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5-03-01 08:30潘银红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35期
关键词:乐曲美的心理健康

潘银红

(重庆市兼善中学蔡家校区 重庆市 404100)

音乐课堂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潘银红

(重庆市兼善中学蔡家校区 重庆市 404100)

音乐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门艺术,音乐具有启迪心智,陶冶情操,塑造人格的作用。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在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在音乐欣赏、音乐演唱以及音乐演奏等活动中中,对学生加以引导。

音乐课堂 心理健康 音乐教育

初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堂的审美理念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师在音乐中在教学过程中贯注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潜行默化地接受熏陶,得到启迪,塑造其健康美好的人格。[1]

一、在音乐欣赏中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音乐欣赏是初中音乐课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课本上所推荐的曲目都是经典的音乐作品,教师在课堂上播放这些曲目,传授给学生丰富音乐鉴赏的知识技巧,从而逐步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2]

音乐是一门关于美的艺术,在音乐课堂中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另一方面,由于音乐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情感性,与人们的情感心灵相通,有助于学生在情感地共鸣中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对于歌曲欣赏这一环节里,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自觉地对学生加以引导。比如在欣赏经典乐曲《梁祝》时,其悠扬动听、低回婉转的乐曲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学生会不自觉地沉醉于美的音乐世界中。一个经典乐曲就如同一个故事,在大小提琴巧妙地配合下,一个凄婉而又深情“音乐故事”娓娓道来的叙述着。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也是一个感受情感陶冶,接受心灵洗涤的过程。从铿锵不平的曲调中体会与封建恶势力抗争的勇气和坚毅不屈的人格,从深情悠长的曲调中感受爱情的纯真美好。从乐曲最后梁祝二人化蝶时轻盈飘逸的曲调中,感受生命的宁静和精神力量的永恒。正如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曾经说过的:“音乐,是人类感情的语言音乐可以称做是人类的万能语言,人类的感情用这种语言能够向任何心灵说话,被一切人理解。”在整个乐曲的欣赏过程中,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远胜于道德说教所起到的作用,它将思想道德的教育贯注于音乐美中,潜移默化而又润物无声。借助课堂中的音乐欣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在音乐演唱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音乐演唱可以说是音乐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显得尤为重要。老师传授给学生以音乐知识,学生也在演唱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将自身的音乐知识付诸实践。正如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所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通过师生间良好的交流互动,营造积极活泼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课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充分发挥音乐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个人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反馈,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比如,在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给予有音乐天赋的同学以充分表达自我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另一方面,对于普通的学生,也要多加鼓励,尤其是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更要有意识地给他们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在不断地锻炼中得到成长。

同时,演唱既需要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也离不开学生间的默契配合。尤其是合唱这一环节,不仅是为了表现个人的音乐才智,更重要的为了展现集体的和谐统一。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学生所学到的不仅是音乐的知识技巧,还有与他人相处所需的团结合作精神。

三、在音乐演奏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阶段的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听、唱等多种音乐活动,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基本的音乐常识。在对音乐的欣赏和演唱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这时,通过开设较为简单的乐器演奏课程,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3]

不同于音乐欣赏和音乐演唱,音乐演奏有其独特之处,它相对而言更为复杂,也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掌握一门新的乐器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这个磨合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的耐心的过程。用乐器演奏好一首曲子可能需要比学会唱一首曲子经历更多的磨砺,有助于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心性。一个急躁的学生平时可能不愿意接受这种枯燥乏味的音乐训练,但当在课堂中接受老师的指导,最终自己能够演奏出一曲美妙的乐曲时,妙不可言的成就感可能会让这个学生学会沉下心来,逐渐改变自己的毛躁心性,从而有助于学生以后的健康成长。

结语

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通过节奏韵律给人以情感的共鸣,心灵的陶冶和思想上的启迪。在音乐课堂中,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有意识地对学生加以引导,使他们在课堂中感受音乐之美,在身心方面得到健康成长。同时教师更要加强自身的音乐素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唯有将教育理念内化于心,才能彰显于外,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人格的魅力。

[1]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王淑芹,刘伟弟.浅论少儿舞蹈教育的价值[J].大舞台龙源期刊,2010,(8).

[3]杨马转.音乐欣赏教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乐曲美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悲伤的乐曲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