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鉴修
民生视域中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路径探析——河北省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调研思考
李鉴修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51)
解决民生问题,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根本要求。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目的就在于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保障改善民生、维护和谐稳定的实践中创先争优,切实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河北省各级党组织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对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切实改善民生进行了有益探索。深入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解决民生关切,必须使实践经验得到升华,使面临的问题和不足得到重视,进而探索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创新路径。
民生;服务型党组织;路径
解决民生问题,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根本要求。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这一根本要求的具体体现。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保障改善民生、维护和谐稳定的实践中创先争优,切实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河北省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八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特别是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对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切实改善民生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提供了有益启示。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是个基础性、长期性工作,需要各级党组织认真负责、长远谋划。就我省各地情况来看,工作比较扎实、细致,措施得力,亮点突出。
(一)高度重视组织领导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服务型政党”建设目标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工作,把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当做重要任务来抓,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抓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改善民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2014年2月25日,在全省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展开之际,省委书记周本顺到保定指导教育实践活动工作,认真考察了“郭娜陆地航空班”、东方家园社区、保定市行政服务中心等窗口单位,对服务流程、群众反馈、项目办理等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提出了“让群众好办事,为群众办好事”的明确要求。指出: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医院等基层单位、基层执法管理单位和公共服务单位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主题就是抓“服务”,解决服务观念、服务水平问题,把活动落实到让群众好办事、为群众办好事上。强调要通过开展活动,真正把基层组织建设成服务型组织,让最需要帮助的人能得到帮助,群众最盼望办的事能及时办好,群众不满意的事能得到纠正。这些要求,为我省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指明了方向,也为各地创新服务载体和路径提供了遵循。比如,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亮等多次到社区调研指导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社区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一线指导创建工作开展。通过召开座谈、上门走访、网络征集等方式,调查了解群众对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建议与愿望要求,了解存在的问题,研究谋划创新思路和措施。由于领导重视,组织得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效果显著。
(二)切实转变干部作风
干部作风代表着党的形象,作风一经形成,便会成为无形的巨大力量,影响着事业的发展。干部作风好,党员才会有健康的党内生活,党组织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善始善终惠民生。正所谓:“作风正则人心齐,人心齐则事业兴。”省委针对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要求各地各单位和党员领导干部,对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有关要求,一条一条对照落到实处;对省里提出的八个专项整治涉及到的问题,一个一个落实到位;对插手工程、违规使用干部等突出问题,一项一项彻底纠正,并将整改情况向上级报告、向部门通报、向群众公示。各级党组织围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目标要求,认真抓干部作风,以作风转变促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比如,邯郸市委、市政府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出发点,以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以补齐短板、带领贫困户共同富裕为落脚点,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近3万名机关干部走出机关、走向基层,与同等数量的贫困家庭结成“帮扶对子”,架起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取得了密切联系群众、改善党的作风、巩固基层组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明显成效,使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落实得更为具体、更加深入。在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更好服务民生方面,河北省委始终强调上级带下级、领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开展活动与搞好业务工作相结合,在工作部署和改进作风上讲认真,真正把群众当亲人,带着感情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不断拓宽群众利益诉求渠道。省国土厅创新“五个支持政策”,省信访局开展“三家”行动、省考试院拓展“阳光行动”、省政法学院深化法制环境“四个平台”服务措施,有力提高了干部服务群众效率。
(三)高标准打造服务品牌
河北省按照中央提出的“三有一化”要求,坚持资源下沉、重心下移,加大人力财力投入和支持力度,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服务群众创造了条件。一是建强队伍,确保“有人管事”。石家庄市先后面向社会公开选聘962名年富力强、文化程度较高的专职干部充实到社区,优化了社区干部结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工作人员,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复转军人和就业困难人员中的优秀人才到社区任职,实行任期聘用合同制,聘用期满由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街道党工委等依据考核结果进行续聘或解聘。 二是拓宽资金投入渠道,确保“有钱办事”。石家庄市委专门下发文件落实社区办公经费、社区党建工作专项经费和社区干部工资待遇,全市社区干部平均工资达到了每月2000余元。对24个示范社区,市财政列支240万元,每个给予10万元的奖补资金;市管党费列支120万元,按照每个5万元标准给予补贴。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市区两级累计投入资金近6000万元,促进了示范社区硬件设施、生活环境、服务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从今年开始,将连续3年设立惠民项目专项资金,每年投入4000余万元,为每个社区安排10万元,用于解决设施维护、环境治理、困难群体帮扶等社区居民关心的实际问题。三是积极搭建服务平台。肃宁县依托“四个覆盖”组织网络,进一步搭建起农村基层党组织造福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的平台,从制度上保障农村基层组织践行群众路线常态化、长效化。该县从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出发,遵循市场规律,把农民组织起来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抱团上阵“抢”市场。以“农村经合组织”为基础,大胆探索“村两委+经济合作组织”的运行模式。鼓励农村党员干部带头领办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土地流转、资金筹集、技术支持等方面积极为群众铺路架桥。加快各类经济合作组织的党组织建设。将群众当中的种粮大户、致富能手等带动力较强的人群吸纳到党组织中来,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增强各类经合组织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建立健全各类协会、专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组织,使服务群众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四)努力深化建章立制
建章立制就是要为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提供制度保证,使其在制度的平台上顺利发展。一是合理确定职责权限。为促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和整改措施的落实,河北省委、省政府在总结近年来规范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根据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司法公开、执法公开”和“行政权力清单、监管清单、负面清单”制度,构建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切实厘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层级、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责边界,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权力运行制度监管,优化发展环境。二是推进制度创新。邢台市在全市建设县级政府综合性服务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站的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平台,规范干部代办、项目代办“两个代办”,确定了“统筹服务职能,构建便民服务平台;统筹组织设置,健全服务网络;统筹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统筹制度建设,完善服务长效机制”的基本框架,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100多项审批服务事项全部下放到乡镇,实现了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三级服务平台的建立,让群众办事“少跑一趟路、少进一扇门、少找一个人”。一些群众反映,现在办事没人敢推三阻四、吃拿卡要了。目前,邢台市21个县(市、区)都建立了高标准的政务服务中心,94%以上的乡镇、街道建成便民服务中心,77%以上的村、社区建成便民服务站,仅乡村两级已累计为群众办理各类事项30多万件。目前,河北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建立三级便民服务平台建设,要逐步规范配套管理,规范干部代办、项目代办“两个代办”制度,形成平台常态运行、群众长期受益的规范化、科学化运转机制。三是形成协调运转的体制机制。通过建立科学的办事规则、办事程序、办事时限,杜绝各种形式的相互扯皮、相互推诿以及任何越权失职行为。河北省推出“四个专项行动”和“六件惠民实事”,制定专门方案,对重点任务进行分解立项,每项任务都有一名省委常委负责,省直部门牵头,责任单位协调配合,狠抓工作落实,月调度、月汇报、月通报,收效显著。
“五位一体”的发展布局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特别是实现绿色崛起,科学发展,对我省结构转型,爬坡过坎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这些既为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提供了新的舞台,也对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管理理念障碍制约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管理理念障碍有多种表现形式,重点是不能以群众立场和群众观点来谋划工作,不能从群众实际需要出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来发展群众利益。一是管理的惰性心理。长期以来,有的干部和管理部门作风懒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或公文旅行、或暮气沉沉,或得过且过,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能拖就拖、出工不出力,有形式没效率,形成一堵隔离党和群众的“软”墙。如何查找和治理庸、懒、散、拖的思想根源,从认识上清除这些不良现象的影响,在管理中立朝气破暮气、立锐气破惰气、立正气破浮气,解决管理不作为、慢作为现象提供精神动力,是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二是管理的随意性倾向。管理的随意性倾向,与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紧密相连,这既有社会陋习的作用,也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影响,还有“私念”和“私利”作祟。如何加强干部职业修养,使其进一步明确应该履行哪些职能和如何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正确履行职能,理清思路、换位思考,在实际工作中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为消除优亲厚友和“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现象奠定思想基础,是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必须解决的重中之重。三是管理的对立性思想。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和职能部门把自己与群众对立起来,驭人、管人、治人思想严重,把“我的地盘我做主”推向极端,认为“管理”就高人一等,必须“我管你听”、“我打你通”,甚至利用管理权进行吃、拿、卡、要,借权营生,与民争利,体现出强烈的官本位思想。如何坚持群众立场和群众观点,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实现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内在需要。
(二)作风建设艰巨任务影响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作风建设密切相关,只有作风好,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才能收到实效。只有把改进作风的成效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才能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虽然告一段落,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一些深层次的作风问题还没有解决,或者还没有解决好。容易整改的整改了,但难以解决的还正在过程中亟待解决。一些问题暂时纠正了,但时间一长又可能复发,也可能以其他形式出现,还可能成为顽症或不治之症。在一些党组织和干部中,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滋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现象严重,独断专行、软弱涣散问题突出,以权谋私、贪图享乐现象潜滋暗长。党的作风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有其复杂而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必须对党的作风状况有清醒全面的估计,既看主流,也正视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之道,否则,小问题就会拖成大问题,积重难返,难以发挥党组织作用。
(三)实践发展对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提出新要求
新形势下,河北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不要为GDP增长率和经济总量在全国排位而纠结,着力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认真贯彻这一要求,在发展指向上实现“四个转变”,集中力量完成好调结构、治污染、惠民生等中心任务,并把端正发展指导思想落实到各级党组织,使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成为全省上下的普遍共识和工作的主旋律,还是一项没有完成的任务,前进道路上的突出问题还很多,特别是一些影响较大的问题,影响广泛而深远,对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如何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凝聚人心,共克时艰,把开展活动的着力点放在解决突出问题上,坚持从实际出发,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群众反映最强烈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二是如何提高服务群众的整体水平,把坚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落到实处。如何做到既对作出的承诺负责,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又注意做到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和目标,不做群众反感的事情,不搞实现不了的许愿,不能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
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改革创新、绿色崛起,把服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服务民生作为根本取向,把服务基层作为重要保障,引导、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实现“三个河北”中充分展示新作为、新形象、新业绩。
(一)加强宗旨教育,奠定服务群众的思想基础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都始终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办好民生大事,必须教育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提高为群众服务的自觉。一要使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至上的理念。要紧扣宗旨意识、群众观念进行教育引导、征求意见、查摆问题、立行立改,从而使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把握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站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高度,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解决好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问题,用真心对待群众、用真诚打动群众、用真情感动群众,始终把为民服务、为民谋利作为天职。二要坚持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的深刻变革和利益调整,使各种社会矛盾相互叠加、集中呈现,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思想道德领域出现的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影响着为群众办好事的内在动机和外在表现。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三个倡导”观察、分析和解读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党员干部看到主流和方向,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汇聚社会力量。三要确立行为准则。行为准则是宗旨意识在作风方面的外在表现和基本遵循,是塑造整体精神风貌的外在约束。要让党员干部围绕“三严三实”,从修身、用权、律己三方面加强对自我的约束和提高,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从谋事、创业、做人三方面加强约束和提高,实事求是,敢于担当、实干兴邦,在党的作风建设中,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
(二)坚持党的群众工作方法,提高服务群众的实际效果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推进各项工作重要法宝。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群众办好事,就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一要调查研究摸实情。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放下架子、塌下身子、一门心思,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社区农户,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摸真情,听真话,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期盼愿望,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忧虑疾苦,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追求的目标。二是要尊重群众集民智。要虚心向群众学习,问计于民,努力从群众的实践经验中汲取智慧,使我们的决策部署、发展思路、工作重点符合人民意愿和时代要求,在推动工作时,发动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把党的主张,化为群众的自觉认识和行动,使党的政策更多更好地解决群众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三是要转变作风惠民生。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摒弃“官气”、接通“地气”、疏通“怨气”,在群众工作中避免“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杜绝“坐着小车转,隔着玻璃看,找个代表谈”的不良现象。要经得起名、利、权、色的考验,以清风正气赢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以结对帮扶使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三)淬炼履职践诺能力,提升服务群众水平
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不是光凭美好愿望就能实现的,实践中必须要有履职践诺的能力。可以说,能力的大小决定着服务群众的水平。一要开展服务培训。要不断更新培训内容,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针对服务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加大专题培训力度。要综合运用现代先进的培训方法,如案例法、情景模拟法、研讨式、体验式、实地考察等,加强对党员干部进行现代服务手段、技能、程序等进行应用训练,以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为群众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二要提高服务协作能力。要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形成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生动局面。在公共服务领域中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积极扩大市场竞争的领域,让群众拥有更多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选择权,从而提高党员干部在市场竞争条件下的公共服务能力。要抓住重点难点问题,根据角色定位,明确公共服务主体之间的协作方式, 既搞好服务,又不“帮倒忙”,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参与”的协作关系和运行机制。三要强化廉洁能力。“公生明、廉生威”,要通过改革关紧制度的“笼子”,真正把好规矩立起来、把高压线架起来,使党员干部不越底线、不碰红线,以能力提升的“金刚钻”,锻造为民造福的“瓷器活”。
(四)完善创新有效服务模式,拓展服务群众平台
完善、创新有效服务模式,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水平的有效载体。我们要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和服务型政府为依托,努力探索创新服务模式新路径。一要以简政放权增活力。市场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要敞开政府职能转变的大门,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创造力,力争使群众“不花钱能办事、少花钱多办事。”切实防止审批事项边减边增、明减暗增。要把稳当前和增后劲结合起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使企业和产业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优化升级,为转型提供“源头活水”。要加快企业工商登记等制度改革,大力发展中小微企业和服务业,提供更广就业门路、更多就业机会。二要以综合型政务服务体系促转型。做好“服务”的大文章,要把政府主要部门和绝大部分审批职能,以及公共服务机构、社会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集中起来,成立综合性政务服务中心,将产权交易和与政府行为有关的招标拍卖等事项纳入中心运行体系,发挥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 实现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三要以电子政务提效率。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使用网络电子信息产品。要利用网络信息传输功能,实现网上审批、信息发布、电子监察等,将行政服务的触角主动向服务对象延伸,向基层群众延伸,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形成实体行政服务中心和虚拟的网上办事大厅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实现智能决策、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和智慧环境。
2014-12-25
“当代民生建设理论与实践”全国学术研讨会参会论文.
李鉴修(1966-),男,河北曲周县人,毕业于中央党校,博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执政党建设.
D26
A
1672-4658(2015)01-0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