平台

为了让教师与专家零距离接触、与名师面对面交流、与新秀无保留切磋,我们聘请专家、本学区名师及省、市、县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开设专题讲座,答疑解惑;通过举办“教学开放日”和“课题展示研讨会”,教师一同“问诊”课堂,“把脉”问题;开展“同课异构”式研讨,即同一教学内容由两三位教师同时上课,先通过对每节课的深入观察、比较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再通过反思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举办“常态课例研讨和优秀课例赏析”活动,让执教教师与听课教师共同切磋,说课磨课。

2.搭建亮相舞台

通过教导论坛、中年教师教学展评、骨干教师风采展示、新教师业务汇报、优秀论文评比和汇编等活动,建立骨干教师论坛、骨干教师送教下校、骨干教师导师等机制,健全青年教师展示课、骨干教师示范课、中年教师特色课、新教师汇报课的“四课制度”,在探索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为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搭建亮相的舞台。如今,我们常规开设“骨干风采展示”“课题成果呈报”“讲述我的教学故事”“推介我的教学绝招”等展示交流活动已融入教师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教师教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多教师常幸福地说“教科研,我选择、我喜欢”,脸上洋溢着从教的乐趣和成长的自豪。这样,以观摩、研讨、竞赛、考核、评比等形式,给青年教师以成功的机会,让其从中获得成功的有效激励和心理满足,不断体会成长的幸福,催生成长的自觉。“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有了“名师梦”的指引和共同体的依托,个人零散的研究有了规划,教师在展示共享中体验着专业成长的“幸福感”。

助推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抓住“学习、反思、研讨、展示”四大关键词,以紧紧依靠教师、热情服务教师、真诚成全教师为原则,以典型带动为依托,以群体参与为特性,引导教师在学习蜕变中唱响“好声音”、在反思梳理中点亮“方向标”、在研讨互动中构建“助推器”、在展示共享中体验“幸福感”,使教师在追寻“名师梦”的研究路上不断成长,谱写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人篇章。

猜你喜欢
骨干教师研讨教研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