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乡镇教育民生发展的基本问题

2015-02-28 22:51柳高峰
邢台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民生公平乡镇

柳高峰



农村乡镇教育民生发展的基本问题

柳高峰

(邢台学院,河北邢台 054001)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发展不均衡问题。农村乡镇是教育发展的最基层单位,其教育发展水平是最落后的,努力提高乡镇教育发展水平,是最终解决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的必由之路。但从当前的情况看,农村乡镇的教育发展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要实现农村乡镇教育与全国教育的均衡发展,乡镇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区全体民众,只有深入了解这些问题,形成正确的认识,并以真诚的态度,有效的措施,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乡镇的教育民生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农村;乡镇;教育;民生;问题;发展

从民生的角度看教育,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上学贵和发展不均衡问题。上学贵,一般是由于教育质量好的学校设立校中校收取高学费,或者故意提高录取分数线,拿出剩余指标收录高费生造成的结果,反映的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根本上还是教育发展不均衡的表现。

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表现在各个层面。在国家层面上,有中西部发展的不均衡,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发展的不均衡;在区域层面上,有城市与农村发展的不均衡,有省与省、市与市、县与县、乡与乡、学校与学校之间发展的不均衡。解决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从上一级的层面说,都是如何推进本层面下各个区域之间均衡发展的问题,而对于每一个下一层面的落后区域或学校来说,都是如何促进自身发展的问题。每一层面下的落后区域或学校的问题不解决,本层面的均衡发展问题便不能得到彻底解决。农村乡镇是教育发展的最基层单位,从总体上说,无论中东部还是西部,无论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落后地区,其教育发展水平都是最落后的。因此,从乡镇做起,努力提高乡镇教育发展水平,是最终解决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的必由之路。但从当前的情况看,农村乡镇的教育发展仍然存在着诸许多问题。

一、认识问题

要想寻求自身的发展,必须充分认识教育民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与价值,但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在农村乡镇并未得到真正的解决。在农村乡镇中,经常看到政府部门把发展教育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实际作为却难见成效的现象,以及农村家庭不断出现的随意让子女辍学的行为,就能说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认识教育民生发展的重要性,首先要看到教育在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教育的意义与地位有一个把教育作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到把教育同时作为重大民生问题的转变,十七大、十八大都把教育问题作为社会建设的首要内容,列为民生建设之首。这一转变是对教育的意义、价值和作用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它说明,教育不仅是强国之基,可以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我们应当从关乎国家兴亡和民族振兴成败的高度去充分认识教育的重大作用,而且教育也是民生之基,在我国以民生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建设中,解决好教育发展问题,不仅可以直接回应人民群众对良好教育的强烈呼吁,而且可以通过人的发展改变人的生存发展状态,并反过来进一步推进社会的进步。改变教育相对落后状态,是顺应人民的呼声,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切的切身利益问题,改变民生状态,建设和谐公平社会,从而使我国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真正实现民族复兴的基础性重大举措。其次要看到教育在乡镇社区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乡镇作为国家的基层社区单位,其建设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但教育民生建设,是乡镇必须做好的重要方面。其一,相对于国家民族的发展,任何一个社会区域,都有为国家输送人才的义务和责任,促进教育发展,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唯一途径,是乡镇社区必须承担的责任。其二,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文化的发展,即使在农村,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强,呼声日益高涨。发展社区各类教育,是满足社区民众改变落后教育需求,实现教育公平,建设和谐社区的必然要求。其三,只有教育可以为社区子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美国著名教育家贺拉斯•曼说,教育是实现人类平等的伟大工具,它的作用比任何其它人类文明都重大的多[1]。马克思虽然没有关于民生的具体论述,但他的学说为民生发展指出了根本方向和最高境界,那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良好教育,就可以使社区子弟与教育发达地区的子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地参与社会竞争,扮演好社会的角色,实现好自己的人生目标。为社区子弟创造全面发展的条件,从而使社区民生建设向马克思所说的崇高境界迈进,是乡镇社区责无旁贷的责任。

对以上问题的认识,应当成为全社区民众的共识,无论是党委、政府、社区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教师、社区村民,都应当明确地把这一认识内化为自身的内在要求。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合力,建立起完整的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各类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共同推动本社区教育民生的发展。

二、找出差距,树立发展目标问题

认识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促进农村乡镇教育民生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作为教育落后地区,要实现本地区教育与全国教育的均衡发展,首先应该明了自身与教育发达地区的差距,深刻把握这一差距的各个方面,是明确发展目标,促进本地区教育发展的基础。

农村乡镇教育相对落后有多重原因,首先是观念上的原因。就政府而言,由于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的显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又没有直接的利益可以获得,教育的发展似乎远没有诸如经济、医疗事业的发展那么紧迫,再加上教育发展中的许多无奈因素的影响,便造成了事实上对教育不重视的结果。就村民而言,由于农村经济文化的相对落后,外部信息的相对封闭,又由于对现实利益的看重,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当看不到切近的效果时,就往往放弃了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完全不懂得教育对子女今后人生的重要性。其次,是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的落后状况。历史上农村的文化教育总不如城市的发达,再加上建国后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农村教育无论在财力物力的投入上,还是教育教学设施的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上,都与城市有巨大差距。恢复高考以后,建立重点学校的政策,进一步拉大了农村学校与重点学校,尤其是城市重点学校的差距。再次,紧张的地方财政限制了对乡镇教育的投资,在经费紧张,待遇低下的情况下,学校建设无从插手,优秀教师不愿立足,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在落后的情况下,农村乡镇教育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就需要奋起直追。首先应该认识到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是绝对的,今天的不平衡经过努力达到了平衡,明天还会产生新的不平衡,教育的进步正是在这样的此起彼伏的发展过程中完成的。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追赶的勇气和志气,听之任之,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安于现状。要努力就要树立一个奋斗的目标,而目标的设置,应以国家的长远规划为依据,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教育发达地区的经验为榜样,制定出一个使自己能够与先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计划,然后有步骤地加以实现。

三、教育投入与节约办教育问题

必要的投入,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目前农村乡镇教育的落后状态,一定程度上就是由于长期投入不足造成的。简陋的校舍,少的可怜的设备与图书,较低的师资水平,相对封闭的教育环境,发展经费的严重不足,依然使农村孩子难以享受到如城市般孩子的教育。

乡镇的教育投入要由政府承担起主要责任。首先,作为投入主体的县级政府,应该以法按比例足额对乡镇教育进行经费投入,努力改善乡镇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设备设施水平,保证办公经费和教师工资的足额发放,为教师进修与对外交流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而且这些投入,应当是城乡一体均衡发放,杜绝新的不公平投入带来的新失衡。同时,县级以上政府也应当本着弥补历史旧账,促进农村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加大对乡镇教育投入的转移支付力度。对于政府向乡镇教育的投入,应该建立必要的定期审计制度,只有政府投入这一主渠道真正以法保证了应有的投入,并实行必要的倾斜政策,才能从根本上奠定农村教育发展的基础。

在政府财政能够保证以法按比例足额投入的同时,乡镇教育还可以进一步扩展吸收投入的渠道。一是加大吸收民间资本办学的力度。现在许多农村,由私人创办的小学、初中和幼儿园,成为公办教育的重要补充,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乡镇教育的投入。地方政府应该进一步为民办教育创造更宽松的环境,以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向乡镇教育转移。二是尝试接受社会捐赠。目前,我国的私有经济已经占到国民经济的80%左右,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私人资本投入教育成为可能,而且对于乡镇教育的捐赠,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有可能出现。在杜绝公办学校摊派赞助费、收取择校费的情况下,社会舆论应该鼓励有实力的私人资本持有者对乡镇教育进行捐赠,以增加乡镇教育发展的实力。

在教育经费依然紧张的情况下,节约办教育就成为必然要求。第一,乡镇教育主管部门对于经费的使用,应当精打细算,既要保证当前工作的正常运转又要对长远发展有所考虑和规划,对获得的每一笔经费的使用都要慎之又慎,今天的投入应该成为以后投入的基础,防止投入的盲目性和在设施设备的建设购置上拆了建、建了拆,购了毁,毁了又购的情况发生。第二,对于教育经费的使用要有严格的审查制度,这一审查不仅是对是否浪费的审查,也是对经费使用合理性的审查。严格的经费管理与审查制度,可以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三,严防教育资产流失。乡镇教育主管部门,要严守属于学校的每一项资产,对于比如因学校合并而闲置的校园、房产及设施,要严防流失,而政府部门更有责任保护教育资产,并使闲置的资产得以转换,变成新的有用的教育资产。

四、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师资是提高教育质量与水平最为关键的因素,尤其是对于相落后的乡镇教育来说,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发展水平最重要的保障。可以这样说,有多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能办出多高水平的教育。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又长期的任务,需要从多方面入手解决。其一,师德是每一位教师,也是整个教师队伍的灵魂,加强师德教育,是造就一支优秀教师队伍的核心要求。何为德?管子曰:“德者,道之舍。”由此可知,师德是一个具有深广内涵的范畴,有着极高的要求,但良好的职业素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热爱学生有教无类的公正态度,必定是其应有之义。应该使每一位教师都养成这样的素养和精神,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其二,教育主管部门要为教师的进修培训,外出学习交流创造必要的条件。没有教师不断学习,总是在封闭的环境中办教育,注定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修养,不断地了解外部教育发展的信息,才能为自己树立更高更明晰的发展目标,从而为自己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打下坚实基础。其三,保障教师的基本权益,创造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解决教师的实际生活问题,不断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同样是建设优秀教师队伍的必要条件。其四,严格管理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水平的纪律保障。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哪个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严格了,哪个学校的工作就会出成绩,教育水平就会提高。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人员应该对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加强检查与督促,规范教师的一切教育行为,建立必要的奖惩制度,并严格加以实行,在严格管理中争取教师队伍的不断优化。其五,不断地吸纳新鲜血液,适当地淘汰不称职人员,实现教师队伍的合理质换,是保证教师队伍活力的重要手段。

五、推动本社区教育均衡发展问题

目前,虽然各地乡镇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比如实行学校向乡镇政府所在地集中、本乡镇教育资源相对共享、实行对落后学校进行帮扶的政策等,来加强内部的教育均衡发展,使原有的教育不均衡的状况有所缓解,但不均衡的状态依然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乡镇要实现自己与更大区域的教育均衡发展,就需要在完成自身内部教育的均衡发展上继续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1.学校、幼儿园的合理布局问题。所谓的合理,就是有利于适龄儿童方便入学,有利于教育活动的开展。乡镇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本乡镇的实际地理状况,适龄儿童的分布情况,以及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和安全需求,对学校、幼儿园进行恰当分布,最大限度地方便各村庄适龄儿童入学。而且布局一旦完成,就要尽量保持其稳定性,防止布局的随意变换。

2.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问题。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包括校园建设、设施用具购置、师资配置、办公经费分配、学习交流机会分配等各个方面,乡镇教育主管部门,应将这些资源均衡地配置到各个学校,逐步改变以往不均衡的状态。

3.落后学校如何与先进学校实现均衡发展问题。落后学校如何看待本单位与先进单位的均衡发展问题,这是关系教育发展质量与水平的一个重要问题。从总的来说,教育的均衡发展,不能任由落后学校落后下去,要给落后学校以必要的帮助与支持,使其赶上先进学校。但在具体的处理过程中,却不能一味地给予帮助,而不对其提出靠自身的努力赶上先进学校的要求。正确地做法,是在保证先进学校能够保持其先进水平并能继续发展的基础上,给予落后学校以必要的帮助,决不能那个学校落后就把先进学校的优质资源配置过去,以一种平均主义的方法实现内部平衡,这势必会造成教育整体水平的下降。

4.教育公平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是改善教育民生的关键,其实质是保护公民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对于乡镇教育来说,教育的公平与否首先表现在学校与学校、班级与班级、学生与学生之间。对于不同的学校来说,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是实现不同学校学生享受公平教育权利的关键,对于某一学校内部班级与班级、学生与学生之间来说,为每个班级均衡地配置教师,教师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就成了使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公平教育的重要保证。其次,教育公平还表现在保障家庭困难学生,农村留守儿童能与其他孩子享受同等教育上。解决这一类问题,不是乡镇教育主管部门一家能够完成的,需要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学生家长,甚至包括社会贤达,与教育部门一起共同安排解决。

六、教育管理及其民主化问题

科学的管理无疑会提高教育的效率,但在当前的乡镇教育管理中,乡镇政府管理不很到位,精英教育管理方式难以改变,对民办教育管理缺失等问题仍然较为普遍。

1.乡镇政府对教育的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的协调问题。乡镇政府是本社区教育管理的重要责任者。近几年以来,要求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民生型转变,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与现实的合理性。一个只懂管理不会服务的政府,必然会高高在上,只会以行政命令的手段来处理社会事务,这是和人民赋予政府的职责不相符的。但是,如果只是强调政府的服务职能,而忽视其管理职能,也是不全面的,将会造成政府职能的片面和缺失。因此,重要的是能使政府把服务职能和管理职能有机结合,使其既能代表人民的意志,对社会进行有权威的有效管理,又能服务好民生,真正成为代表和实现人民利益的政府。乡镇政府在对本社区教育进行管理时,就应该兼顾这两种职能,既能不断地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排忧解难,又能以法对社区教育进行不缺位的有效管理,这样才能真正担负起领导和促进教育民生发展的责任。

2.正确处理教育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问题。处理好教育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是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如果失之偏颇,教育就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尤其是农村乡镇所面对的是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是国家规定政府必须全面保障的教育,如果只注重人才的产出,就会造成一部分学生不能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如果只注重公平,也会影响教育的水平。因此在乡镇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使公平与效率协调发展的原则,因为“没有公平的效率不是真正的效率,没有效率的公平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平”[2]。这就需要在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之间寻找必要的平衡。

3.对民办教育实行有效管理的问题。在目前,农村民办教育是公办教育的必要补充,因此,对于民办教育,必须一视同仁,同时在管理上,也要同公办教育一起纳入乡镇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管理之下,避免使其游离于统一管理之外的情况发生。对于民办教育的管理,一方面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尽量消除教育产业化对基础教育的影响,另一方面,则要为民办教育设立同公办教育同样的标准,促使其向正规化、标准化和高水平发展,使其在改变农村教育落后面貌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4.教育管理的民主化问题。教育管理的民主化,是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核心,也应是现代教育管理制度的核心。实现教育管理的民主化是促进教育民生发展的重要形式,因为在乡镇教育民生的发展中,社区民众是教育民生的主体,他们从根本上有着推动本社区教育民生发展的内在动力,而乡镇政府及其教育管理部门,只是实现社区民众意愿的组织与实施者。因此社区民众的广泛参与,必然会使教育管理呈现出积极的面貌,进而更有效地推进教育民生的发展。乡镇教育管理民主化的实现,可以在不同层面展开,在学校班级管理层面,可以充分发扬学生民主,使班级管理更符合学生的意愿。在学校管理层面,可以使学生家长广泛参与,使他们的意愿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社区教育管理层面,可以形成由教育主管部门与乡镇政府以及村民委员会(或村民代表组织)共同参与的,对社区教育民生发展联合协商、共同管理的机制,把社区教育民生的发展真正置于社区民众的监督之下。社区民众的广泛参与,教育管理民主化的真正实施,一定会促进乡镇教育民生更好更快地发展。

综上所述可知,要实现农村乡镇教育与全国教育的均衡发展,确实面临着众多方面的问题,乡镇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区全体民众,只有深入了解这些问题,形成正确的认识,并以真诚的态度,有效的措施,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乡镇的教育民生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1]王之瑞.发展远程教育实现教育公平[J].贵州社会科学,2007,(6):59.

[2]文艺.探究我国民生问题之关键: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J].价值工程,2013,(33):209.

2014-12-23

[基地项目]河北省当代中国民生与社会建设研究基地项目:邢台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MSJD2014KT;河北省当代中国民生与建设研究基地论文.

柳高峰(1962-),男,河北平乡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及文学.

D913

A

1672-4658(2015)01-0024-04

猜你喜欢
民生公平乡镇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笨柴兄弟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乡镇扶贫印象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