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专业决策运行机制的构建研究:有机前提、作用方式与现实可能①

2015-03-01 07:41王梦娇
现代教育管理 2015年8期
关键词:运行机制高校教师决策

魏 薇,王梦娇,于 璇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100875)

高校教师专业决策运行机制的构建研究:有机前提、作用方式与现实可能①

魏 薇,王梦娇,于 璇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100875)

高校教师在专业决策领域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但如果缺乏一个系统进行整体考评和机理分析的支持,高校教师的专业自主与增权赋能将失去持久的生命力。因此借助系统论的方法论视角,构建高校教师专业决策的内在运行机制十分必要:要素单位的基本构成为教师专业决策运行机制的有机前提;内在程序的有效运作为运行机制的作用方式;利用准则的规限证成来保障教师专业决策的实现可能。它们内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和内在的决策机制,将指引高校教师的专业决策朝着动态平衡与有效合理的理路发展。

决策;高校教师专业决策;运行机制;内在原理;系统论

一、引言

在高校研究、教学与管理过程中,决策贯穿于高校各类活动的始终并居于核心地位。其决策水平和决策效果,对高校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高校决策者的理性是有限的,在一定程度上将限制高校决策的理性边界。实践证明,高校教师参与专业决策是一条提升与修正高校决策理性的有效路径。这将会推进高校教师的赋权增能与专业自主,促使高校教师从被动参与到自主进行更多、更重要的专业决策。而实际上很多高校教师在学术决策、高校决策、行政决策和综合决策领域均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和愈加持久的影响力:或为宏观的教育发展献计献策,对大学重大决策做出积极回应,或于微观层面实施具体的决策,解决专业问题,创造性的工作。有的决策证明了教师的智慧与力量,但有的决策则暴露了教师的主观与不足。当下高校决策运行中存在着诸如决策缺乏体系支撑,现存体系内部混乱、缺乏程序和制约机制,决策考评得不到重视等问题。没有一个进行整体考评和机理分析的系统支持,高校教师的专业决策工作将失去持久的生命力,专业自主的发展更会相应受到制约。

事实上,高校的专业决策工作是一个多层面的、多领域且复杂多变的非线性过程,而高校教师的决策是其作为专业性的从业者,有意识地综合运用其知识、经验、信念等融合而成的有关于判断、选择、决定与评价的决策系统,实现专业自主和参与决策的动态活动。但是其运行过程并不是由高校教师的判断、选择和决定的简单堆砌和机械相加。相反,它在本质上是由一定的单元要素内在有机构

成,由一定的环节建立运作程序,由一定的准则在运行中进行规避和限制,在这样的一个系统中各部分相互施加作用,共同组成的一个特殊的决策运行机制。这个决策运行机制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有机耦合、相互作用,在不断持续推进的非线性运作过程中发生作用,产生效果,从而形成高校教师专业决策的运行体系。

通常认为,贝塔朗菲(L.V.Bertalanffy)基于现代西方分析哲学与逻辑规范科学而建立、发展的“一般系统论”,是以系统概念为核心的世界观的系统哲学。一般系统理论指出,系统作为现实世界普遍存在方式和运行的基本条件,要涵盖要素、过程、项目、因素等成分。它以一定的结构形式进行连接,以一定的状态和过程存在,以各个要素处于持续动态运行和联系发挥作用、施加影响。因而系统论是研究有机整体一般结构、模式和运行规律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科学思想。教师专业决策运行机制本身即为一个“由事物的内在规律及其与外部事物的有机联系所形成的系统”[1],在此种方法论视域框架下,高校教师专业决策的运行机制揭示了“教育现象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即是通过探讨教育内部各因素的相互作用来揭示教育是怎样运行的”[2]。更意味着高校教师专业决策运行机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和有机体系,以整体结构和系统功能来考察决策活动及其实施过程的内在机理、探究根源和影响,分析决策有关的各个要素,或各要素与整体之间的交互作用、过程原理和运行方式。基于高校教师实践工作状况,可以借助系统论的方法论展开研究,构建高校教师专业决策的运行系统,并对其运行机制的内在原理进行探析。

二、要素单位的基本构成:高校教师专业决策运行机制构建的有机前提

系统是事物的存在方式之一。高校教师专业决策的正常运作以一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单元要素为基础。这些基本构成单元组成合理有序的内在相关结构,整合为一种集合体而系统存在,又在决策运行过程中发挥着自身的影响和作用,使决策发生、发展的过程始终处于一种动态运转的关系之中。本文提出了五个基本要素:决策者、决策对象、决策方案、决策环境和决策准则。这五个要素基本上可以囊括高校教师在专业工作上,决策运行过程中的常态构建。

(一)决策者

决策者一般指“受社会、政治、经济和心理等诸因素影响的决策主体”。[3]决策者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本文的决策主体即指高校教师这个在其专业领域从事决策工作的群体。但是高校教师作为决策主体的身份是复杂而多元的:既是专业性的从业者,又是社会道德的维护者,还是成人文化和行为规范的代表。美国学者格兰布斯(J.D.Grambs)将决策中的教师分为两大类:一是专业指导者:学习成绩评判者、有知识者、维护纪律者、学生所信任者、道德气氛的创造者、学校中的受雇者、教育传统的支持者;二是文化传播者:文化的守护者、青年楷模、理想主义者、思想界先锋、有文化教养者、社区事务参与者、社区中的陌生人、社会公仆。[4]无疑,作为专业决策的主体,高校教师在其决策过程中必须以应有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以合理、有效的决断维护其决策的专业权威。

(二)决策对象

决策对象是决策运行的客体,也是决策制定时的关键依据。在高校教师专业领域决策的直接对象或间接发起者都是受教育对象,或者说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受教育者所相关的决策事件或状况。虽然主体的干预和影响会引起客体的变化,但最终决策效果是要通过客体自身的矛盾运动来实现。因此,决策的干预和影响不能简单地施加在决策对象上,而要在决策过程正确、充分地认识决策对象的情况、特点及发展趋势。

(三)决策方案

决策方案是实现决策目标所采取的具体手段和措施。决策专家Russo认为一个高水平的决策者主要工作就是“创造、选择和管理自己的决策框架”。[5]无论高校教师是否明确意识到,其实面临决策前每个决策者头脑中往往已经储备了解决问题的多种行动方案。即使是基于时间和情境临时生成的决策方案,也要不自觉地受到以往经验和模式的影响。虽然这些潜在于教师头脑中的“决策方案”影响着教师,但高校教师最终会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并拟定方案,并基于现实情况下选择最合理的一种方案来实施。

(四)决策环境

决策的运行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开放的系统。在此系统下决策与之相关环境的交互作用形成决策环境。具体而言,“它是有机体外部可以进入有机体的反应系统,直接影响到生命活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和”[6]。通常意义的决策环境指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也指由决策的人、物和事件等所有的客观条件综合编织的“决策场”。它是一项由决策者、决策资料、决策事件、决策对象等共同营造的特定体系。既为高校教师决策提供了前提条件,又同时对制定决策方案产生影响,而且从外部特征和具体情境上把决策活动导引向不同的境界。因此,应充分意识到决策环境的重要性对提高决策水平和决策效果都具有现实意义。

(五)决策准则

人类活动秩序的建立必须借助一定的行为规范。而教师专业决策工作作为一个多层面、多领域的复杂非线性过程,更需要一定的依据或标准规范其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文认为,这种调节和规范内在遵循着两个逻辑准则:一为可行性;二为合理性。

三、内在程序的整合运行:高校教师专业决策运行机制构建的作用方式

高校教师专业决策的运行机制是一个内在统一、动态发展的过程,不仅是其在关键抉择时刻的“拍板”。相反,它是由一些相互连贯的决策步骤组成的客观程序。在这个决策程序中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各要素在每个步骤、每个阶段都发挥着特殊性和逻辑性的统一,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影响。本文基于对大量高校教师的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和研究工作的探究,将高校教师专业决策的运行过程划分为四个基本步骤,并将其提炼为一定的可操作性的程序思路。

(一)引起决策

本研究发现通常引起决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被动引起决策,即高校教师事先没有预料到的,而工作本身生成的或暴露的,并迫使教师解决的决策;另一种是由教师主动地对专业工作进行监控与检查,感知问题从而引起的决策。但在这一阶段需要注意三点:

第一,高校教师应该更加主动发现和捕捉问题进行决策,而一旦被动引发决策也要冷静确认问题和界定问题性质。准确定位决策性质是高校教师专业决策质量高低的重要保证。

第二,决策伊始高校教师切忌主观判断,不仅要基于日常工作的经验,还要尽量收集信息最大化,这样才能发现实际情况与期望的差距,才能抓住决策的关键,在错综复杂的决策系统中找准症结所在,突破主要矛盾。

第三,引起决策的问题往往并不是单一的,高校教师常常需要处理多个交织的不同领域问题。这时保障决策的顺利运行并不是齐头并进,而是尽力抓获主要矛盾,将之逐一排查和解决。

(二)拟定决策方案

这是一个寻找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方法、途径的阶段。“决策者应在客观环境及自身条件的允许下,根据决策目标及收集整理的相关信息,尽可能地拟定出多个可行的备选方案”。[7]这一阶段首要的是确定决策目标。目标不仅是决策方案拟定的逻辑开端,还是高校教师最终期望达到的状态,它是评估方案的基准和指示器。因此在设定决策目标时需要格外注意:决策目标的针对性要把握决策方案的内在规律和本质属性,要针对所要解决的特定问题的关键和要害提出目标;目标的决策信息必须依靠教师的准确经验和真实情况。其次就是选择方案。只有正确的分析和选择了最优化、最合理的方案才能保障决策的有效性,避免决策实施的盲目性。经研究发现,拟定方案的过程有时为紧急情况瞬间的决断,即“即时决策”,这充分体现了高校教师的教育机智;有时则必须经认真的考量、酝酿、权衡与反思才能拟定决策方案,称之为“延迟决策”。

(三)实施决策方案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需要一个由浅入深、理论与实践循环往复的过程。无论教师们拟定、论证的过程多么科学、严密,在付诸实施之前多么完美的决策方案终究属于主观假设的范畴。何况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专业领域又在瞬息万变,任何一个看似完美的决策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都会不免出现一些预料不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实施阶段是对决策方案的实践检验,确定决策方案的可行性。

实施阶段的另一种意义还在于实践的发展和

变化是无法预测的,高校教师不能一成不变固守决策方案,当发现决策遗憾、决策盲点、决策失误、决策失效时,应对原决策方案做机动地调整或补救性的修正,同时再次进入决策机制系统中经受实践检验,即为决策理论中的“追踪决策”。

(四)评价效果、信息反馈

这一阶段的决策即是将审慎的眼光投向决策价值本身,是基于系统理论将决策过程视为一个不断进行信息反馈的循环体系。这意味着评价效果既是决策程序的最后环节,又是将评价信息反馈回决策程序,从而引起决策的起始环节。科学决策研究指出整个决策程序的每个阶段,都贯穿着总结、评价、再次反馈的过程,即评价的信息反馈将成为一个新的决策信息再次进入到整个决策信息系统中。在这个评价和反馈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深入的思考,谨慎的分析,根据不断反馈的结果随时进行调整和修正,多次循环往复,直到教师认定其完成了预期的目标,认定决策起到了实质效果,评价方可终止,信息不必进入新的系统中进行再次循环。高校教师不断对决策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价,随时将信息反馈到决策运行系统中,这使得决策运行过程要不断对决策问题深入认识,这是教师不再满足于现有阶段而做出的拓展,也是决策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审慎而自觉的“质疑”与“优化”思想,从而使高校教师的决策臻于完美。

四、运行准则的内在规限:高校教师专业决策运行机制的现实可能

人类实践活动必须通过树立一定的规范建立秩序,以保障其行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长期的实证研究发现,高校教师专业决策活动在运行的过程与最终评价中,也涉及到科学论证和价值判断的一系列问题。一方面,教师决策时自觉或无意识地内在遵循着一定的“准则”作为判定依据;另一方面,一定的“准则”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规避教师决策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并且可以评价教师专业决策的效果。本文认为“可行性”与“合理性”可以成为两项基本依据和衡量指标。可行性作为高校教师专业决策的准则,是一种事实判断与科学论证,保障了理性标准和客观要求;合理性作为高校教师专业决策的准则,是一种价值判断和评价反思,提出了现实依据和有效衡量。

可行性限制着教师决策必须以事实判断出发并进行充分地科学论证。但实际情况是,虽然我们承认决策应具有理性的可行性分析,但高校教师不可能拥有全部智慧、所有信息进而完美权衡、考虑周全,合于完全理性。组织也不可能在每一个决策过程中运用政策、权力和沟通的方法增加教师决策的理性,且高校教师作为人的主体其理性还要受到个体智慧与能力所限。[8]因此教师决策的运行准则完全以科学和理性作为依据是不现实的,可行性的论证只是高校教师决策准则的一个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

无论是有限理性理论西蒙(H.A.Simon)、政治经济学者林德(C.E.Lindblom)的现实渐进决策论还是社会学家帕累托(Vilfredo.Pareto)均指出,教师决策中并不一定合乎完全理性,决策的评价和分析标准除了达到“最优选择标准”之外,“满意”和“可行”往往是高校教师专业决策中较为现实而有效的决策依据。基于学理推演和实践调研,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往往在高校教师专业决策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价值判断的影响,在决策反思与评价中起着更关键的作用。具体而言,“合理决策准则”涵盖了合乎“目的、规律、发展、效益、情感”四个范畴。“合理性”和“可行性”准则在决策的进程中交织起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的作用和地位是等同的。本研究发现合理性准则在决策运行中发挥着更大的影响。因为高校教师真正决策时不可能将可行性分析论证地全面明确,才做决策,很多决策往往需要即时性和情景性。[9]

五、基本结论

基于实证研究并以系统论的方法论视角来构建高校教师专业决策的运行机制,其实质上是由一定的要素单位、运行程序、运行准则相互耦合、互相作用,共同运作的过程。

首先,高校教师决策运行过程的正常运作是依靠五个基本的单位要素实现的,它们是决策运行的有机体。在静态意义上,它们构成了运行过程的决策框架结构。高校决策需要借助这种静态的、稳定的内在框架结构来确定基本组成要素的内在连接方式,把握合理的决策运行关系,确定一定的决策

常规状态,建立相应的决策行为模式。在动态意义上,运行机制体现了决策活动运行过程各种要素、基本内容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和相互制约的状态和方式,使运作过程中的主客体各司其职,正常运转。

其次,本文论及的运作程序并不是线性的推进,这个特殊的运作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决策回路”(Decision Loop)。即高校教师决策专业问题与解决的各个阶段及其过程形成了一个可以不断循环、反馈信息并往复递进的“环路”。教师的决策在修正和调试中也在不断进行着评价与反思,这些都会作为高校教师再次决策的经验和依据。一个决策的完成往往是后续决策的依据甚至是另一个决策的开始。在这种系统论和信息论的视域下,高校教师决策过程要经由“问题认知系统”来识别问题进而分析问题。“问题认知系统”是一个信息处理中心。这是一种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和联结主义取向,因为引起教师决策的思维过程是其对信息进行接收、加工和处理的过程,也是发生在以某种方式组织起来的神经样态网络系统的认知事件的操作结果。

第三,高校教师专业决策基本程序中的四个步骤是一种超线性的综合。在实际的决策中会随着问题性质、决策目的、现实情而有所不同。不同的情况具体的步骤会有所差异,而且在运行过程中还要根据现实情况做省略、合并、交叉等调整和变化,可能忽略、跳跃、合并其中几个步骤,也可能完整实施全部步骤。

综上所述,本文以系统论的方法论视角来分析高校教师专业决策的运行机制,从而构建了以“决策者、决策对象、决策方案、决策准则、决策环境”为基本构成要素,以四个内在耦合、相互联系的基本步骤组成的决策运行程序,以“可行”与“合理”为两维决策规限准则,进而探究其运行原理与机制内在系统。高校教师专业决策系统将指引着高校教师专业决策问题朝向更加合理、有效、科学的理路发展。

[1]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601-602.

[2]孙绵涛,康翠萍.教育机制理论的新诠释[J].教育研究,2006:12.

[3]赵新泉,彭勇行.管理决策分析(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5.

[4]厉以宁.西方教育社会学文选[M].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2:629-639.

[5][美]J.Edward Russo,安宝生,徐联仓.决策行为分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40.

[6]鲁洁,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75.

[7]郭立夫,李北伟.决策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3.

[8][美]H.A.Simon.管理行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02.

[9]魏薇,陈旭远,高亚杰.教师参与课程决策:来自批判教育理论的检视[J].现代教育管理,2011:(2):81-83.

(责任编辑:于 翔;责任校对:李作章)

Discussion on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eachers’Professional Decision in High School

WEI Wei,WANG Mengjiao,YU Xua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

This paper takes the system theory as a methodology perspective,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professional decision mechanism:constitute the basic elements of teachers’professional decision-making premise;effective operation of certain procedures as the key mechanism;security professional decision by the operation rules of validity;by influencing factors ring provides the power for the teachers’professional decision.Their internal mutual connection,mutual influences constitute an organic whole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professional decisions towards dynamic balance and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path to develop guidelines for teachers.

decision-making;teachers in university of professional decision-making;operating mechanism;operation mechanism;system theory

G451.2

A

1674-5485(2015)08-0070-0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实证研究”(2014M55063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中学政治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实证研究”(QN14032)。

魏薇(1982-),女,吉林延吉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后,东北师范大学讲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研究;王梦娇(1991-),女,山东郢城人,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于璇(1989-),女,山东潍坊人,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猜你喜欢
运行机制高校教师决策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基于知识的智能指挥决策运行机制及其支撑技术研究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互联网支付时代完善收银审核运行机制的措施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