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语言与人类认知的奥秘——第七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暨第一届中国与世界认知科学国际会议纪要

2015-03-02 03:22夏炎薛小迪
科学中国人 2015年34期
关键词:认知科学首都师范大学清华大学

本刊记者 夏炎 薛小迪

一)语言和语言学研究

探索语言与人类认知的奥秘——第七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暨第一届中国与世界认知科学国际会议纪要

本刊记者夏炎薛小迪

与会专家合影留念

年年相约谈心智,岁岁聚首话认知。全国认知科学会议来到了它的第七个年头,同时也开启了中国和世界认知科学的首次聚会。10月18日至19日,由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科学中国人杂志社、学术界杂志社、北京语言智能协同研究院、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联合举办,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语言智能协同研究院联合承办的第七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The 7th Chinese National Conference of Cognitive Science)暨第一届中国与世界认知科学国际会议(The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Cognitive Science in China and World)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

10月17日上午,第七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暨第一届中国与世界认知科学国际会议开幕式在北京裕龙国际酒店隆重举行。开幕式由大会组委会主席蔡曙山教授主持。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建设教授、贵州民族大学副校长肖远平教授、科学中国人杂志社张刚总编辑、学术界杂志社袁玉立总编、德国汉堡大学张建伟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洪波教授先后致辞,祝贺本届会议胜利召开。

本届会议的主题是“人类的心智与认知”,包含5个分议题:人类的语言、心智(心理)与认知;中国的语言、文化和认知;语言、计算与认知:理论与应用;中国人的思维和逻辑的认知价值;中国的民族文化与认知。来自德国汉堡大学、日本国立德岛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等十多所国际国内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教授、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生约150人出席了本届会议。本届会议突出以语言为基础和核心的人类认知研究,经过两天共25场大会报告和讨论,于10月18日下午胜利闭会。闭幕式上,本届大会组织委员会共同主席蔡曙山教授做了大会总结,本届会议的主要特色和成果如下。

清华大学蔡曙山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冯胜利教授

北京大学中文系陈保亚教授

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德国汉堡大学张建伟教授

一、继续推进全学科覆盖、多学科交叉的认知科学研究

全国认知科学会议从创建之初,就确定全学科覆盖、多学科综合交叉的认知科学研究宗旨,本届会议秉承这一宗旨,继续推进多学科综合交叉的认知科学研究。首先,本届会议参会专家研究领域涉及语言学、逻辑学、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文化人类学、神经科学,涵盖了认知科学的全部学科。其次,多数专家的研究都使用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方法,这一特色充分体现在专家学者的大会报告中。其三,一些研究团队如清华大学认知科学研究团队、北京语言智能协同研究院团队组织了跨系统、跨单位的合作研究团队进行重大项目的协同攻关。

二、努力推进国际化的认知科学研究

认知科学在中国的开展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团队建立也已经有16年的历史。2009年,首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在江西南昌召开,其后每年一届,今年已经是第七届。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认知科学研究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国际性。一是中国学者越来越多地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有影响的学术论文;二是中国学者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认知科学学术交流,如举办和参加认知科学的国际会议;三是在中国举办的认知科学会议,如全国认知科学会议,有越来越多的国际学者参加。例如,参加本届会议的国际知名学者有: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汉堡大学教授张建伟;日本工程会院士、日本国立德岛大学教授任福继;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国际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北美汉语都是协会常务理事、曾任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教授、中文部主任、哈佛北京书院主任、美国堪萨斯大学东亚系终身教授冯胜利;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终身教授彭凯平等。此外,与会的大多数专家学者也都有海外留学或多次访学的经历。鉴于此,本届会议同时以“中国与世界的认知科学国际会议”命名,有两层意思。其一,彰显本会议的国际性,我们欢迎更多的国际学者参加,我们也愿意更多地将中国的认知科学融入国际主流。其二,随着中国学术的日益国际化,在认知科学领域,我们可以而且有自信召开以中国学者为主流的国际学术会议。希望我们的认知科学会议不仅成为有影响的国内学术会议,也成为有活力的国际学术会议。

三、积极推进以语言为基础和核心的人类心智和认知研究

本届会议学术报告精彩纷呈,学科交叉积极创新,取得多方面的学术成果。这些报告突出表现为比较强势的两大重要板块:语言认知和高阶认知;计算机科学技术与人工智能。

一)语言和语言学研究

1.语言认知和高阶认知

从左至右: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蔡曙山教授、《科学中国人》杂志社张刚总编辑、贵州民族大学副校长肖远平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建设教授、德国汉堡大学张建伟教授、《学术界》杂志社袁玉立总编辑、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洪波教授。

清华大学蔡曙山教授在“语言在人类认知中的地位和作用”报告中提出人类认知五个层级的理论,即人类认知由神经认知、心理认知、语言认知、思维认知、文化与社会认知五个层级构成,其中,语言、思维、文化三个层级的认知是人类特有的认知形式,称为高阶认知(high-order cognition);神经、心理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认知形式,称为低阶认知(lower-order cognition)。在这五个层级中,语言认知处于人类认知的核心,是高阶认知的基础。人类认知是以语言为基础,以思维和文化为特征的。报告介绍了自认知科学建立以来在人类语言、人类心智和认知研究方面的发展和成果,以及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团队多年来在语言学和语言领域,在语言、思维、文化层级的高阶认知方面的研究工作进展和成果。北京大学陈保亚教授在“语言的独特性——观察民族认知方式的重要窗口”报告中指出,悟性认知方式即整体认知方式。跨文化比较显示出汉人有一种很强的悟性认知方式,这在中国传统医学、算学、绘画、文学、哲学等领域中都有表现。通过跨语言比较分析,发现汉语的结构差异和不同民族学习汉语的差异也显示出领悟认知的存在。由于语言结构在认知过程中范畴化最深,语言结构的差异为观察一个民族的深层认知方式提供了重要的窗口。香港中文大学冯胜利教授在“语言中的科学”报告中,论述了科学是思想,而不是技术,虽然可以转化为技术。语言学也是科学。事实上,无论学科构建还是现象的提示,都可以成为科学,关键看其预设是否可从其理论中推演出可供证真的证伪性,这就是科学公理性的演绎思维。我们关心的是自己的科学,中国有这样的公理性的演绎科学吗?报告从汉语语言学的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首都师范大学史金生教授的报告“‘行、知、言’三域理论与汉语虚词研究”,在中国近代“行”和“知”的基本认知范畴之上,加入“言”的范畴,研究行、知、言三者的关系,并以实证方法分析了三者的汉语虚词表达。

2.语言与逻辑和推理、句法和语义

香港中文大学冯胜利教授在他的报告中说,人类语言能力表现在能够运用推理来验证假设,这种方法被称为“理设-演绎”法,自然科学的革命直接这种方法。中国社会科学院邹崇理研究员的报告“句法和语义的对应——语义形式化”用形式化的方法讨论了汉语句法和语义之间的对应关系,这项工作对自然语言的加工和人工智能有应用价值。浙江大学金立教授的报告“基于图尔敏论证图式的类比推理的逻辑分析”在对图尔敏论证图式做出完善与发展的基础上,刻画了类比推理的基本逻辑结构,从而将其与演绎、归纳以及溯因等主要推理形式进行了有效甄别。此外还有首都师范大学冯艳副教授的报告“‘限定摹状词’的逻辑认知与形式刻画”、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博士生冯雪的报告“人格特质词因果推理的不对称性研究”用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研究了语言逻辑的认知问题。

3.语言加工和儿童语言学习

会场一隅。

有多位学者报告了语言加工和儿童语言学习方面的研究成果,如清华大学中文系博士生阿布都克力木·阿布力孜的“复杂词汇加工的形态效应——来自行为实验的证据”,首都师范大学张云秋教授的“简单关系小句的最初习得及其解释维度”,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伍珍副教授的“社会互动中的儿童语言学习”,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李若凡的“普通话儿童论元结构的最初习得”等。

4.语言的生理和神经基础

清华大学江铭虎教授和北京邮电大学王琳教授的报告“人类左脑分子与认知的关系”分析了人类语言的产生和进化过程,指出人类的语言和大脑是同时进化的,介绍了左右脑的偏侧性和认知分工,并从分子层次揭示了人类左脑活动与语言加工和认知的关系;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白晨副教授和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博士生谢晓燕的报告“汉语韵律对成语认知的影响”使用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实验方法,研究了汉语韵律对汉语成语认知的影响。

5.语言、思维和文化

清华大学蔡曙山教授的报告以人类认知五个层级的理论,从语言认知、思维认知和文化认知的相互关系上重新阐释了著名的沃尔夫假说(Whorf hypothesis)。报告还以《红楼梦》和屠呦呦获诺奖为例,以中国的语言文化背景和屠呦呦如何从中医典籍中获得灵感,解释了沃尔夫的语言决定论。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的报告“文化认知神经科学的前景与局限”提出建立积极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的交叉学科——积极神经科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报告了积极心理学中重要的主题——感恩的两个脑成像研究。其中,一个感恩的fMRI研究指出,人们在体验到感恩情绪时会激活跟价值判断与心理理论相关的脑区,研究还区分了价值和意图对感恩和愉悦感的不同影响的脑机制。另一个感恩的VBM研究结果显示,感恩与MPFC,TPJ和ITG等脑区的灰质容量相关,而这些脑区都与价值判断和心理理论有关。说明感恩这一社会文化现象从心理机制上讲,和与人为善,功利判断和幸福快乐都有关联。显而易见,丰富的中国文化智慧与现代认知神经科学的结合可以为中国认知科学提供腾飞的双翼。

二)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

首都师范大学周建设教授的报告“客体、人脑与语言三个世界的成像问题与技术特色”,提出了作为认知对象的客体、人脑和语言三个世界的理论框架,并分别讨论了客体、人脑和语言三个世界的成像问题与技术特色。周建设教授还介绍了他所领导的北京语言智能协同研究院在将语言认知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和推进认知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和产品化以及为社会服务方面的一些重要工作。如英文批改网深受我国大中小学师生欢迎,已经拥有超过一亿二千万用户。周建设教授还介绍了多元成像智能模式识别技术的应用以及他所领导的研究团队在中文写作机器人的研究和开发方面的工作。德国汉堡大学张建伟教授的报告“服务机器人的认知挑战”,展示能够具有人类心智和认知能力的服务机器人的理论和模型,并展望了这个领域的广阔的发展前景。张建伟教授还介绍了刚刚结束的世界应用机器人大会的情况和机器人的发展趋势。日本工程会院士、日本国立德岛大学任福继教授的报告“情感计算与先进智能问题”,认为,我们人类研究了工业机器人还有服务机器人,接下来就是情感机器人了,以后可能有千千万万种具有情感的机器人和我们作伴。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黄河燕教授的报告“语言信息处理研究进展”指出,在信息化社会,语言信息处理的技术水平和每年处理的信息总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语言信息处理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可以帮助语言学家进一步了解人类的语言能力和智能机制,是人工智能研究水平的集中体现。报告介绍了语言信息处理领域的主要研究工作,并探讨了语言信息处理领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最后,结合认知科学在大脑信息处理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与语言信息处理存在的挑战,讨论了语言信息处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与前景。北京中和威软件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志伟的报告“机器智能思维模型”利用认知科学和认知逻辑(cognitive logic)的原理和理论建立机器智能的思维模型,即概念元模型,这是一种量子化的模型,使得机器能够自主产生思想,也即逻辑思维(判断、推理与学习)。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张寅生研究员的报告“认知科学对人工科学的引领趋势”,总结了认知科学诞生后对人工科学(人工智能、创新设计等人因高相关的科学技术)的影响,分析了认知科学对人工科学的引领趋势,并对促进中国认知科学相关的科技发展,特别是创新设计提出了若干建议。

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建设在作大会报告,主持人为《科学中国人》张刚总编辑。

三) 认知科学对当代哲学的挑战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王惠临研究员的报告“索姆斯(S. Soames)的认知命题论与语义学哲学的兴起”介绍了索姆斯近年来提出的命题认知论。这一新的命题理论克服了自弗雷格、罗素以来的意义理论中对命题解释的困惑。索姆斯命题论将命题作为主体的认知事件类型加以阐述,认为意义在主体的思维、感知、认知行为中。这说明自然语言形式语义学的认知化、语用化、信息化,也表明哲学家再一次深入关注语义学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刘晓力教授的报告“认知科学对当代哲学的挑战”指出,认知科学中的实验手段、工作假说引起哲学家争论,而人工智能、大脑神经科学的一些前沿进展对哲学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和方法论提出挑战,催生了物理主义、新二元论、各类自然主义哲学(自然化现象学、神经哲学、实验哲学等),对哲学研究的基本概念、问题域和研究方法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当代哲学在解决“意识难题”问题上所产生的各类复杂的冲突形态,特别彰显了认知科学对哲学构成的重大挑战。

四、新生力量茁壮成长

本届会议上,从美国爱荷华大学回国的心理学博士伍珍是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最年轻的教师,也是本次会议作为特邀嘉宾的最年轻的学者。本届会议上,还有来自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的四位博士生谢晓燕、冯雪、阿布都克力木·阿布力孜、李若凡作了大会报告。由于全国认知科学会议连续多年的推动,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参加会议,今年有100多位研究生参加本届会议。本届会议主席蔡曙山教授在会议总结中说,认知科学的未来在青年身上,我们希望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学者参加我们的会议,希望在他们中间产生出优秀的认知科学家。

会议期间,举行了首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聘任仪式。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汉堡大学张建伟教授和日本工程会院士、日本国立德岛大学任福继教授被聘任为首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郑萼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建设教授出席聘任仪式,并向两位教授颁发了聘书。

(蔡曙山薛小迪供稿)

猜你喜欢
认知科学首都师范大学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A Foregrounding Analysis of E. E. Cumming’s “Buffalo Bill’s”
我的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经历
AComparativeStudyofChineseDreamandAmericanDream—aCaseStudyoftheGreatGatsbyandAmericanDreamsinChina
让认知科学降落凡间
让认知科学降落凡间
贵州民族大学“认知科学与技术”实验班
脑与认知科学贵阳宣言
他永远是我们的老学长——清华大学受助研究生来信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