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刘忠才 吴中平
□编辑/李胜基 张丽萍
定要山村换新颜——辽宁省选派驻村工作队工作综述
□策划/刘忠才吴中平
□编辑/李胜基张丽萍
去年教育7月实,践为活把动党落的实群到众基路层线,在联系基层、服务群众中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作风转变,辽宁省委省政府从省、市、县三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抽调5300多名干部,每3人组成驻村工作队,深入到1790个贫困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驻村干部牢记组织重托,不负群众期望,坚持“身入”“心入”“融入”农村,上接“天线”寻资金、找项目,下接“地气”拢队伍、聚民心,奏响辽沈农村大地强基固本、扶贫攻坚最强音。
由于历史和现实等诸多因素,全省还有214.4万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十分迫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省委省政府强调必须举全省之力补齐贫困地区这块“短板”。2014年3月,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把向贫困村选派驻村工作队作为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
的重要举措,着力解决村级组织战斗力不强、经济发展方向不清、服务群众缺乏抓手等问题。
驻村工作队选配得强不强,直接关系扶贫工作效果和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联合下发文件,按照“政治素质过硬、协调能力较强、工作作风扎实、适应农村工作”的标准,从省、市、县三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重点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把驻村工作作为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重要措施。去年9月,全省1790个驻村工作队全部组建完毕并陆续对接进驻农村,发挥政策优势、技术优势、资源优势,直接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推动贫困村脱贫致富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省政府办公厅在关键处室、关键岗位精挑细选,确定2名处级干部、1名年轻科级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辽东学院党委从院系领导干部中选派工作队长,从年轻后备干部中选派队员,经自愿报名、资格审查、民主评议、党委会研究,从32名候选人中择优确定3名工作队员,落实一包3年帮扶责任。省公安厅交管局干部于学斌得知被选为驻村队员时兴奋地说:“驻村工作既丰富人生阅历,又补上基层工作经历,报名时还怕选不上,这回选上了,一定得干出名堂来。”
熟悉政策,掌握方法,转换工作角色,是做好驻村工作的前提。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举办驻村工作队培训班,对驻村工作队长、各市县组织部门和扶贫办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明确了驻村工作队的基本任务:抓好班子、建好队伍,谋好思路、富民强村,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省人社厅驻村工作队队长朱双友说:“扶贫工作对我们来说是全新的工作。通过这次培训,我们找到了答案,回去后就要把扶贫工作做好做实。”各市县委组织部、扶贫办结合各自实际,采取专题培训、全员轮训等方式,对市县机关选派的驻村干部进行培训。朝阳市以组织拉练观摩、先进典型介绍经验等方式,对341个工作队1023名驻村队员全员培训,帮助创新帮扶理念,提高助推发展能力。
为确保驻村工作队派得出、蹲得下、干得好,省委组织部等单位联合下发了管理办法,建立了驻村工作队帮扶档案,实行实名制管理。各级组织部门和扶贫部门安排本级选派的驻村工作队与乡村党组织签订“目标承诺书”,作出“不脱贫、不脱钩”的庄严承诺。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采取随机走访、听取县乡反馈意见、定期通报帮扶情况等方式,了解各单位驻村工作情况,督促驻村不到位、帮扶不得力单位及时整改。
“给钱给物,不如帮建个好支部”。各驻村工作队把整顿帮扶基层组织,建强村党支部,提升村干部能力素质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协助乡镇党委抓班子带队伍、选好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指导村党组织在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党组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训村党员干部,帮助建立村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调动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目前,各地累计调整村党组织书记195名,培训村党员干部1.5万人次,建立农民合作社党组织88个。本溪市把驻村工作队队长任命为村第一书记,帮助理顺村“两委”关系、规范村级运转、推进场所建设、化解矛盾纠纷,全市25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全面转化晋级。省委组织部驻建平县朱碌科镇二道河子村工作队探索实施“村事民议、村务民决、村财民管、村廉民督、村干民评”的“五民机制”,强化了村级民主和村干部管理,让惠民政策“不打折、不走样、不变形”。省农委驻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阜蒙县)富荣镇鲁家荒村工作队举办帮扶村及周边村98名村干部、党员致富骨干、合作社负责人参加的农业经济综合管理班,拟用两年时间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新型农民。
驻村工作队队员参加所在村的组织生活会
健全完善制度规范,推进党务村务公开,加强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村级自治组织建设,也是驻村工作队的重要职责。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驻阜蒙县佛寺镇水泉村工作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会同村“两委”研究制定了村务管理、议事决策、村务公开、财务监督等制度,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并提出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打造县级先进党支部的目标。省海洋与渔业厅驻义县稍户营子镇五台沟村工作队指导村党组织完善“四议一审两公开”制度,推进村级事
务民主决策,半年召开5次“两委”班子会、6次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并实施了村屯规划、道路硬化、村部修缮、产业调整、帮扶对象确定等重大事项。村党支部书记崔仲春深有感触地说:“去年新建广场、翻盖村部,全都是村民主动出工出力,节约资金5万元,这事搁以前想都不敢想。”
推进村级组织阵地建设达标升级工作是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任务。各驻村工作队积极协助乡村党组织搞规划、跑资金、落项目、抓配套,全年新建和改扩建活动场所243个。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驻昌图县大四家子镇方家船口村工作队筹资50多万元,改建村部200平方米,新建文体广场1000平方米,并配全办公设施、图书资料、体育器材,使村部成为服务群众、议事决策、文体活动中心。省外经贸厅驻宽甸满族自治县牛毛坞镇五道岭村工作队,将面积不足100平方米的村部改造成包括办公场所、服务群众场所在内的300平方米的多功能综合性场所。省安监局驻彰武县大四家子镇胜利村工作队到村里对接时,看到村部办公设施破旧,第二次进村就带去7台新电脑、4套办公桌椅和办公用品,并对村部粉刷装修,使村部焕然一新。村级组织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彰武县大冷镇大冷村党支部书记窦海燕触动很深:“我做村书记这么多年,很多工作想都不敢想,更别提做了。工作队犹如一阵春风,激发了村‘两委’的热情。如果我们再不努力工作,不仅对不起工作队,也对不起老百姓。”
驻村工作队成员到农户家调研走访 村民拉着驻村工作队员的手,有唠不完的嗑
基础设施差、产业结构单一、集体经济空壳是制约贫困村发展的主要问题。各驻村工作队走村入户访民意,深入调研定思路,普遍会同村“两委”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帮扶计划;引导农民围绕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培育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指导村“两委”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开发“四荒”资源等渠道壮大集体经济,破解农村经济发展瓶颈问题。半年多来,先后争取扶贫和支农资金2.8亿元,发展“一村一品”农业项目464个,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455个,引进合作企业183个,化解村级债务810万元,激活了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池活水”。省林业厅驻村工作队针对彰武县大冷镇大冷村种植结构单一的现状,争取资金建设500亩苗木生产基地,成立了苗木专业合作社和果树专业合作社。省科技厅驻朝阳市联合镇北台子村工作队协调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提供技术指导和优惠菌棒,建设香菇栽培基地,并与辽宁宏润食品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化经营,初期建设大棚20个,栽培10万棒香菇,后期计划扩大到500个大棚、250万棒的规模。省海洋与渔业厅驻村工作队组织农民成立以生产加工小米、杂粮为主的合作社,并注册了“五台”牌商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也是驻村帮扶的重点任务。各驻村工作队协调资金项目,推进人畜饮水、农田灌溉、通路通电、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半年来,争取和协调资金3.8亿元,完成道路改造1687公里,新建水利设施1547处,安装村屯节能路灯9651盏,新建垃圾投放点2704处。省委办公厅驻村工作队为建昌县魏家岭乡魏家岭村申请110万元财政奖补资金,用于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投入60万元新建5万立方米垃圾无公害处理场和休闲娱乐广场。省委宣传部驻朝阳县羊山镇东
升村工作队投入资金630万元,用于村部建设、路面改造、生态旅游区建设。省外经贸厅工作队筹资40万元建设防洪防护工程,保护耕地面积2260亩。省边防总队驻村工作队协调资金20万元,为村里新建了一座长15米、宽6米、附带135米防护坝的“连心桥”,解决了岫岩满族自治县哈达碑镇希林村群众“出行难”问题。省海洋与渔业厅驻村工作队队长李红冈利用个人关系帮助村里新建卫生室,安排村医生免费到大连接受了半年培训,村民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能诊断”。
在省妇联驻村工作队的协调下,许多农村妇女得到了“玫琳凯母亲创业循环基金”
“走屯不落户,户户见干部”。各驻村干部把走访群众,了解村情,排查贫困户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户一户走访调研,一户一户帮选致富路子,一户一户联系帮扶对子,做到定户、定人、定责,实施精准扶贫。半年来,各级驻村工作队入户调查村民21万户,建立档案22万份,结对帮扶11.4万户,捐款捐物2713万元,引进致富项目548个。省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完成了建平县朱碌科镇二道河子村181户贫困户走访调研和分类归档,共资助6名贫困大学生,投资50万元新上养殖项目。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驻村工作队对新宾满族自治县旺清门镇蜂蜜沟村120户贫困户逐户走访,筛选出53户较为贫困的家庭,同机关党员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省有色地质局驻建平县烧锅营子乡乌克朝村工作队走访310多户村民,为88户贫困户送去慰问金3万元,组织局机关处室与29户特困户结成帮扶对子,还投入50万元帮助发展民俗旅游项目。省人社厅驻阜蒙县七家子镇清河村工作队协调落实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政策,送招聘信息到村,推荐40多人就业。省林业厅筹资帮助3户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住上宽敞明亮房子的季凤学眼含热泪说:“如果没有驻村工作队和镇里的帮助,我住上新房子不知要等多少年。这下,我的日子可有盼头了!”
驻村干部通过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了农村,熟悉了农业,亲近了农民,转变了作风,提升了能力,真正在“广阔天地”里接了地气,聚了民气,长了才气,壮了底气,实现了助推农村发展和砥砺锻炼自己的“双赢”。
朝阳市龙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罗玉红对省科技厅驻龙城区联合镇北台子村工作队赞誉有加:“驻村工作队帮村里修路、安路灯、建广场,老百姓可信任驻村干部啦。为方便指导菌菇生产,队员吃住在大棚里,一到饭点群众就东家请西家让。到冬季怕炉子出问题,村干部硬是偷着把队员行李往镇里搬。”老百姓还编了顺口溜:“驻村干部作风实,自带被褥和粮食,深入村组办实事,助农增收做得实。”
“送去真情、带回营养。”今年1月15日,省直机关工委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教育会。省直机关工委驻村工作队将所驻村老支书董福才40余年防沙治沙的先进事迹带了回来,机关干部与老支书的妻子、同事、亲属面对面交流,老支书带领群众防沙治沙,最后病倒在床上的感人事迹让机关干部泪水打湿衣襟。在盘点半年来驻村工作收获时,省民委干部张全说:“驻村工作使我真正体会到农民盼富的愿望、基层干部的艰辛,增强了大局观念和责任意识,今后要更加自觉地把群众欢迎不欢迎、高兴不高兴作为定政策、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省社科联干部白云峰说:“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总以为了解农村,但这次驻村看到还有很多群众生活贫困,感觉到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得想方设法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一本本厚实的《驻村工作日记》记录着驻村干部工作和成长的点点滴滴,丈量出驻村干部心系发展、胸怀民生的拳拳深情。省妇联驻北票市泉巨永乡巴里营村工作队队长戴雪梅动情地写道:“一户户走下去,炕头的问候和笑声拉近了与乡亲们的距离,我们与群众的关系一天天变得更自然、更亲近、更真诚,我渐渐明白了省里开展这次驻村工作的真正意义。”
如今,驻村干部正在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在农村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点亮希望,打造出一个个坚强的战斗堡垒,树立起一个个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