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龙;吴荷平
“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唐 龙;吴荷平
(常州大学,江苏常州 213164)
“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中国梦”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描绘了宏伟的蓝图,是我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奋斗,人才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它决定着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向,因此,把“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梦;民族复兴;融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梦想不断的给人们提供着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它不仅可以作为个体发展的精神动力,也可以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2012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并阐释了“中国梦”,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目标。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因此,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任务。
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国家博物馆名为《复兴之路》的展览过程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军委主席习近平首次阐明了“中国梦”的含义:“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闭幕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将近25分钟的讲话,9次提及了“中国梦”一词,并系统阐述了“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应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2]总而言之,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可以用四个词概括出来,即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
(一)国家富强
国家不富强,就会被人欺侮。“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侵略者给我们留下的深刻教训。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清朝政府的腐朽,中国不得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备受凌辱的中国人,在绝境中惊醒,在苦难中奋起,一批批仁人志士开始了不断的努力和探索,终于在经过近百年的艰苦反抗和斗争后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历史的惨痛教训时刻警告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富强是民族兴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先决条件,因此实现中国梦首先要实现国家富强。
(二)民族复兴
尽管中华民族有着不堪回首的屈辱的历史,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华民族也曾经作为世界上的富强大国“独领风骚”一千多年。在我国历史上的兴盛时期,我们曾经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统计,在16世纪以前,影响人类生活的300项重大发明中就有175项是中国人的发明。这些重大发明,促使我国的畜牧、农耕、手工业等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经济水平位列世界之首。今天,我们所讲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种复兴并不是说简单地重拾昨日的辉煌和荣耀,而是要让那个曾经饱受欺辱、至今仍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能够实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到21世纪中叶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时,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中华民族在国际社会有广泛的影响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到普遍认同。
(三)人民幸福
强国才能富民,强国也是为了富民。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权利属于人民,国家的兴旺发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造福人民。处于复兴时期的中国,仍然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实现“中国梦”就是要让人民幸福,同样没有人民的幸福也不能真正的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因此,实现“中国梦”就是要让中国人民接受更好的教育、有更稳定的工作、有更满意的收入、有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水平、有更宽敞舒适的居住环境、有更好的生态环境等,实现每个中国人民全面自由的发展。
(四)社会和谐
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问题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有着积极作用。“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人民追求幸福的梦,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就要不断提高社会和谐的水平。社会和谐表现为:民主法治健全、社会充满公平正义、人们之间诚实友爱、社会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高校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和创新能力人才的基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它决定着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向,而大学生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主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因此,把“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不仅可以决定一个民族的奋斗目标,而且影响执政党的治国理念,同时它还是一个国家能够繁荣富强的根本。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移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3]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青年:“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斗者、开拓者、奉献者。”[4]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时期,加之全球化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极易受到其他思想理念的冲击,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容易被动摇。此时,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使学生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远大理想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动力。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社会和谐和人民幸福。“中国梦”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要实现这个梦想需要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民的共同努力。大学生不仅是社会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而且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自然,实现“中国梦”这个伟大的理想,离不开当代大学生们的不断努力。因此,在高校将“中国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联系,不仅可以使广大学生们了解“中国梦”的本质和内涵,而且可以增强学生们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们自愿担负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实
“中国梦”并不是一个空洞的不现实的梦,他是深刻总结我国的历史,立足我国的现实提出来的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的梦。目前,我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足以令人振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跨越。然而,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并没有改变,我国现在的小康社会还不够全面,这都是我们所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梦”正是立足于我国这样的国情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正视历史并立足现实,这就决定了“中国梦”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契合性。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定会有利于学生正视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
(四)有利于使大学生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
“中国梦”不仅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梦,还是人民的梦,更是广大青年学生的梦。“中国梦”的提出既给国家和民族描绘了一张宏伟蓝图,又给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目标和方向。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就要多为社会做贡献。“中国梦”的提出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舞台,使他们能够尽情的施展聪明才智,实现人生抱负。“中国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就是要教育大学生,了解“中国梦”并把“中国梦”作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奋斗目标,将个人理想和共产主义共同理想相结合,激发大学生的青春活力和创造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中国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自觉的把自己精彩的人生与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相联系,立足国情、立足实际、努力工作,让“中国梦”在不懈的奋斗中成为现实,让人生价值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
正所谓“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人民作为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赢得了人民就赢得了未来,而青少年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因此,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有:“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大力建设校园文化、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因此“中国梦”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要从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网络教育等方面进行。
(一)提高专业课教学水平,增强实现“中国梦”能力
实现“中国梦”归根到底还是要把人才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而高校正是培养具有青春活力、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先进青年的基地。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离不开具有高级专业素质的人才,这就需要高校不断增强自身的教学水平,强化青年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其综合素质,在为祖国做贡献的过程中实现其人生价值。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将“中国梦”与专业课教学有机结合。要让大学生充分认识“中国梦”的实现要借助专业知识,在学习和理解专业知识的同时,做好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为实现“中国梦”而奋发图强的准备。
(二)将“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高校宣传“中国梦”的主要阵地,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学生进行“中国梦”的相关教育。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主要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高校应将“中国梦”同这些理论相联系,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梦”的历史背景,充分体会“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和时代意义。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感悟“中国梦”,提高“中国梦”在大学生中的认同度,自觉将个人发展同民族未来联系起来,脚踏实地地实现“中国梦”。
(三)创造学习“中国梦”的校园氛围
“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5]环境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观念。大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假设者和受益者,校园文化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阵地。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课堂教学的引导,还需要校园文化的影响,这样更能增强“中国梦”在大学生中的感染力。要创造这种校园文化氛围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要坚持利用校园中传统媒体进行宣传,这种宣传主要包括校园广播、宣传专栏、班级板报等。其次,要充分重视新媒体在“中国梦”的宣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如今,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生活、娱乐和学习工具,当代大学生已经习惯利用网络查看信息、发表言论、学习知识,因此,学校应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特点建立以“中国梦”为主要内容的宣传网站,也可以开设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供学生们交流学习。
(四)将“中国梦”融入学生的社会实践
想要梦想实现就一定要付诸实践。“中国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仅仅依靠课堂教育和环境熏陶难以真正的实现,必须让理论结合实践,让“中国梦”回归到现实的层面。高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到基层,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体验式教学活动,利用社会调研、社会考察、青年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充分体会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性;开展一系列的有关“中国梦”的专家讲座、知识竞赛、读书交流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公益活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让大学生在活动中看到“中国梦”的魅力。
[1]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30.
[2]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3-03-18.
[3]胡锦涛.坚定不移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习近平.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斗者、开拓者、奉献者——给北京大学学生的回信[N].中国教育报,2012-05-05.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N].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2014-10-27
唐 龙(1988-),男,江苏连云港人,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G641
A
1672-4658(2015)01-018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