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市高新区鹿城幼儿园 金洁萍
幼儿泥塑活动指导策略
□江苏省昆山市高新区鹿城幼儿园金洁萍
泥塑深受幼儿的喜爱。泥塑活动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意愿,尽情挥洒个人的想象和创造,随意捏造出心目中的物件,与幼儿的天性和谐地融为一体。文章阐述了在泥塑活动中,怎样指导才能使活动切实成为幼儿自我表达和表现的一方沃土。
幼儿泥塑活动指导有效策略
水与泥是大自然中最寻常不过的东西了。然而,一旦二者结合起来,揉成了泥团,就可以任人揉捏,千变万化、神奇莫测,深受人们尤其是幼儿喜爱。在教学实践中,怎样指导才能使泥塑活动切实成为幼儿自我表达和表现的一方沃土呢?笔者近年来结合课题的研究,对幼儿泥塑活动、教师的正确指导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试述如下。
优秀艺术的创作,离不开唯美的空间。浓郁的艺术氛围,是艺术创作的阳光、空气和水分。幼儿在这个空间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接受色彩的视觉冲击,感受作品的气息熏陶。在这里,可以引发幼儿对美的向往,可以培养幼儿对艺术美的追求。为使幼儿的泥塑活动有一个优良的创作环境,让幼儿的创造激情和自主活动有足够的空间,我们专门设置了一间泥塑创意室——陶艺室。这里有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泥土的芳香,这里有各种不同主题的泥塑样品,这里有展示幼儿创作灵感的空间。
室内门窗上贴着陶艺题材的剪纸窗花,墙上挂着用大红中国结悬着的十二生肖,镜框里镶着历届幼儿创作的优秀陶艺作品图片,陈列柜摆放的是近两年幼儿的泥塑作品,每学期定时更新补充。每到泥塑课时,大家一走进陶艺室,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陈列柜中的泥塑作品。每年新生入园,参观、熟悉新校园时,一踏入陶艺室便情不自禁地发出“好美啊!”“好可爱!”的赞叹声。在这浓郁的艺术氛围中,他们接受了视觉的感受,引发了对泥塑作品的好奇,激起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教师是“先知先觉”的。学生尤其是学前的幼儿,是懵懂无知的,一切都需要教师的知识传授。现代教育要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探究,教师的教育理念至关重要。为了帮助教师认识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开展了相关的学习活动,除了理论学习外,还让大家追忆自己儿时玩耍的情景,设身处地换位思考。通过学习和反思,大家认识到新时代教育的真谛:教育应是和谐的。当然,玩泥塑更应是快乐的。感悟到过去的教学活动给幼儿设置了过多的限制,幼儿在活动中拘谨多于童真,听从多于自主;教师的“教”取代了幼儿的“玩”,重灌输、轻能力的培养;学习的结果取代了学习的过程,幼儿的习作评价局限于“好不好”与“像不像”,对幼儿的情感诉求与能力发展缺乏应有的关注。
通过专家引领和深入反思,大家对幼儿泥塑活动的教育理念逐渐有了全新的认识。对课堂教学从“教师教给”到“合作引领”,对幼儿泥塑的评价从“像不像”到关注“想不想”……完成了“请大家认真看教师怎么做”到“教师幼儿一起做”的一系列转变过程。如在活动中可以让幼儿自选工具、自选彩泥、自选合作伙伴、自定泥塑内容,教师尽量不要加以限制和干涉;对幼儿的作品,无论好坏、成败,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即使作品有较明显的缺陷,也应以探讨的语气与他们协商,让他和其他小朋友的作品对比,自己找出差距。在这样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幼儿可以毫无拘束,自由挥洒,纵情发挥,让他们感觉就像在自己家一样,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关爱他们,鼓励他们,信任和支持他们。
在整个泥塑活动过程中,为使教师对幼儿活动行为的指导策略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认为教师的适时指导应该体现在如下几个阶段。
1.观察准备阶段。掌握幼儿泥塑现有水平,分析幼儿个体差异,根据幼儿的表现制定观察记录表,重点是观察前的分析、观察中的表现及问题引领、观察后讨的表现及结论分析等。
2.干预指导阶段。教师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确定是否干预、何时干预、如何干预、干预与否有何差别等,带着分析结果参与幼儿活动,验证分析。这不但促进了幼儿的自主学习,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指导能力。
3.个性张扬阶段。幼儿的学习行为表现大致可分为创造型、仿造型、视觉型、固定型、散漫型、综合型六种。以创造型幼儿为例,他们对事物特征观察细致,能借鉴优秀作品,大胆创作,形式多样,富有个性;教师的指导策略是:欣赏、倾听、关注,鼓励幼儿张扬创作个性。而散漫型幼儿缺少定性,四处走动,干扰他人,难成作品;教师的指导策略是:鼓励他参与活动,适当激励,激发其创作欲望,适时帮助他完成作业。
经过一年的指导实践,幼儿作品已初显神采。实践证明:教师科学合理的指导对幼儿的能力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只要教师指导策略得当,幼儿泥塑活动就可以有所突破,能力才能提高;活动中应遵循教育规律,让幼儿为己愿为,尽情挥洒想象力和创造力,做自己喜欢做的物件,这样也能提高教师在泥塑活动中指导的有效性。
陈海花.提高幼儿泥塑活动教学效度的策略[J].福建教育,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