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高考古诗词鉴赏不可忽略的注

2015-03-01 10:57:21朵长春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33期
关键词:汴京侠客词人

朵长春

(东乡县民族中学 甘肃 731400)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高考古诗词鉴赏不可忽略的注

朵长春

(东乡县民族中学 甘肃 731400)

古诗词鉴赏是高考当中必考的内容。重点考察的是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品的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等级为D级。是高考复习的重点之一。我们在关注以上考察点的同时,往往会在实际操作中忽略了诗词当中的注,其实诗词当中的注对作品的内容、背景、意象等都做了说明,是领悟诗歌思想和表达技巧的重要参考资料。

古诗词鉴赏 临江仙 鹧鸪天

一、交代背景,暗含技巧

临江仙

朱敦儒①

直自凤凰城破②后,擘钗破镜③ 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①朱敦儒:两宋之交时的词人。此词约作于金朝灭北宋后十四年。②直自凤凰城破:指公元1127年北宋都城汴京被金兵攻占。③擘钗破镜:比喻夫妻在战乱中离散。

问结合全词理解,本词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注①②我们得知写作背景,国破家亡的伤感就不言而喻了。注③“擘钗破镜”,比喻夫妻在战乱中离散,夫妻的离散是由国破造成的。这样本词的表达技巧也就比较明显了,主要表现为以个人之情写兴亡之恨,即以小见大,要明晰个人为“小”,国家兴亡为“大”。

参考答案 :以小见大。词的上阕叙述了金兵攻占汴京后词人与妻子失散、流落江南的痛苦,下阕则写自己对夫妻重逢的向往,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此词明写夫妻离散的痛苦,实则描写了整个时代的社会悲剧;既抒发了对亲人的怀念之情,又抒发了失去故国的悲伤之情。

二、交代事件,暗含形象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①

骆宾王

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

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

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

【注】 ①郑少府,骆宾王的朋友。唐高宗显庆年间,契丹多次掳掠侵扰边境,东北辽阳一带战事不断。郑少府正是在此时远赴边疆从军。骆宾王写下了这首诗为他送别。

简析本诗主人公的形象,说说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注中我们知道,在契丹多次掳掠侵扰边境下,郑少府正要远赴边疆从军这件事,主人公爱国、无畏的形象不说自明,再结合题目不难看出诗人塑造的主人公就是一个“侠客”形象,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回答即可。

答案:诗歌的主人公是一个侠客形象。他豪爽而又雷厉风行,有很高的爱国热情与牺牲精神,有高超的武艺和勇于拼搏的大无畏精神。作者采用烘云托月(答侧面描写、侧面衬托也可以)的手法刻画这一形象,如借写骑马弯弓侧面衬托侠客英姿飒爽、光彩夺人的形象。

三、交代处境,暗示基调

寒 食 ①

[宋]王禹偁

今年寒食在商山②,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③。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寒食:指“寒食节”,清明前二日,古代风俗,这几天不举火,只吃冷东西。②商山:在陕西商县。淳化二年(991),王禹偁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此诗大约是淳化三年所作。③撰碑钱:替别人作碑记、墓志铭等文章的稿费。

有人说这首诗以乐景写哀情,你同意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①交代了写作的时令,“寒食节”应该是祭祖团圆的日子,而他却远在他乡,思念之苦,油然而生;注②、③则交代其被贬之后,靠撰碑钱买酒喝的悲惨处境,暗示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被贬的失意落寞和生活的拮据,怎能给作者带来快感,“惆怅”才是他此时最真实的感受。

答案:同意。此诗虽写了乐景,诗人却是借美景强自排解被贬的失意落寞。诗人自我安慰:副使之职非常清闲,又可以靠撰碑文来换一些喝酒的钱。这种自我安慰实际上是一种“惆怅”的变形。表面看来,诗人似乎已经陶醉于山村之景,表现出心境的乐观豁达,但商山之景“亦可怜”的“亦”正是与京城之景比较得来。“莫惆怅”,其实暗含“正惆怅”之意。

四、交代典故,表情达意

(2015年兰州市高三实战)

好事近·凝碧旧池头① 韩元吉

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

凝碧旧池头②,一听管弦凄切。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惟有御沟③声断,似知人呜咽。

【注】①宋乾道九年(1173),词人出使贺金主世宗生辰,途经古都汴京,金人赐宴,宴后做此作。②凝碧池:在洛阳,借指汴京故宫。据《唐诗纪事》载:“安禄山大会凝碧池,梨园弟子唏嘘泣下。”③御沟,流进皇宫的河道。

(1)词的上阕写凝碧池宴乐的情景,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结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注②我们可以知道“凝碧池”是安禄山宴请梨园弟子强令梨园子弟奏乐的地方,再加上注①当中的金人赐宴,那么国破家亡,物是人非的伤感就不言而喻了,这就是典型的引典抒怀。(2)由注③我们知道“御沟”实指流进皇宫的水,再结合“似知人呜咽”这句,我们就可以知道词人在以拟人化的手法,来抒发心中的悲哀。

答案:(1)含蓄地表现出江山易主,无比伤痛的情感。这里化用安史叛军强令梨园子弟奏乐典故,喻自己使金延赴宴一事,抒写了自己在特定环境下复杂心理活动。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胸中怀有的黍离之悲想要抒发而不能抒发的无限痛苦的情绪。词人以拟人化的手法,抒发心中的悲哀。词人赋予御沟流水以人的灵性,说它之所以不流,乃是由于理解到词人内心蕴有无限痛苦,怕听到呜咽的水声会引起抽泣。

五、表明意象,明确主题

鹧鸪天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①。

【注】 ①指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

(1)试简析第一、二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以议论为主,作者借助议论表现了怎样的情怀?试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从注中我们可以知道,本词的描写对象应该是“桂”,“暗淡轻黄体性柔”写出了桂花的色泽形态,“情疏迹远只香留”则写出了桂花的香浓。此处的描写就是在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2)注中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由此可以看出此词表面咏桂,实则也是词人借桂自喻,来表现自己清高淡泊的情感。

答案:(1)词的第一、二句描写了桂花色淡形柔而香浓的特点,这样写是为后面围绕桂花的品性进行议论作铺垫。

(2)作者认为颜色并不艳丽的桂花是百花中的上品;让梅花嫉妒,令菊花害羞,并因屈原在《离骚》中没有将其收列而为之抱屈。词人借助对桂花的议论,表现了自己清高淡泊、追求高洁品行的情怀。

猜你喜欢
汴京侠客词人
论词人择调与审美联想
挂羊头卖狗肉
词人的职业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2:08
汴京:繁华背后危机重重
一张图带你游汴京
侠客
汴京诗群
天津诗人(2019年4期)2019-11-27 05:06:06
护鹿小侠客
学生天地(2019年26期)2019-11-21 06:21:28
侠客李白
《清明上河图》带你逛繁华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