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平湖市叔同实验小学(314200) 俞 军
数学教学应体现开放性,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的形成,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开放性教学已成为现代数学教学的一个发展趋势,但很多的一线数学教师在处理教学的“放”与“收”之间的关系上还存有困惑。下面,摘录一个开放性教学的片断来加以说明。
案例:
课件出示:茉织华集团要加工2400套西服,由甲分厂单独加工需要8天完成,由乙分厂单独加工需要12天完成。现在两个分厂共同加工,需要多少天完成?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两个分厂共同加工2400套西服,大概需要多少天完成?
生1:我认为需要6天。
生2:我认为需要10天。
生3:我认为需要14天。
师:谁的猜测是正确的呢?请大家列式并计算验证。(师巡视,指名学生板演)
生4:2400÷(2400÷8+2400÷12)=4.8(天)。
生5:1÷(1/8+1/12)=4.8(天)。
生6:2400÷(8+12)=120(天)。
生7:2400÷(1/8+1/12)=11520(天)。
生8:2400÷(2400×1/8+2400×1/12)=4.8(天)。
师:这几种方法都正确吗?(学生四人小组讨论,通过反馈交流,认为生4、生5、生8的解法是正确的)
师:为什么生4与生5的解法都是对的呢?
生9:因为他们依据“合作的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这一关系式列式。
师: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
生10:生4的解法是把“2400套西服”看作工作总量,而生5的解法是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
师:因此,生4的解法属于“工作问题”的解题思路,生5的解法属于“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由此可知“工作问题”与“工程问题”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生11:“工作问题”中的工作总量是一个具体量,而“工程问题”中的工作总量则是单位“1”。
师:你觉得这道题用哪一种思路解题比较简捷?
生12:用“工程问题”的思路解题比较简捷。
师:想不想深入研究“工程问题”的诸多奥妙?
生(异口同声):想。
……
评析:
上述教学中,教师出示题目后不是马上让学生动笔计算,而是先让学生猜一猜两个分厂共同加工西服需要多少时间,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可谓一举两得。然后教师让学生充分地展开思考,使学生的不同算式纷纷“登板亮相”,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又通过交流反馈,引导学生确定正确的解法。最后,在激发学生认识冲突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既深刻体会到“工程问题”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又体验到了“工程问题”解题思路的优越性。这里,教师准确地把握住了开放题与开放性教学之间的结合点,正确处理好教学“放”与“收”之间的关系,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实践证明,在课堂中适当进行开放性教学,能给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开放性教学并不是一味地追求开放,需要教师处理好教学“放”与“收”之间的关系,并在充分开放的过程中作适时的点拨和引导,及时组织学生交流,引导他们把个体的经验进行比较、论证,最后在知识的关键点、方法的最佳点上达成共识。(2)由于打破了常规教学的模式,具有开放性,给教师教学增加了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丰厚的教学功底,课前要充分设计好教学,作多种准备和估计,以便能自如地应付课堂中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3)开放题只是实施开放性教学的一种工具,是进行开放性教学的一种载体,其目的是有利于教师开展开放性教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创建开放性的教学环境,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活动和享受成功的机会,让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发展。
总之,开放性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教学挑战和教学压力。因此,开放性教学需要教师智慧的教和学生智慧的学,这是智慧教和教智慧的重要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