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研究生的心理资本及其培育

2015-03-01 12:45:14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研究生资本

魏 婧 魏 荣

一、心理资本的内涵及研究生心理资本的表现特征

心理资本是伴随20 世纪末Seligman 教授等人倡导和发起的积极心理学运动而逐渐受到关注的研究主题。心理资本既是资本无形化发展的又一类型,也是凸显积极心理价值的更加具体化的一种表征。心理资本复合了主体心理规律和主体行为结果及其社会效应的综合特征,一方面可以补偿个体某些方面的不足,优化人力资本;另一方面也是个体获得更加丰富的社会资本的加速器。目前,对于心理资本内涵的界定正在从单一向度的解读朝多维向度的理解拓展,有学者强调心理资本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1],也有学者强调心理资本是个体的内在特质,主要包括个性品质和倾向、认知能力、自我监控和有效的情绪交流品质等[2]。 随着对心理资本研究的纵向深入和精微化,Luthans 等学者用“类似于状态”(state-like)这个词来描述心理资本的属性,认为心理资本既具状态性,又具比较稳定的特质性[3]。 综合了状态性与特质性的心理资本,彰显出主体心理资本的价值领域覆盖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从个体层面或者微观上理解,心理资本是那些能够提高个体生命质量,满足个人尊严、愿望,促进自我潜质发挥,并以行为结果体现物质或精神效益的心理因素; 从中观层面上理解,心理资本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范围内所形成的成员之间心理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进而持续提升团队或组织活动及创新成效的健康、和谐的“心理场”;从宏观层面上理解,主体心理资本的价值对象是整个社会,即以正向、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理为粘合剂,各种形式的社会关系将共同生活的不同个体集合成为一个整体,维护共同的利益、价值观和目标,从而形成一个有文化、有组织的良性运转社会系统。

因此,借鉴心理资本的相关研究观点,基于心理资本的宏观、中观及微观价值特征,可以将心理资本界定为:以人为载体,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综合影响,反映出精神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相统一的一系列心理品质,即这些积极心理品质不仅在提升人的发展层次的过程中体现出人的生命尊严,而且在广大的社会个体身上能集合体现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积极向上的发展趋势,同时这些心理品质还能为主体及其所在的组织带来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4]。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心理资本的价值体现具有一定的递进性,其中个人心理资本的培育是基础,组织心理资本与社会心理资本的形成实质上是个体心理资本效应外溢和良性互动的结果。因此,心理资本研究首先是以个体心理资本研究为基础,本文即主要从微观个体层面探讨研究生心理资本的特征及培育。

研究生的心理资本是推动研究生在学习、科研活动、人际交往、职业规划以及社会实践等多方面取得良好成绩,促进其不断成长和发展的系列积极心理品质,它们具有主体心理状态与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的完整统一性,典型地表现在研究生的自我效能、心理韧性、豁达乐观以及认知优势、情绪智力、成就动机、价值观念等多个维度。研究生的心理资本既可能是以存量形态存储于研究生的内心,表现为积极乐观的心理活动;也可能是以运动流量形态表现在积极心理不断转化或迁移到研究生高效活动的过程之中。无论是存量形态还是流量形态的心理资本,其自身需具备一系列的共性特征才能发挥有效的助益作用,研究生心理资本共性特征的提炼建立在对其积极心理的本质属性及其效能外化条件的理论分析基础之上,这些共性特征包括:

1.心理趋向积极发展方向,导引良好学习绩效

如果以非常积极与非常消极作为心理评价横轴的两端,尽管人的心理总是游动于这两端之间,但拥有心理资本的研究生的心理常常更加偏向积极发展方向或者是努力向积极方向流动。 人的心理发展过程是建立在生物进化以及社会关系发展基础之上的动态发展过程,受到学业压力、情感困扰、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生在学习生活中也常会摇摆于良好心理状态与不良心理状态之间,拥有心理资本的研究生能够更多地向健康积极的心理方向发展,在他们逐渐追求高层次心理需求的同时,推助自己形成敏锐的感知、丰富的想象力、开阔流畅的思维以及强烈追求未知的动机、广泛的兴趣和较强的意志力等,进而产生良好的学习绩效。

2.积极心理相对稳定且可以评估

研究生的多元心理要素,无论是状态类心理还是特质类心理都需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才能使主体行为产生效益。心理状态本身并不都是“即时”、“即刻”的昙花一现,它不仅可能持续数日或数周,而且还会呈波浪式的高频出现。 以高频率形式保持的积极心理状态,以一种动态中的相对稳态形式来保障研究生学习绩效的稳定发挥。 心理特质本身就具有稳定性,拥有积极心理特质的研究生主体在处理多重目标或者多重利益关系的过程中,利他、奉献、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师法自然的意识倾向,将成为他们选择活动方式的重要指导,也将成为他们持续追求精神发展价值和规划未来发展方向的心理准备。 可评估性是有效检验研究生心理资本转化为不同行为效果的条件之一。 评估研究生的心理资本包括心理资本的质量与数量。虽然人的心理具有内隐性,但心理活动倾向总是体现在人的活动中或者投射在人的某些思想或者选择之中,因此,可以用量表测量的方式来对个体进行心理评估,例如参考希望状态量表、乐观量表、自我韧性量表等,设计出评估研究生积极心理状态的测量工具;也可以运用投射测量、评定测量、情境测验等方法间接评估研究生积极心理特性转化为行为结果的程度。

3.积极心理品质具有可持续再生性

当前的社会环境使人们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承受的压力也日渐增强,而拥有丰富的积极心理的研究生在应对压力后,其心理能较快恢复到积极状态,心理的品质也将不断获得优化和提升。拥有心理资本的研究生在接受困难挑战的过程中,其积极心理品质不但不会消损,还将增加更强的韧性,实现积极心理品质的持续再生,并表现出健康向上的行为方向。 研究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可持续再生性通常体现在心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的持续积极发展,即具有较高出现频次和较长持续时间的积极心理,主导个体心境状态,保障积极心理为研究生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绩效提供持续能量;同时研究生的积极心理要素在研究生学习和工作领域中、在面临正性压力和负性压力下、在个体环境和群体环境里不仅能帮助他们从干扰和破坏中较快恢复乐观心态,而且还能使他们的积极心理在不同领域迁移,增强情绪弹性和心理韧性,有效预防陷入不良心理的恶性循环。

4.追求“精神-物质-社会”价值增殖

立足于研究生个体,那些推动研究生维护较高的生存价值尊严,冀望长远发展目标,发挥自我潜能,努力获取成就与认可等积极心理因素,其在逐渐提升研究生发展境界的过程中反映出的是积极心理不断增加的精神价值。 相较于追求精神价值增殖的抽象表现特征而言,追求物质价值增殖则是一种具象价值特征的表现,主要体现为在积极心理品质的作用下研究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的物质回报,例如,那些能够调动研究生热情投入所从事的研究或工作的情绪,相信专业技能的积累能胜任工作的饱满的自我效能,以及追求事业成功的强烈信念等积极心理,当他们转化到研究生的在校实践活动或者未来的职场时,将以提高工作绩效获得经济回报的结果,体现出积极心理转移到实践工作中的物质价值。 社会价值凝聚着研究生追求心理资本的最高目的性,即在个人积极心理品质推动一定团体或组织发展的基础上,藉以实现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研究生作为一个逐渐壮大的社会群体,群体心理的发展与整体社会环境之间持续互动,彼此具有推助力或制约力,当积极心理在研究生的人性认识、价值选择、利益取舍等方面都趋于适应自然,且吻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要求,他们的知行则有助于形成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甚至能够化解、转移或升华一些不良心理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体现出社会主体积极心理对社会发展的价值意义。

二、研究生心理资本培育的现实必要性

从理论层面而言,培育研究生的心理资本一方面可以满足研究生提高自身发展层次的需要,体现出积极心理研究致力于增加社会主体幸福体验,提升社会主体生活质量的目标取向,有利于将积极心理品质的精神价值与具体化的物质价值结合起来,避免因重视科技发展而导致两者剥离的极端化倾向。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曾警告人们:“信念的普遍丧失,可以说是技术机器世界的控诉。人所取得的惊人进步使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支配自然,赋予物质世界以符合自己意愿的形式。但是,这些进步是有无数人的精神萎缩相伴随的。 然而在人们精神困顿的时候,留存于人的心中力求改变自己的意志渴望尚具活力,因为,人是不能没有信念而活着的。 ”[5]因此,通过探讨研究生的心理发展与其学习绩效相互推助的波浪式提升的轨迹,有助于协调研究生树立精神信念与追求经济利益的关系,并将此过程落实在推动大社会发展的实践之中。 另一方面培育研究生的心理资本是深入贯彻高等教育“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操作化要求,培养高层次人才不仅要重视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关注他们是否具备完善的人格,是否能够以责任来表现人性的力量,即“用爱来保持自身完整性与独立性的前提下,实现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因为这种创造性的爱总是包含着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具体表现为关心、责任、尊重和理解等”[6]。 培育研究生的心理资本可以增强高层次知识分子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处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矛盾关系中的利他调节倾向,进而真正实现培养高校人才为社会服务的目标。

实证调查的结果同样反映出培育研究生心理资本的现实紧迫性。 作者根据心理资本的内涵及其结构维度研究设计了《研究生心理资本调查问卷》。 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根据自我效能、未来规划、乐观品质、心理韧性、思维风格、情绪智力、成就动机和价值观念8 个维度设计了42 道问题,采用里克特五点计分法,测量心理资本的综合水平;第二部分调查研究生的科研情况、社会实践经历、职业规划、人际关系、婚恋观等,作为评价研究生心理资本水平现状的参考变量。我们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某省的三所高校抽取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共750 名开展调查,除去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729 份,有效率为94%。 心理资本问卷部分的克隆巴赫α 信度系数为0.872,各个维度的信度系数在0.516~0.892 区间。 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得出问卷的KMO 为0.912,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调查结果有效且可信。运用spss17.0 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被调查对象心理资本在1~5 区间计分后的总体均分为3.2,居于中等水平,说明尚有较大的开发和提升空间。 研究生的心理资本与其社会实践及科研成绩等参考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居于0.81~0.43 之间,基本符合开展相关分析的统计要求,说明运用科研成绩等参考变量能够较好地解释研究生心理资本的现实作用。 综合研究生的心理资本及其参考变量的调查结果,我们概括出了目前研究生心理资本水平现状与研究生的学习、实践绩效、职业规划以及人际关系等存在着四种现实关系:①研究生表现出较高的心理资本水平,同时拥有良好的科研、社会实践成绩,具有明确的职业规划,融洽的社会关系等,这是研究生培养工作所追求的理想现状。 在我们的调查样本中,这种关系现状所对应的人数比例为19%。②研究生的心理资本水平虽然较高,同时社会实践活跃,人际关系和谐,但其学习、科研绩效并不理想。这是一种缺乏使用有效的激励策略来推动研究生积极心理向学习过程迁移和转化的情况。 这种关系现状所对应的调查人数比例为48%。 ③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成绩较好,但心理资本水平却较低。这种关系现状所对应的调查人数比例为29%。 这种情形下虽然研究生的学业成绩达到了人才培养的要求,但获得这些成绩的背后却潜藏着将研究生打造成学习工具,扭曲和异化他们健康人格,甚至有爆发病态心理和行为危机的隐患。 由于优秀的学业成绩往往容易掩盖个体心理方面存在的某些缺陷,所以,人们才会特别惊诧和不理解成绩优秀的研究生毒害室友的残酷事件。因此,避免此种关系中可能暗含的隐蔽危害性,就需要通过不断开发研究生的心理资本,为研究生的学习实践奠定健康的精神基础,优化研究生获得学习绩效所对应的心理层次。 ④研究生的心理资本与学习绩效都比较低,这是一种既缺乏对研究生心理资本的开发,又缺少有效激励的状况。这种关系状况在我们的调查中所占比例最小,只有4%。 实证调研结果不仅验证了心理资本对学习绩效的影响,而且研究生心理资本与其学习绩效之间关系的诸种现实情况,尤其是比例较高的第二与第三种关系现状,进一步证明了培育研究生心理资本并推动心理资本的心理效应向研究生学习过程迁移的现实必要性。

三、研究生心理资本的培育路径

研究生的心理资本需要在学校、导师、社会以及研究生自身的共同努力之下逐渐积累丰富,其间还需有机协调培育研究生积极心理与提升研究生学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心理资本与学习效果的良性互动。

1.学校与二级培养机构联合建立并完善预警研究生心理疾患的工作机制

建立预警研究生心理疾患的工作机制,实现对研究生的心理维护从惯于事后补救处理,向注重事前预防和干预的转向,是培育研究生心理资本的基础工作。①学校设计研究生心理健康评估系统,分析并保存周期性评估的信息,建立研究生心理健康测查档案,细心跟踪和关注那些心理健康测量指标明显异于常模的研究生个体,及时与学生导师沟通并取得导师的支持,给予这些学生特别的帮助,或者邀请这些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研究生心理档案所反映出来的研究生心理的特征及差异,不仅是发现心理问题的依据,也是高校有针对性地发现和挖掘研究生的某些优势如何积累成为心理资本的参考。 ②面向在校研究生以及研究生管理者和导师开展常规心理维护的培训。 一方面根据研究生的共性心理规律,以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社团组织等为载体,定期开展旨在维护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各种培训与主题活动,研究生培养的二级机构则可以结合本学科的专业特征选择适切的培训内容和灵活的培训方式,帮助研究生提高对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水平,避免成为丧失自我同一性、缺少合作意识且延缓支付对于社会的义务和责任的“延缓偿付者”,增强他们化解各种心理矛盾和冲突的能力,顺利度过成年学习阶段需要应对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学习和生活压力等。 另一方面学校以开办讲座以及座谈交流等方式向研究生导师、授课教师以及研究生管理人员等介绍心理知识,使他们能够及时辨识研究生的心理问题,采取正确引导和教育措施,防止问题恶化。 ③配备专业人员,做好应对研究生突发性心理危机事件的工作,如暴力冲突或自杀事件等。 高校需要将常规化的心理维护与处理应激性心理事件相结合,引导研究生调整面对突发事件后的心理和生理不良反应状态。 高校需要根据在校研究生的人数,在教学管理岗位上配备研究生心理维护的专业人员,这些具有心理学学科背景或者具有咨询执业资质的专业人员,能够利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通过科学评估,掌握学生心理危机程度,明确问题破解的方向,从而制定合理的干预危机方案,减弱心理危机事件对个体的伤害程度,缩小事件在学生群体中的负面影响范围。

2.以价值引导为核心提升研究生的心理认知水平

研究生的心理认识方向以及认识水平是影响其心理资本产生的重要条件。 个体心理体验及其处理问题方式的差异与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所拥有的信念密切相关,心理学家艾利斯等研究者认为,一个人的消极情绪问题常常是由“曲解的想法”所导致,而这些曲解的想法则起源于他对生活、工作、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认识的非理性的信念[7]。 认知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提升研究生对自身以及客观环境的认知水平需要以正确的价值取向为指导。 价值是主客体之间关系的一种反映,通过主体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出来。 研究生的价值取向体现在他们如何选择价值标准、判断价值以及怎样创造价值的倾向性之中,正确的价值取向是研究生学习研究和工作投入的方向标,是决定研究生以积极心理资本推动其学习研究绩效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此,以价值引导为核心提升研究生认知水平的途径主要包括:①发挥导师以身作则的正确价值践行的榜样作用和指导作用,引导研究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行为以及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要求的价值观,从而使研究生在处理个人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协调义务履行与责任担当的关系、思考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等一系列关系中正确把握方向。 ②在研究生的教学和学术活动中融入价值引导的主题。 在研究生的公共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以利他、宽容和有助于达成社会共识等为价值引导的原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的基本要求为价值引导的重点,进而提升研究生的心理认知水平;在高校组织的学术讲座以及学术沙龙活动中增加有关人生思考,激发积极人生态度的人文话题,强化研究生认识德行善举不仅是一种利他的道德投资,也是一种利己的心理资本投资。 ③运用自助思维训练等方式引导研究生掌握乐观认知的方法和技巧。 为避免认知偏差以及不良惯性思维导致研究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匮乏,可以借鉴运用心理学家贝克等提出的自我审查技术、语义分析技术来调动个体主动思考,引导研究生通过重新评价和展开充分的辩论对其所遭遇的问题进行归因重组,兼顾情境和自身努力程度重新评估结果,更多关注未来发展,能够在接纳现实的基础上,在自我剖析过程中培育积极心理品质,努力实现以心理资本支撑良好学业成绩以及科研成果的良性状态。

3.积累研究生积极丰富的情绪情感体验,提升研究生的情绪智力

良好的情绪智力既是研究生心理资本的内容之一,也是促进其他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研究生情绪智力的内容主要表现为情绪调节能力、情绪表达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以情感交流为基础的人际交往能力等。由于人的情绪变化和波动性强,这对进行情绪调节的即时性和技巧性要求就比较高,因此,高校可以通过长期开设情绪训练营的方式帮助研究生掌握和运用多种情绪调节技巧,减少负面情绪对自己学习的干扰。 学校组织本校的专职或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建立流程式的研究生情绪训练营,满足研究生随时入营的需求,训练营定期开放,每期主题各有侧重,训练的内容和技巧逐渐丰富与提高。情绪训练营开展的技巧训练主要包括: ①省察个人对事件的解释风格,记录个人对成功或者失败事件的解释倾向,转变对于失败事件惯于陷入否定能力的自责解释风格,训练形成积极乐观的解释风格。②设计研究生学习生活中的矛盾情境,训练研究生选择恰当的调控方式,纾解负面情绪,例如引导他们运用倾述、运动等宣泄方式,引导他们寻求适当的外部支持,降低苛求完美的倾向,引导他们使用合作、协商或妥协处理问题的双赢处理技巧,引导他们表达同理心,增强其站在他人立场理解问题的能力等。③运用行为训练提高研究生的沟通技巧,如通过非语言沟通方式的训练,包括以表情、声调、眼神、姿态等方面的交流技巧等来提高沟通效果,以便于转移不良情绪和选择替代行为等。

情绪训练营的主要功能在于丰富研究生获得积极情绪的手段,而调动研究生在学习科研活动中的积极情绪,还需要注意运用恰当的组织管理技巧,如包括导师在内的教育者针对研究生个人学业情况进行评论时,应对寄予学业进步的空间提供解决建议,而避免涉及个人人格差异方面的评论; 教育者应善用表扬方式,避免研究生产生自我挫败感;导师合理组织研究生的科研团队,营造既包容独特个性又不纵容破坏人际和谐因素的团队合作氛围等。

4.组织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等利他型活动

高校管理者应积极创造条件组织研究生参与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在实践历练中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心理韧性是一种可开发的能力,它能使人从逆境、冲突和失败中,或者是从积极的、进步事件以及与日俱增的责任中快速回弹或恢复到原有状态[8]。研究生通过参与服务社会的科研活动,例如以社会调研和科技服务等形式深入企业和社区,为企业和社区提供技术支持或政策建议,在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和成就感的过程中逐渐丰富其心理韧性资产。另外学校应鼓励研究生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利用课余时间或者节假日以及寒暑假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他们扩大社会接触面、奉献爱心的过程中,强化研究生的利他、向善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信念,同时也锻炼他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学校还可以通过推荐学生参加在岗的挂职锻炼, 引导研究生树立“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就业观,鼓励学生将基层需要与自身所学相结合,积极参与基层的管理事务、专业实践、科技推广、科教宣传和文化卫生建设等活动[9],使研究生在与民众的交流与沟通中获得社会基层的认可与支持,同时也使他们自身的心胸更加开阔,更有包容心,特别是那些利他型的实践活动将使研究生的心理力量更加强大,收获更多的快乐,正如心理学家弗洛姆所言:“人并非为获取而给予;给予本身即是无与伦比的欢乐。 ”

5.营造催化研究生心理资本产生的文化软环境

文化软环境对研究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 影响研究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文化软环境既包括宏观社会文化环境,也包括微观高校文化环境。 文化作为一种具有较强传承性的意识形态,其本身植根于一定的地域、风俗、习惯与思想等,并以相应的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欣赏品位、行为规范等方式加以表现。 健康和谐的文化环境有助于孕育良好的个体心理资本,而狭隘消极或者病态的文化环境则可能扭曲个体的心理发展,产生不良心理反应。从宏观文化环境而言,针对我国当前所处的社会转型发展时期的特征,社会迫切需要通过加大伦理道德建设、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建设,强化社会主体的规范意识,增强社会主体调节其行为的自觉性,进而在整个社会营造出维护公平正义、宽厚包容的社会规范文化环境,这种规范文化环境所发挥的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氛围对生活在其中的研究生积累心理资本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催化研究生心理资本的产生不仅需要良好的规范文化环境,还需要一定的物态文化环境的支持。 人的心理本质是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因此,人的心理资本的产生必然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人们的生产工具、劳动成果以及设计或美化的人居环境等诸种物态文化产品,正在越来越广泛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环境,那些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规律并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的物态文化环境,其中蕴含的文化特色若能被研究生直观感知并给他们的内心带来轻松愉悦的体会,则有利于研究生形成乐观自信和充满希望的良好心理,从而有利于研究生心理资本的孕育产生。 从微观环境而言,高校通过激励教师的身先示范、校园文化的导向性宣传、学生社团的规划性活动以及具有一定目的指向的文体竞赛等,创设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引导学生科学对待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有机协调追求研究成果与投入社会公益服务之间的关系,合理平衡事业与爱情关系等,优化研究生化解心理矛盾冲突的效果,以文化环境的熏陶和感染力逐渐催化研究生形成丰富的心理资本。

[1] GOLDSMITH A H,VEUM J R,DARITY W,et al. Race,cognitive skills,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wages[J].Economic Inquiry,1997(35):815-829.

[2] HOSEN R,SOLOVEY-HOSEN D,STERN L. Education and capital development: capital as durable personal,social,economic and political influences on the happiness of individuals [J].Education,2003,123(3):496-513.

[3] LUTHANS F,AVEY J B,AVOLIO B J,et al. Psychological capital development: toward a micro-intervention[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6,27:389.

[4] 魏荣.知识型员工的心理资本及其开发[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25.

[5] 卡尔·雅斯贝斯. 时代的精神状况[M].王德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144.

[6] 埃里希·弗洛姆. 健全的社会[M].王大庆,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34-35.

[7] 约翰·麦克里奥德. 心理咨询导论[M].3 版.潘洁,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124.

[8] LUTHANS F,VOGELGESANG G R,LESTER P B. Developing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resiliency[J].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Review,2006(5):25-44.

[9] 姜玉峰,郦炬,朱兰兰,等.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实施途径探析[J].文教资料,2013(7).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研究生资本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教书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32
资本策局变
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 09:14:42
第一资本观
商周刊(2017年25期)2017-04-25 08:12:18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VR 资本之路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心理学探新(2015年4期)2015-12-10 12:54:02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
商事法论集(2015年2期)2015-06-27 01:18:54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