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巧诵妙读学习古诗的方法

2015-03-01 08:30益周彦妤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35期
关键词:平仄诗文古诗

陈 益周彦妤

(1.重庆市涪陵城区第七小学校 重庆 408000;2.重庆市涪陵区新妙镇中心校 重庆 408000)

浅谈小学生巧诵妙读学习古诗的方法

陈 益1周彦妤2

(1.重庆市涪陵城区第七小学校 重庆 408000;2.重庆市涪陵区新妙镇中心校 重庆 408000)

谈到古诗教学,恐人人色变。我们都知道,古诗虽篇目短小,却语言凝练、跳跃性大,形象鲜明、艺术空白多,意蕴丰富,它承载着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彰显着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和古人的浩瀚智慧。在小学阶段,该如何破解古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优美意境与丰富情感呢?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无疑是最好的方法,它是学生理解与感悟古诗作品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与文本和作者交流的有效途径,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具活力、感染力、创造力的因素,也是古诗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经过研究《语文课程标准》不难发现朗读与诵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朗读是清晰洪亮的读,诵读则是反复朗读,自然成诵,尤其适宜于抒情诗文、文言文等声情并茂的作品”。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朗读与诵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深刻体会古诗中的诗情画意;再通过与背诵的有效结合,让学生有感觉而又有感情的把诗文中蕴藏的意蕴表达出来。

一、结合音律节奏有感觉的读

郎朗上口,乐感极强,具有音乐美、韵律美、节奏美等特点,因此结合音律节奏有感觉的读就成为了破解古诗教学的首要任务。需要指出的是,有感觉的读是指学生在初步了解古诗的作者和写作背景后根据诗文的感情基调晰响亮地把诗文朗读出来。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正确的停顿对于学生朗读与赏析古诗都有着重要作用。诗中一、二、三、四句的“裳”、“狂”、“乡”、“阳”押韵,句内平仄交错,句间平仄相对,充分展示出语言的节奏美与韵律美。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诗句中音节语句的声调、节奏,纠正学生的读音,适时讲解古诗的押韵、平仄,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诗的感情和气势,表现出古诗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与音乐美,再选取与诗文意象和情感相和谐的音乐,几者有机结合相互交融,使学生在极具诗意的氛围中感受诗文的意蕴。

二、结合诗文意境有感情的读

诗歌是作者情感的寄托,情感往往又通过意象、意境的塑造表现出来。意象与意象的组合就构成了意境。意境是个复杂的概念,可分为“意”与“境”来理解,诗歌中的“意”就是情意,就是诗人对生活的认识、感受和评价,包含着诗人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是经过诗人提炼概括而描绘出来的一幅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因此简单地讲一首诗就是由众多意象组合而形成的“画”。选入小学教材的古诗大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充满了诗情画意。如在李白的《静夜思》中,月亮就是诗文中的主要意象,本首诗描述了月光皎洁下,诗人站在窗前遥望明月的情境,勾勒出一位思念家乡亲人的诗人形象。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该首诗平淡自然的特点,从具体的语言文字出发,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启发学生想象诗人伫立窗前望月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乡情怀,使之如临其境,如遇其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营造出一种亲临其境、欲喷薄而出的氛围,然后再读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读出朗朗月光下,久客异乡的诗人的思乡情绪,再让学生当堂朗读表演,把自己当作独在异地的游子,读出李白浓浓的乡情。

三、结合作品的思想熟读成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背诵是诗词教学必不可少的方法,这是理解诗歌的升华,也是古诗积淀的一个过程。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诗文的精华,得到文化的浸润,从而提高人文素养。古典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它凝练精辟、生动形象,震人心灵,很多诗句都以其丰厚的情感和精髓的哲理启迪后人、流传千古。如表现朋友之间至诚友谊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寓意顽强拼搏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唱吟无限乡愁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陶冶文化情操的诗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食粮。学生学习背诵这些诗句,对其精神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作用。熟读成诵是古诗诵读教学的高层次,它与死记硬背不同,我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叶圣陶先生他从语文教育的角度深刻阐述了熟读、诵读的重要意义。他说:“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之中追求语言的完美。诵读的工夫,无论对语体对文言都很重要。仅仅讨究,只是知识方面的事情,诵读却可以养成习惯,使语言不期而然近于完美。”我们日常倡导的背诵多是让学生不求甚解的多读多背,这样的背诵方式自然有其可取之处,但却不是根据诗文本身特点而采取的有效背诵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将会在机械的记忆中渐渐被磨灭,最终恶化成一种消极的厌学情绪。背诵某些诗文需要死记硬背,但在理解熟读的基础上再摸索一些有利于记忆的辅助办法亦是必要的。这里所主张的背诵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读出平仄押韵、读出轻重缓急,在熟读的前提与理解诗文的意境及情感的基础上自然而然达到熟读成诵。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古诗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注意研究并运用一定诵读技巧,必定会帮助学生架起一座通向古诗的桥梁,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与润泽。

猜你喜欢
平仄诗文古诗
“以文为诗”辨正——从诗文之辨看韩愈长篇古诗的节奏处理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平仄谱:阅读格律诗的一把金钥匙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春天的马蹄声
滇风诗说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