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NASA,更不是谷歌,深圳这家神秘企业说要带你去近太空旅行

2015-03-01 03:35陈雪婉
中国机电工业 2015年8期
关键词:光子空间材料

文 | 本刊记者 陈雪婉

不是NASA,更不是谷歌,深圳这家神秘企业说要带你去近太空旅行

文 | 本刊记者 陈雪婉

听说过谷歌、特斯拉创始人那些改变世界的“狂想”,没想到,中国也出了个这样的牛人。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考察时,只去了两家民营企业(机构),一家是腾讯,另一家就是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不需培训,拎包即乘。六个座位,一间厕所。从地面1小时到达临近太空,2个小时看太空、看地球、游玩,2个小时像坐天梯一样慢慢降落”,听到这,刚刚还沉闷的现场陡然掌声雷动,群情激奋。这会儿台上演讲的,就是这家神秘企业的创始人刘若鹏。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1961年加加林乘宇宙飞船绕地球一周。是啊,人类对高空的向往与遐想似乎从未止步。

时至今日,涉足天空与太空,早已不是新鲜事。然而,在我们头顶,还有一片寂静的盲区。没错,光启瞄准的正是这片新大陆——临近空间。

走出实验室,从0到1

谈到超材料,刘若鹏的话匣子自然是开着的。尽管采访当日,他刚从巴黎航展赶回来。看起来风尘仆仆。

光启马丁飞行喷射包第一次在这样的全球性航展亮相。7月2日,这款飞行器面向中国区接受预定。但售价并不亲民,高达160万人民币。

超材料、飞行喷射包、临近空间?看到这,或许你已经混乱,这家企业到底是干什么的?别急,一切我们都还要从超材料说起。这才是源头。

2009年,刘还在美国杜克大学读博深造。就在这一年,他率领团队通过超材料技术研制出“隐形衣”,可以引导微波“转向”,防止物体被发现。随之在全世界引起轰动。而后,超材料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过去十年人类最重大的十大科技突破”之一。

“但仅仅待在实验室是不够的”。身旁的刘若鹏语速飞快。眼睛瞪着你,铿锵有力像打连珠炮。

“我们认为不够的原因是一个完整的创新不仅仅是要把未知的事物认清楚,而且还要利用人类的这种认知能力去开发、发明新的东西,引领行业乃至整个社会变革。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这步做不到的话,那实际上整个创新的链条是不完整的。”

接着他又补充,不够刺激。

所以,2010年,刘若鹏与四名核心成员回国创立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彼时年仅26岁的他出任院长,成为中国最年轻的院长。

创立至今,刘带领下的光启团队,在超材料领域申请专利总量达到2800件,占全世界超材料领域过去十年专利申请总量的86%。

一般认为,超材料是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的人工复合结构或复合材料。超材料的应用与原有的材料制备有很大的区别。以往是自然界有什么材料,就能制造出什么物品。而超材料则是逆向设计,根据对电磁波的具体应用需求,制造出具有相应功能的材料。

刘若鹏解释,超材料技术、材料逆向设计,不是一种东西而是一种方法,是材料的变革。

超材料就是光启的“细胞核”。

每个人都有机会利用这种颠覆性空间技术,舒适、安全、不失重、不超重地体验从未想象过的临近空间区域,旅行者号会以非常缓慢的速度安全舒适地从地面飞到临近太空。”

不久前的“Hello Future”光启全球创新者大会上,这家“黑科技”公司展示了其超材料技术在航空航天、地面行进装备、可穿戴装备领域的应用。

在对外公开的资料中,光启介绍,自家航空航天超材料产品主要有具备通信、探测等多功能的智能结构、智能蒙皮(如,超材料共形天线),超薄平板卫星天线,超材料射频器件,浮空器超材料囊皮等等。

说到这,恐怕你也就明白了它为何要去布局临近空间。

简单来讲,临近空间就是距离地面20~100公里的平流层空间。这片区域,太高——飞机飞不上去,又太低——卫星飞不下。高于商用飞机又低于轨道卫星。

它的好处是,处于大气平流层,气象稳定。缺点呢,这里空气稀薄,仅是地面的3%~7%。那么也就意味着飞行器要承受巨大的压强差。同时,装备材料的气密性要非常好,才能确保起步并长时间停留。

“有优势,但更有技术难度”,刘若鹏告诉记者,目前世界上除了NASA(对,就是最近发现地球“表兄弟”的美国航天局),谷歌(严格意义上,谷歌气球只到18公里,还不算临近空间),真正涉足这一领域的就是光启了。顿了顿,他又说,其实NASA更多是代表国家机构层面,而且多侧重气象应用。

今年六月初,光启的临近空间平台“旅行者”号在新西兰南岛阿什伯顿成功试飞。这也是中国首个临近空间商用平台器。

它到底有多牛呢?据光启自己称,“旅行者”号在轨飞行期间共发送遥控指令200余条,并通过视距、铱星等通信设备下传500M在轨飞行监测数据以及19G图片视频。它在飞行过程中还获取了包括飞行高度、经纬度、俯仰角、滚转角、航向角、囊内外压差、环境温度等92组传感数据。

当然,这只是试飞。离真正的商业化还有距离。

不过,今年2月份就已成功试飞的光启高空平台“云端”号的试点应用已经开始了。“在国内的一些省市和海外某些国家”,他表示只能透露这些。

“云端”与“旅行”二者是互补关系。“云端”号飞行高度低一些,覆盖范围没有“旅行者”广,但是载荷大、数据量大。

既然光启把自己的使命定为“bringthe future to everyone”,除了商业应用,那自然少不了对个人(大众)的“拉拢”。

自2015年2月,它正式启动临近空间载人旅游项目,势要开发具有超高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载人版旅行者号,让每个人都有机会体验超乎想象的近太空旅行观光。

“每个人都有机会利用这种颠覆性空间技术,舒适、安全、不失重、不超重地体验从未想象过的临近空间区域,旅行者号会以非常缓慢的速度安全舒适地从地面飞到临近太空。”

这听起来,实在是难以置信却又忍不住激动。

美国那位神一样的“钢铁侠”Elon Musk早就开始了他的Space X “火星移民计划”。不过,前不久,遭遇挫折——运载无人货运飞船的“猎鹰9号”火箭出现严重故障,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不久后爆炸解体。

维珍航空创始人、传奇亿万富豪冒险家Richard Branson也有个“太空旅行”计划。但同样受挫——去年测试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莫哈韦沙漠上空爆炸。致一名飞行员死亡,另一名重伤。

生命经不起这样的冒险。想来,安全,定会是你我关心的焦点所在。

“光启要做的太空旅游项目定位为舒适及安全。”这是刘若鹏给记者的答复。光启采用的是浮空系统,自主升降。实际上跟用火箭、太空飞船技术手段不一样,也更安全。“升空对身体素质要求相对较低,适合普通大众到近太空旅行。”

心心念念的近太空游到底何时能真正成行?2010年成立到今年,对光启来说是第一个五年。刘若鹏希望在下个五年能看到结果。

光启说,双方要携手实现“钢铁侠”式的装备梦想,引领航空、休闲、运输领域的革命。

而就在我们前面提到的“Hello Future”光启全球创新者大会上,它又发布了一款很炫的飞行器。光启说,这是一款带有强烈外星科技色彩的产品——跨时代UFO悬浮站U-1。核心设计理念体现在其超长的驻空悬停时间和超强的载荷搭载能力。

这还不够。它同时发布了颠覆式创新操作系统。光启给出的介绍“挂靠”了很多热点,比如《创新者的窘境》、《大爆炸式创新》,也“卖”了不少“情怀”——“用‘同一世界、同一家庭’的情怀感召和支持创新者们共同实现梦想,使创新不再孤独;用‘全球领导者’的标准挖掘和培养‘乔布斯式’的创新英雄,使未来不再困惑”。

对光启来说,临近空间的布局仍是在前期探索阶段,尽管有这么多的“画饼”,看起来也很美好。

它的另一块业务在智能光子。他们说,要用一束光引领人们进入光子时代。业务介绍中,光启是这样来描绘的:智能光子技术是一种以光为传送介质,实现授权、识别及信息传递的新兴技术,能够有效防止电磁捕获及干扰,具有高安全性和使用便捷性。智能光子技术在光子认证、光子覆盖、光子防伪与光子支付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就在专访后的演讲现场,刘若鹏掏出手机,介绍起了自家的光子支付。他看起来很激动。“不需要再带这么多银行卡出门,在手机上安装应用软件即可。”用户可以将上百张银行卡、互联网账户、会员卡等绑定到手机App中,通过动态加密的“刷光”体验,实现移动支付。再也不用因忘记带卡而烦恼了,皮夹也终于可以减负。或许,正是这触到了观众们的“痛点”,现场又是一阵掌声与欢呼。

光启说,它的光子支付,已与平安集团、深圳农行、深圳银联网络公司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刘若鹏告诉记者,智能光子这块不仅进入市场而且经过了市场检验。重要的是,它是赚钱的,做到了真正产业化。此前3月份,他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表示,光子产品13年底才面世,已有超过一亿的收入。

科学家还是资本家?

毫无疑问,身边的这位80后超材料大牛绝对算得上是科学家。那么,科学家为什么借助资本市场,甚至还“玩起”了资本连环局?科学家还是资本家,这是个问题。

不到一年时间,光启已“制造”了多宗资本运作和并购案。着实让人眼花缭乱。有人拿郭广昌的“复星系”做类比,把他们称作“光启系”。

赴港借壳上市。

2014年6月,深圳光启正式通过旗下New Horizon公司借壳英发国际在香港上市,并更名为光启科技。

公告显示,英发国际向光启持股51%的附属New Horizon配售16.66亿新股及26.83亿股优先股,每股发行价0.08港元,较停牌前折让76.21%,总代价3.48亿,所得净额3.27亿港元。经过此次股权变更,New Horizon及一致行动人士共计持有英发国际53.48%的股本,一跃成为公司实控人。

以0.08港元的单价发行43.5亿新股,用于拓展临近空间业务。其最高股价从当初的0.355港元,飙升至当年9月6.38港元的历史高位。因为这,一度光启科技被称为“最牛港股”。

不过,质疑声也是此起彼伏。有人说,这就是飘扬在临近空间的泡沫。更有人调侃,烧钱玩概念。

对于“泡沫”一说,采访中刘若鹏给出了回应。

“怎么说呢,你只要市盈率大于等于1,它就是泡沫。”

“我觉得要怎么看,如果非要用泡沫这个词,我认为有些泡沫是有意的,有些泡沫是有害的。”

在刘看来,传统领域、那些并不需要很大资金去推动的领域,泡沫是有害的。但是对于一些新兴的领域,就不能这么看。

比如早期的苹果、谷歌、波音、Facebook,“如果说没有资本市场,没有人人诟病的所谓泡沫,哪有他们的今天啊”,他不时挥动着手臂,“当然大家会认为这些东西是噱头,那好,那我们不要做光启了,把光启关掉,把华大基因关掉,把大疆科技关掉。大家都可以关,中国都没有这些企业,难道这是大家想看到的情况吗?”这番话,几乎是一口气抛出。也看得出来,他有些忿忿。

不过,目前,光启科学的股价已滑落至2.02港元(2015年7月24日数据)。“虚高的泡沫”确实破了些。

今年3月26日,光启科学发布公告,截至2014年12月底止9个月(4月1日至12月31日),亏损1.54亿港元,每股基本亏损:6.56仙。不派息。对此,刘若鹏解释称,公司亏损原因之一是去年大规模并购等成本,而未来几年公司将大规模削减资本运作资金。

并购马丁、控股太阳方舟。

2014年12月,光启科学发布公告,公司将陆续投资约5000万澳币(约2.37亿元),收购公司52%的股权,最终实现对新西兰马丁公司的控股。在此后的2015年2月24日,马丁飞行喷射包公司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主办挂牌交易,这背后的控股股东正是光启科学。

马丁飞行器,可以简单理解为个人飞行喷射包。早在2010年,马丁飞行包被《时代周刊》评为50个最佳发明之一。它由汽油发动机提供动力,可垂直起降,也可快速前进,能在狭小空间内运作。计划用于应急救援、军事、娱乐等领域。

光启说,双方要携手实现“钢铁侠”式的装备梦想,引领航空、休闲、运输领域的革命。

之前提过的巴黎航展上,光启马丁飞行喷射包与印度M2K集团和捷克马丁飞行器公司达成共识,将在印度和欧洲市场提供专业版、个人版飞行包的销售、推广、营运及售后服务。

前几天,光启也发布了飞行器在中国市场的商业模式和目标客户——光启钢铁侠俱乐部、个人用户、行业用户。

今年4月,“光启科学”以1700万加元认购太阳方舟的79070股新普通股,并获得在2016年10月15日前以2500万加元认购额外普通股的期权,最终将总共持有对方54.42%的普通股。

很多人称太阳方舟是加拿大明星科技公司。太阳方舟(Solar ship )是一款零燃料低空运输工具,可以为交通不方便的偏远地区提供低成本货运服务。它采用包括浮力气体(如氦气)、空气动力、太阳能电池在内的混合动力。最短起降距离为50米。

光启想要使用太阳方舟公司目前的业务网络,在地面提供网络节点,将临近空间与地方经济连接起来。

光启也一再声称,对马丁、太阳方舟的投资并购并非简单的财务投资,而是整体技术投资并购。

A股,战略投资鹏博士,入股龙生股份。

今年3月18日,深圳光启与鹏博士签订合同,拟耗资15.96亿元,认购鹏博士非公开发行的股票8000万股。光启称,这是其进军宽带互联网、OTT运营(Over the top,是指互联网公司越过通信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布局“互联网+”的一次战略投资。

有一点,想必你我也都很好奇,这么密集的投资,光启的钱从哪儿来啊?

刘含糊回答,有收入,有募资。

鹏博士是一家民营电信传媒集团,旗下有“长城宽带”和“宽带通”两个宽带品牌,并通过大麦盒子、大麦电视等终端设备布局OTT市场。鹏博士表示,此次募资将用于总投资56亿元的“家庭智能无线感知网”项目。

光启意欲通过此投资,将其各条产品线参与其中。

在这之后不久,3月25日,龙生股份拟向10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72亿元,用于投资超材料智能结构及装备项目。其中,光启合众拟设立的全资子公司达孜映邦拟认购38.5亿元,光启科学独资附属公司光启空间技术拟认购3亿元。

本次发行完后,达孜映邦将持有龙生股份41.7%的股份,成为控股股东。刘若鹏也将成为其实际控制人。另外,光启的超材料智能结构研发及经营团队也将全部进入龙生股份。

真是复杂啊。

据公开资料,龙生股份目前主要从事汽车座椅功能件的研发生产;光启合众为控股型公司,主要从事对外投资与超材料及其上下游的相关产业;光启空间技术从事新型空间服务运营业务;光启科学,即前边提到的港股上市公司,在整个光启集团里,它主要做那些很炫的颠覆性空间业务。

光启称,地面行进装备超材料智能结构可应用于各类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等。这些装备具有装备结构缺陷自检测、自诊断、风险预警及高速数据传输、精确感等功能,可提高车辆的智能化程度和安全性。而其可穿戴超材料智能结构既能有效保护人体,又可增强使用者的动作机能、环境感知、互联协同及生命系统管理能力。

到此,“光启系”的资本动作算是大致梳理完毕。“资本家”真不是吹的。

刘若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表示,光启的每一步资本运作都对公司意义重大,并不像外界所说的操作资本。“大家不要认为你投资和这个企业发展是独立的,这是非常重要的关联关系”。

有一点,想必你我也都很好奇,这么密集的投资,光启的钱从哪儿来啊?

刘含糊回答,有收入,有募资。

我们看到光启科学是亏损的,刘若鹏也解释这其中原因之一是并购成本。上文我们也提到,光启的光子业务据刘所述是盈利的,在当时赚了超过1亿元,但具体金额不得而知。

募资这块呢?从搜集到的资料来看,光启最初的重要融资和资本的大户合作者是松禾资本和平安集团。

技术,资本……所有的这些都让光启蒙上了神秘面纱。

恰巧最近在看彭博商业周刊记者Ashlee Vance为Elon Musk 写的新传记。谷歌CEO Larry Page读完此传记感慨道——Good ideas are always crazy until they’re not.那么对光启来说呢?

卫华集团总裁俞有飞

猜你喜欢
光子空间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偏振纠缠双光子态的纠缠特性分析
首个三光子颜色纠缠W态问世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十光子纠缠”成功实现
材料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