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225009) 尤新生
变革传统课堂教学 发展学生数学经验
——以“2、5、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教学为例
江苏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225009) 尤新生
数学经验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数学经验。通过“2、5、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教学的分析与探究,教师应变复习旧知为梳理经验、变新授教学为分享经验、变巩固总结为优化经验,从而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积累、完善自己的数学经验。
数学课堂 变革 发展 数学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把发展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作为重要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发展学生的数学经验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通过“2、5、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教学,以复习、新授、巩固这三个环节,试着阐述如何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经验。
在教学新授之前,许多教师都会安排相应的复习环节,这样既能巩固学生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又能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但以往的复习环节,教师只是出几道题目让学生练习一下就算完成了这一教学环节。因此,我们要改变这种复习方式,让学生从多角度展开思维活动,把复习旧知变为知识经验的回顾,促使学生产生想学新知识的欲望。
如教学这一课之前,我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整除的特征与范围是什么?(2)1~20以内各个数都有哪些因数?(3)把这些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说出自己分类的依据。(4)在分类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和什么问题想提出来让大家解决?审视学生的分类方法,发现学生有的是按照有没有因数把这些数分成两类,有的是按照因数的多少来进行分类,还有的是按照因数的奇偶性进行分类。这些分类都是学生在前经验基础上进行的,都是他们在经验基础上的个体行为。这样不仅复习了整除概念以及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而且为本节课教学新知识奠定了基础。试想,如果我们的教学还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出几个数让学生找一找这些数的因数与倍数,那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这样的教学效果的。这也正是变复习旧知为梳理经验,既激活了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又为他们形成新的数学经验做好准备。
新授环节是一节数学课的主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以往都是由教师与学生一起解读、学习教材内容。这样教学,虽然学生也可以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但是它立足于学生经验的成分非常少,学生基本上都是在生生、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显然,这样教学不利于学生数学经验的形成,所以我们要变新授教学为学生知识经验的共享,即在新授环节,让学生说出自己通过探索而获取的知识经验。在共享经验的过程中,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经验更加完善。
如通过前面的经验梳理,许多学生已经形成了初步的2、5、3的倍数的特征的数字表象,于是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根据前面自己的分类进行逐一讲述,然后让他们进行质疑。
生1:我发现这些数有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而有的数却有3或者3个以上的因数。
师:对,那我们还可以把有因数的数再进行分类。你们说一说自己的分类方法,可以吗?
生2:我发现有因数的数无论有多少个因数,它们最基本的因数只有2、3、5这几个数。
生3:所以我的分类方法是根据2、3、5的倍数的方法,把这些数分成四类。
生4:为什么10和20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你们有没有发现其中的规律?
师:好,那你们再研究交流一下,看看2、3、5的数的倍数都有哪些特征。
……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一直是在与其他同学共享自己的探索经验,从而逐步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发生碰撞,以拓展学生的数学经验,使他们形成更系统的数学经验。
巩固与总结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不仅可以出示一些相似但解题方法不一样的题型来让学生练习,还可以安排一些一题多解的练习让学生解答,以促进学生在解答过程中优化自己的数学经验和解题思维,寻找到更好地解决问题的途径。
如这课教学临近结束时,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出的数非常大,那如何判断这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呢?如9876588这个数,各个位数上的数加起来后看不出是不是3的倍数,那该如何判断呢?”于是,我边演示,边组织学生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如果各位上的数字加起来比较大,那么就可以把加过之后的数的各位上的数继续相加。如9876588各位上的数字相加为9+8+7+6+5+8+8=51,因为5+ 1=6、6÷3=2,所以这个数是3的倍数。这样,通过讨论与总结,让学生从更大的范围来积累2、3、5的倍数的特征,优化了学生的数学经验。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经验为起点,变革传统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完善自己的数学经验,寻找到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策略。
(责编 蓝 天)
G623.5
A
1007-9068(2015)05-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