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朝廷在安龙的政治文化活动述评

2015-02-28 17:50:17王仲坤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安龙朝廷

王仲坤

(安龙县教育局, 贵州 安龙)

永历朝廷在安龙的政治文化活动述评

王仲坤

(安龙县教育局, 贵州 安龙)

永历朝廷在安龙四年,永历帝勤于政事,确立了安龙抗清军事和战时经济中心地位,清明吏治维持正统权威,嘉奖良臣和春闱开科取士,调整地方建制。在今天的南明史研究热中,走入了人们的大视野,还永历帝的本来面目。

安龙;永历朝廷;政治文化

永历朝廷在安龙的政治文化的研究,多以地方志呈现,没有系统的研究成果。随着永历朝廷历史文物的出土,才被人们关注。

永历帝几经流离惊窜,于永历六年(1652)二月初六到达当时的安隆所城,驻跸近4年。

流传至今的南明永历朝廷的文献典籍浩如烟海,关于永历朝廷在安龙这段历史的记述,有的地方互相抵牾。谢国桢说:“(永历史料)然详于入黔以前,而略于都滇以后,则以道途辽阔,凭诸传闻,故未能得详也。”[1]

关于南明史的研究,毛佩琦先生有精辟的论述:“南明史是一段被抹杀的、曲解的历史,清政府说他是伪政权,在史书中史迹和人物都有很多缺失,因此,我们必须把这一段被抹杀的历史说清楚”;又说:“南明史是丰富多彩的,是值得研究的。研究南明历史不仅要研究南明的政治、经济、军事情况,例如政权建设、朝政如何构架、对外关系如何处理等等”。[2]

笔者以马克思主义和历史唯物论为指导,对永历朝廷在安龙所呈现的政治和文化进行深入的研判和述评。

一、永历帝艰难跋涉到安龙过上安稳的帝王生活

1.安龙迎来了新国君

永历帝君臣后妃一行人等迂回广西地,渡过红水河,在峒沙住宿了一夜。

历史就是这样的巧合,永历帝是甲子壬辰年(1652)二月初五吉祥日来到了峒沙,清嘉庆二年(1797),也是一个龙年正月初五,间隔145年,该寨的布依族姑娘王囊仙领导南笼府农民起义,宗旨是反清复明。王囊仙称“皇仙娘娘”,取年号“仙大”,立京城,建立军、政、巫领导指挥系统。[3]义军几乎攻入省城,惊动了嘉庆帝,派兵弹压,起义失败。

明永乐二年(1404年)安隆建的所城,城墙固若金汤,立有四门,北门顺天,门名颇具历史意义:“顺天”永乐元年改北平为顺天府,天子驻跸之地,此用“顺天”做门名,取近天子大意,现在真龙天子就驻跸这里了。永历帝选择了安龙,安龙也迎来永历朝廷。永历帝便是安龙人的新国君,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虽说山河残破,但仍有云贵川湘半壁江山。

永历帝风准龙颜,行品尚端,民众都有佳言。民献鸡黍,看中的是永历帝乃中兴大明之主,是复中土的希望。在安龙时注重修圣德,清明政纲,慎言政教,力挽人心,播布帝威。

永历朝廷住跸安龙虽受到孙可望的羁绊,但孙可望还不至于抛弃永历帝这块金字牌。他上疏说:“国姓岂敢冒,王封何敢承。臣等惟一意办虏。”在复皮熊的信中说“若滇若黔,总属朝廷封疆。”[1]

永历帝入主安龙,当然是轰动地方政治的历史事件,永历帝就是政治具象,君临安龙,修德修慈修俭,不敢为天下先。

2.御赐嘉名:安龙府

永历帝到安龙后的第4天,虽然来不及设“须尔座”,张胜奏请永历帝,请改安隆所为安龙府。永历帝将御笔在铜砚盒内的朱墨舔着,然后铺开黄绢纸,御笔一挥而就“安龙府”三个御体字!

地名已经成为文化符号,它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时代的标志。而“安龙”明显是一个政治地名。

清康熙六年(1667),改设南笼厅,雍正五年(1727)升为南笼府,嘉庆二年(1797)改为兴义府。辛亥革命后,因袭旧名,故名南笼县。1922年,县人西南军阀袁祖铭回黔当上贵州省省长,不知道他为什么会想起永历朝的安龙府名,相隔275年后遂把南笼县回归“安龙”。作为一方地域地名,沿用至今,壮名而远播。

3.王畿之地名副其实

明以前,安隆守御千户所是化外之地,以后便处于羁麋状态。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安隆千户所。至崇祯末即永历帝居安隆改所为府时止。安隆千户所的地方行政,起于明而终于明。

“京畿”并非妄加,李定国给永历帝的疏奏中就有“臣统兵迎扈,不日至行畿”。十八君子临刑绝命诗中,蒋乾昌吟“化作河山壮帝畿”和李元开吟“六年辛苦恋王畿”诗句,[1]这就是说,文武大臣都把安龙看作是永历朝廷的京畿地了。

可望迁永历帝住在这里,大喜过望,终于在自己统属的地盘了,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永历帝也有了安身之处。

永历帝迁入了原大西军余部所控制的地区,标志着这位南明皇帝被迫把自己和小朝廷的命运完全托付给了孙可望。当然大西军希望与正统皇权符号的南明朝廷联合抗清,巩固和扩大自己的经营地盘,永历帝也同时借大西军的势力改变自己的处境,形成了第二次抗清高潮。

二、永历帝临轩听政勤勉政事

1.确立安龙政治军事中心

在安龙期间,永历帝接受张献忠的大西军余部孙可望、李定国联合抗清,依靠农民军。这年,以大西军余部为主体的南明军对清军展开了全面反击。李定国率军8万东出湖南,取得靖州大捷,收复湖南大部;随后南下广西,取得桂林大捷,击毙清定南王孔有德,收复广西全省;然后又北上湖南取得衡阳大捷,击毙清敬谨亲王尼堪,天下震动。刘文秀出击四川,取得叙州大捷,克复川南、川东。孙可望也亲自率军在湖南取得辰州大捷。东南沿海的郑成功等的抗清军队也取得磁灶等大捷,并接受了永历封号。一时间,永历政权名义控制的区域恢复到了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全部,湖南、四川两省大部,广东、江西、福建、湖北四省一部,出现了抗清斗争的高潮。

安龙作为南明联合义军抗清的指挥中心地位不可取代,因而才有了南方抗清的大好局面。“率南方诸侯王以建瓴于中土”,[4]文武百官和儒宿云集。此时完全有抗清的物质条件,具有军事和战时经济意义,如果抗清战线不分裂,清军不会在短时间内占领南方诸省的。

2.完善六部五寺和院司机构

永历朝廷迁驻安龙后,以吴贞毓为内阁首辅的部寺院司基本设置完备。

永历六年(1652),内阁首辅吴贞毓。八年(1654),吴贞毓四月卒,丁继善继领。值得一提的是礼部尚书·邓士廉①系邓小平八世祖。

首辅和辅臣中,极坏者马吉翔、扶纲、张佐辰。《明季南略》有讽言:“吉翔依藉可望,挟制朝廷,复预机密,引其党张佐辰扶纲摄相行事,内外大权尽归庞马。时人因佐辰与纲相貌丑劣,羡事权奸,供庞马指挥,号佐辰为判官,扶纲为小鬼,而国势日削矣。”[1]

永历朝廷的内阁首辅及辅臣和六部五寺和院(监)司衙门,是一个完整的朝廷构架,在安抚民心和稳定军心上是起到积极作用的。

3.整肃吏治提振治理权威

永历帝不是如某些人所说的“破落皇帝”,这是对历史的无知或历史虚无主义唯心论。永历帝在安龙的亲政还是勤勉的,在浊世的政治环境下,力排险阻,不断修补正统的政权权威。

永历帝在安龙理政4年,重心放在整肃吏治,大力培植亲信,对臣下,封、赠、追、加四职俱全,推进抗清形势大好时局发展。

永历六年(1652)仅到安龙的第三天永历帝派遣吴之俊携带玺书到云南昆明,宣昭朝廷已经驻跸安龙了,即是永历帝亲政的第一道圣旨。四月旨批封李定国为西宁王、刘文秀为南康王。李定国出征不足一年,纵横数省,收复湘、桂,击败清军数十万。由此,得到永历帝的器重,申表他的劳苦功高,真是名至实归。刘文秀率大将王复臣、张先壁等五万人马进围保宁,迅速占据了全蜀。五月,封杨时清征定侯,封朱成功为漳国公。永历帝册封郑成功为延平王、招讨大将军,如此功绩,受永历帝功封并不为过,誉满江南。同时晋升张先璧沅国公、马进忠国公。九月,诏授文日章为湖南攸县知县。

十一月,永历帝杖宫人夏良璞、坤宁太监李国安,赐巴东王和王妃自尽,一场“宫人桃色门”结束。此举彰显永历帝对皇亲国戚和内侍不姑息养奸,严厉治理后宫。

永历帝整肃吏治修补正统权威,打破祖制,以加封进爵之举,笼络抗清将领。

4.诏改地方建制受制于永历中央政府

八年(1654)正月,永历帝整顿地方政府,下诏改“云南府”为“云兴府”、改“辰州”为“沅兴府”、改“沅州”为“黔兴府”,发展地方抗清大好形势。

十一月,诏改安隆州为府,改都康、万承、安平、龙安诸州为府。

表明时在安龙的永历朝廷还在控制着湖南、河北、甘肃、广东、广西、云南诸省,管辖的地方政权承认永历朝廷是中国的合法中央政府,永历帝是正统君主。

5.诰封忠臣及夫人以慰留臣工敬勤

诰命夫人是朝廷对高官的母亲或妻子加封,跟其丈夫官职有关,有俸禄,没实权。尹三聘及妻萧氏受永历帝在安龙时诰命的殊荣。

永历七年(1654)由阁署拟一圣旨《南明永历帝授尹三聘职封其妻萧氏制诰》,以慰忠臣。十一月升尹为皆通奉大夫的制诰中,永历帝说:三聘,庄凝之质,樸茂之幅。问玉荊山,袭珍自拟;瞻云湘水,附翼以从……厥劳斯举,朕命用光。

萧氏以夫尹三聘贵晋封夫人。制诰中说:萧氏秀蕴闺中,风标林下……助尔丈夫,时警夕郎之拜。

以后尹三聘始终供职在永历帝身边,屡建奇功。

三、艰危之时不忘推进文化建设

1.考选叙职优者升庸者诫免

永历六年(1652)十二月,永历帝自觉孤立自危,敕吏部考选臣僚。永历帝依祖制,吏部为管理全国文职官员,掌品秩铨选,考课黜陟封授策赏,定籍终制,即是考核良臣升迁。

永历帝一身皇帝装束,头戴马鬃瓦楞帽,身着纯绢大袖袍,腰悬玉带,临轩亲试。

考选结果,蒋乾昌、李元开选翰林院检讨,张镌选刑科给事中,李颀选福建监察御史,胡士瑞选浙江监察御史。加秩升职的还有林钟等。惟有马吉翔及弟马雄不在加秩升职之列,二人便怀恨在心。永历帝通过考选臣僚,目的是网络优秀人才,为的是以巩固皇权。

2.春闱开科取士

永历八年(1654)二月,永历帝在安龙文华殿开科取士。

甲午科春闱,这是永历朝廷第一次在安龙举行的会试。各地的举人云集安龙参加会试。考试在礼部举行,经过策论等考试,取士48人,通过会试的精英们最后一道考验就是殿试,主考官将前10名进呈永历帝,永历帝亲点状元。由帝亲自圈定名次,以四川熊渭为会元,授庶吉士,其余的授知县、教授等级职事。

由此可以推断,永历朝廷在安龙设有考试院和庶常馆教学机构。

3.兴办义学教诲苗童

永历朝廷在安龙时间虽然短暂,但还是很重视地方教育,建官学国子监,强翰林院。随永历朝而聚安龙的一大批儒士,带来了中原文化。陈寅恪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明末永历之世,滇黔实当今之畿辅,而神州之正朔也,时值艰危扰攘之际,以边徼一隅之地,犹能萃集禹域文化精英者,盖由于此。”[5]立府学宫教化苗童。学宫由学官管理,礼聘博学之士讲学,士农工商子弟皆可就读。

4.礼贤文士

永历帝礼贤安龙有德者,把这作为一种制度,视为盛典,求贤若渴。礼部尚书邓士廉赞永历帝“?尝稽古帝王御宇,尊有德,礼高年,命郡国以时奉行,著为令甲,甚盛典也。我皇上缵,承大统,间关黔粤,六飞所至,求贤若渴,于齿德隐君子,尤孜博访,形诸梦寐,惟恐沦于播弃,以丧国体,诚重之也。”邓士廉听说城里有一隐君名赵昆元,时年八十高寿,布衣疏食,俭约自持,其家世业儒,躬耕教子,知忠孝大节,为乡里所推重。遣官征召,但赵老先生力辞不就。邓士廉感慨不已,亟欲奏请永历帝旌表为“耆硕”,后因帝出安龙,邓士廉甚是遗憾之极,特撰文记述。[6]

5.培植地方风物和参禅悟道

永历帝寻找儒家与禅宗文化聊以解忧,思想得到某些平衡。安龙建于明初的玉泉寺,住着一位住持,名叫月幢禅师,[6]甚通觉路,佛理深谙,尽藏禅机,深得永历帝的宠幸。《兴义府志》记载:“永明王居安龙,常召与谈禅理,有深致。”可见朱由榔对释家的禅宗文化顶礼膜拜,满脑子的“有即无无即有,凡事皆空”正暗合帝意。月幢禅师动辄采摭佛典或敷演佛事奇闻,永历帝则固屡听而无厌,虽详熟而长新。真的期盼天人端严,奸慝败亡。永历帝赐给月幢色间紫袈裟一袭并钤印私章“广运之宝”三方和鹤顶珠一串。灼见永历帝与月幢交往情深之不一般。色间紫的袈裟和鹤顶珠是皇家之物,说明永历帝珍藏佛宗物件,到玉泉寺见月幢禅师是有准备的。

十年(1656)春,原建的东岳庙舍坍塌,神像剥落,安龙军民府同知任之聪自捐俸银并请同僚出俸金,修复祠宇、粉饰东岳大帝像,还在东岳庙旁新建金花神祠。任之聪撰《修东岳殿记》文中“是方父老子弟,欢呼报赛,醵金致飨。”[6]其中的“报赛”一词乃布依族语,称做官的人叫“报赛”(Baszsaih)。可见布依族人也影响着永历朝廷。

四、永历朝廷的欧洲外交

1.天主教义侵蚀永历朝政

在永历帝与清王朝十六年逐鹿鼎革的乱世之中,曾经涌现出一位太监界的奇人庞天寿,内廷太监皈依天主,他算是有史以来的第一人。庞天寿开始了在宫廷中的传教活动。人在绝望之际,最易投身信仰。于是,永历朝廷的宫廷高层第一次出现了皈依天主领洗的热潮。在庞天寿的引导下,皇太后王氏和马氏,起圣名烈纳和玛利亚;皇后王氏,起圣名亚纳,她们在宫中对圣母像日夜叩拜,为旷古未有之奇景。就连永历帝的皇子,都受洗起圣名叫康斯坦丁,后来嫌太拗口,简称当定。永历朝廷,是一个特殊的信奉天主教的朝廷。

永历帝自己一直因不愿意放弃后宫而没有受洗。瞿安德替两宫太后施洗礼时,永历帝没有在身边,两日后返回宫里,知道皇太后王氏、马氏及皇后入天主教,并没有加以反对。只因自己不能守一夫一妻的天主教戒律,身边有贵人,所以放弃了受洗。但他本人也参加过教会组织的活动。

处于残酷复杂的战乱年月,内心非常焦虑和恐惧,亦把兴国的希望寄托于天主的保佑,不仅支持皇室成员入教,本人亦每天听讲《圣经》经义,早晚还以礼教的方式作祈祷,求主赏赐国泰民安。

来东方传教的教士们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劝说中国皇帝皈依天主。如今庞天寿无限接近这一目标,得到西人赞赏。后来他专程去了趟澳门,受到鸣炮致敬。庞天寿甚至还代表皇帝,给罗马教宗英诺森十世、耶稣会会长和威尼斯共和国写了三封信,请传教士卜弥格转交,恳求派遣援军,以保大明平安。教宗得信以后,特意回书慰勉。

安龙与罗马教廷也因宁圣慈肃皇太后和司礼掌印太监庞亚基楼及马太后与罗马发生了联系。

2.梵蒂冈教宗法国国王知道中国有个安龙地名符号

宁圣慈肃皇太后、庞亚基楼给因诺曾爵的信虽说是在永历帝驻跸安龙之前,但候因诺曾爵的复信是在安龙之时,因此,因诺曾爵当然是知道永历帝是驻跸安龙的。

据黄一农[7]先生考证,永历朝廷与罗马教廷之间至少有13封信函:现存于今梵蒂冈密件档案处的有4封:王太后致教皇、司礼太监庞天寿上教皇以及教皇分别的复函;现存于耶稣会罗马档案馆的9封:王太后敕谕耶稣会总会长、庞天寿致耶稣会总会长、太后谕瞿纱微以及耶稣会总会长回覆明廷中人的6封拉丁文信稿。还有庞天寿致威尼斯共和国诸公信函,葡萄牙国王约翰四世致永历帝和庞天寿的信函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致太后的信函。

1650年底,卜弥格由澳门耶稣会派遣赴欧洲,庞天寿也派一名与瞿安德同教名游击官一同前往。卜弥格于永历七年(1653)8月抵欧洲,九年(1655)12月亚力山大七世接见卜弥格并交给两封分别致王太后和庞天寿的回信。卜弥格和陈安德出使罗马马其顿,次年3月离开里斯本,马太后和王皇后在安龙没有等来卜弥格所带来的回函,卜弥格却病死于越南。另有马太后谕耶稣会士瞿安德书:“又虑虏寇交虹之际,人心涣散之时,危在燃眉之急,恐落于凶恶之手,以污秽了身体。”此函书于马太后在安龙之时,由“虑虏寇交虹之际”,即指孙可望乱朝政的时候,可知致函瞿安德是在马太后在安龙。“恐落于凶恶之手,以污秽了身体”,暗示被孙可望所害,企求圣主“遣天神护持予身”。

虽说永历朝廷没有与梵蒂冈、葡萄牙、法国签订什么协议、条约,但是由后宫太后和大臣的书信往还,具有国书的性质。

五、永历朝廷影响安龙历史文化进程

1.皇家文化积淀培育南明之都荷香之城

永历朝廷为我们留下皇家文化。在安龙一中校园内出土两方镌刻“圣旨”石墩,一为阳刻,一为阴刻,均饰以龙浮雕,是修茸永历皇宫的装饰物历史见证。经考证,“圣旨”石墩是仪门的饰物。

明朱元璋龙孙孙涪悼王朱慈炜、沔殇王朱慈熠、澧冲王朱慈焯长眠安龙,埋葬在城郊的玉屏山麓。明王孙的骨骸及圹志犹在,墓志虽没有什么事迹可以入志,但因撰者的用心,墓志所传达的信息还是丰富的。

坟内圹井修得非常讲究,这是明制王陵的规制,但也十分简陋。按明陵应该是石灰浇桨墓型。在慈炜的墓圹里的无底红漆枋匣,内装土罐、花瓶各一个、铜钱50多枚,是了解皇家墓葬规制及殉葬品的实物见证。

墓志有极高的史料价值。首先墓志保持了皇家的体制:所记之事传递了与墓主事的时间、地点、人物、礼制和风土。尤其是风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安龙的经济和精神状况。其次墓志记录的“安龙”政权体制:解决了称谓混乱之争。还有中央官学“国子监”和为朝廷起草命令、兼掌修史、著作、图书等事务的“翰林院”。再次安龙是夷人聚居的地方,对永历朝廷抗清的支持是做出了牺牲的。几万明军驻守安龙的粮饷,靠以布依族为主体民族的人民筹集。所以墓志有云:“夷裔是孚”。永历朝廷还寄希望于布依族人民后人信服于他。墓志述及了安龙的胜境:“食北山对行阙,大溪环之,为安龙之胜。”“大麓献毹,澄流酌瓢。”玉屏山的树木郁郁葱葱,青草茵茵如地毯,环绕的大溪及陂塘海子水澄澈可酣饮。王坟背靠玉屏山,面对王宫,招堤的旅游胜地早已呈现。

2.忠义文化光辉典范发扬光大

李定国攻克桂林,俘虏叛将陈邦傅和他的儿子陈曾禹,解送贵阳,孙可望将陈邦傅杀了,并剥皮后塞入草传尸到安龙示众。山东道御史李如月上疏弹劾孙可望“不请旨擅杀勋镇,有不臣心,罪同(王)莽、(曹)操。又请加邦傅以恶谥,俾为不忠者戒。”永历帝不但没有接受李如月的奏章,反召李去面圣斥之:“谥以褒忠,无恶谥理,小臣妄言乱制。廷杖四十,除名。”李如月的事情给张应科知道了报告孙可望,可望得报后大怒,即令张应科杀李如月。绑缚李如月至朝门外,李见面前摆着一筐生石灰,一捆稻草。李如月问:“如何如此?”刀斧手答:“是揎(塞)你的草。”如月叱喝:“瞎奴!此株株是文章,节节是忠肠也!”喊着孙可望的名字大骂不绝。永历帝竟不能保护一个忠于自己朝臣的性命,李如月的节节忠肠可鉴,后来把李如月与十八先生附祀。

人所共知的十八先生被孙可望杀害的惨剧。神色不改各赋诗引颈受胪。

永历帝朝臣殉难者的浩气延续了安龙人的“节性”。安龙人最重“气节”,都有一种精气神,这精气神就是气节,是赖以生存、不断精进的动力。贞毓称之为“复国节”、舒位谓之“气直节”、张锳叫“励节”、张之洞呼为“忠节”。所以张桐题咏十八先生“多节亭”曰“劲节堪师法。”视死如归。

继后有年,年仅19岁的布依族女青年嘉庆年间起义领袖王囊仙,在清仁宗的屠刀下心不惊,肉不跳,从容就义;布依族咸同起义军儒将陆飞鸿引爆火药桶自毙也不向清军投降;王宪章被袁世凯秘密杀害于南京时骨气铮铮。

3.天主教文化与儒家文化碰撞

永历朝廷对安龙天主教的发生、发展有着极大的关联性。[8]叙述永历帝驻跸安龙历史,绕不开天主教的渗透,有人把它叫做“安龙的灰色文化。”

民国36年(1947)安龙代牧区升格为“安龙主教区”。安龙教区成立之前,就有天主教徒,是由永历朝廷中的天主教徒流落或发展的新教徒。

永历十六年,(1662)四月,朱由榔及太子慈炫在昆明篦子坡被吴三桂杀害,马太后、王皇后也殉难,后来安龙天主教按其教规,将马太后、王皇后和太子列为教徒中的福品为其塑“圣塔”。

“圣塔”,该塔柱体正面刻着“皇烈纳(嫡母王太后)、太后玛利亚(生母马太后)、后亚纳(皇后王氏)、太子当定”,第五面刻有“明末永历”和“1662壬寅四月”,使用西历在安龙还是第一次。

“向圣母玛利亚致敬石碑”,碑面上部刻有拉丁文“向玛利亚之星致敬”(AVE MARISSTELLA)。此即为马太后所立。

“凯尔特式十字架石墩”,刻有希腊字母P与X,它象征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us I Magnus)的力量与勇气。石墩寓意,在于受洗太子朱慈炫为“当定”。

清以降,天主教传教困难,乞求于圣母玛利亚,在景家冲岩石山开凿岩壁摩崖作为朝觐圣母的圣地,并镌刻“母皇”,表明天主教传教士把圣母作为南盘江流域各族人民的母皇,NIDDINDhMenRao法文,是和平、印度支那和布依族妈妈的译音。上刻一图乃圣母玛利亚怀抱新生耶稣,这是仿天主教士瞿安德送给王太后的图谶而作的。

4.安龙人民心中的永历帝

永历帝离开安龙,安龙的老百姓十分怀念永历帝,在民间传说有关永历朝的故事。常用清人吴伟业《鹿樵纪闻》中故事永历帝戏孙可望。孙可望至安龙入见(永历帝),将图谋不轨。王所居旁有古井,压以巨石,上刻符篆,相传张三丰锁孽龙于宫,可望发而视之,水忽涌出,可望惊走。媚贼者曰:“此龙来朝上,王呼免朝,水当退。”可望且呼且走,而水来益急,几没可望膝。乃传涌明王命呼之,水立退,邪谋由是顿息。有同样的传说,说孙可望到安龙,见永历帝相貌伟岸,气度不凡,孙可望一身冷汗,便遁行。孙可望与永历帝至死都没有谋面。只有表疏往还而已。此传说不过是鞭挞孙可望图谋不轨。

布依族民间故事《土酒结皇缘》、《凉茶地名的来历》和《陡坡吴三桂的传说》。《陡坡吴三桂的传说》故事讲述吴三桂弒母做了大官,引清兵入关,杀了永历帝,所以对永历帝有感情的安龙人民恨死了吴三桂,编故事鞭挞。还有传唱十八先生殉难歌:战鼓咚咚响,西山日已斜。黄泉无旅店,今夜宿谁家?

六、结论

永历帝抵达和离开安龙的日子虽然都有一个祥瑞的数字“六”,即是给多数人谋福祉和快乐,成败因孙可望而兴也因孙可望而殇。

安龙在后明半壁江山中不过是弹丸之地,却发生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事件,令中国和西方世界瞩目。

欲复辟中土重振大明,永历帝在水清濯缨水浊濯足[9]的政治处境里,希望有转圜生机,所以严肃谨敬地勤政,以赐封笼络臣工为主体的圣旨,不断从安龙文华殿廷寄到如火如荼的战场,许多报捷的奏章也频频上达圣意。

权奸阁臣马吉翔、阉宦司礼监庞天寿把持朝政,时生龌龊,但朝野也有浩然正气文臣,如吴贞毓、李如月贞节者,更有上合天心下惬意的闻鼙而执金戈鼙鼓而思破阵武将,如李定国、郑成功者。

永历帝不能久住安龙一展宏图,盖因虽具圣人仁义之谋,然心肝肠子是软的。忘记了先发制人后发受制于人的古训,是理也是势,所以被孙可望玩弄于股掌之间,政潮变成肘腋,经验教训深刻。再是孱主难扶,竟不能保护维护自己权威的忠臣义士,反而被诟为“愚忠”之辈。物极必反,正是这种忠节沐浴着安龙一代又一代人,才有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如王囊仙、王宪章等忧民忧国的仁人志士。永历朝也忽略了“和为贵”的儒家学理,②和则兴,分则亡,和衷共济,然而朝臣间尔虞我诈,相互攻讦;与大西军制造分裂。白文选对孙可望说:“两和为是”,孙派白入云南议和,[10]为时晚矣。

永历帝在安龙虽没有为天下苍生普降甘露,但也在中国大地响起一记惊雷。

注释:

①邓士廉,明代的第八世祖,名叫邓士廉,字人麟,明朝崇祯进士。其人慷慨负气,经史子集过目不忘。曾任广东海阳令和吏部侍郎。明末随桂王入滇缅,官为吏部尚书晋大学士。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年)秋,为缅人所诱,与其他四十一位大臣同时殉难。毛毛(邓榕)著《我的父亲邓小平·第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

②句出《论语》:“礼之用,和为贵。”

[1]贵州省安龙县史志办公室编.南明史料集[M].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

[2]毛佩琦.为什么要研究南明史[N].黔西南日报,2015-7-6.

[3]贵州省安龙县志编辑委员会编.安龙县志(卷一)[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4]黄瑜光.安龙发现明王矿志[Z].安龙政协文史资料集,1981.

[5]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M].中华书局,1962.

[6]张锳.兴义府志[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7]黄一农.两头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8]曾志辉.安龙天主教[D].博士论文,2014.

[9]孟轲.孟子[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

[10]计六奇.明季南略[M].中华书局出版社,1984.

责任编辑:徐海斌

The Yongli Court in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of Anlong

WANG Zhong-kun
(Anlong county Education Bureau,Anlong,Guizhou552400,China)

Yongli court in Anlong four years,Yongli emperor diligent,established the position of military forces and the wartime economic center of Anlong,Qingming officials maintain the orthodox authority for good ministers and spring families,adjust the local establishment.In today's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Nanming enthusiasm into people's vision,but also Yongli emperor.

Anlong;Yongli court;Political culture

1009—0673(2015)06—0029—07

K248.4

A

2015—11—15

王仲坤(1937— ),男,贵州安龙广人,安龙县教育局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地方史。

猜你喜欢
安龙朝廷
朝廷场域之下《左传》中的女性审美分析
今古文创(2023年19期)2023-06-09 06:38:52
三国鼎立之黄巾大起义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一千零一夜:北京的天空法兰西的爱
贵州安龙十里荷塘4种生境冬季林鸟群落结构差异性
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应对策略
安龙县委离退局组织老干部进行健康体检
晚晴(2016年9期)2016-05-14 18:55:21
安龙县委离退局专题廉政教育党课
晚晴(2016年5期)2016-05-14 08:01:10
从“安龙奠土”仪式谈白族的土府神信仰
战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