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清
大部分高中生能写作议论文的规范,但在高考中总体得分不高,文章干瘪苍白。如何才能让高中生的议论文血肉丰满呢?笔者认为丰富的论据和有力的论证就是议论文的血肉。
很多学生之所以作文干瘪苍白,感觉无话可说,言之无物,是因为平时对论据的积累不够。很多学生对论据的理解比较单一,一写作文就是李白、杜甫、爱迪生、爱因斯坦这一类名人,论据贫乏陈腐,让阅卷老师望之生厌。其实积累论据的途径多种多样,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几方面的素材,帮助学生积累,丰富他们的论据。
我们可以从自己熟悉的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入手,发动学生充分发掘其中的写作素材,进行多角度思考,使课本成为议论文写作素材的“源头活水”。我们可以将每篇课文的作者进行梳理,这样就可以积累很多的人物素材。比如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就出现了毛泽东、食指、江河、杨子、张洁、马克思、毕淑敏七位作者,记录了他们对青春的理解,而2014年江苏卷高考作文正是以“青春”为话题的,如果学生在作文时用到本专题的素材,又怎么会言之无物呢?
德国思想家歌德说过:“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我们完全可以从中获得鲜活的论据。如2014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逝去的永恒》,作者从大自然中几种微小的生命入手,用例精美,慧眼独具:小蜜蜂,勤劳得没有时间悲哀;三文鱼,选择“流浪的青春”,以极其悲壮的方式主演着千年梦想的追求,将生命代代延续;小麦花,只开极其短暂的五分钟,却尽心地开放,安心地凋谢,留下灿烂的果实。青春的夺目光彩和无限内涵,被三种小生命从不同侧面渲染得淋漓尽致!
语文特级教师张悦群老师在打造高考作文亮点、揭密作文高分秘诀时就提到,高考作文一定要关注现实、反思现实。如2011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除了以“人类历史的任何伟大创造无不源自内心对某一恒定价值的热爱与执着”这一独到的认识深深打动了阅卷者,文章对当下创造暗淡无光的忧虑、批判与反思,更为其获得满分立下了汗马功劳。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如果我们高三学生在平时就关心时事新闻、社会热点,将这些素材作为论据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在议论文中举出现实性强的论据,自然就能体现出学生对时代的关注和反思。
高中生学习时间长,学科多,任务重,许多学生总感觉语文成绩提升困难,作文素材积累麻烦,殊不知我们平时学习的这些学科有很多素材可以积累成作文的论据。文史哲自古一家,自不必说。数理化学科公式定理的推导者以及他们的趣闻轶事,大可丰富我们的素材积累本;音乐美术考生花了大量精力在自己的专业上,似乎与文化学习格格不入,但那些艺术家的事例不正是我们作文中鲜活的素材吗?
2009年江苏高考一位考生在满分作文《品味时尚》中这样写到:罗京就像一首巴赫的 《十二平均律》,严谨得几近刻板。是真的缺少贝多芬的狂放、肖邦的写意、爵士乐的自由、拉丁音乐的奔放吗?一曲《千里之外》,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如果不是对音乐知识有着深刻的了解,他怎能写出这么优美的文字?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高三复习中学生不应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应积极参与到知识的整理与迁移的过程中去,从而获得更为牢固和可感的写作素材,丰富我们的论据。
“文似看山不喜平”,单调、贫乏从来都是写作的敌人。在议论文写作中也是如此。2014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细则明确将“论证方法单调,缺少变化,只会一味‘例证’”归为四类卷。孙绍振先生也说:“举例证明是不能证明观点的,只能说明。”如果我们在一篇文章之中,能恰当灵活地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证就自然强劲有力、严密深刻了,文章也就显得丰富而又富于变化,引人入胜了。
论证方法常见的有举例论证法、引用论证法、对比论证法、类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因果论证法、假设论证法等。我们可以根据论证的需要,综合运用以上的方法。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是最基本的论证方法,绝大多数学生都会运用,笔者就不再赘叙,这里主要谈谈对比论证法、类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因果论证法。
对比论证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方式,它侧重于从事物的相反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中来揭示其本质。对比论证方式的运用范围很广,因为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很多,中与外、古与今、大与小、强与弱等,都适合于进行比较。学生可以通过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的对比,证明论点。
2104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 《书中自有颜如玉》中,考生写到:见过许多年华正好容貌佳的女子,却眼神空洞、语言乏味、满腹稻草。她们通晓最新的时尚潮流,但对文采风骚、传统文化面色讪讪。画家陈丹青在《草草集》中,曾因林徽因中学时代的照片而无限感慨。当今域中所谓的校花们,如何与林相比?可惜林是早早去了的,否则,老年的她定是青春不朽、风韵常存的吧。作者将例证与对比论证相结合,充分论证了“青春不是只开一季的繁花,而是永久的由内而外的美丽。”两相对比鲜明强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
类比论证,是基于两种事物之间本质属性的相同进行的推理,从已知的一种事物的特性存在,推论出另一种事物也必然存在同样的特征。
2014高考广东优秀作文 《透过那泛黄的老照片》一文由“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不再高不可攀,然而打开手机和相机,液晶屏上的照片,却不过是无数个晶体堆叠的机械体,冰冷而没有生命”引发开来,联想到“电子阅读的普及,使图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碎片化、娱乐化的阅读倾向,使我们很少能再静下心来,在雪夜拥一大炉,捧一杯茶,品读智慧的芬芳;电子邮件、QQ的大行其道,使空间不再成为心灵的阻隔,然而碎片式的简短回复,不但使人的思考变得肤浅苍白,也再也品味不到‘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的幽怨温情以及每个文字背后如泣如诉、辗转斟酌的纠结缠绵……”将照片与阅读、书信同类事物并举,通过比较,从而得出了“生活方式的变迁,是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正如王开岭所说的,是古典与美感的消磨与丧失”这一结论,逻辑严密,思维深刻。
比喻论证就是用具体的、大家都熟知的事物比喻抽象深奥的道理,以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2104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青春永不褪色》写到:生活如同航海,总会有暴风雨的出现。这些可怕的暴风雨,往往会吹落青春的风帆,使青春褪色。而一颗乐观开朗的心,便是最好最完美的雨伞,保护着你的青春。而学会忘记,你的手中就有了一瓶“云南白药”,青春上的伤痕也会加速愈合。考生将“乐观开朗”比作保护青春的“雨伞”,将“学会忘记”比作治疗青春伤痕的“云南白药”,语言诙谐,生动形象,对观点的分析也比较透彻。
因果论证,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这原因就是我们所要证明的观点。2014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用心绽放最美的风景》在论证“惟有拥有信念,方可坚信自己,方能重建垣墙,修复梦想!”这一观点时写到:她做到了,因为拥有信念,她放弃自己的百万家财;因为拥有信念,她勇敢地当上村干部;大雨中为村民修建房屋,疾病中仍心系村民。她便是“最美村干部”——段爱萍。一个村的梦想,因她的信念而发芽,茁壮成长!梦想路上携手信念同行,我心便是风景最美的园地!考生正是通过对段爱萍之所以能成为“最美村干部”原因的分析,得出了“信念成就梦想”的论点,因果分析让文章逻辑合理,思路清晰,论证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