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与速溶咖啡

2015-03-01 06:15:44云无心
读者·原创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咖啡粉速溶雀巢

文_云无心

咖啡与速溶咖啡

文_云无心

咖啡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在国外有悠久的历史。随着对外交往的增多,咖啡也逐渐走进中国人的生活。不过“煮咖啡”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件麻烦的事情,于是速溶咖啡也就具有别样的吸引力。

人类对速溶咖啡的尝试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后期的英国。1890年,一个新西兰人最早获得了速溶咖啡的专利。1901年,一个日本人完善了制造速溶咖啡的技术,不过直到1910年前后,才由美国人实现了大批量生产。

那时的速溶咖啡只解决了“速溶”的问题,味道并不受人待见。速溶咖啡真正的春天是1938年,雀巢涉足这一领域,对生产技术进行了改进。雀巢的速溶咖啡随即大受欢迎,尤其是在军队中。二战中,雀巢生产的速溶咖啡一度专供军队使用。

速溶咖啡产生的过程并不复杂。咖啡豆经过烘烤后磨成粉,用高温的水去提取—高温是在高压下实现的,水温远远超过100℃,因而提取效率很高。提取液中就是可溶性咖啡的成分,浓缩之后干燥,就得到速溶咖啡粉。

干燥是生产速溶咖啡的一个关键步骤。目前,工业上有两种方法去干燥咖啡提取液。一种是把浓缩的提取液冷冻到零下几十度,再抽真空,让冰直接变成蒸汽,这种方法叫作“冷冻干燥”,可以很好地保持产品不发生变化,有利于保住风味物质,但成本较高。另一种方法叫作“喷雾干燥”,是从一个高高的塔顶把浓缩液向下喷成雾状,同时从塔底向上鼓入高温空气。含有咖啡的雾滴在下落过程中被加热,水分蒸发,落到塔底就变成了干燥的粉末。这种方式效率高,成本低,但因为需要高温加热,咖啡的香味物质会发生变化,而那些挥发性的香味物质也会因蒸发而损失掉。

在速溶咖啡的生产过程中,香味物质的损失并不仅仅发生在干燥阶段。实际上,从研磨咖啡豆到提取、浓缩、干燥的每一步,都会损失一些香味物质。不进行补救的话,得到的产品就只能速溶而没有咖啡味了。所以,生产者会加入香味物质来补救,至于加什么、如何加,就成了不同生产厂家的看家功夫—有的只在最后一步加,有的是在前面的某些步骤甚至每个步骤都加;有的是把损失的香味物质“回收”添加,有的是直接添加香精、香料。一般而言,不管怎么加,速溶咖啡都难以实现现煮咖啡的风味。

因为速溶咖啡的风味物质总是要经历“损失—添加”的过程,所以,初始咖啡豆的品质也就不那么重要,这就使得不那么优质的咖啡豆也可以做成速溶咖啡。此外,速溶咖啡的体积比咖啡豆的体积要小,所需要的包装、存储、运输成本也要低一些。速溶咖啡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了方便,也增加了咖啡的供应能力。

咖啡豆经过烘烤,会产生一些丙烯酰胺,高剂量的丙烯酰胺具有神经毒性,在各种经过高温烘焙或者煎炸的淀粉类食品中,往往会有一定的含量。速溶咖啡中的丙烯酰胺含量跟现煮咖啡相近,且跟薯片、饼干、坚果中丙烯酰胺的含量处于同样的数量级。如果考虑把咖啡粉冲成饮料需要加入几倍乃至十倍以上的水,喝咖啡摄入的丙烯酰胺量并不算多。

很多人喝的速溶咖啡其实不仅仅是咖啡,而是“咖啡饮料”。这样的咖啡饮料通常被叫作“二合一”或者“三合一”速溶咖啡。“二合一”一般是速溶咖啡粉加咖啡伴侣,而“三合一”则是再加上糖。咖啡伴侣主要是糖浆加经过乳化的油,有些植脂末使用氢化植物油,可能含有反式脂肪。不过,这跟现煮咖啡加糖、加咖啡伴侣是一样的—如果不想要这些“不健康”的添加成分,购买单一的速溶咖啡粉,就可以得到黑咖啡了。

猜你喜欢
咖啡粉速溶雀巢
速溶高黏改性剂制备高黏沥青的性能评价
石油沥青(2023年5期)2023-12-08 08:34:42
发酵废弃咖啡粉对绵羊营养物质消化率和氮利用的影响
中国饲料(2020年10期)2020-06-29 03:37:38
咖啡大爆炸
今日小聚:用咖啡小方点缀回忆
雀巢失守于创新乏力
中国外汇(2018年24期)2018-03-05 05:17:06
一桶水不苦
雀巢面对危机的反应
国际公关(2015年10期)2015-12-17 01:09:56
超微脱脂米糠粉制备速溶冲剂的研究
200多吨进口雀巢糖果违规使用化学物质被销毁
速溶胍胶压裂液的研制及再生可行性研究
断块油气田(2013年2期)2013-03-11 1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