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才,安素霞
社会思潮对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
陈国才,安素霞
(邢台学院,河北邢台 054001)
社会思潮对青年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尽管不同时期、不同时代流行的社会思潮不同,但是他们传播的途径和方式大致相同,传递过程是从思想家到一般知识分子,经由青年学生接受和传播,然后影响民众。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切实把握社会思潮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
社会思潮;青年;价值观
社会思潮是由人们的思想理念、愿望要求、感情意志等多方面的因素汇合而成,它既是一种自发地表现人们愿望和要求的方式,也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达成某种愿望和要求的途径。社会思潮的实质是社会意识的特殊运动。它的源头是某些思想家所倡导的理论思想,是对时代和社会重大问题的反映,传递过程是从思想家到一般知识分子,经由青年学生接受和传播,然后影响到普通民众[1]。社会思潮对青年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引导和把握社会思潮对青年的影响就至关重要。
当代社会思潮,主要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社会上流行和传播的社会思潮。主要有:未来主义、新自由主义、现代新儒学、生态社会主义、后现代主义、消费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新左派思潮等[1]。
尽管三十多年来社会思潮影响的特点及兴衰有不断变化的状况,但也有其主要的表现类型和特征。
社会思潮具有社会性。社会思潮的形成直接受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它的产生和传播取决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社会交往模式;另外,社会思潮也是对人们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它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社会思潮具有群体性。一种思潮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相当规模社会群体的共同愿望和利益要求。需要得到社会群体的认可、接受才能进行传播。并且一经接受就会对群体活动有一定的支配性。
社会思潮具有价值倾向性。社会思潮的产生、发展和传播,总是对某个阶级或阶层产生有利的客观性后果,特别是对一些政治色彩较为浓厚的思潮更为如此。即便没有明显的政治倾向,也会有明显的思想倾向。
社会思潮具有时代性。社会思潮既是时代的产物,又是对时代的反映。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思想观念在更新与变革,时代精神也在不断演进,社会思潮会随之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改变形式或更新内容。
社会思潮具有动态性。社会思潮是对人们社会生活动态运行的宏观反映,它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而变化,由此呈现出变动不居的动态特征。
社会思潮具有复杂多样性。各种社会思潮容纳了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它指涉的内容和表现的形式是复杂多样的。社会思潮既有代表时代发展方向的正确的、具有革命性质的思潮,也有阻碍社会进步的落后、保守、反动的社会思潮,也有介于两者之间的中性的思潮。有的思潮对社会的促进或阻碍作用明显,有的则以潜在的方式对社会产生隐性的影响。
社会思潮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必然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更迭,对青年影响的重要程度也在发生着变化。
(一)80年代在高校广泛传播的社会思潮
80年代在高校广泛传播的社会思潮有未来主义思潮、唯意志主义思潮、自由化思潮及民族虚无主义思潮等。这些思潮对青年的影响有利有弊。
未来主义思潮认为科学技术决定未来,所以就影响到青年学生对自身自然、人文素质的重视和培养,但也存在科学技术决定论基础上的社会制度“趋同论”思想,给青年学生造成一定的思想上的混乱,影响到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使部分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产生怀疑。
唯意志主义思潮引发了“叔本华”热、“尼采”热,尼采认为强力意志是支配世界和人类行为的最终动因,其破坏旧传统的反抗精神,鼓励人勇敢地去怀疑、去反抗、去打倒偶像,从而“重新估价一切价值”,这些无疑对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追求自我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尼采的权力意志论与中国传统的“官本位”合流,影响了一部分人的价值取向和职业选择。
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民族虚无主义思潮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并鼓吹全盘西化,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家和社会的安定。比如1989年的学潮就与民族虚无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传播有较大的关系。
(二)90年代在高校传播的社会思潮
90年代在高校传播的思潮有民族主义思潮、拜金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等。
民族主义思潮的传播唤起了青年学生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自强意识、赶超意识,激起了他们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也会产生一种民族的膨胀心理,成为“中国威胁论”的依据。拜金主义思潮认为金钱是万能的,一切皆可以用钱买到,促使人们为了金钱不择手段,金钱成了衡量一个人能力大小和地位高低的标准,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宣扬可以有超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第三条道路,其所宣扬的民主、平等、自由、公正等对青年学生极具诱惑力,接受这种观点的学生会怀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历史价值,甚至否定中国坚持的社会主义道路,影响到他们的政治价值取向。
(三)21世纪初在高校传播的社会思潮
21世纪初新自由主义思潮重新抬头,现代新儒学也继续发扬光大,各种思潮重叠碰撞,展现出一种更加异彩纷呈的局面。
新自由主义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宣扬全盘私有化,甚至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多是负面的。
现代新儒学是20世纪20年代产生并延续至今的一种思潮,它坚持儒家文化本位,在此基础上吸纳、融合西学。回应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实现现代化以及在全世界现代文明条件下如何解决人的异化这“双重困境”的挑战,以谋求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乃至世界文化在现代条件下的出路。现代新儒学对青年寄予希望:以教育树立人性和人伦,希望青年因教育获得学识、树立理想。期望青年人要真正承担起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把自己的兴趣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新儒家对保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方面功不可没,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人们对现代新儒家“返本开新”的基本纲领的认同存在分歧。认同者认为现代新儒学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的和谐,重视伦理道德、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等,高扬的是人文精神,这一特质将会使它在未来的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质疑者表示新儒家提出的“内圣开出新外王”的道路只是一种文化理想,过分夸大了道德的作用,缺乏可行性途径,因而失去了社会存在的现实性。
普世价值思潮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认为人类社会存在一些超越宗教、国家和民族的、为人类共同尊崇和普遍适用的价值观念,比如:人生来平等、天赋人权、民主与自由等。国家有义务捍卫人这些与生俱来的权利。由于其本身的吸引力,再加上媒体的广泛宣传,使它迅速传播并成为近几年最热、争议最多最大的社会思潮。学术界基本存在两种态度,一种对普世价值推崇备至,认为存在超级的、为全社会认同的普遍价值,人权、正义、自由、平等和宽容等理念为人类普遍拥有。另一种认为在阶级社会中不存在真正的普世价值,统治阶级总是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普遍利益,现代的普世价值不过是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一种面具。
另外还有历史终结论思潮、生态主义思潮、新左派思潮等,这些思潮以核心的观点和多元化的形式吸引青年的注意,各种思潮影响的重叠,说明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竞争普遍存在。
社会思潮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直接传播的主要途径有演讲、授课、学术讲座和学术会议等,其中学术讲座的传播和授课方式的传播相对更为普遍。间接传播的途径非常广泛,书籍和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都可以对思潮进行传播。
(一)直接传播
直接传播是指在特定的场合,传授者直接将信息传授给接受者,接受者直接作出反馈的过程。在传播过程中由于是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有助于接受者对思潮信息的深层次理解,也有助于传播者了解接受者的思想和理解程度。不同的传播情景产生的效果会有很大差别,如果交流的情景是学术研讨会,参与者都具备较强的学术功底,交流会比较激烈,讨论也会更加深入。假如情景是学术讲座,而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学术功底、人生经验及职业等方面的差别较大,传播多于交流,就思潮本身的深入讨论相对有限。另外,传播者的态度、表达能力,以及传播的时间和环境的选择也都会影响思潮传播的效果。直接传播涉及的受众及内容都受到一定的限制[2]。
(二)间接传播
间接传播是指思潮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不在同一场合,而是依靠一定的传播媒介实现思潮信息的传递与交流。间接传播的受众广泛,传播的规模可以无限扩大,传播的效率和速度也得到极大的提高。传播时空不受限制,传播的内容非常丰富,这种时空的灵活性大大提高了接受者接受思潮的自主性,同时也考验接受者对大量思潮信息的鉴别能力。参与者还可以加入到讨论中去,不仅扩大了思潮的影响力,也使思潮理论影响现实生活的力量不断得到加强。
在间接传播中能影响大众、特别是青年群体的传播方式表现的更加时尚和生活化。社会思潮中的思想理论观点转化为社会流行的内容,如时髦话语、流行时尚等。它的许多话语已不再像20世纪80年代西方哲学思潮流行时所表现的那样——晦涩的语言和大段抽象的理论论证,而是采用简洁明快的话语进行短平快和化整为零的处理方式,进而以更加通俗化的方式接近大众。比如许多宣扬消费主义的口号,就采取了生动活泼、简明直陈的话语;而后现代主义思潮除了用深沉、严谨等方式解构着既存的社会价值,更多的则通过嘲讽、诙谐、俏皮、嬉笑怒骂的方式表现着自身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追求[2]。这些鲜活、奇特的表现方式不仅与当下的社会现实、风尚相契合,更与人们内心涌动着的某些理念产生共鸣,从而吸引公众的注意,并被公众所接纳。这样的特点对当代青年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
由于社会思潮本身的特性及社会思潮传播途径的复杂多样性,我们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克服社会思潮不良的消极影响、扩展正确思潮的积极效应,从而把握社会思潮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适应思想意识领域新形势的需要,是适应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现实需求。
在教育过程中要让青年系统、全面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使其对世界、对社会和人生有一个正确的看法。树立起明辨是非、真假、善恶、美丑的正确标准,进而提高青年对社会思潮的接受能力和鉴别评价能力。青年接受社会思潮的影响时,不只是被动的无选择的接受,而是进行自觉地选择、加工,通过自身的能动作用内化为其思想理念的一部分,进而影响内在价值观的形成。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引领,他们会更加主动进行鉴别、筛选,吸取思潮中精华有益的部分,扬弃其糟粕。
(二)对青年坚持正确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面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动,必须坚持科学的教育原则。首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社会思潮的评价要客观,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其消极的一面。其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由于青年人社会实践经验薄弱,对国情的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容易导致他们对社会思潮接受中的偏颇,针对这种情况,就要鼓励年轻人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使其对国情、党情、民情和社情有更加具体、深入、全面的了解,从而增加他们的判断能力和对社会的责任感。第三,坚持民主平等和相容的原则。由于人类生活的多元化发展,多数思潮都从不同的角度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现实,理论的多元化也是必然。
具体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最好采取符合青年特点的教育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说服教育方法。向青年灌输马列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理论观点,传授自然科学知识。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渊博的知识充实青年头脑,奠定其正确价值观的思想基础,提高对社会思潮的鉴别能力。二是比较鉴别的方法。从各种思潮产生原因、发展脉络、基本观点、社会作用及对青年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并且重点分析某一社会思潮是如何产生的,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和社会矛盾,起着什么历史作用,提出了什么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哪些是合理的,可以为我所用,哪些是谬误的,应予以扬弃。这样有利于青年面对思潮的冲击保持正常心态,吸收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促进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巩固。青年自身通过各种无意识的、不自觉的比较和选择,进而产生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直至选择性的接受。所以要对青年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其最终的选择性接受符合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三是自我反思的方法。引导青年相互交流自身的体会和感受,开展社会思潮评论,通过独立思考进行反思和自我教育[3]。
(三)营造良好的青年社会教育环境
首先,针对青年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青年们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有计划的推荐和引导青年阅读反映国内外思潮的著作。开设讲座,就青年关心的各种国内外社会文化思想进行分析。组织青年,特别是大学生对国内外社会思潮进行研究和探讨,提高青年对社会思潮的鉴别能力。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对青年的教育应该是多方位、多层面的,不能只依靠学校。第三,要有效地加强网络监督管理和网络思想教育,大力提倡健康的网络文化,通过建立形式新颖、富有实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站,去吸引青年、凝聚青年。有效监督和控制网络中的有害信息,使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中尽情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和丰富的生活,受正确理论的熏陶,在多元文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在异彩纷呈的社会思潮面前学会鉴别和选择。
另外要重视商业宣传和广告的作用。商业宣传或产品广告通过大量宣扬社会实例来标榜自身的合理性和所提倡价值观念的可行性,客观上也在宣扬着新的意识形态,并有可能向公众灌输某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不相吻合的价值倾向。所以要引导和监督商业广告的理念,多进行公益广告的宣传,以从正面引导青年对社会思潮的接受。
[1]陈立思.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邓卓明.社会思潮专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3]沈卫星.社会思潮对青年的影响及其引领[J].中国青年研究,2011,(3):21-24.
2014-12-26
2014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学生时代精神培养研究.编号:SD145023;2014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三个倡导”的公民现代精神气质培育研究.编号:HB14MK004
陈国才(1961-),男,河北灵寿县人,毕业于河北省委党校,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C913
A
1672-4658(2015)01-00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