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我国图书馆基础理论研究综述

2015-03-02 08:01
关键词:图书馆学权利图书馆

曹 珺

(信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信阳464000)

一、基本回顾

进入21 世纪十多年来,对于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而特别的时期。在此期间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走出了困境,走上重建之路,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1.走出困境

改革开放以后的20 世纪80 年代期间,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及图书馆学恢复重建阶段。到了20 世纪90年代,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再加上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以及数字图书馆的产生,致使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难以适应变化的形势陷于困境。但也有一些学者如吴建中、黄纯元、徐引箎、霍国庆等的研究已昭示出图书馆理论研究新趋向。例如,吴建中积极倡导图书馆服务新理念的讨论[1],黄纯元推介与研究了当代西方图书馆学家的理论[2],徐引箎、霍国庆出版了《现代图书馆学理论》[3],对原有图书馆学理论体系产生了巨大地冲击。而图书馆理论研究的真正转机还是进入新世纪以来。

2000—2004 年间图书馆理论研究的转机开始呈现。

首先是观念的更新。韩继章(2000 年)撰文指出了图书馆人文化趋势以及现实中“读者平等地享用图书馆服务的理念”在我国图书馆界的缺失[4]。程焕文(2001 年)在《文华精神》一文中,对“图书馆精神”与“图书馆人文关怀”命题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前者对图书馆人更有号召力。之后的研究也证明“图书馆精神”命题的讨论更加有力地推动了图书馆人文精神的重建。

其次是公共图书馆的研究对于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范并思(2000 年)指出应该在公共图书馆精神的基础上加强“对公共图书馆问题”的研究,因为“公共图书馆问题始终是图书馆学理论界最为关注的问题”[5]。范并思(2002 年)又创造性地提出:公共图书馆代表的是一种社会用以调节知识或信息分配,以实现社会知识或信息保障的制度,它能够保障社会信息利用机会的平等和公民求知的自由与求知的权利,从知识、信息的角度维护社会的公正[6]。随后,经过范并思一系列文章[7-9]的反复宣讲,此观点成为引发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变革的主要思想之一。后来被人们广泛引用,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公共图书馆研究的水平。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对于理论重建有积极意义。李国新(2002 年)提出图书馆权利(“图书馆自由”)的概念,并研究了其思想基础及对图书馆的职业价值[10]。于良芝(2003 年)的《图书馆学导论》一书将“图书馆职业精神”引入教材,对于图书馆人的职业精神培养意义重大[11]。王宏鑫(2003 年)指出现代图书馆理论需要对图书馆进行发生学考察,并研究图书馆的活动、体制、机制、观念,从而形成现象学、元学、方法学的层次结构体系,从而给出了建构图书馆理论研究框架与思路[12]。

2.快速发展

2004—2006 年期间,图书馆理论迎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2004 年7 月中国图书馆学年会以“百年的图书馆精神”为主题进行研讨,标志着以“图书馆精神重建”为核心的图书馆理论重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这次会议上范并思关于”图书馆精神的历史缺失”的报告,提出了“重续图书馆精神的历史链条”[13]。《图书馆》杂志2005 年所开辟的“21 世纪新图书馆运动”品牌栏目,推动了一场轰轰烈烈持续数年的“新图书馆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对有关现代图书馆理论、理念和公共图书馆问题,如对全社会的普遍开放、公平服务、免费服务等,进行了广泛、充分的讨论。

在这一时期,图书馆权利的研究也是一大亮点。图书馆权利理论是西方图书馆学的核心命题和重要基石,结合中国国情的相关研究也为我国普遍、均等服务和人性化服务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对于这一问题的关注可以追溯到2002 年李国新提出的“图书馆权利”研究,但直到2005 年1 月,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一次新年峰会上将此问题作为首要议题进行讨论为止,我国图书馆界无论是理念还是管理制度和服务行为上,都没能及时对公众的权利诉求的迅速觉醒做出预判和回应,公众与图书馆之间的权利冲突时有发生[14]。这次峰会之后,《图书馆建设》推出“走向权利时代”新栏目对“图书馆权利”开展专题研究。程焕文(2005 年)获批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图书馆权利研究”,标志着“图书馆权利”的命题在中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围绕“图书馆精神”和“图书馆权利”主题的研究,也带动了“图书馆制度”等相关研究。因此现代图书馆学理论体系和理念在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中逐步确立。

3.广泛实践

2006—2007 年期间,有关以“图书馆精神”和“图书馆权利”为核心的现代图书馆理论体系和理念研究的成果,包括“图书馆制度”和“智识自由”等成果,在图书馆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并广为接受。

首先,杭州市率先在全市推行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深圳紧随其后大力倡导和践行公开、公平和免费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随后东南沿海一带基层图书馆如佛山禅城区图书馆,对图书馆延伸服务及总分馆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图书馆延伸服务或总分馆服务方面,表现出理论与实践的互动。2007 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在各地相关实践基础上立项研究图书馆延伸服务,其推出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研究成果对图书馆公平服务、图书馆制度等理论问题,结合实践经验进行了提炼升华。

其次,从2006 年开始,中国图书馆学会连续多年开展“志愿者行动”,组织专家学者、志愿者深入到基层图书馆进行现代图书馆理念与管理实务培训指导,极大地推进了现代图书馆理念在我国图书馆界的树立。“志愿者行动”弘扬了图书馆人的公益精神与奉献精神,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先后获得文化部“创新奖”和ALA 主席的国际创新奖。

再次,在国家政策层面,2005 年底《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发布(以下简称《纲要》)。《刚要》提出了“两个基本”“普遍均等服务”“弱势群体人文关怀”等重要命题。这为公共图书馆精神在中国文化事业发展中作用的确立提供保障。《纲要》成为国家政策层面对现代图书馆理念全方位的支持的政策依据,在《纲要》的指导下各级政府开始高度重视发展图书馆事业,图书馆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4.理论重建

2008 年之后,图书馆学理论架构逐渐清晰明确。2008 年10 月中国图书馆学会发布了《图书馆服务宣言》[15],清晰表述了现代图书馆理念。《图书馆服务宣言》成为现代图书馆理念的探索与理论体系建设新的基础。

在十七大精神指引下,王宏鑫明确指出图书馆建设从文化建设向社会建设拓展的大趋势[16]。这不仅为图书馆依靠系统地收集、保存与组织文献信息,发挥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文化功能找到了理论与政策依据,而且为图书馆秉承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服务,发挥保障公民信息权利、缩小社会信息鸿沟的社会功能找到了理论和政策依据。有关图书馆社会建设的研究与探索,为图书馆社会责任与服务延伸到文献服务之外的更宽阔领域提供了合法性。

二、超越与发展

进入21 世纪以来,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最显著的进展有四个方面:一是关于图书馆的观念与制度的研究;二是关于公共图书馆思想的研究;三是关于图书馆理论体系建设的研究;四是关于图书馆理论与国家大政方针契合的研究。这些研究远远超越了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对以后图书馆理论发展有奠基性的意义。

1.图书馆的观念与制度的研究

新世纪图书馆人文关怀理念的提出导致了图书馆观念的变革与更新,进而由“图书馆精神”命题的研究升华为“图书馆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以及图书馆权利问题讨论。图书馆权利问题的研究延伸出对于公民的信息自由获取权利、阅读权利或者文化权利,以及图书馆为保障这些权利的实现而自身应有权利的研究,如反审查的权利、保护公民隐私的权利等。诸如此类理论问题的研究,对于图书馆学具有非常显著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2002 年,“公共图书馆不仅是一种机构,而且是一种制度”命题被提出,并不断发酵,使得图书馆学研究从图书馆观念的研究上升到图书馆制度建设研究。涌现了以蒋永福的《制度图书馆学》研究为代表作的一大批学术论著,极大地促进了图书馆理论研究的深入。图书馆制度研究的主要内容。

(1)信息公平制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社会,各国社会管理者就一直关注“信息公平”的问题。这一问题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与政治民主和社会公平正义密切相关。“图书馆是实现信息公平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社会的共识。因而“信息公平制度”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中受到高度关注。

(2)信息保障制度。“信息保障”是图书馆一项根本的社会功能,是图书馆作为一种“机构或制度”的根本价值取向。信息公平制度必须有信息保障制度来支撑,同时图书馆人文关怀与人性化服务的思想也必须有信息保障制度才能实现。信息保障制度把保障社会公众普遍均等地获取基本信息的社会功能制度性地安排给了图书馆。

(3)智识自由制度。“智识自由”是人类普世价值观在信息社会的延伸,随着国家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而变得更加迫切与现实。在建构社会“智识自由制度”中,图书馆主要应承担保障信息、知识的自由获取与交流的使命,从这个角度讲图书馆应是公民信息交流的中心、读者自主学习的乐园、社会文化进步的阶梯。

2.公共图书馆思想的研究

公共图书馆思想是现代图书馆理念的核心思想。新世纪以来,以“图书馆人文关怀”“图书馆精神”“图书馆权利”“图书馆制度”研究为代表的图书管理的变革与更新,在公共图书馆服务理论中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在实践中得以贯彻。

(1)提出“普遍服务”的公共图书馆思想。这一思想与国外图书馆学思想接轨,它强调公共图书馆服务必须向全社会开放,所有公众不论身份、地位都是公共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对象,每个公民都应得到图书馆服务。

(2)提出“平等服务”的公共图书馆思想。《公共图书馆宣言》所确立的对所有公民提供平等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基本服务理念。所谓平等服务:一是服务对象的平等,也就是公共图书馆对所有人一视同仁、没有区别地提供服务;二是服务内容的平等,也就是公共图书馆不分地域、不设障碍、不分人群,按需服务;三是服务资源的公平使用,也就是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场地资源、人力资源等等的使用不以公民身份不同作为是否提供服务的依据。

(3)提出“免费服务”的公共图书馆思想。这一思想是图书馆“普遍服务”“平等服务”的必然要求,防止了因收费服务而导致的服务门槛。体现了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性”和“公益性”,明确了公共图书馆服务是政府必须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之一。

(4)提出“人性化服务”的公共图书馆思想。“人性化服务”思想与“图书馆人文关怀”“图书馆精神”“图书馆权利”“图书馆制度”“读者权利”“公平服务”等理论相结合,推动了图书馆服务的进步。

上述公共图书馆思想的研究不仅使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也引导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了许多延伸服务实践。延伸服务不仅促使公共图书馆服务形式发生变化,也使公共图书馆思想基础之上的公平服务理论、图书馆制度在实践中得以实现与验证,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度与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实践,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公共图书馆思想的发展与完善。

3.图书馆理论体系建设的研究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上述理念的创新、理论的探索、实践的开拓的同时,图书馆理论体系建设也在不断走向成熟。在学科性的辩护上,形成了以信息、知识(资源)管理为核心的学科体系;在科学性的辩护上,形成了“抽象图书馆学”“知识集合论”和“可获得性论”为代表的理论解释体系;在职业性的辩护上,形成了以图书馆核心价值观和制度图书馆学为核心的职业辩护话语体系[17]。

而王宏鑫的“信息基本循环理论”提出了图书馆与图书馆学的“双律性”发生学原理,以及图书馆“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道路。从图书馆观念、体制、机制、活动四个紧密相连的环节全面研究图书馆理论,建立了“以学科对象为核心;以学科核心价值观为轴;以现象学、元学、方法学研究为层次结构;以理论、方法、应用研究为三维坐标;以共时结构为经;以历时结构为纬;以双律性为依据,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有序化结构体系”。为图书馆理论体系建设构筑了框架[18-20]。

4.图书馆理论研究与国家大政方针契合的研究

图书馆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图书馆实践,而图书馆的实践是要服务于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的,同时也要符合图书馆自身发展规律,因此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必须要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相契合。

进入21 世纪以来,国家出台的许多大政方针都与图书馆事业发展相关,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通过对这些大政方针的解读,使得把图书馆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图书馆体系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图书馆发展总方向更加清晰;使得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公共图书馆发展总要求更加明确[16]。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体构想:“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对于这一精神的解读,使得对于建立健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的公共图书馆体制改革总目标更加清楚。使得全面深化公共图书馆体制改革,明确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协调机制,完善评价和反馈机制;整合文化惠民项目,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服务标准化、均等化;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管理与建设的总方针更加明确。基于此王宏鑫指出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碎片化困境和整体化出路[21]。这些都是图书馆理论研究与国家大政方针契合的结果。

三、小结

新世纪以来,图书馆理论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确立了公共图书馆思想在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的主体地位,确立了图书馆制度的研究在图书馆研究中的主体地位,推动了普遍服务、平等服务、免费服务、人性化服务等图书馆理念的实践探索,促进了图书馆理论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1] 吴建中,科林·史蒂尔.关于图书馆未来的对话[J].图书馆杂,1995,(3):32-34.

[2] 黄纯元.论芝加哥学派(上)[J]图书馆,1997,(6):1-3 +14.

[3] 徐引箎,霍国庆. 现代图书馆学理论[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9.

[4] 韩继章.中国图书馆发展的人文化趋势[J]. 图书馆,2000,(4):24-29.

[5] 范并思. 论加强公共图书馆问题研究[J]. 图书馆,2000,(6):1-4.

[6] 范并思.维护公共图书馆的基础体制与核心能力——纪念曼彻斯特公共图书馆创建150 周年[J]. 图书馆杂志,2002,(11):3-8.

[7] 范并思.新世纪图书馆学基础研究什么[J].图书馆,2003,(1):14-15 +4.

[8] 范并思.建设一个信息公平与信息保障的制度——纪念中国近代图书馆百年[J].图书馆,2004,(2):1-3 +15.

[9] 范并思.公共图书馆精神的时代辩护[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2):5-11.

[10] 李国新. 对“图书馆自由”的理论思考[J]. 图书馆,2002,(1):16-21.

[11] 于良芝.图书馆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2] 王宏鑫.现代图书馆理论研究框架[J].图书情报工作,2003,(11):19-21 +97.

[13] 梁灿兴. 重续图书馆精神的历史链条——苏州年会随感[J].图书馆,2004,(6):56-57.

[14] 毕红秋.权利正觉醒 激情在燃放——中国图书馆学会2005 年峰会综述[J].图书馆建设,2005,(1):12-14 +29.

[15] 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6):5.

[16] 王宏鑫.公共图书馆建设应从文化建设向社会建设拓展[J].图书情报工作,2008,52(7):36-39.

[17] 梁灿兴. 平复图书馆骚动的灵魂——新世纪十年图书馆学理论的进展[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30(6):7-11.

[18] 王宏鑫.图书馆的发生和发展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0,940:29-32 +56.

[19] 王宏鑫,陶书志. 图书馆观念在图书馆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与实现[J].图书馆建设,2011,(2):6-9.

[20] 王宏鑫.基于解释学的情报学体系结构研究[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1):73-77.

[21] 王宏鑫,刘 洋.农村公共图书馆整体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索之路[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5(2):28-32.

猜你喜欢
图书馆学权利图书馆
我们的权利
股东权利知多少(一)
图书馆
权利套装
去图书馆
寂寞与喧嚣:当代图书馆学研究现状剖析
中国图书馆学之当下:反思与瞻望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30次科学讨论会在南宁举行
爱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