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兰
浅析清代南部县衙档案中的改换形旁俗字*
王慧兰
(西华师范大学 文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是地方性的档案文书,但作为官方文书,里面却保存着大量的俗字。本文以清代南部档案中的改变形旁俗字为对象进行研讨,对南部档案的释读与研究有所裨益。
南部档案;俗字;释读
清代南部县衙档案(以下简称“南部档案”)是清代四川省南部县县衙处理公事的地方性档案文书。虽是官方文书,但因其地方性色彩较浓,且文字记录采用手写的书写形式,故而其中有大量的俗字存在。所谓的俗字,是区别于正字而言的一种通俗字体。”[1]广义的俗字指“凡是区别于正字的异体字”[2]。狭义的俗字则指“汉字史上各时期出现在民间,多数具有简易性特点,相对正体而言的或者新造的本无正体的字体。”[3]
从汉字的起始——殷商甲骨文起,汉字的形体就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商代后期的甲骨文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可以按照字形的特点分早晚期[4]。汉字形体演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改变汉字的笔画,笔画整体风格的改变形成了不同的字体。南部档案里相当一部分俗字是通过改换形旁形成的,其大致包括形近而变、义近而变和无规律改变三类。
(一)形近而变
“形近而变”指的是用相近的形旁代替原来的形旁,此类俗字在南部档案中占的比例较大。由于形体相近,俗字往往换用,不加区别,如形旁“阝”与“卩”;“礻”与“衤”;“禾”与“木”;“忄”与“十”;“辶”与“廴”等。
1.“阝”与“卩”的互换
“单耳刀”变“双耳刀”:
《为札委学田局副办贾承谟遵照接充学田局首事事》:“为此札(仰)该生等遵照接充,妥为办理,毋得始勤终怠。”(《南部档案》15-268-6,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十日)
“双耳刀”写成“单耳刀”:
《为邱化龙等具控朱兴顺等昧挪学田局银两撇骗亏公事》:“分局事包荣森们同何金枝们集理约期,秋后还银,出有(限)字,原差执掌。”(《南部档案》15-256-5,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二日)
“卩”与“阝”之所以能互换,是因为二者极为形似,而古籍多为手写,民间单耳刀与双耳刀不分,说明俗写两个形旁区别不大。
2“.礻”与“衤”
3“.禾”与“木”
《为续修会典查明古昔陵寝先贤祠墓事饬南部县》:“历经遴照,办理在案。……永作(楷)模,正气长(留)。”(《南部档案》7-104-1,同治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4“.辶”与“廴”
《为马荣具告万德安等私吞钱文估牵牛只事》:“阴历八月间有屠户万德安邀约小的,与他各出本银十八元,在楠木寺伙贸屠宰生易是他一人经手银钱账项。他放出欠账有二十余串。他又用过小的钱四串到九月间,分伙外该张(迪)德银四元,是真。……这马荣安与万德安各出本银十八元,在楠木寺伙贸屠宰生易,小的们都是知道的,因他们该欠张(迪)德银四元。”(《南部档案》23-29-2,一月十三日)
5“.犬”与“廾”
《为具禀办理卑县酒税填表呈核情形事呈督宪等》:“增烤者据实补报,以昭大公而杜若乐不均之(弊)。”(《南部档案》23-52-1,时间不详)
6“.舍”与“钅”
7“.忄”与“讠”
《为南部县城议事会议事》:“若议员以字句为有错悞(误)时,限于当日声请改正之。”(《南部档案》23-247-1,宣统三年一月二十日)
按:“悞”是“误”的俗字,《广韵》“悮”,五故切,去暮疑。“悮”同“误”,表示“错”、“谬”的意思,形旁改换后意思基本不变。又因为“忄”与“讠”较为形似,在手写文字资料中难以区分而被混用。再者,错误有语言方面,也有心理方面等,改换形旁只不过是民众对错误认识的文字反映。
(二)义近而变
“义近而变”指的是在一个汉字中,用一个表义相近或相同的新形旁替换其原来的形旁,或者将原来的形旁改为更贴近该字整体意义的形旁。一般来说,形旁改换后原字与新字意义差别不大,因此容易混用。
1“.文”与“钅”
《为奉旨查明阵亡伤亡病故员弁兵丁等核明照章恤赏银两并恳附祀四川省昭宗祠事饬南部县衙》:“均(属)役于王事,除阵亡、伤亡、病故各勇丁,(饬)有(筹)饷局司道枝核明,照章分别给以恤赏(银)(两)。”(《南部档案》14-30-1,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二十日)
2“.灬”与“火”
《为邓鑫元具告罗玉俸换卖期银催讨不给事》:“期至,小的向其催讨,莫给,玉俸将井出佃李暮白(煎)烧,招(叫)八十七两。”(《南部档案》23-256-2,宣统元年十二月四日)》
又如:《为仰役前往催令范清第遵断还给封焕章银两封亦遵断还给雍邓氏银两事呈签》:“贡生接井,(煎)烧二载,有范清第添银夺佃贡生盐井。”(《南部档案》19-304-1,光绪十三年二月初三日)
3“.夕”与“日”
《为差役查勘冯明禄具告袁廷益谋改截葬情形事》:“据宣化乡八甲民冯明(禄)以谋改截(葬)等情,具告袁(廷)益等一案,据此,合行(签)勘,为此(签)仰该书前徃,协同词(议)袁相显等,查勘冯明禄未卖坟茔内蓄柏(树),有无被袁廷益毁界(暮)伐。”(《南部档案》14-59-2,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日)
4“.手”与“爫”
《为查勘田程氏具告王定一等霸伐串搕情形并唤案内人等赴县候讯事》:“田程氏来投监生们说,田明金砍伐业内桑树,不依监生们拢彼(看)明不虚。”(《南部档案》14-70-3,光绪二十四年六月二十五日)
(三)形旁改换无规律
由于形旁改换不具一定的规律性,此种俗字通常难以辨认,但互换的形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可以通过联想加以理解。
《为计开李严氏具告李朝彦等乘搕毁伐案内人等候讯事》:“复又藉卖寻(恤)恶搕未遂胆,于九月二十六(纠)率二十余人,挖(毁)买明业内红苕十余(背),并伐(慈)(竹)数百根以及树株柴薪殆尽。”(《南部档案》14-75-6,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十七日)
2“.礻”与“王”
3“.夕”与“土”
《为禀明张元清等撤毁金鞍铺办公铺房改作站房出佃事》:“具禀金峯站书役蒲先藻、张秀为(修)(墓),当叩勘唤究追事,情各处铺司均有铺房三间,今奉文安设腰站。”(《南部档案》13-16-1,光绪二十二年六月九日)
4“.力”与“阝”
《为禀垦签饬严子等违规抗缴学欵事》:“具禀北路店子垭学董鄖(勋)文臣、保正赵天明为违抗学欵禀恳签饬事,情民等店子垭公立蒙养小学堂,前期报销注欵八十五串,内有本场猪斗(斗)等(行)提欵十串外,附近兴隆场帮欵十五串,其余六十串。”(《南部档案》18-564-1,光绪三十三年五月五日)
按:“鄖”是“勋”的俗字,改变形旁“力”,变成双耳刀。改变后,该俗字的表义模糊,不如原来写法表义准确。
5“.癶”与“祭”字头
《为冯文章具告王桐和杖充承差藉坟搕索事》:“小的故祖早买王子元们故祖业,产契注:坟冢止许挂(祭),不准迁(葬),历年无异。”(《南部档案》23-36-1,七月四日)
6“.攴”与“力”
《为京外官员遇有丁忧请饬回籍守制事饬南部县》:“再京外官员遇有丁尤事故即令(回)籍守制服(阕),后始行补用,诚以犬马(效)力。”(《南部档案》14-5-2,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7“.半”与“忄”
《为计开李严氏具告李朝彦等乘搕毁伐案内人等候讯事》:“阻氏(葬)夫丧,致棺现停。复又藉卖寻(恤)恶搕未遂胆,于九月二十六(纠)率二十余人,挖(毁)买明业内红苕十余(背),并伐(慈)(竹)数百根以及树株柴薪殆尽。”(《南部档案》14-75-6,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十七日)
在对档案中的改换形旁俗字进行了初步的梳理、整合之后,我们推测档案中俗字出现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手写抄录容易产生字体讹误。《南部档案》是通过手写抄录的,因档案内容包罗万象,涉及的时间跨度较大,抄录和保管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档案可能存在破坏、损毁、缺页或字迹模糊等情况,在传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形近字、同音字的误代、汉字笔画的简省、增加或者变形等讹误,从而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俗字。例如上面提到的形近而变中形旁“阝”与“卩”的混用。
档案的地方性决定了用词的地方特色。《清代南部县衙档案》虽为官方文书,但也是四川南部县县衙档案,属于地方性档案,编制时可能会运用带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词汇,这些方言词汇在当时可能是一种通俗的字体,适用于民间,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流通性,久而久之则成为了约定俗成的俗字。俗字并非错字,也有可能得到扶正并变为正体而被后世沿用。
俗字可能是民众错误认识的文字反映。比如上边提到的俗字“悞”,其正字为“误”,这有可能是人们认为错误有语言方面的,也有心理方面的,用“忄”代替“讠”并不影响该字的表意,而这样一来则失去了造字的理据性与严谨性。
《南部档案》是清代四川南部县县衙的行政管理活动的全面记录,真实再现了当时南部县的社会情况和历史变迁情况,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而档案中的俗字不仅对档案和历史的研究非常重要,而且对汉字和文化的研究也有所裨益,文章对档案中的改换形旁俗字进行了初步的梳理、整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疑惑:首先,是改换形旁的俗字在当时是否有典型性有待考察;其次,是文章对改换形旁俗字的分类是否恰当有待进一步商讨;最后,是档案中俗字形旁互换的理据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上述是笔者对文章的总结与反思,另外,文章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亦有所欠缺,望方家指正!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张涌泉.汉语俗字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
[2]张涌泉.敦煌俗字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8.
[3]郑贤章.龙龛手镜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1.
[4]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48.
[5]张美兰.祖堂集校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534.
[6]吴钢,吴大敏.唐碑俗字录[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17.
[7]释行均.龙龛手镜(高丽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5:538.
(责任编辑:周锦鹤)
Analysisof the Radical Changeof Folk Characters from Ya Archives of Qing Dynasty'sNanbu County
WANGHui-lan
(College ofLiberal Arts,ChinaWestNormalUniversity,Nanchong,Sichuan 637009)
Ya archives from Qing Dynasty's Nanbu county isa local file document,butasan official document,it has preserved a large number of character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adical change of folk characters from Ya archivesofQing Dynasty'sNanbu county tobenefit the interpretation and studywith thearchivesofNanbu.
Nanbu archives;folk character;interpretation
H124.3
A
1673-1883(2015)02-0048-04
2015-04-01
2011年国家重大招标项目“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1&ZD093);南充市“十二五”哲社规划2011年重点项目“南部档案俗字研究”。
王慧兰(1992-),女,汉族,湖南邵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与汉语言文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