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洁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青年职业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实现
张 洁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青年职业价值观的塑造地位突出、意义重大、形势紧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要紧紧依靠青年一代,又要积极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青年马克思的职业价值观体系清晰、内容丰富、导向明确,对当代青年职业价值观树立和塑造以及“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梦;青年马克思;职业价值观
“中国梦”是时下谈论的焦点,它是指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来说,就是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马克思逝世132周年之际和全民共筑“中国梦”的关键时刻,深入研究青年马克思在17岁写下的著名的初中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以下简称《考虑》)一文中提出的“为人类的幸福而奋斗的理想”这一职业价值观,十分重要和必要。青年马克思的职业价值观是一剂补“精神之钙”的“良药”,对当下青年职业价值观的指引和塑造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培育青年一代树立“中国梦”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职业价值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即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简言之,就是个体职业选择的价值判断标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职业目标。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是客观存在和主观选择的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青年正处在职业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职业价值观的取向与人生观、世界观关系密切,与理想、信念息息相关。理想、信念、世界观对于职业的影响,集中体现在职业价值观上。一定意义上,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过程,就是青年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职业价值观确立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通过理想信念的培养,有利于正确职业价值观的树立;反之,以社会共同理想信念为基础的职业价值观汇聚了实现“中国梦”的动力,引领着社会发展、变革、前进的方向。青年职业价值观正确引导,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确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历史证明,近代以来的175年中,正是千千万万有志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指引下探索、实践、失败、再探索、再实践。在旧民主主义革命的79年间,无数热血青年为民族独立、国强民富这一社会共同理想投身改良或革命的大潮中。如:年仅31岁的康有为和年仅25岁的梁启超于1898年发起了戊戌变法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年仅28岁的孙中山上书要求改革时政被置之不理后,组织力量发动了反帝反封建的辛亥革命运动;平均年龄只有29岁的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中,以“少年不望万户侯”为代表的林觉民毅然写下《与妻书》,投身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30年里,在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的影响下,瞿秋白、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热血青年,彰显出“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的青春情怀、“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的青春呐喊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青春信念,他们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实现国家独立、民主、自由的共同社会理想,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实行变革,贡献了青春的力量与智慧。新中国成立后,数百万青年怀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发建设边疆的抱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下乡上山去参加农业生产。比如,放弃高考下乡当农民的董家耕、侯隽;在“向困难进军”的口号激励下,仅有23岁的杨华担任60人组成的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的队长,毅然开始了“北大荒”的垦荒生活等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7年以来,我国经济总量由濒临边缘到跃居世界排名第二,目前,GDP总量已经超过10万亿美元,正逐渐缩小与排名第一的美国的差距。在这中间无不凝聚着青年人的努力,可以说他们担当了掀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创业浪潮的主角,比如,“闯深圳”、大学生“南下潮”、政府干部“下海潮”等,他们正是以青春的力量冲破僵化的计划经济之藩篱,“杀出一条血路”,成就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1],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和见证者的青年一代面临价值多元化、各种思潮并存的复杂局面。塑造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汇聚和激发青年一代的智慧和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所在。
青年马克思职业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包括职业价值目标形成的现实基础和以职业目标、职业价值尺度为主要内容的职业价值观。
分析青年马克思职业价值观的现实基础,有助于我们理解青年马克思之所以能在17岁写下《考虑》一文的主客观原因。首先分析一下马克思当时生活的时代背景。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国的特里尔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仍然是以基督教为精神支柱的国家,经济上极为落后,政治上四分五裂。当时德国还处在中世纪基督教统治的阶段,其资产阶级还在孕育当中,与之相比,同时代英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分别在不同程度上主导着国家的政权。而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出生地特里尔城所归属的莱茵省是当时最先深受法国启蒙运动影响的地区,马克思的父亲也在此影响下较早摆脱了狭隘的犹太教的束缚,改宗新教,并让孩子们接受了洗礼。此外,马克思的父亲非常喜欢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等人的著作,深受法国民主思想的影响。因此,马克思虽然处在中世纪宗教主导的德国,但是由于历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儿童时代的马克思就接受了民主自由思想的洗礼和熏陶,这为他后来决定改变现实,树立为全人类服务的职业理想买奠定思想基础。其二,回溯马克思的家庭和教育背景。马克思之所以以“选择职业”作为初中毕业作文的话题,这与他当时初中时期学校里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马克思家中一共有9个孩子,最后活下来的是马克思姐姐索菲亚以及两个妹妹。据戴维·麦克莱伦所著的《马克思传》所述,马克思极可能在12岁以前一直是在家中接受教育的。马克思在12岁至17岁的五年间(1830—1835)就读于特里尔城中学,马克思在这里接受了典型的纯粹的人道主义教育。当时的校长胡果·维滕巴赫是马克思的历史老师,他参加了卡诺西俱乐部的成立,主张新闻自由,马克思的数学老师和希伯来语老师也坚持无神论和自由主义的革命思想(在当时自由主义是一种潮流)。马克思深受老师自由革命思想的影响,他和另外一个学生以故意藐视当时特里尔城中学副校长廖尔斯而闻名。在他们离开学校时,向所有老师辞别,而唯独没有理睬廖尔斯,原因是反动的副校长廖尔斯被认为反对当时流行的自由主义。其三,观察当时周围同学在一些事情上的价值选择,让马克思认识到青年一代树立符合时代发展的职业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马克思17岁面临初中毕业的时候,他是班级年龄最小之一,其班上的平均年龄大致在20岁左右,可以说班级上的同学都面临着职业选择的问题。当时的马克思通过一些事情,发现了周围同学在价值取向方面的问题。“在马克思的同学伙伴中,4/5是天主教徒,大部分出身中下阶层,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子弟。据说‘卡尔的同学伙伴对他既爱又怕,爱他是因为他可以随时开始男孩子式的玩闹,怕他是因为他能够毫不费力地写讽刺诗文嘲笑他的对手’。在后来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他轻蔑地谈道:‘有一些农村来的笨人,他们准备投考教会学校(天主教的),大多数人领取助学金’。”可以看出,当时的马克思轻视仅为个人利益而去毫无原则的选择信仰,已经萌芽了“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了。
马克思的《考虑》向我们展示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为什么要重视选择职业;其二,如何选择职业;其三,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
在为什么要重视选择职业这个问题上,马克思主要主张人不同于动物,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由的选择职业,倡导选择职业的自由是职业的内在生命力。文章的第一段这样说“自然本身给动物规定了它应该遵循的活动范围,动物也就安分地在这个范围内活动,不试图越出这个范围,甚至不考虑有其他什么范围的存在。神也给人指定了共同的目标——使人类和他自己趋于高尚。但是,神要人自己去寻找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神让人在社会上选择一个最适合于他、最能使他和社会都得到提高的地位。”[3]青年马克思虽然还没有摆脱当时盛行的唯心主义,但是已经辩证地认识到选择职业的自由,认为这样的自由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重视作为我们职业的基础的思想,会使我们在社会上占有较高的地位,提高我们本身的尊严,使我们的行为不可动摇”[3]。所以,马克思认为在选择职业既要有选择的自由,也要有选择的责任,最重要的问题是在选择职业时要处理好人类幸福和自身完美的关系。
在如何选择职业方面,要正确分析自身的实际能力和情况。在思想上,要有独立和理性的思考,避免盲从、虚荣心、幻想、冲动和狂热,“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感到厌倦、始终不会松动、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3];反之也不要妄自菲薄,“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心灵,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3]。在身体上,要有健康的体魄,“我们的体质常常威胁我们,可是任何人也不敢藐视它的存在。诚然,我们能够超越体质的限制,但这样一来,我们也就垮得更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是冒险把大厦建筑在松软的废墟上,我们的一生也就变成一场精神原则和肉体原则之间不幸的斗争”[3]。在方法上,要懂得向父母学习吸取选择职业时的经验教训,“在我们丧失理智的地方,谁来支持我们呢?是我们的父母,他们走过了漫长的生活道路,饱尝了人世的辛酸”[3]。综合以上的因素,认清职业的全部分量和困难之后,去选择或者坚定自己热爱的职业。当然这样的选择本身受着自己所处的社会关系的影响。
最后,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在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马克思建议要“选择一种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选择一种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目标(对于这个目标来说,一切职业只不过是手段)即完美境地的职业”[3]。这种职业指的是可以“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这种职业不需要有不体面的行动(哪怕只是表面上不体面的行动),甚至最优秀的人物也会怀着崇高的自豪感去从事它”[3]。在这里,马克思所倡导的就是要把个人的完美和人类的利益结合起来,“人类的天性本身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3],“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3]。他认为,“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3]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职业时要考虑到自己的工作和努力给社会能够带来什么,我们选择职业要把社会的完美作为主要判断标准之一,这也是更高层次的个人的完美。
结合我们当下实现“中国梦”的现实需要,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依托《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国策。我们发现,青年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然而,在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的冲击下和我国经济社会矛盾凸显期的背景下,青年一代思想意识出现多样化趋势,职业选择动机出现盲目化、功利化、个人至上的不合理倾向。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虽仅有2827个字,却显示了青年马克思的崇高职业理想和对职业选择的理性思考,对于青年职业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国家之间的合作日益频繁,任何一个国家已经不能脱离世界独自生存和发展。知己知彼,方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谋取一席之位。因此,一个国家若想走入并保持在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必须时刻保持警醒,把握全球经济发展的时代脉搏,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参与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与合作;闭门造车、漠视无闻或是骄傲自满都将让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陷入困境。同样,一个青年人在选择自己的职业时,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握国家和地方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需要。青年马克思正是通过对他所经历的现实问题做了批判和主张之后,最后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现阶段,我国青年一代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攻坚期和经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这一阶段要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因此,作为“中国梦”实现的极其重要的依靠力量,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用开放的胸怀放眼全球发展,以主人翁的精神把握基本国情,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理性认识和对地方发展实际的正确、客观、全面把握的基础之上。这也是新时期广大青年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的题中之义和首要前提。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即实现“中国梦”。为此,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带领人民群众开辟并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进行的法宝,也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根本所在。党的十八大进一步确定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个人理想与崇高的社会理想是相辅相成的。人始终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有能力对它们起决定性影响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立了”[3]。“四化同步”不仅代表国家未来发展思路,更为如今青年一代自身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如果青年个人理想和职业价值观脱离了社会共同理想,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失去社会意义。因此,青年职业价值观的核心和基础是社会共同理想,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求和利益相一致,才可能变为现实;青年职业价值观还具有个体特殊性,一切服务于社会共同理想的个体理想都是合理的。社会理想要通过个人理想的实现而实现,个人理想只有升华为社会理想,才更深刻,更富有意义。青年在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的基础之上,要珍惜职业选择的自由,自觉服务于所处社会的共同理想,把个人的理想和社会共同理想有机结合在一起。既不言之无物,亦不盲从冲动。这才是新时期广大青年职业价值观的正确定位。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青年一代正处于科学理论知识学习的黄金时期和职业理想信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而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职业理想信念的塑造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不可偏废。一方面,青年一代肩负实现“中国梦”的社会共同理想,任务重、责任大。然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味停留在“喊口号”式的形式主义或者是职业价值观偏离自身的实际和社会的需要,都无益于青年成才和社会进步。青年人要谨慎选择脱离生活的抽象真理研究,“那些不是干预生活本身,而是从事抽象真理研究的职业,对于还没有坚定的原则和牢固、不可动摇的信念的青年是最危险的”[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青年人只有脚踏实地学习科学理论知识才能保证职业理想不脱离社会共同理想,才能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同时,要正确对从事抽象理论研究的职业,区分脱离社会需要而毫无边际的研究和立足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而有针对性的研究,前者是“空谈”,后者则是“实谈”。实谈兴政,空谈误国。另一方面,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的社会现象的频繁出现,戏谑崇高、贬损理想、褒扬庸俗的尴尬局面的不断升级,都与科学理论知识的匮乏和缺失有着紧密的关系。当下青年要把崇高职业理想的塑造与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把握“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的关系。既不束之高阁,亦不唯功利是图。这才是新时期广大青年正确价值观实现的根本保证。
[1]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02).
[2]戴维·麦克莱伦著,马克思传[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Professional Values of the Young People and Realization of the“China dream”
ZHANG Jie
(Xingy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Xingyi,Guizhou562400,China)
The shaping of professional values of the young people occupies the outstanding status and has the great significance,which is very urgent at present. To achieve "China Dream"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young generation must be closely relied upon, at the same time, the correct professional values of the youth should be actively guided. The professional values of the young Marx have the sharply defined system, the rich content and the clear guiding, which have extremely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guiding and shaping for the professional values of contemporary young poeple, as well as on the realization of the“China Dream”.
China dream; the youngMarx; professional values
1009—0673(2015)01—0001—05
B281
A
2014—12—28
张洁(1987— ),女,江苏赣榆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任编辑:杨昌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