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涓
(河北省卢龙县双望镇中学 河北卢龙 066400)
试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快乐教学方法的运用
张文涓
(河北省卢龙县双望镇中学 河北卢龙 066400)
快乐的教学环境是学生学习质量的保证,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以促进学生乐学,提高教学效率。快乐学习,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品德教学 快乐教学 运用
快乐,是人对知识充满探求欲望的最大动机。对于学生学习而言,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
一、创设和谐关系,营造快乐氛围。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关系,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这是政治课堂实行快乐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从教育者而言,教育主体应该勇于抛弃陈旧、迂腐的传统观念,摒弃唯我独尊的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架子,要让学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道理,必要的时候,教师故意露一个破绽,让学生品尝一下超越自己老师的滋味是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教师要淡化授予者、管理者、权威者的角色,强化服务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当学生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值得肯定的地方一定要表扬,若有不对切记不要轻易否定,而是引导学生阐述自己思考的理由,这样容易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感受到参与的快乐和取得成果的喜悦。[1]
二、集“快乐”之“腋”,成创造之“裘”。
快乐细胞不是先天造就的,大部分人需要后天培养。成就快乐需要需要技巧,才能使快乐成为艺术,集腋成裘,是谓也。教师在教学过程上,主动搜集充分的“快乐”素材。这是思想品德课“快乐”教学的必备条件。
“快乐”教学离不开运用一些“快乐”的技巧。快乐技巧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功去做、去想,细心留意身边的一些生活案例,但有一点必须做到,就是要把获取的信息记录,并进行加工处理,积少成多。在我的课堂实例中,在给九年级第一单元认识国情、理解国策中讲“计划生育是我国基本国策”这环节时,我调用的素材是让学生做这样一个数学题:某女,其母生了6个孩子,自己生了4个孩子,她的孩子结婚后每人只生1个孩子。1、假如6个孩子都按照这样的标准计算,那么第四代共有多少个孩子? 2、如果按一个孩子生育标准,那么第四代共有多少个孩子?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仅仅四代从384人到3人,孩子的人数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就此我们可以进行归纳: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如果无限地生育,将是一个天文的数字!可见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基本国策,是我国在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过快增长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而逐步走向富裕的唯一正确选择。
三、方法之愉,情境之乐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主动去建构“快乐”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在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最实际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真正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在于明确经营课堂的主导者是教师,理念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途径是教会学生学习,落脚点则是学生在快乐中收获知识。
第一、搭建快乐情境,让学生成为快乐主体。这是进行“快乐”教学的基本方法。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我们的教学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它能做到图文并茂,影音具全,给予学生极大的感觉刺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教师要特别注意收集一些和教材有关的近期发生的重大时事政治。如:上八年级思想品德“生命健康权”时,我准备矿难、食品安全等事件,从中选取一些材料,作为导学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看,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投入到本课焦点话题“生命、健康”的讨论上来,那种讨论的激烈程度真是无法形容,最后我根据教材需要进行分析、总结归纳。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而且也增加了学生的信息容量,更重要的是能培养了学生分析教材的能力。所以教学过程中我尽最大量的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索。
第二、合理评价,适当刺激,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快乐”。创新意识,是每个个体都具有的,它潜藏于每个学生的头脑中。教师的责任就是用种种手段,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应该爱护和保护这种独创精神,尤其是待开发状态的这种阶段,需要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与包容精神,而且要具备慧眼,发现微不足道的见解,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快乐”,觉得自己有能力、有潜力、有独创性,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激起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
第三、“快乐”教学对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求比较高,一般应该具备以要求。首先,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组织架构的把控能力。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学质量完成,取决于教师的课堂组织与安排能力。老师在课堂教学组织结构安排不当,会导致“快乐”演变成混乱,而无法把持住课堂,结果课堂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出现教学任务完不成,甚至是形成课堂混乱,失控,教学质量根本谈不上。所以,进行快乐教学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其次,要求教师课前进行充分备课、充分预测、充分研究、教学所要用的素材准备充足。再次,要求教师富有个人魅力,知识渊博、富有感染力、亲和力、恰如其分的幽默和较强的责任心。总之,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力开拓教学中的“快乐”源泉,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取事半功倍之效。实践证明,懂得快乐、很使用快乐的老师,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重;充满欢声笑语的课堂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也更能保护学生的创造力。师在乐中教,生在乐中学,让学生在轻松中学到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是非观。[2]
[1]闫桂琴:《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出版,2010。
[2]《有效教学的基本功》,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