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有效冲突 激发思维动力

2015-03-01 08:18江苏泰兴市襟江小学佳源分校225400于志刚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17期
关键词:金蛋盲点三位数

江苏泰兴市襟江小学佳源分校(225400) 于志刚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冲突就好比催化剂,能够将学生带进思维快车道,飞速运转,推动课堂走向高潮。那么,该如何设置有效的冲突呢?

一、紧扣盲点,引发思维冲突

小学生由于抽象思维还在发展初级阶段,对问题的思考往往容易出现盲点。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照这一特点,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出发,紧扣盲点,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使其进入纠错和探错的思维车道展开探究。

例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能被3整除的数”时,我先让学生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而后出示习题,引发学生思考:请用4、5、6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要求能被2整除,或者能被5整除。学生根据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写出三位数为654,546;根据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写出三位数为645,465。此时我让学生思考:这三个数字能组成被3整除的三位数吗?学生写出1个三位数546并进行验证,结果是能够被3整除。我追问:你认为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学生认为“个位上是3、6、9的数都能够被3整除”,并举出了一部分能被 3 整除的数:33、36、39、66、99 等。面对这些错误,我紧扣盲点让学生展开讨论:你能写出个位上是3但不能被3整除的数吗?学生指出13、23、43就不能被3整除;也有学生指出 24、27、48 个位上不是 3、6、9,但却能被 3 整除。学生由这些例证推翻了自己的错误猜想,产生了认知失衡,发现不能按照能被2、5整除的数的思维来进行推理,而是要从能被3整除的两位数中寻找规律。通过对思维盲点的自救,学生有了正确的方向,问题也就很快得到了解决。

以上教学,教师故意设置盲点冲突,让学生一步步发现自己的思维误区,展开积极探究,从而获得正确的思维路径,提高了课堂思维含量。

二、设置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情境设置能够营造一个巨大的磁场,让学生将所学内容和问题建立联系,从而诱发认知冲突,带领学生进入一个全新的数学情境中。

例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用分数表示可能性”时,我设置了砸金蛋的数学游戏,通过动画显示,让学生自主选择:有5个金蛋,只有3个中奖的机会,每次只能砸1个金蛋。在游戏开场时,我让第一位学生选择砸蛋时预先猜想:能中奖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学生认为中奖的可能性是。结果砸开后学生中奖。接下来我让第二位要来砸金蛋的学生预先猜想:能中奖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学生认为,剩下了4个金蛋,中奖的可能性是。结果第二位学生砸了金蛋之后没中奖。我让第三位砸金蛋的学生猜想:你中奖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学生认为这次中奖的可能性变大了,变成了。学生期待着砸开金蛋,结果果然中奖。剩下2个金蛋,此时我让第四位砸金蛋的学生猜想:中奖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学生认为是,结果砸开金蛋没有中奖。只剩下最后一个金蛋,这个时候中奖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呢?不中奖的可能性又是几分之几呢?学生认为,不中奖的可能性是0,中奖的可能性是1。当最后一个金蛋砸开时学生十分兴奋。

通过数学情境的设置,学生被认知冲突推动着,注意力高度集中,不但从探究中获得新知,而且根据实践体验到数学课堂的乐趣,增加了数学思维能力。

三、新旧对比,激发认知冲突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新知的学习是基于已有经验,因而在学习新知时,教师要找准问题,将教材中的难点与学生已有知识有机结合,设置有效的冲突,激发学生的愤悱状态,开启数学探究之旅。

例如,教学苏教版“确定位置”时,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旧有经验,找出班级中坐在第5列第4行的学生。结果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此时学生十分好奇:为什么大家都不一样呢?我由此展开对列和行的概念学习,根据这一概念,学生大多数认为坐在第5列第4行的学生应当是罗明。事实是否如此呢?我让学生站到讲台来观察,结果并不是罗明,而是李芳。这让学生又一次疑惑:为什么又不一样呢?在学生的认知中,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第几行通常是从前往后数,为什么根据这一原则得到的结果不相同呢?学生展开探究,经过演示发现了问题所在:因为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角度不同,方位不同,所以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以上教学,学生通过新旧经验的对比,对行和列的概念认知逐渐清晰,有效把握了确定位置的数学内涵,使思维获得了提升。

总之,有效的冲突设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数学课堂的思维含量,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猜你喜欢
金蛋盲点三位数
旋转的金蛋
摆三位数
积是三位数还是四位数
抓安全“盲点” 防“乐极生悲”
摆三位数
三位数密码
盲点
莫被亮点遮盲点
如何理解“砸金蛋问题”中的等可能性
杀鸡取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