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用角度展示文脉梳理的新价值

2015-03-01 07:41江苏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226001姜丽华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16期
关键词:文脉文本课文

江苏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226001) 姜丽华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本结构,梳理文章脉络,一直以来都是阅读教学的传统教法。随着“语用”理念的提出,阅读教学“聚焦语言学习,提升语用水平”的教学取向日渐清晰。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梳理文本脉络就显现出更为充足的实施价值。那如何才能让文脉梳理衍生出新意,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呢?

一、顺势而导,在交融中提升语用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叙事性作品提出了“了解事件梗概”的要求,而对于说明性文章则要求“能抓住要点”,而这些要求必须建立在对文本段落大意和基本内容的理解上。从这个角度审视,梳理课文的文脉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教学《“东方之珠”》这篇课文时,学生在初步阅读感知后知道了课文是按照地点的转换从沙滩到公园,再到街市的顺序进行文本创作的。在教学中,教师就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中描写的香港各处都有什么特点。学生在课文的阅读中,或直接提取信息,为己所用;或适当加以概括,加以提炼,从而感受到了香港沙滩的迷人、公园的热闹、街市的繁华。

这种形式的文脉梳理就成功地与学生提取信息、提炼大意的概括能力有机融合起来,让学生在概括段落大意,甚至是文本大意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教学妙用,提升了学生的语用水平。

二、溯源而下,在悟法中习得习作技巧

语用理念下的文脉梳理不仅仅要让学生懂得文本的创作思路,更要让学生依循这样的文本脉络,不断地深入到文本的语言内核之中,共同探寻文本语言的内在形式和秘秒。

例如,在教学《烟台的海》一文时,学生已经读懂了课文按照四季转换的顺序进行描写的,此时教师提出了一个富有思维含量的问题:为什么这篇课文没有按照惯有的“春夏秋冬”的顺序,而是按照“冬春夏秋”的顺序进行创作呢?学生在仔细阅读思考中会发现,这其实蕴藏着作者的独具匠心:烟台冬季的海最具特色,作者在开篇就将凝重、暴怒和壮丽呈现在读者面前,形成了激荡的情感之潮;而在结束时,选用秋的高远辅以悠远的意味,并将春天的轻盈、夏天的浪漫镶嵌其中,让读者原本激荡之心归于平静,契合了读者张弛有度的阅读心理。

不管结构如何安排,文脉如何设置,都是作者出于表达需要的精心选择。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通过对“为何要这样写”的思考深度领悟“怎样写”的内在规律,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文脉梳理的过程中转变写作的理念,习得写作的技巧。

三、由悟而写,在运用中发展言语生命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选择适切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厘清文本脉络的同时,引领学生向语用表达层面突围,从而让学生经历体悟、悦纳、内化、运用的思路历程,借机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1.在反复感知中领悟规律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文本的特质选用其他相关的文本,进行同类文本的渗入,让学生展开互文阅读,促进学生对语言规律的掌握。

例如,教学《“东方之珠”》时,学生感受到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谋篇布局,分写内容与总起提及的内容一一对应。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时引入了与此相关的其他文本,如《北大荒的秋天》,让学生在阅读感知中进行比照辨析,在众多文本的共同浸润下,强化学生对相同语言规律的体悟,促进了学生语用能力的形成。

2.在语境创设中内化运用

在学生习得具体的语言规律之后,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真实可感的语境中进行扎实的言语实践,真正在感知文脉的过程中历练学生的语用能力。

如《钱学森》一文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开头,以钱学森克服种种困难踏上回国征途的意气勃发开篇,通过简洁精练的白描式语言勾勒出了人物鲜活的人格魅力。教学中,教师结合学校运动会颁奖仪式上学生上台领奖时的得意开展练笔,并让学生将这段文字放置在习作的开头,继而引出其比赛的过程,引导学生将“倒叙+白描”的布局之法运用到自身的习作中。

语文是实践性极强的综合课程,仅仅停留于感知体悟这一内化层面,是无济于语用能力提升的。而必须借助相应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达成学以致用的教学效益。

总之,语文教师要积极从“梳理文脉是感知文本内容的铺垫”这一局限认知中跳出来,充分意识到厘清文脉更是学生感知语言形式,提升语用能力的又一重要契机,并积极付之于语用实践中,这样才能让文脉梳理这一老策略凸显出全新的价值。

猜你喜欢
文脉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背课文的小偷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