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的职业院校发展研究——以新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史静寰1,胡茂波2,张林3
(1.清华大学 教育研究院,北京100084;
2.湖北工业大学 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湖北 武汉430068;3.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新乡453006)
摘要:中原经济区由豫鲁皖冀晋等五省部分地区组成,在国家战略规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新乡职业技术学院位于中原经济区的河南省新乡市,是一所含中职和高职办学层次的新办职业学校。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面临着与行业部门紧密关联的体制缺失,跨越式发展带来的债务风险,入学适龄人口下降带来的生源危机,供求结构失衡带来的“双师型”师资匮乏的挑战。明确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功能定位,形成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办学体系,推动政校企合作平台的深化,多元化融资化解债务风险,打造职业院校特色文化树立品牌效应,是学院应对挑战的积极措施。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职业院校;发展
收稿日期:2015-04-28
基金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四化同步’背景下北京市职业教育的总体布局和宏观结构研究”(13JYC02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4批面上资助项目(2013M540080)
作者简介:史静寰(1955- ),女,北京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学、教育史研究;胡茂波(1975- ),男,土家族,湖北鹤峰人,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张林(1968- ),男,河南唐河人,教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
2012年,由豫鲁皖冀晋等五省部分地区组成的、国家重点开发的中原经济区正式成立。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在中部地区崛起和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凭借与社会经济直接对接的本质属性和显著的区域性特征,中原经济区的职业教育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中原经济区职业院校的发展,是促进中原经济区发展的重要措施。河南省新乡市是中原经济区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是新乡市新组建的一所含中职和高职办学层次的职业院校,具有起步晚、规模大、发展快的特征。本文将以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为背景,分析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的基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的措施。
一、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的区域经济背景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所处的中原经济区交通区位重要,粮食优势突出,产业基础较好,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2012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发布《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将中原经济区定位于:1.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2.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3.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4.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5.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所在的河南省新乡市,是中原经济区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乡市城镇化率达到42.89%,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优质小麦生产基地,被确定为全国农村改革实验区和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形成了生物与新医药、动力电池与电动车、现代煤化工等新兴产业,特色装备制造、制冷、汽车零部件等优势支柱产业以及食品、纺织、造纸、建材、能源等传统优势产业[1]。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现实基础,给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国家“四化同步”发展的战略,将促进中原经济区体制机制的创新,推动区域的一体化。人口优势和市场潜能,在国家扩大内需的战略驱动下,将会成为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深入发展的全球化经济和一体化区域经济,有利于中原经济区发挥区位和劳动力资源优势,成为国外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农村人口多,城镇化水平低,产业结构有待调整, 是中原经济区发展面临的挑战。中原经济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目标,为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二、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的基础
(一)硬件条件
2009年,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由新乡市的3所普通中专、3所技工学校、1所成人中专和1所职工大学等学校组合而成*本文中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的信息资料均由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提供。。学院占地面积1 800亩,校舍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73万余册。拥有8座校内实训楼、17个校内实验室、20个计算机教室和标准化语音室。现有教学用计算机总数1 607台,语音室座位200个,多媒体教室座位1 350个。利用民间投资组建的航海技术学院,拥有大型船舶操作模拟器、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实验室、GMDSS模拟实验室、大型机舱模拟器等。学院建成了较为完善的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集成管理系统和电子图书阅览系统。生活区金融服务设施和生活设施齐全,各教学区和生活区配套安装了供暖和燃气等设施。
(二)软件条件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规模在河南省内外处于领先位次,中职学生约占到新乡市本级在校生总数的70%以上。截至2011年底,高职在校生人数已接近在校生人数的三分之一,各类在校生规模接近2万人。目前,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30岁以下的教师、拥有省外高校学历的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分别为19%、11%、47%、16%和34.6%。学院行政管理、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等规章制度完善,基本形成了院系两级管理的高职教育管理体系,组建了机电工程系等九个院系、三个教研室、成人教育学院和心理咨询室。与新飞集团、宇通客车等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由学院牵头,成立了由职业院校、企业、政府部门和学术团体等组成的“河南省自动化技术技工教育集团”和“新乡市职业教育促进会”。2008年以来,学院在全国或河南省组织的各类技能大赛上,斩获数十项集体和个人第一,荣获全国“第十届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和河南省职教攻坚计划、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先进单位等数十项荣誉称号。
三、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职业院校与行业部门紧密关联的体制缺失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与相关行业部门有着紧密的联系。学院成立以后,归属到教育部门,由于职业院校与行业部门紧密关联的体制尚未建立,学院失去了和行业的紧密联系。没有了支持学院发展的义务和责任,行业部门在相关资源的投入和分配方面不再向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倾斜。农业部门的“阳光工程”,民政部门的“退伍士兵培训” 和各类失业人员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创业培训等,新乡职业技术学院都没有得到太多的参与机会。失去了行业部门的支持,学院的人才培养难以与行业对接,难以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与行业部门紧密关联的体质缺失,导致在校企合作中,学院失去了主动权,处于被动的地位,难以形成面向产业培养人才和参与企业产品开发的有效路径。为了统筹资源,调动行业部门和企业的积极性,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新乡市政府曾于2010年底成立了新乡市职业教育局。但由于相应体制机制的缺失,新乡市职业教育局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
(二)跨越式发展带来的债务风险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属于多所多种学校组建的新办职业学校,学校在短短的四年之内,完成了新校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教学实训仪器设备的配置、师资队伍的扩张和转岗培训,所需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欠款、老校区土地处置款、学费和贷款,其中贷款所占比重最大。新乡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底的债务总额已达5.04亿元,负债率过高给学院发展带来了较大风险。学院每年大约可以从人社口得到1 000万的项目经费,从教育口得到400万的项目经费。学院高职学生的学费是3 300~3 600元/年;中职学生的学费原来是1 500~1 700元/年,现在不收取学费。学院在岗教职员工中,具有正式编制由财政发放工资的占一半以上,其余500名教职工的工资来自财政包干的经费,校办企业遗留下来的200多名人员的工资由学校发放。学校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津贴,来源于因工作量不足扣除的教师津贴。以2011年为例,全院各项收入总计约3 500万元,而仅用于偿还债务的资金就达3 264.3万元,按期偿还银行本息困难重重。跨越式发展带来的债务风险,已经严重制约了学院的教学科研投入、仪器设备更新和师资队伍建设 。
(三)入学适龄人口下降带来的生源危机
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职业教育投入和收益、文化观念的影响,入学适龄人口的下降,职业院校的生源下降,其在中等职业教育表现得尤为严重。2007—2011年,河南省15~19岁人口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由2007年的967.162万下降到2011年的818.142万[2]。新乡职业技术学院中职层次的专业所占比重大,学校处于地级市,学生主要来自更看重当期收益的农村家庭和城市社会阶层较低的家庭。另外,由于成立时间晚,尚处于起步时期,没有形成特色和品牌效应,在与其他职业院校的生源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学校面临的生源压力逐年加大。2013年,报考学院自主招生的考生尚不足300 人。同时,由于基于当期收入和未来发展的考虑,中职学生容易流失。学院为了获得生源,不得不加大招生的投入,这就提高了学校的招生成本。
(四)供求结构失衡带来的“双师型”师资匮乏
我国缺乏职教师资的准入程序, 不仅使来自普通高校的师资生源的从业知识储备不足, 也导致从事职教的教师对职业教育特征和内涵的片面理解甚至曲解[3]。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拥有理论知识,缺乏技能,具备能够“动手动脑”,拥有“双证书”的大学毕业生难以满足职业教育大发展的需求。现行国家层面和学校微观层面的政策,缺乏对具备理论素养和技能特长的优秀人才从事“双师型”教师的导向和激励功能。
“双师型”教师岗位能够提供的收益和发展空间,对具有合格素养的优秀人才缺乏吸引力。在此宏观背景下,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的“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目前较低,并且现有的“双师型”教师中大部分没有到企业实践的经历。学院虽然拥有招聘“双师型”教师的自主政策,但是由于供求结构失衡,招不到合格的“双师型”教师,拥有高级职称的技工不愿意到学校就业,新教师主要由普通高校理论型大学生补充。
四、促进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明确学院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功能定位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并行协调与配合,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杠杆[4]。地方政府和学院需要明确学院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功能定位,通过体制机制的构建,促进学院的发展。要围绕《规划》提出来的经济发展、结构调整、资源环境和民生改善的规划目标,来规划学院发展的目标。学院的发展要以稳固中原经济区粮食生产的优势地位,推动中原经济区的工业化、城镇化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增强中原经济区的综合经济实力,促进中原经济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实现为己任。学院的专业设置和发展,要以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重点面向河南省重点发展的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工、新型建材六大高成长产业以及新乡“一区三基地”目标中装备制造、生物与新医药、汽车及零部件、新型煤化工等支柱产业。在建成以工为主,经、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同时,形成兼具培训鉴定和继续教育的办学格局。鼓励和扶持教师开展以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科学研究,提高参与区域“产学研”的合作能力。
(二)形成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办学体系
人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涵。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该从工具主义观念支配下关注制度、机构和效率为重点的发展,转向为更人性化地以人为核心目标的发展[5]。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发展。关注人的福祉、幸福和全面发展,是中原经济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价值。地方政府和学院需要改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理念,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和学院需要共同努力,从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招生政策、资源分配等方面,构建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制度。
学院需要加强与省内外普通高等院校密切的合作,拓宽学生进入普通高等学校深造的渠道。政府需要整合资源,学院需要提升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在学历教育生源下降的情况下,大力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通过送教入企、入村等措施扩大社会培训规模。以人为本,在为中原经济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目标中,找到发展的立足点。
(三)推动政校企合作平台的深化
政校企合作平台是指政府、职业学校和企业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培养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分担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需投入的资源,实现不同主体的局部或整体结合,按分工的原则达到资源共投、风险共担、成果或收益共享的体制机制。地方政府、学院和企业需要积极主动地构建三方对话的机制,推动政校企合作平台的深化。政府需要制定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法令法规,以及提供部分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项目的资金,争取提供一个有助于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政策环境和执行环境,调动学院和企业进行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热情。学院需要把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寻求学院发展与区域企业发展的利益共同点。企业需要依据产业的发展,提出对技能型人才素质结构的需求,肩负起社会责任,推动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校企合作的内容包括:学院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组建有政府官员和企业人士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院按照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将职业需求、岗位工作流程融入培养过程,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等。
(四)以“双师型”为重点,推动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政府和学院需要完善教师招聘、职称和待遇等相关制度,增强教师岗位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改善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引导和鼓励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地方政府需要加强职业院校师资培养和培训机制的构建,需要完善相关制度,充分利用好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师培训联盟、国家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等现有的资源,实施区域职教师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专项计划,出台相关规章制度,拨付专项经费,引导和推动学院以“双师型”为重点进行师资队伍建设。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需要在理念、规章制度和微观管理方面进行更新和创新,为“双师型”教师的成长提供政策环境和实践条件。学院需要以“双师型”为重点,通过引进、在职培训和兼职的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院需要通过提高待遇,提供发展平台,加强人文关怀,引进“双师型”教师。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或者通过教师之间帮带的形式,在职培养“双师型”教师。寻找与企业发展目标的重合度,寻求企业的支持,通过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吸引企业人士到学院兼职。
(五)多元化融资化解债务风险
债务风险是新乡职业技术学院跨越式发展的结果,是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反应。基于此,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债务风险的化解,需要地方政府和学院共同分担,采取有效的措施,构建标本兼治的长效机制。地方政府需要履行扶持、指导和监管的职责,帮助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化解债务风险。地方政府需要从政策和财力上对学院偿还债务给予倾斜,并严格控制学院建设项目的审批和开支,对项目的建设过程从严监管,落实项目整个建设过程的经济责任,必要时引导学院调整建设的规划。新乡职业技术学院需要强化融资工作,采取招商引资、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争取项目资金和自筹资金相结合的融资方式,化解债务风险。新乡职业技术学院需要合理有效地规划支出,减少资金的浪费,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提高自己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声誉,强化自己多元化融资的能力。学院也可以采取土地置换的方式,获得资金来源。对于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可以尝试资产证券化。
(六)打造职业院校特色文化,树立品牌效应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的人文价值观、规章制度、物质景观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体现。新乡职业技术学院需要利用中原经济区对华夏历史文明的传承与创新,建设独特的校园文化,增强品牌效应,提高学校声誉。校园文化按其内在结构可以分为观念文化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次[6]。观念文化或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主导,引领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学校的发展,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学院的体制机制要以服务区域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为价值取向,指导学院成员的行为,引导学院的发展方向。学院需要打造职业化特色的校园文化,以现代企业员工必须具有的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专业能力和学习能力为切入点,把区域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融入学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中[7]。学院需要以技能竞赛为主线,以科学技术文化艺术节、技能文化节等主题活动为载体,规范学院形象标识,逐步完善具有职业技术学院特点的校园标识系统。新乡职业技术需要充分利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机会,引导师生员工了解企业文化,感悟职业精神,培养职业素养,规范职业行为。
参考文献:
[1]新乡市人民政府.新乡概况[EB/OL].[2013-05-20].http://www.xinxiang.gov.cn/viewCmsCac.do?cacId=4028815814 acaf060114acb36e6e000e.
[2]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河南省统计年鉴(2008—2012)[EB/OL].[2014-10-27].http://tongji.cnki.net/kns55/Navi/YearBook.aspx?id=N2012120247&floor=1.
[3]蔡怡,张义平,宋现山.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对策——基于江苏高职院校师资发展的现实考察[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6):29-33.
[4]林克松,朱德全.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的体制机制构建[J].教育研究,2012(11):102-107.
[5]McGrath S.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Development: A Policy in Need of a Theo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2012(32):623-631.
[6]李建英,魏海安.文化自觉视域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J].河北学刊,2012(3):248-250.
[7]罗维斯.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启示[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9):104-106.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A Case Study of Xinxi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HI Jing-huan1,HU Mao-bo2,ZHANG Lin3
(1.Institute of Education,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2.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ubei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uhan 430068, Hubei, China;
3.Xinxi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Xinxiang 453006, Henan, China)
Abstract: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which is composed of the whole Henan,part of Shandong,Anhui,Hebei and Shanxi,h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national strategic plan.Newly established Xinxi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XVTC),located in Xinxiang City,Henan,consists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urrently,XVTC is faced with four challenges:the lack of system closely linked with industry sector;the debt risk resulted by the rapid development;the biogenic crisis caused by school-age population decline;bi-expertise teacher shortage caused by structural supply-demand imbalance.Thus,it concludes that XVTC should take the following measures to tackle the challenges:establishing explicitly functional orientation as service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forming the school system for promoting sustainable human development;putting forward the depth of government-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latform;resolving the debt risk by diversified financing;building featured culture of vocational college to generate brand effect.
Key words: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vocational college; development
(责任编辑朱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