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德国工业强大另有原因?看看中国装备制造业长久以来的严重自误

2015-03-01 03:35高原
中国机电工业 2015年8期
关键词:话剧装备制造业

文 | 高原

美国德国工业强大另有原因?看看中国装备制造业长久以来的严重自误

文 | 高原

我想套用杜拉斯的《情人》中的一个经典桥段,来模拟一个场景。

有一天,在一处招聘会的现场,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向招聘官走来。他手持优秀的个人简历,主动介绍自己,他对你说:“我知道你们,甚至一直羡慕你们。现在,我专门来推销我自己。那时候,我还很小,每天都能看到你们的标志、你们的产品,每个人都说你们很优秀,我的眼睛也一直跟随着你们。从那时起,我就渴望能跟你们一起工作。若能得偿所愿,我将以为这家企业工作为荣,我将以企业的荣誉作为我的荣誉。因为从童年时期开始,我就深爱着你们。”

如果你是企业的老板,面对这样一双亮闪闪的眼睛,你当如何?相信几乎没有人会轻易拒绝。但恕我再问一句,这样的情节,你们想要吗?你们遇到过吗?如果没有,你知道为什么吗?

这么“烂”的话剧企业家们为什么愿意演?

当首映演出终于结束的时候,现场观众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演员们在台上频频谢幕,情到深处热泪盈眶。这个由正和岛发起、企业家们临时拼凑起来的队伍,据说只排练了三天。话剧命名《机械时代》,无论编剧还是演员,都是不折不扣的外行人。

当然,我们不能违心地称赞剧本有多么好、台词有多么精彩,或是表演得多么优质,相信企业家们自己也明白,剧本也好表演也罢,真的有点“烂”,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全心全意热情的投入,也不妨碍作为观众的我们在最后起立鼓掌而献上的敬意。

这些都是真心实意的,为了这背后的某些东西。

单从这一台小小的话剧来看,诚然,企业家们很忙,其中绝大部分人的时间都要精确到每一个小时甚至每一分钟,但依然有这么一群人愿意抽出时间来排演一台明知很“烂”的话剧,且不求回报。投入和产出比如此不合理,这恐怕不是合格精明的商人所为。因此,背后一定有某种理由。但一台话剧究竟能够带给他们什么?让我们换一种角度,从结果向回推论,结果是什么:他们演了,表达了,仅此而已。

其实无论参演话剧与否,相信每一个企业家都会有类似的一种诉求。就算因为各种或自愿、或不得已的理由选择“低调”行事,但这种渴望表达、展现的本能却不会有所变化。就如同参演一场“劣质的”话剧一般,粗糙却自我满足。

但仅仅如此,就够了吗?

似乎长久以来,相较于那些消费品领域的行业以及企业来说,装备制造业都是沉默的,它没有在普通大众眼前那铺天盖地的广告以及宣传,而至于所谓的知名度、品牌度,也都是“圈内”的说法。

举一个极端点的例子,身为《中国机电工业》的记者,曾经试图对一家知名的电工电气相关企业邀约专访,但对方却很明确地拒绝了,所用的理由着实令人难忘:我们用不着宣传,我们行业的客户只有国家电网一个。

在圈内人看来,普通大众并不需要了解自己,甚至其他同处装备制造行业的人士也不用了解自己,理由很简单:没用。既然没有利益关联,也就不用有什么瓜葛。

可就是这样的想法,在不知不觉中,使得整个圈子越来越紧,也愈发显得孤立,显得那么……与时代脱节。

如果不信的话,请到外面大街上随便找几个人来问问:你知道什么是装备制造业吗?你能说出几个知名企业的名字吗?……甚至,就算把那些行业顶尖企业的名字报出来,也未必有几个人觉得耳熟。装备制造业,即使能够给人留下印象,也是苍白而冰冷的,因为它距离普通大众的生活,似乎是太远了。

这难道,不是一种讽刺吗?长久以来,为社会运作提供最基础的保障的同时,也为整个社会绝大部分人所忽略和遗忘。这也是,整个装备制造业的悲哀,因为身为人类社会衣食住用行各个方面的基石,它原本值得每一个人的尊重。

那么,究竟是谁,造成了现在这样的、而且正在不断恶化的局面?要知道,正是这样的局面,阻断了文章开头那样“梦幻”场景的出现。

有好多人才,原本是属于你的。

老板自己参演话剧,可以说是一种自我满足,直白点,是自我安慰。但这终究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因为这个时代,这个已经被各种信息爆炸所充斥了的时代,隐忍的悲情英雄只会让自己真正陷入“悲情”。自我展现与表达,既是装备制造业每个相关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推进整个行业前进所必需的行动。否则,我们只会日趋被动,因为主流文化环境中,我们没有一席之地。

我们可以看看现实。

有多少企业在招聘会现场,无论有千般手段,整个招聘流程都得从以这样的现场提问开始:你听说过我们企业吗?什么?没听过,没关系……啥?不太了解行业?……我从头给你们讲讲……我们企业生产XX设备、这些设备都是干这个的……我们企业在业内其实很有名……对了,有图片和视频,先看看产品到底长什么样,再来谈谈感受吧……

一系列流程下来,疲惫不堪,但无论是招聘方还是应聘方,心恐怕都是凉的,然而却毫无别的办法可言。试问在中国,有多少年轻人知道装备制造业?更遑论从小就对之报以不断的热情。但必须提出的事实却是,各种塑料以及金属的挖掘机、重卡、吊车……这些模型可是儿童玩具中极为普及和畅销的品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突然有一天,它们就从孩童们的生活中消失了,绝大部分的孩子长大后,甚至连看都不会多看一眼。

多么讽刺啊!这原本是一种原生的、发自灵魂的热情,是长大后、就业后无论如何培养,都不会重现的激情,如果能够保持下去,那将是多么珍贵的人才资源,但我们就任由它逐渐消失。而人才,就这么没有了。

也许会有人反驳:事实如此,我能有什么办法?!

但有一点,你起码能够为之努力:刷“存在感”。至少,不要让他们忘记你们。

中国的装备制造业,迫切需要一条新的途径来展现自己。

不过,即使是刷存在感,也是有方向性可言的。世界,终究属于年轻人,如果能够与流行、时尚相接轨,或许是一条事半功倍的道路。

让我们看看那些国际巨头们都做过什么。前不久,卡特彼勒就曾官方撰文,将自己旗下的矿山机械与著名大片《复仇者联盟》相对照,推出“富筹者联盟”,选出6台机型与电影主人公一一对号入座,加以宣传。无独有偶,紧跟着刚刚上映的《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施耐德官微发文:《奥创纪元离我们有多远?》,堪称卡特彼勒的“升级版”,参与“对标”的主角上升到9个。卡特彼勒与施耐德两大巨头,如此“赶时髦”的行径,难道还说明不了一些问题吗?

更直白的是霍尼韦尔,一篇《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直指我们的少年时代,“赛车控、溜溜球控、奥特曼控、阿童木控……自控,他们在自己偏爱的领域出类拔萃”,而其中的一段文字直接点出了核心:

“真正喜欢飞机的人绝不会止步于看飞机,折飞机只是开胃菜、买飞机不过家常便饭、玩飞机更是轻车熟路~你以为这就完了?不,他们早已把儿时爱好发展成职业,志同道合的他们汇聚在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一起搞飞机。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做喜欢的事,爆发出来的能量足以惊艳全世界。”

也许20年后,会有一批优秀的员工进入霍尼韦尔工作,只因为在今天看到了这段话。

美国与德国工业,究竟比我们强在哪里?

以上所说,是趋势、是方向,我们要走的路很长,却必须从今天开始迈步。因为这个世界如今的变化太快,各种信息让每个人眼花缭乱,留给我们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装备制造业也可以是时髦的、酷炫的、文艺的、高雅的,我们非但不土,反而层次很高,关注并喜欢我们,是一项有品位的选择。”

我们能否树立起这样的主流价值观,与装备制造业的未来息息相关。

而事实上,工业水平最为领先的美国和德国,恰恰已经树立起了这样的社会文化氛围。

想想那些众多的美国大片,从《变形金刚》到《机械公敌》,从《星球大战》到《复仇者联盟》,甚至连恐怖片都可以以机器人为主角,在这些大热影片里,机械已经打上了诸如强大、科幻、近未来、高端……的标签,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传递着价值观,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天知道,当街头有集装箱卡车驶过,会有多少孩子将之当成是变形前的擎天柱而加以崇拜?

我们再看看被无数国内企业所推崇的德国,不同于美国对于机械高端科幻的打造,德国则是将机械之美沉淀下来,成功的传递给了每一位国民,这或许也是德国装备制造基础如此牢固的原因之一。经过超过百年的文化熏陶,机械文明深入到德国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影响到了国民们的审美观,工程师也成为了德国一个极为主流的职业。在德国的广场上,精密仪器和机械设备的雕塑很常见,那是德国人对工业发自内心的敬意。

一个打造梦想、一个根植于血液,美国和德国尽管有所不同,却也殊途同归地将机械与装备制造上升到了一个近乎崇高的地位。如今,中国也必须要这样做。

值得高兴的是,已经有一些企业开始进行尝试,比如国机对旗下员工自己组装发明“变形金刚”的宣传,比如三一在5月下旬所举行的全球首场人机互动秀……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理性还是感性,至少可以肯定,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到这一行列之中,而这,也确实需要每一家企业的努力才行。

猜你喜欢
话剧装备制造业
哪些装备为太空之旅护航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话剧《二月》海报
我是话剧小演员
都市年轻人的“话剧梦”
贝亲2015贺岁话剧《二胎攻略》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