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太仓市双凤中心小学(215416) 陈 刚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浅探
江苏太仓市双凤中心小学(215416) 陈 刚
要让教师巧妙灵活地驾驭课堂,实现教学的双赢,就要构建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以此作为教师努力的目标,不断提升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在教学中,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丰富、细腻、深入上,体现在教学方法的适切上,体现在让学生有深厚的语言积累上。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精致语文 驾驭课堂 教师
语文新课标把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作为语文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学中能得到充分体现,更取决于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精致语文教学认为,要让教师巧妙灵活地驾驭课堂,实现教学的双赢,就要构建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以此作为教师努力的目标,不断提升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笔者试从以下三个层面来探讨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精致语文教学认为,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内涵丰富,包括精炼的教学语言、精妙的文本拓展、精当的穿插引进、精细的文本研读、精到的专题训练、精实的学生活动、精心的课堂提问、精要的课堂反思等。这些是精致语文教学过程中“具体而微”的精致要求。综合来说,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丰富、细腻、深入,要体现在精心的布局、精巧的推进和精彩的生成上。
(一)课堂板块的布局要精心
课堂布局如作文,不仅要考虑活动内容的轻重缓急,也要考虑课堂推进的抑扬顿挫,还要考虑切入、过渡、总结、升华等要素。精心布局课堂,不是预设得越细致越好,而是要遵循该粗则粗、该密则密、能简不繁的原则,准备好课堂活动的各种可能性。
(二)课堂活动的设计要精当
精致的课堂活动,从整体上看,板块推进要呈现出分层推进的态势;从思维品质形成来看,活动流程要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趋势。精致的课堂活动,还要体现多角度展开的特点,要从文字理解、结构分析、主旨领会、语言积累等不同角度来解读文本。精致的课堂活动,还要体现活动形式的丰富与融合,充分保证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阅读、感知、提炼、品味、分析、表达等诸多活动要互相依存、互为作用。
(三)课堂活动的生成要精彩
“生成”的最高境界,就是“共生”。所谓“共生”,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相激活、同生共长。精彩的课堂生成对教师自身的要求很高,需要教师拥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对文本有独到的发现;要在教学活动推进的过程中,善于发现“亮点”和“增长点”,通过评判、导引、追问、启发等手段,发挥“以活激活”的作用。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曾说:“一堂好课,如一幅国画,要建构‘曲院风荷’般的‘精致格局’。启课、结课,板块、细节,承接、转换,文本、拓展,都要力求上得精美、上得别致。一堂好课,如一首交响乐,要营造‘柳浪闻莺’般的‘和谐情韵’。总要讲究旋律、节奏、配器、音响的和谐,营造师与生、人与文、情与理、导与放、思与悟的和谐‘共生’。”他教学的《万里长城》一课,以题目关键词导入课堂,又以题目关键词结束教学,首尾呼应,结构精致,将一条横贯东西、逶迤曲折的人工长城演绎成融会古今、坚强刚毅的人文长城。
教学方法,小而言之,涉及教学技巧、教学策略;大而言之,涉及教学理念、教学艺术。精致语文教学认为,语文教学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切的方法。何谓最适切的方法呢?方法与内容的契合,方法与过程的相融,方法与活动推进的共生,方法与能力培养的适宜……总之,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学情变了,方法就得跟着变。可以这么说,一切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方法都是好方法。同样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师执行效果是不一样的,其原因就在于“方法”的不同。尤其是名师的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通过对名师的教学方法进行品味、鉴赏、提炼,我们就能发现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如,余映潮老师的课堂提问艺术、黄厚江老师的活动组织艺术、李卫东老师的课堂讲析艺术、王君老师的课堂切入艺术。因此,精致语文课堂教学需要精当巧妙的适切方法。教师要在心中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用心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老师说:“我上课心中有路数,但全力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一仰一俯、一眨眼一皱眉,都是他们心声的反映。我就根据学生当时的状态因势利导。教为学服务,而不是师生被教案牵着走。上课时要做到:眼里有学生,心里有学生,心里装着每一位学生的心。”正如汪露露老师执教的三年级课文《掌声》便是最好的诠释。
首先她让学生精要地概括课文。自主预习时,她提出这么一个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汇报时语言不够简洁,课文内容概括不够精当。她启发引导学生:要抓住“主人公——起因——经过——结果——故事启示”几个环节来概括。这样凸显了方法和技巧,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方法、能力的发展。
其次是精心提炼研读专题。教师用一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自主研读和课堂交流:“画出描写小英神情和动作的句子。”在汇报交流中,学生紧扣关键字词深入文本,体会人物心理。当学生交流不到位时,教师适时带领学生研读人物的心理变化,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主旨。
最后是精美的思维导图。在学生能体会人物心理、感悟文章主旨,却无法用言语准确表达时,教师就引领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精美的思维导图诱发精致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导图展示绽放个性色彩,体现他们各自的收获。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可见,注重积累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多么重要。精致语文把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提出教师要着力发展学生的“言语品质”,即学生在言语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发现语言之美、鉴赏语言之美、运用语言之美的言语审美能力。学生能否在课堂上有深厚的语言积累,能否发展言语品质,是衡量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精致语文提出的言语品质包含四种特性,由低到高依次为言语的准确性、丰富性、贴切性和审美性。在精致语文视野中,我们如何让学生的言语品质达到审美的层次呢?最佳的切入口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文本细读和读写迁移。通俗地讲,就是对作品的语言文字进行仔细而深入的阅读、分析、欣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迁移写作,将精彩的语汇和表达方式逐步内化到自己的言语结构当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汇,将能够理解的消极语言转化为能够运用的积极语言。
例如,《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的语言自然舒畅,一读就懂,然而隐藏在文本中独特的言语形式常常为学生所忽略。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将文本中的言语形式提炼出来,通过师生的情境会话,一下子变得很特别、很陌生,引起学生的好奇,并产生探究、模仿的欲望。
师:课文是这样写“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生活的。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就——
生:戴一顶小草帽。
师:祖父栽花——
生:“我”就栽花。
……
师:祖父抽袋烟——
生:“我”也抽袋烟。(学生大笑不已)
师:这可不能抽!
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将散落在课文中“祖父做什么,我就跟着做什么”这样的言语表达形式提炼出来,组成一个富有情趣的对话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逗留”在这样特别的言语形式上。学生在对话中触摸到了言语的别致,真切地体悟到这样言说的意蕴——表达“我”与“祖父”形影不离、亲密无间的祖孙情意,传达出“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深深的怀念。这样“出乎其外”,让学生揣摩作者如此“言说”的用意及妙处。教师适时鼓励学生运用“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样的句式,将“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描摹出来;并通过仿写,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陌生化的言语形式,并转化为自身内在的言语智慧。下面是一位学生的现场仿写:
我童年所有的欢乐都种在了这个园子里。我想栽花,我就栽花;我想拔草,我就拔草,即使把苗铲了,把狗尾草留着,也没人骂我。我一会儿想捉蝴蝶,我就跑来跑去追蝴蝶;我一会儿想跟祖父玩捉迷藏,就缠着祖父玩捉迷藏。如果他不乐意,我就拽着祖父的胡子直嚷嚷。(众人笑)看到祖父抽烟,我就想抢过来抽几口,祖父不让,我就摘了根黄瓜当烟抽。玩累了,闹够了,我就找个阴凉的地方,就那么一躺,看着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我的心也跟着白云,飞得又高又远。(掌声)
从学生仿写来看,课文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已经内化为他的语言图式,并能在一个新的语言情境中加以灵活表达。这样的精致课堂,通过教师的层层引导,让学生在朗读领悟和积累表达中发展言语能力,提升言语品质。
[1]王晓春.精致教育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薛法根.现在开始上语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责编 韦 雄)
G623.2
A
1007-9068(2015)3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