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王 涵
李竞:做生物新药研发的阿里巴巴
本刊记者王涵
专家简介:
李竞,生物技术领域资深专家,先后就职于惠氏(辉瑞)、诺华等国际顶尖生物医药公司,拥有人类疾病的多学科医学背景,特别是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学、噬菌体展示和抗体工程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引领新抗体技术开发,管理全球生物新药研发组合,内部和外部药物发现和技术开发合作方面具有十分丰富的行业经验。
美国癌症研究协会会员。在各大国际期刊上共发表论文20余篇,获专利7项,在国际学术会议中作重要报告10余场。2015年成功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创新人才。
2013年年底,在美国已工作15年的生物技术领域资深专家李竞,带着一个简单的行囊,回到阔别良久的祖国。他归来时,中国正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前夜,他此番回国也正是为了创业。
“我们的目标是做成生物医药界的阿里巴巴,让所有创业者在我们的平台上保质高效地做出新药产品。”在自信笃定背后,支撑李竞的资本是他15年来在世界药企巨头积攒的技术与经验,是他对回国创业破釜沉舟的决心。
在进入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之前,李竞从没想到自己会踏上从医这条路。1971年,李竞出生于一个高知家庭。在报考大学时,“理工农医”四个领域,除了“医”之外,家中长辈已把“理工农”三类占尽。长辈们说,家中应该有个人去学医。于是,在父母之命下,本来擅长并喜欢物理和数学的李竞,进入了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系。
自从进入基础医学系,李竞就是准备要出国的,为此在本科期间,他还恶补了英语。然而大学毕业时,国家政策规定,没有海外关系不可自费出国。无奈下,李竞开始备战考研,并顺利考入本校的肿瘤免疫专业。
对这个专业方向,李竞感兴趣已久:“上大学时有一门免疫学课,相比其他课程上千页的教材,这门课的教材居然是本校一名教授编写的笔记式教材,只有薄薄的100多页。由此可见,免疫学是一个新兴领域。而肿瘤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做研究就像登山一样,要去攀登最有挑战的山峰,把它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这样才有价值和意义。”
也正是从研究生阶段开始,李竞渐渐地意识到,自己将来的志向是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除了发几篇文章之外,我更希望研究成果能与实际应用结合,造福病人。”此时,人体B细胞产生的蛋白分子能够针对性识别抗原,从而产生免疫防御功能的特性,正深深吸引着李竞。“这种特异性简直就是锁和钥匙的关系,非常神奇。”他隐约意识到,这种特异识别性能将来可能作为制药的起源。
没多久,国家放开了出国留学的政策,很多同学都出国了,硕士念了一年的李竞却被导师留了下来。李竞的导师王琰是中国从事噬菌体抗体技术研究的第一人。当时,刚刚从国外回国的他劝李竞在国内继续完成硕士研究,迅速深入这一领域。在导师的建议下,李竞提前参加博士考试,并在北京医科大学继续从事博士研究工作。
博士毕业后,李竞已经站在国内生物医学顶尖实验室的起点上,为了继续深造,他选择出国,在塔夫茨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他的研究课题是通过定点敲除转基因动物模型来研究B细胞与体内抗体生成和疾病的关系,从而奠定了对自身免疫病、炎性疾病的了解,一步跨出单纯的抗体工程领域。
三年半博士后研究工作结束后,李竞没有像许多同学一样考行医执照、当医生,而是进入波士顿地区最大的生物技术公司——惠氏研究(现为辉瑞)。在惠氏,他参与了很多技术平台的建设及技术开发,参与辉瑞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平台的建设,后期更作为项目领导者,在自身免疫病、炎性疾病领域,带领项目团队将项目成功带入一期临床试验。
2005年,李竞加入药企巨头——诺华生物医学研究所,帮其在肿瘤部门建设大分子生物制药团队。李竞因此从抗体工程、自身免疫病、炎性疾病领域又跨界到肿瘤学科。在这期间,李竞作为实验室主任,带领团队研究新的肿瘤疾病靶点,同时还参与抗体偶联药物技术平台的运行开发。
2010年,随着项目的增加,诺华急需一名能够对各个疾病研究领域有所了解,且懂得生物药研发流程,对内外部资源了解且有说服力、影响力的人,来统领协调整个集团大分子生物药的研发工作。于是,李竞成为第一人选,从实验室管理和具体项目管理跨界到融合商业合作、项目协作、公司与部门间协调等,层级更复杂的产品管线管理、战略协作管理领域。
在美十余年,李竞不断完成跨界蜕变,然而不管怎样变,他其实从来没有脱离过免疫学与抗体工程的领域。“从大学里学习免疫课开始到现在,我其实还是一条线,没有动过。以至于有些朋友对我说:‘你这二三十年一直都没出过这个圈子。’”李竞说,坚持做自己热爱的事业其实是一种幸运,他用20年的时间打通了这一学科领域里的所有关节,为自己塑造出一个无懈可击的知识体系。
李竞在美国的事业一路走高,日子也过得愈发安稳。他曾经去耶鲁大学读过MBA,想要在美国创业,然而还没等他付诸行动,两个电话却把他叫回了中国。
2013年,李竞一位要好的朋友向他推荐了中国企业——无锡药明康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药明康德”)。当时,药明康德正在建设生物新药研发团队,通过各种资源和渠道在招募带头人,而巧合的是,线上线下的各种资源都指向一个人——李竞。
连续两天,药明康德的负责人给李竞打了两个面试电话。与其说是面试,不如说更多地在和李竞谈药明康德的理念和愿景。真诚的邀请与相同的创业理念,让李竞在两通电话后开始认真考虑回国事宜。“何不回国,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创业呢?”
在接到任职邀请后,李竞犹豫了一个星期,家庭是他考虑的主要因素。在太太的支持下,李竞最终选择回国。家庭做出的牺牲,他个人对于安稳生活的牺牲,也让这份选择更显得沉甸甸。
这是李竞第一次来到上海,来到药明康德,此前,他甚至都没有来考察过一次,他相信朋友,也相信自己的判断。在回来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的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都花在了组建团队、建立团队文化、搭建技术平台与建立工作系统上。目前的团队有一多半成员都是李竞重新招聘来的,他通过自己在国外工业界多年积攒的人脉与渠道,招聘了不少海外人才,不仅高效,而且成功率极高。他说,延揽人才,除了个人感召力,更要大家具有共同理念,同时还要归功于药明康德的品牌。
在运转团队、制定工作流程、开发商业模式方面,李竞靠的是多年的行业经验。相对于在诺华控制整个公司产品管线的经历,在药明康德建立现代化管理的系统工程,对于李竞来说驾轻就熟。李竞最初面临的挑战之一是中西文化与管理体系的结合。在入职的第二个月,李竞就召集大家召开了第一次部门会议,会上他诠释了团队的文化。“首先是公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次是公开,什么事情都要放在桌面上讲,就事论事,百花齐放,这种灵机一动式的集体讨论,对于保持研发中的创新性至关重要;最后是贡献,不管大家最后的评分是多少,最重要的都是看贡献。”同时,他要求从团队成员到他的个人助理,都要实时向他反馈意见,以便于及时调整制度的不合理之处。
在李竞制定的团队文化之下,所有人把精力集中在工作上。李竞对团队成员有着严格的要求,质量和速度始终是他在强调的两件事。“中国在生物新药研发技术上与欧美的差距依然很大。为了尽快弥补缺陷,质量和速度一定要追上去,尤其是质量。研究生做实验的要求与制药行业工业界的要求是不完全一样的,所以要控制工作质量,就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系统工程,让每一个环节有章有据。”
现在,建立工作系统、管理团队、走访客户、打开市场成为李竞的日常。相比在国外的工作,这些工作对他而言算不上有太大的挑战,然而与过去相比,这份激情却是崭新的。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创业,共同创造价值,这是一段无可比拟的全新里程。
很多人问李竞为什么毫不犹豫地选择加入药明康德去创业,李竞的回答是:“加入药明康德的意义比自己创办一个制药公司更大。”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创业者纷纷涌入创业大潮,而生物制药领域犹如春秋战国,呈现的是一种相对混乱的局面。“所有企业都在成长的过程中,工业界的整体研发质量体系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大家都在尝试、引进。所以要真正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药物研发的质量就必须得到控制与统一。国外已经有了很成熟的体系,而国内才刚刚起步。”
李竞说,与其花时间和精力为一家公司建立这样的体系,不如为整个中国生物新药研发行业建立体系,这种影响将比创办一家公司更大,而药明康德就是李竞实现梦想的平台。
药明康德是一个面向所有生物制药公司的公众平台,“简单地讲,就是制药公司只需要提供一个想法,我们来把它变成产品”。在这个平台上,新药研发的质量体系是成熟而完整的,产品质量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这样一个平台存在的最大意义是,它将极大地降低生物新药研发这一高科技行业的准入门槛,在各个制药企业参差不齐的质量乱象之下,开辟一个提供便捷、快速且能产出高质量产品的新技术平台。
“‘十二五’‘十三五’都将生物制药列为重点发展领域,整个行业面临重要转机。我们又赶上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能不能让生物制药像开发APP一样简单呢?能不能利用一个平台迅速实现创业者的想法呢?这就是药明康德存在的意义,我们要做成像阿里巴巴一样的平台,让拥有创意和想法,但不具备技术实力的创业者,能够迅速在这里拥有一支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工业上都堪称顶尖的团队,去帮他实现想法。”李竞说,“一个公司的系统建得再好,影响力也有限。而建设一个公众的开放式、一体化平台,获益的不仅是一个公司,而是整个行业。”
当初吸引李竞加盟的是药明康德一站式、开放式、从始至终、一对一的新药开发理念,他说,这已经超出了传统服务外包“你给钱,我做实验”的模式。药明康德为客户提供的是一个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可能是一个测试,可能是一种新药,甚至可能是从靶点到临床,直至上市的商业运作。在这个平台上,孵化一种新药,甚至孵化一家新药上市企业都将成为可能。一个普通的制药企业可以在平台上得到迅速转化升级,既保证了质量,又节约了资源,能极大提高创业效率和成功率。
现在,药明康德正在力推与更多学术单位、生物技术公司、药企联合,提供一体化、开放式技术平台。公司的梦想很大,“将来要在BAT后面加上一个W,这个W就是药明康德”。李竞曾经在MBA课上学到一个理念,只有做对行业、对大众有意义的事业,商业利益才会随之而来。所以,他从不担心药明康德未来的商业收益,现在,他只想建立最高效的技术平台并扩大平台的影响力,扎实走好每一步,让更多人在这里收获成功。因为,他人的成功便是未来他与药明康德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