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幸福之途径——闲暇教育

2015-03-01 06:51赵霞
亚太教育 2015年36期
关键词:教师

文/赵霞

教师幸福之途径——闲暇教育

文/赵霞

摘要:教师幸福是现在探讨很多和很关注的问题,如何促进教师的幸福?本文从教师的闲暇教育的角度思考和探讨,分别从闲暇教育内涵、闲暇教育的价值、教师闲暇教育现状、和提高教师幸福指数的途径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师;幸福之途径;闲暇教育

一、闲暇和闲暇教育内涵

1.闲暇

何为闲暇?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学记》中就有关于闲暇的精辟论述“藏焉,脩焉,息焉,游焉”;“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居学”就是在正业以外在家里所进行的学习,是闲暇活动,所受的教育意为闲暇教育,它是相对于“正业”而言,即主张把敬德修业与闲暇游乐结合起来。我国的闲暇价值观应该是受到老庄哲学和佛教的影响,所以古人得出这样的境界“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人的内心宁静,达到了可容纳百川的境界,这应该是古时候先辈们达到的闲暇境界。

古希腊人把闲暇看作是“美好的生活”,希望在闲暇时发展思想和良知。亚里士多德曾在《政治学》中明确提出闲暇生活是一个人获得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主张充分利用闲暇。柏拉图曾把闲暇解释为四个层面的意思:“空闲”、“从活动中获取自由”、“自我控制的自由”和“休闲的状态”[1]。近代西方“学校(school)”一词源于希腊语“skholk”,其原意即为“闲暇”、“休息”[2]。

“闲暇”在很多语境下表示的是时间维度概念。马克思曾对闲暇时间进行了科学的解释。他认为,闲暇时间既指人们用于娱乐和休息的时间,也指发展智力、可在精神上掌控自由的时间,他认为:劳动时间的节约,等于自由时间的增加,即增加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同时他认为闲暇时间利用的重要性,把“自由时间的增加”、“生产力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强调了人们有了充裕的闲暇时间,就等于享有了充分发挥自己一切兴趣、爱好和才能的广阔空间。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英国哲学家培根也曾有这样一句名言:“人的最大差异是闲暇”,意即闲暇与“人、人的发展、人成为什么样的人”息息相关。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渐的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终身教育理念被人们逐渐的接受认可,21世纪以来,闲暇教育被重视起来,指导人们如何有价值的利用闲暇时间。

1949年日本制定的《社会教育法》,为一般人为对象开展闲暇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 1965年,关于成人教育和闲暇教育的国际会议在布拉格举行,使闲暇教育开始成为全球性的教育领域内的全新课题。美国在很早的时候受斯宾塞及其理论的影响而开始重视闲暇教育,1966年,美国伊利诺大学教授、闲暇教育专家查理斯·布赖特比尔提出了现代社会应以休闲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此后,闲暇教育在美国迅速兴起,人们很快认可、接受、重视和开展闲暇教育。法国教育家郎格朗认为“教育既要与劳动联系起来,也要与闲暇的时间联系起来。”陈桂生教授认为教育不但要使人“学会生存”,而且使人“学会消闲”,他就教育与闲暇的关系,从发展的角度阐述了符合现代“闲暇”观念的闲暇教育的两大价值取向:着眼于“终身教育”的闲暇教育和着眼于人的自我开发的闲暇教育。

2.闲暇教育内涵

到底什么是闲暇教育?做出以下探讨。

第一,闲暇教育亦称余暇教育,指闲暇时间内进行的教育活动。

第二,闲暇教育旨在让学习者通过利用闲暇时间而获得某种变化。

第三,闲暇教育是人们为提高闲暇生活质量所受的教育。国际上已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认识:“闲暇教育旨在让学习者通过利用闲暇时间而获得某种变化。这些变化会表现在信念、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和行为方面,并且它通常发生在儿童、青年和成人的正式与非正式的教育境或娱乐环境之中。”

二、教师闲暇教育的价值

1.充实教师的课余生活,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

在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里放松自己,认识自己,改变自己,提升自己,陶冶自己身心。教师可以利用暑假,寒假寻找适合自己的项目来打发自由时光。开展闲暇教育,用丰富有趣的主题活动和精神文化来充实教师的业余生活。在此同时,要让教师有选择主动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在放松的同时又提升自己,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

2.完善教师知识结构,提高幸福指数

在信息爆炸的年代,科技的进步,学生需要的不再是单一科目的知识,越来越强调知识的综合性。这也要求教师不仅仅局限于自己所教的科目,而且要求教师知识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对教师而言,科学、技术、宗教、艺术、哲学等领域都要涉及,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在正式的培训中,更多的培训是教学技能,相关科目专业知识。科学,技术和宗教等知识,可以在闲暇教育中得以实现。教师有了完善的知识结构,进一步的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知识渊博,赢得学生的认可,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提高了教师幸福指数。

3.培养教师群体归属感,提高幸福指数

群体认同感是有研究表明,群体认同感不强的教师往往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缺乏责任心,缺乏工作的热情。教师这个圈子本身就窄,生活地点不是学校就是家里,接触的人不是家长就是学生,久而久之,教师的生活就成了枯燥无味的状态了,而且和社会其他人群出现了隔阂。认为教师自己本身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会养成自大盲目的状态,这必然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影响教师的状态。通过闲暇教育,让教师接触不同的知识,不同的社会人群。接触不同的社会人群,了解别人眼里的教师,增强荣誉感。教师在不断吸取各种知识后,开阔视野,对自己的工作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客观公正的评价。归属感就是一个个体或集体对一件事情或一个现象的认同程度,并对这件事情发生的密切程度。教师通过闲暇教育,增强群体归属感,融入社会的大集体中,并对事情有一个公正的评价,不再像之前抱怨,发牢骚。对生活多了一种理解,宽容对待生活,从而大大提高了幸福指数。

三、教师闲暇生活现状分析

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务劳动社会化,家用电器普及化以及现代服装、冷冻制品、方便食品的流行等,看似人们从较为繁重

复杂的活动中解放出来,而且也使自己从家庭承担的各种活动中得以解脱。从道理上讲,人们应该有很多闲暇时间。就教师这一职业而言,更是多了寒假暑假这一闲暇时间。实际情况上,教师是如何度过这闲暇时间的呢?

第一,社会的巨大压力,学校严格的考核制度,家长对教师过高期望,迫使教师不停的工作,放假期间,有的教师还对学生进行补课。教师不是在教室就是在办公室备课。这样的工作压力使得教师没有时间和心情去放松心情,锻炼身体,了解外界视野。这样的生活,幸福指数怎么会高呢?

第二,有些教师在闲暇时间里把自己封闭起来,与书本和电脑为伴,不愿、不会和不敢与其他人在一起进行休闲活动,这就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教师幸福指数。

第三,有些教师认为平时工作强度大,烦恼多,心情不顺。在闲暇时间里,又不能找到合适的减压活动,就会出现极端的行为。甚至会做出酗酒,赌博等不良行为。这样影响了社会稳定,家庭生活。归根到底也就是教师不能很好的利用闲暇时光来充实自己。丰富的闲暇生活更容易使个体的成长有持续的后劲。作为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教育工作者尤应当在闲暇中调剂身心,涵养精神。琐碎重复的工作导致了教师的心理疲劳,调节这种疲劳的最好方法就是用健康、宁静的闲暇方式激活原有的工作节奏,不断满足教师的多方心理需求,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但是,不合理利用闲暇时间,非但不能使教师得到幸福,反倒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种负担。所以要高度重视教师的闲暇教育,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

四、提高教师幸福指数途径

“闲暇出智慧”,适当地寻找闲暇的心灵空间,以他者的姿态来反思、回味自己的工作,从色泽黯淡、身心疲倦的生活中超越出来,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提升教师存在的生活意义与生命质量。

1.闲暇教育纳入教师教育体系

目前教师教育更多的是讲教师如何适应职业,如何获得生存,如何得到发展。但是人并不是机器,教师除了有劳动、谋生的需要,还有休闲、享受的需要。教师教育不仅应通过职业教育使教师高效率地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应通过闲暇教育促使教师加深自身潜能开发,学会健康地休闲与生活,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人们的生活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忽视闲暇教育的教师教育将是不完全的教师教育。因此,在现有的教师教育中,我们要更新教师的理念,是教师认识到闲暇教育的价值。在理念的倡导下,将闲暇教育作为一个课程纳入到教师继续教育中。

2.培养教师良好心态

教师是专业人员,有着专业的教学知识。在自己的讲台上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但并不知道如何度过自己的闲暇时间。一些教师在闲暇时间也不愿意放松,依然到学校工作。教师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闲暇时间内就好好的放松,培养个人兴趣,展现个人风貌,人们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之后能真正修养身心、放松自己,达到娱乐休闲与休息并重的效果。好的休息才能更好的工作。

3.提供教师闲暇活动的便利条件

满足闲暇活动的第一个条件就是时间。学校不能剥夺教师休息时间,给予教师正常的休假时间,不能无理由的剥夺教师休息时间。,在节假日让教师的身心得到休息和调节。学校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学校图书馆,休息室,在闲暇时间对教师开放,为教师提供场所。学校组织哲学,科技,艺术等讲座和活动,为教师创建一个自由,愉快的生活氛围。社区是居民闲暇生活的主要空间,也是教师闲暇活动的主要场所。学校和社区有机结合,学校将闲暇教育理念带入社区,社区利用、信息、设备、场地等方面特有的优势,开展闲暇教育活动和课程,使教师和其他社区成员能够感受闲暇教育的价值,提高整个社区的幸福指数。

4.借鉴国外闲暇教育,积极研究和实践闲暇教育

各种不同的闲暇活动由于其本身在内容、形式、品位等方面存在差异,它们产生的效能也一定会有差异。对教师闲暇教育的实践效果研究的少,因此要使闲暇活动有效地帮助教师充实生活、提高幸福指数,就必须对提高闲暇活动的效益进行研究。我们也可以借鉴国外对闲暇教育的研究,进一步完善教师的闲暇教育。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5]冯建军,万亚平.闲暇及闲暇教育[J].教育研究,2000,(9) : 37-40.

[2]庞桂美.闲暇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47.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 (2015) 12-0222-02

猜你喜欢
教师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尽责教师
教师备课“十要”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如何破解“教师的烦恼”
教师赞
不能容忍这样的教师
圆我教师梦
献给教师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