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激趣、精巧
——从四堂同课异构课看语文课堂的导入艺术
◎王金发
每个学年,学校都要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学科教学竞赛。今年,语文学科给青年老师出的竞赛课题是:用一个课时完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四位参赛老师做了充分准备后,先后登台亮相。他们为这节课设计的导入分别是这样的:
A老师的导入: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国的文学在不同的时代出现了不同的文体,唐诗、宋词、元曲分别是唐、宋、元时期的代表文体。宋词的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陆游、李清照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轼的代表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词的题目——赤壁怀古。从中,同学们能感受到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同学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教师归纳:刚才有的同学已经说得很好,就是苏轼来到赤壁这个地方,看到这里的雄奇壮阔的景象,联想到三国时的周瑜在这里建功立业,而自己年纪已大却功业未成。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这首词。
[至此,用时约8分钟]
B老师的导入:
同学们对流行歌曲都情有独钟,可是老师却喜欢古人的流行歌曲,不知道你们是否也一样喜欢,下面请允许老师为大家演唱。(教师放声高唱《明月几时有》。用时4分钟,唱毕。)教师介绍说:这首歌的词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苏轼。我们曾经学过苏轼的散文《赤壁赋》,词《水调歌头》等作品。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散文成就很高,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均为“唐宋八大家”,书法、绘画的造诣也很高,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全才。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至此,已用时约12分钟]
C老师的导入: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作者本着“七分虚构,三分写实”的原则,给我们创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就有周瑜。今天,我们就将一起来共同学习一首与周瑜紧密相关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至此,用时约2分钟]
D老师的导入:
老师很喜欢我国的传统文学作品,尤其是大文豪苏轼的作品,他的千古名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至今还在我的耳旁唱响。同学们知道这是出自苏轼的哪篇名作吗?(学生争相回答:《赤壁赋》。)
对!同学们的记忆非常准确,那么,同学们还记得文中还有哪些名句吗?(学生又争先回答:“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等。)
今天,老师将带领各位同学一起赏析同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同是以赤壁为题,写赤壁景色,缅怀和赤壁有关的历史人物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至此,用时约8分钟]
听完这四堂课后,笔者想,在当今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怎样才能改变以往语文课堂的“少慢差费”,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呢?
林斯坦教授认为,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在符合时代和学生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在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活动的质和量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通过一定时段的教学后,学生能够取得较为明显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课堂的导入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笔者认为,这一环节应力争做到高效、激趣、精巧。下面将结合上述四堂课的导入,谈谈自己的理解。
A老师的导入从文学史的角度切入,结合怀古诗词的特点进行解题,给学生以理性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整堂课都紧紧围绕怀古诗词的特点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赏析,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是一个不错的导入。
B老师的导入以高唱《明月几时有》导入,确实达到了激发兴趣的效果,但所选的歌曲是与《念奴娇·赤壁怀古》风格截然不同的作品。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后,教师未能及时转入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学习,而是介绍苏轼的相关常识,这些知识初中早已学过,该教师还用大段的时间来介绍,使学生刚被调动起来的兴趣丧失殆尽。这位老师奉行的仍是前苏联的块状教学模式,课堂的导入仍是“知人论世”式的,似乎不进行作者介绍,这一课就没办法上了。整个导入用时约12分钟,预示着这堂课将无法完成教学内容。
C老师的导入用时仅2分钟,但未能扣住《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的特点,因此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D老师以复习《赤壁赋》导入新课,学生不仅复习了《赤壁赋》中的名言警句,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关赤壁、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中的英雄人物等等相关的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被激活起来,为学习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做了很好的铺垫。因此,这是一个相对高效的导入。
A和D两位老师的课堂,都有了一个良好的导入,为师生共同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做好了充分准备,因此,教学竞赛的结果,A和D两位老师胜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因此,我们教师在设计新课导入时,务必将高效、激趣、精巧作为追求的目标,要让学生感觉到“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为学生深入领会文本做“情感蓄势”。参考文献:
[1]叶禹卿主编.新课程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评析(中学卷)[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
[2]郑金洲主编.问题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王金发 福建省沙县金沙高级中学 36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