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224001) 乐 琰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大多是教师领着学生通读课文,没有做更加深刻的讨论和分析。教师的态度导致学生对这一学科的认真程度大打折扣,学习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细心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全方位展示学习的效果。
问题讨论式,是教师在课堂开始时,抛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或辩证,为教材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层次,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模式导入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思辨的机会,同时培养了学生“讲理”、“悟理”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潜能的展现。
如教学《品德与社会》第二课《我是自己的主人》时,我给学生设置的问题是:“当面对一个问题时,自己的意见和大家的意见不一致时,你会怎么做?面对诱惑时,你会不会控制住自己?”学生面对这两个问题,先是讨论一番,都说得很坚定,表示会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受外界的诱惑。这时候,我用大屏幕播放一个短片:放学后,乐乐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往家里走,几个小伙伴热烈地讨论着“电子游戏”升级的事,乐乐没有玩过也插不上嘴。唐宁说:“乐乐,你也太孤陋寡闻了,游戏都没玩过。”乐乐说:“老师说过不能沉迷游戏。”这时,他们路过电子游戏厅,其他小伙伴欢呼着跑进去了。乐乐站在门口,唐宁劝乐乐:“就玩一会,也不是沉迷啊,你连游戏都不懂,还是男子汉吗?”乐乐虽然知道玩游戏不好,但是此时此刻也开始犹豫了。看完这个短片,学生从自身的感受说起,客观地审视自己的内心。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再次审视自己,对自我控制有了更深的理解。
角色扮演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通过演课本剧,引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教材中讲述的道理。教材的内容用话剧的形式表现出来,生动形象,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角色扮演可以是教材中的场景,也可以是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编排的话剧。如教学《成长不烦恼》一课时,我安排学生表演两个场景话剧,背景是国庆诗朗诵的最后一次排练,可是担任领诵的苏慧一直不见踪影,没有办法,班主任暂时代替了她,在排练快结束的时候,苏慧才满头大汗地跑进来。
话剧表演(一):
同学1:苏慧,你怎么搞的,这个时候才来,你不知道排练吗?
同学2:苏慧,你怎么这样,要是影响了明天的演出怎么办?
同学3:苏慧,我们不会再陪你排练浪费时间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苏慧很难过,眼泪不自觉地流了出来)
话剧表演二:
同学1:苏慧,你没事吧,是不是遇到麻烦了?
同学2:苏慧,别着急,李老师代替你呢,快熟悉一下朗诵词,你本来就很棒,不会有大的影响的。
同学3:苏慧,快来!排练的时候,队形有了点变化,让我来告诉你吧。
(苏慧一脸的感动,快速投入排练中)
通过这两组角色表演,学生很自然就意识到互相理解、互相包容的班集体是一个温暖的家,也会努力向着这样的班集体去发展,达成了本课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也达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激情明理式是传统教学的发展,是教师的主导性的体现。教师通过口头讲解,提炼教材中的重难点直接传递给学生。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互动对教材有了更深刻地认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教材的道德知识,并直接上升为理论。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富有激情,用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和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然,教师在传递情感的时候,不能掺杂太多个人的倾向,要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
如教学《抄袭害了谁》一课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明白抄袭的害处,只要给学生讲明白道理就行。课件展示《沉重的书包》:考试的过程中金宇抄袭了同学的答案,得到了一个“优”字,但是他带着这个“优”字回家,心情并不快乐,反而觉得装着试卷的书包很沉重,如果你是金宇,你会怎么做?面对这个“优”字,你会心安理得吗?通过这个例子,学生认识到抄袭是对自己非常不负责任的表现,还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真实的体会。
总之,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该多角度展开,全方位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认知深度。教师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从学生的真切体验出发,在多种活动中实现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