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东门
汉语并列式合义复合词语的文化心理意识——基于《现代汉语词典》的研究[1]
○艾东门
摘要:文章以《现代汉语词典》的相关词语为基础语料,探讨汉语中并列式合义复合词语的文化心理意识。文章通过对“动词”“名词”“形容词”和“成语”等四大类词语的分析,得出汉语中并列式合义复合词语的构词体现了“尊卑”“先行后果”推动下的“时间顺延”“对举”等文化心理意识。
关键词:现代汉语并列式复合词语文化心理
苏培成在讨论“字义和词义”的关系时,提出汉语复合词的词义与其字义的联系有五种。其中第二种是“合义”。“合义”的类型是“A+B=AB,例如:品德=品+德”。[2]笔者研究的“合义”基本上采用此种观点,但所使用的语言材料除了包括“品德”这一类之外,还包括“堤坝”“春秋”等具有概括性的词语类型和“报偿”“缤纷”等带有一定同义而在结构和意义上仍有各自的独立性的并列结构合义占主导和核心的词语类型,也就是说,笔者将苏培成的1、3类的词语也纳入了研究范围。同时,将“成语”也纳入到考察的范围中来。有鉴于此,我们采用“并列式合义复合词语”来界定研究的范围。
在汉语中,对于亲属词语反映出来的父权制文化,姓氏反映出来的母系社会的特点等内容,大家已非常熟悉。笔者在观察《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并列式合义复合词语的时候,也感受到了父权制下的尊卑文化在这些词语中的体现。例如:
椿萱父母夫妻父兄
公婆姐妹兄弟弟妹
舅姑婆媳儿女姊妹
在搜集的语料中,“鸾俦(夫妻)、伉俪(夫妻)”等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并列式结构,可单从“鸾,表示凤凰中的雄鸟”“伉,表刚劲”等意义上仍可以看出尊卑文化制度对汉语造词的影响。虽然在语料中也有“弟兄”(表示弟弟和哥哥)的例证,但这不能从总体上动摇并列式合义复合词受到尊卑文化制度影响的事实。
尊卑文化制度的影响不仅在亲属称谓上表现明显,在并列式合义复合词语的其他词语方面也大量存在:
称兄道弟男盗女娼痴男怨女大男大女
夫唱妇随鳏寡孤独难兄难弟牛郎织女
妻儿老小妇孺妇幼妻小
男女将士将校医护奴婢奴仆
这些词语都体现着尊卑思想。其中,引起笔者更多思考的是在“尊卑”模式下,“奴婢,男盗女娼”这类表示卑贱对象的词,在词语顺序的组织上,也严格按照“尊卑文化”安排着。可以初步看出,尊卑文化在并列式合义复合词语的顺序上起着很大的作用。尊卑意识不仅仅存在于两种对立的社会地位明显的阶级中,在同一等级的内部,也是严格按照这样的区别来划分词语的先后顺序的。在尊卑意识文化上,性别顺序占首要位置,“男前女后”的顺序,不管是尊称还是卑称,都是主要的顺序。社会地位和年龄则是顺序相应的限制条件。在同性别的顺序组合上,社会地位和年龄则是主要的限制条件。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存在着大量的并列式合义复合词,笔者主要对实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名词进行筛选,从中提炼出并列式合义复合词来进行研究。
(一)动词类[3]
查对查封查禁查究查勘查考
查收查问
判别判处判定判读判罚判决
叛离
叛乱叛卖叛逃溃散溃退溃逃
评比评点评定评断评说评析
评议
检测检察检定检视检讨检验
检修
校点校勘校改校正校注
调拨调派调配调遣调研
雕砌雕饰嘲讽嘲弄嘲谑
劝解劝勉劝慰劝诱
在“查”等组的词语中会有被认为是非并列式结构的,比如“校正”一词可以认为“正”是“校”的结果。笔者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校对订正”,结合合义定义的限制看:“校正=校对+订正”,这一词语是可按合义来解释的。
以上的例子是几组系列词。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单独的例子,列举部分例证如下:
筹建传承磋商顿挫俘获
拐卖悔改讲授鉴定攻取
核准呼救耗竭耗损敬慕
观察以上各组词语,笔者认为时间观念在动词类中最突出的表现应该是“时间顺延”概念。从“查”组的例子来看:“查对”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检查核对”,符合定义公式“查对=检查+核对”。“查禁”,《现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检查禁止”,运用定义公式“检查+禁止=查禁”,其基本意义也未变。“查封”,《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检查以后,贴上封条,禁止动用”,如果运用定义公式,显得有多余的成分,这一例就是笔者之前说到的扩展定义的部分,附加一定的意义,但是基础的模式仍不变。“查封=检查+封印”便能很好地表示出其意义。这应看做并列式合义复合词。同理,“叛乱”等组也可如此分析。
“时间顺延”概念在单个的例子中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释。如“传承”一词,指有所传习,才能承继下来;“攻取”,“攻”“取”在时间上前后相承。其他词语也都同理可证。
时间观念在动词类中的作用比较大,动词间的位置是不能随意调换的。并列式合义复合式动词中,后面的词语的动作往往会带有前一动作所要达到的某一种目的(结果)。
在“时间顺延”的概念中,时间顺延上的“先行后果”的观念意识则是更为深层的文化心理意识。“攻取”“传承”“拐卖”“鉴定”“呼救”等并列式合义复合词可以显示出“先行后果”的作用来。在系列组中,以“评比”组为例分析,“评比、评点、评断”等词语,其“评”都带有“先行”的特点,而后的“比、点、断”等则显示出“评”要到达的目的(结果)。其他组词语也可以同理得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并列式合义复合式动词类多存在一种“时间顺延”的概念,而推动“时间顺延”概念的“先行后果”意识是更深层的一种基础的文化心理意识。当然,例外是存在的。在并列式合义复合式动词类中,有些词语的时间观念不强。例如“进退、输赢、奉养”。
(二)形容词类
和蔼和畅和美和洽和顺和婉和易和悦
简便简单简括简陋骄横骄矜骄躁
平实平顺平稳平易勤恳勤俭勤苦勤快
清新清秀清雅清丽清廉清凉清亮清贫
柔和柔滑柔美柔媚柔润冷酷冷静冷暖
疏朗疏漏疏散舒失疏落苦恼苦闷
形容词和动词存在着相同的特点:“先行后果”下的“时间顺延”概念有一定体现,如“柔和”“疏朗”等词语都可以做此分析,只是其中的“行”需要加以一定的分析,“柔和”中的“柔”必有使其“柔”的动作,而此“柔”的动作之下,便产生了一种“和”的效果或者结果。可以说,形容词类表现出来的时间观念其实也是一种动词类辅助下的推动结果。但不能简单地认为形容词类的这种概念是动词类的附属。形容词类词语所产生的状态本身就是一种时间上的顺延流变。
(三)名词类
汉语名词类并列式合义复合词中,相对于动词、形容词类并列式合义复合词来说,其结构上对举的模式较为明显,两者之间意义的间隔比较清楚。而动词、形容词在时间顺延性和文化心理的“先行后果”意识上更为明显。例如:
潮汐尘垢成败春秋椿萱
弟妹弟兄恩怨夫妻父母
晦明婚恋将士利害奴婢
品德桥涵夙夜宝玩报刊
本末才能才学财物品貌
从结构来看,名词类是最符合“AB=A+B”这种模式的。从意义来看,上面的这些名词在表示基本意义对举之上,往往还有表示概括的意义。在时间顺延观念上,名词没有动词那样明显,且名词体现出来的时间顺延观念的间隔性相对明显。例如:早晚、昼夜、春秋、晦明、夙夜、分秒、朝夕等。
(四)成语类
除了以上三类词之外,笔者还将成语列入到复合词语的研究中来。在《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并列式合义复合词语的语料中,“2+2”的成语结构模式占了绝大部分的内容。通过对这些成语进行观察,笔者发现“2+2”的成语模式中,“第一字和第三字”“第二字和第四字”组合在一起,大部分是“N+N”“V+V”“Adj+Adj”并列式组合。例如:
察言观色超凡入圣陈词滥调披星戴月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称孤道寡称兄道弟
成家立业痴男怨女愁眉苦脸愁眉锁眼
春兰秋菊唇枪舌战粗茶淡饭粗手粗脚
粗枝大叶村夫俗子刀耕火种刀光剑影
刀山火海殚精竭虑箪食壶浆胆战心惊
灯红酒绿东倒西歪峨冠博带废寝忘食
断编残简断简残编断井颓垣多谋善断
平铺直叙天翻地覆天荒地老颠来倒去
耳聪目明耳濡目染耳提面命蜚短流长
翻江倒海翻来覆去翻箱倒柜翻天覆地
风平浪静风起云涌风调雨顺夫唱妇随
好高骛远好善乐施好逸恶劳和风细雨
和颜悦色狐朋狗友狐群狗党胡思乱想
明争暗斗刻骨铭心狼心狗肺披坚执锐
明来暗往前赴后继日积月累山清水秀
舍本逐末山穷水尽山盟海誓铺天盖地
克勤克俭难兄难弟能屈能伸彻头彻尾
大吹大擂平起平坐若明若暗若隐若现
缩手缩脚缩头缩脑克勤克俭大摇大摆
大是大非大手大脚大起大落大模大样
大男大女大风大浪不卑不亢不尴不尬
不弃不离不伦不类不偏不倚不闻不问
在以上的例证中,像“不偏不倚”之类出现重复词语“不”的成语,其“第二字和第四字”连在一起仍能体现并列组合的关系。而不出现重复词语的例子绝大部分是并列式合义复合组合的关系。同时组合后的并列词语,其顺序和单独作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的顺序大致相同。笔者在“2+2”的结构中将其成语中的“一三字”组合,“二四字”组合成两类,组合后的词语是能够和这个成语的基本意义结构有关联的。例如:
大吹大擂——吹擂(“大”起着修饰限定的作用)
明争暗斗——争斗(“明暗”起着修饰限定的作用)
风起云涌——起涌(“风、云”是“起、涌”的陈述对象)
夫唱妇随——唱随(“夫、妇”是“唱、随”的陈述对象)
从以上例证分析可以看出,并列式合义复合成语类所要表达的时间观念其实是和动词等类的词语相一致的。“先行后果”下的“时间顺延”可以体现。“争斗”“起涌”“唱随”就可以体现。
周荐(1986)认为:“并列结构在语意上,汉语言社团的人们在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现象等并举时,常在观念上把列举的对象作好坏、大小、重要次要、习用罕见等区分,习惯上便把用来指称好、大、重要、习用一类事物、现象的词语置于并列结构的起首,而把用以称说坏、小、次要、罕见的一类事物和现象的词语放在次末。”在并列式合义复合词语中,名词能很好地体现出“对举”这种原则。如:
是非善恶成败夫妻甘苦
好歹好恶吉凶利害浓淡
爱恨亲疏年月日生老病死天地君亲师[4]
“对举”类在并列式合义复合词语中容易被人们直接发觉。在复合的成语中的“2+2”模式,就笔者搜集的语料看,“对举”依然能明显体现出来。例如:
缩手缩脚——手脚(缩是手、脚的行为动作)
大是大非——是非(大起着修饰限定的作用)
铺天盖地——天地(铺、盖是天地的动作行为)
名词中的“是非”“天地”体现出来的基本意义的对举和概括很明显。“大手大脚”“翻箱倒柜”等词语中的名词组合也可以体现这一点。成语例证如上所举,不多加分析。
综上分析,笔者初步推测“并列式2+2”模式的成语体现出来的“时间和对举”文化意识基本上可以由其结构中的一三字、二四字组合的词语来体现,其动词和形容词表现出来的时间性最强,名词表现出来的组合性最强。
并列式合义复合词语(成语和一般词语)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并列式合义复合式动、形、名三大词类在文化心理意识上存在着一致性。“先行后果”推动下的“时间顺延”模式是四者在文化心理意识上的一致性表现。
词义的发展,总是会或多或少地带上使用语言场合或者使用者的特色。这是在分析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具象”“抽象”判断的困扰,尤其在成语上——成语有表层和深层意义,从深层意义上来讲,这些成语是不能分成几个词语,再合并得到整体意思的。所以笔者在分析成语及有些复合词的时候,多看其初的具象的意义,而将其抽象的意义作为一个参考项来考虑。在涉及到深层意义的时候,这种一致性的判断就需要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了。
注释:
[1]本文中的复合词语多数来自吕叔湘、丁声树等主编的《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也有极少的一些复合词语来自别处。凡是引自其他地方的词语,本文都标注出来了。对于来自《现代汉语词典》的词语,不一一标出页码。
[2]苏培成提出的五种汉语复合词的词义和字义的关系是:
(1)同义,即A+B=A=B,如:声+音=声=音。
(2)合义,即A+B=AB,如:品+德=品质道德。
(3)加义,即A+B=AB+C,如:景+物=(可供观赏的)景物+事物。
(4)偏义,即A+B=A或B,如:国家=国。
(5)转义,即A+B=C。如,毛+病=人的缺点。
此内容见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的第六章,第六节,第12-13页。
[3]由于各类中的词语较多,限于篇幅,笔者只能适当地列举出一些词语。由于汉语词类的复杂性,跨类的现象、词语词性的灵活性都使在判断词语词性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困惑。所以在判断这些词语的归类的时候,语法功能是首选原则,但是也参考了意义的分类标准。对于跨类的现象,分开计算。
[4]“爱恨”至“天地君亲师”五例来自周荐的《并列结构内的词语的顺序问题》。
参考文献:
[1]吕叔湘,丁声树.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周荐.并列结构内的词语的顺序问题[J].天津师大学学报,1986,(5).
(艾东门江西南昌南昌工学院民族教育学院一分院语文教研室33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