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市大马路小学(221005) 王银娣
品德微课设计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江苏徐州市大马路小学(221005) 王银娣
在品德教学中,采用微课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支架,指导他们完成指定的任务,把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帮助学生深入生活、参与社会,获得体验、感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学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实现品德的主动建构。
微课设计 常见问题 解决策略
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在线视频网络课程。微课具有主题突出、针对性强;以微视频为核心,资源构成多样;学习情景真实、交互性强;注重教学设计、适合自主学习;制作技术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使用方式多样等特点。前不久,我参加了徐州市小学品德微课设计作品的评审,近百篇篇微课看下来之后,发现教师在设计品德微课时还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
如《拉拉手交朋友》微课的内容为:教师做自我介绍,认识《品德与生活》教材中四位朋友“康康熊”、“乐乐猴”、“爱爱鸽”、“创创鼠”,本班几位学生作自我介绍,练习介绍自己的名字和兴趣爱好,画出自己的新朋友并请新朋友签名。而自主学习任务单上的学习任务是: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身心健康;喜欢和同学、教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这种目标性的学习任务流于形式,没有任务驱动,会令学生无所适从,自主学习任务单失去了意义。
解决策略:自主学习任务单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前明确自主学习的内容、目标和方法,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学习路径,指导学生有效开展课前自主学习。微课视频是学生自主学习主要的载体,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画面,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获得创新实践能力、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在课前自主预习阶段,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指导和微课的帮助开展自主学习,呈现出“导学一体”的性质。
教师把教材中的内容从头讲至尾,没有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和虚拟的交流互动。如教学《怎样与人相处》时,教师预设的目标为:使学生懂得与人友好相处的重要性,教会学生基本的交往原则和交往技巧。微课内容展示了“与人相处的24条法则”,教师从头朗读至结尾。自主学习任务单中设计的学习任务为:读一读与人相处的24条黄金法则,没有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不去亲身实践、思考、感悟,仅凭朗读是不可能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的。
解决策略:微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是前台自主学习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
教师传统的观念没有改变,一味进行知识传授,比复述教材内容,逐段进行讲解;列举多首诗歌,自己朗读,微课成了“诗歌朗诵会”;从头到尾采用“心理热线”的方式,给学生“灌输”心灵鸡汤等,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的容器,学生不能在自己的思考探究和亲身体验中实现品德的生长。
解决策略:品德教学应注重学生生活的价值,学生的品德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开展活动、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促进道德的有效生长。如教师教学《擦亮眼睛》时,设计的探究、体验活动为:①利用生活中常见咖喱粉、食用碱进行“斩妖除魔”的实验。②和小组成员一起走进社区,了解生活中存在的迷信现象和人们的迷信行为。③通过请教家长、查阅资料或阅读书籍等方式,探究破除的方法或科学的解释。这些任务的目的是通过探究、体验达成预设目标,教师提示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实践,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实体验和感受。
教师设计的自主检测题让学生不好操作,学生不能通过检测了解自己达成学习目标的情况。如《怎样与人相处》自主检测的内容为:在平时生活中是否做到这些。这一项内容就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应该是课后的拓展、延伸,在实践中指导自己的品德行为。
解决策略:及时测评,反馈学习效果。自主检测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完成自主检测,了解自己学习目标达成情况。一般情况下,自主检测题应是基础题,为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或知识点,可采用判断、选择或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易于操作,教师通过微课进行反馈,学生能够即时评测学习效果并不断修正学习方法。
关于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我们都处在摸索阶段,如何利用微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借助微课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如何通过微课提高德育的实效性等,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特约编辑 陈兮琰)
G623.15
A
1007-9068(2015)12-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