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建湖县教育局教研室(224700) 钱二芹
美国教育家赫钦斯认为:“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并作为一个独立的公民参加工作。”可见,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很重要。那如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才能更有效呢?
学生思维的训练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多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然后教师进行简单而又直接的是非评价,导致思维训练的苍白无力,收效甚微。其实,从课堂提问到回答问题之间是有一个较长的思维的过程的,教师要善于透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发现学生思维的方向、特点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予以正确的诊断。如,在教学苏教版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时,在学生找到中心句“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并反复朗读以后,我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在集体交流环节,有的学生说:“李时珍就是因为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所以最后取得了成功。”在学生发言完毕以后,我看着学生说:“老师觉得你还有话要说,能把你所想的说完整吗?”在我的鼓励下,学生对自己的思考重新进行梳理,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具体的回答。
随着教学的深入,教师的一句“你应该还有话要说”,就像能够透视学生心灵的利器一样,引导学生逐渐把自己思维的过程展示出来。学生学习是具有惰性的,如果教师不追问,他们也懒得思考。这种透视,有利于学生思考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和流畅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一个不能确定的过程。有时候,他们的思维难免会步入误区。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体现出自己的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管理者的作用,在透视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切中要害,相机诱导、点拨,进而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如,在教学苏教版课文《爱之链》一课时,在学生学完课文以后,我让学生就自己不理解或者困惑的地方进行质疑问难。这时,有一个学生提出:“我感到不能理解的是乔治的所作所为:他的工厂倒闭了,他失业了,家里还有怀孕的妻子等着他照顾。在这种情况下,帮助别人修车,这是助人为乐,我可以理解;但是不要钱我就不能理解了,他就是不替自己考虑,也应该为妻子考虑,为未出生的孩子着想啊!”毋庸置疑,这位学生的发言是精彩的,是在深入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的,但是他明显步入了一个思维的误区,对乔治的行为产生误解。怎样扭转这种局势,使学生的思维驶向正确的航向呢?我是这样引导的:“在乔治心里,是如何看待帮助老妇人这件事的?是商人的互相利用,是一桩买卖,还是真正的想帮助别人?”在学生得出想帮助人的结论以后,我又继续追问:“帮助人需要报酬吗?”在教师步步为营的精心引导下,学生逐渐对乔治产生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回答问题,致使对人物的理解看法有所偏差时,教师及时针对学生的思维缺陷进行了调整,使学生的思维及时回到了正确的方向上来。
在阅读教学中,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在通往正确理解的道路上往往是不平坦的。一些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看法过于肤浅,回答过于随意,有的甚至缺乏思考的过程,导致思维不深,学习效果不理想。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延伸。如,教学苏教版《螳螂捕蝉》一课时,教学的重难点是感受少年的聪明智慧。怎样才能达到这个教学目标呢?首先,我让学生找出大臣们在劝谏吴王时的有关描写;然后再让学生找出描写少年的有关语句。通过大臣与少年处理事情的对比,学生的思维开阔了起来,这有助突破课文的难点。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充分运用了比较阅读的优势,将少年与大臣们劝谏的方式进行比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一方面,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另一方面,在比较阅读中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有效地避免了阅读肤浅现象的发生,延展了学生的思维。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找准思维训练点,发展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真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