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帮扶留守少年儿童长效机制建设探究

2015-02-28 14:11:17杨金帆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5期
关键词:长效机制儿童心理

杨金帆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100083)

高校帮扶留守少年儿童长效机制建设探究

杨金帆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10008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而相对落后的山区仍旧十分贫困。许多年轻男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离乡背井外出打工,孩子则交给年迈的老人扶养,老人无法在思想和行动上理解孩子,很容易使孩子养成叛逆、自闭的性格。在农村,此类孩子被称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是阻碍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前进。本文从高校帮扶留守少年儿童长效机制建设的探究方面,对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受教育问题提出了相关意见。

高校 留守儿童 长效机制建设

前言:

2014在年我国有关部门统计中,留守儿童的数量达到了三千多万,并呈上升趋势。其中接受教育的占据其中的三分之二,也就是说大约有一千多万的留守儿童没有接受教育,此类现象将为我国未来的社会发展埋下极大的隐患。文中从对留守儿童的基本认识、高校帮扶机制的建设以及未来的发展等方面,深入的分析了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一系列建议。

一、留守儿童的基本认知

(一)留守儿童的定义

留守儿童主要指在农村父母全都外出打工,孩子自己跟着年迈的老人或其他亲属一起生活的儿童。留守儿童并非所有都是悲观叛逆的,主要分为两种性格表现形式:其一,此类留守儿童心地善良,乐观坚强,在父母不在的情况下帮助照顾年迈的老人,在和老人相依为命的过程中懂得生活的辛苦,从而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心情和做法;其二,另一种留守儿童则在环境的推动下走上了另一个极端。他们仇视一切幸福的事物,对外出打工的父母深感怨恨,对整个社会同样充满了愤怒,很容易在不法分子的诱导下做出伤害他人、危及社会的事情[1]。

(二)留守儿童叛逆化的原因

留守儿童中很大一部分出现了叛逆化和内向化情绪,主要是由外部环境和他人的情绪影响以及自身的心理因素导致的。

1.外部环境和他人因素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外部环境和他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由于留守儿童从小与父母分离,在老人身边长大,大部分对孩子都有着溺爱和怜惜心理。于是,在平常的生活中对孩子的恶劣行为通常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没有在孩子犯错的第一时间及时批评并纠正其错误行为,监管不力。另外,孩子在性格养成的青少年时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其他亲人在一定程度上无法代替父母的存在,也就无法给予留守儿童心理所需的照顾和安慰。在各种外部环境和他人情绪的影响下,留守儿童很容易形成自卑、叛逆的极端性格。

2.自身心理因素

留守儿童由于在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时期缺少关爱,心理发育并不如其他孩子健全,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心理疾病。大部分在生活时,缺乏自信,有着浓重的心理阴影。特别是在他们和其他孩子一起接受教育时,自卑心理表现得将更加明显,很容易将留守儿童推向错误的道路。当留守儿童看到其他孩子都能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时,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羡慕心理,甚至在此之上演变为仇视心理,导致留守儿童情绪极端化现象的出现。

二、高校帮扶留守青年儿童长效机制的建设

由于留守儿童受教育低的现象十分普遍,对我国未来的发展非常不利。在我国社会各界的倡导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下,我国高校开始建设帮扶留守儿童长效机制,希望为解决留守儿童受教育问题尽绵薄之力,推动留守儿童问题的有效解决。

(一)确立领导制度

高校首先应该成立留守儿童关爱小组和帮扶留守儿童工作制度,上到学校高层领导,下到班级班长都应该被纳入领导帮扶制度之中。其中,应该明确管理制度和帮扶内容,对具体的帮扶政策精确到每一个细节,争取做到照顾所有需要帮扶的留守儿童。充分发挥领导制度中成员的力量和制度的作用,加强对留守儿童关爱和帮扶的力度,在提供帮助的同时还要注意帮扶的手段和行为,避免留守儿童产生自卑心理,对其造成二次伤害。对其中生活贫困的留守儿童采取奖学金补助和扶贫资金补助政策,为留守儿童提供物质上的保障[2]。

(二)建立信息库制度

在对留守儿童进行帮扶之前应该对其家庭和生活环境进行彻底的调查,了解留守儿童过去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从根本上研究留守儿童问题。同时,在接下来的帮扶过程中也不能放松对留守儿童的照顾,应该在每年的固定时间对留守儿童的目前生活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帮扶政策对留守儿童受教育问题的解决程度,并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促进高校帮扶政策的可持续发展[3]。

三、高校帮扶留守青年儿童长效机制的完善

我国对留守儿童的重视程度和相关问题研究力度还不够,因此,在高校帮扶留守青年儿童长效机制的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完善的地方。完善高校帮扶留守青年儿童长效机制,对解决我国留守儿童问题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一对一帮扶管理

有时,学校的领导成员业务繁忙,容易造成帮扶行动的疏漏。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就需要高校内部积极倡导每班的班长和团支书等下层领导将帮扶政策积极落实到每一个留守儿童。学生应该主动的做留守儿童的朋友,全方面的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同时还要了解留守儿童父母的情况,知晓留守儿童的心理。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们的学习,照顾留守儿童的生活,引导留守儿童的心理使之健康成长。高校领导应该确保每一个留守儿童都有一对一的学生在扶助着,建立完备的留守儿童信息库,以便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的与他们的父母取得联系。

(二)心连心帮扶政策

为了有效地解决留守儿童不信任他人、不将自身困境说与他人的情况,高校教师在进行帮扶行动时应该不定期的与留守儿童谈心,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心理活动,引导留守儿童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友善的性格。同时,老师要坚持对留守儿童的家访工作,在其父母回来时及时的与父母联系并进行沟通,将留守儿童的情况说给其父母,劝导留守儿童的父母增加对孩子的照顾和情感上的交流,满足孩子生长所需的关心。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早日让问题留守儿童走出阴影,健康快乐的成长。

结论:

高校帮扶留守青年儿童长效机制的建设有效地解决了留守儿童受教育的问题。但是,光凭借外力条件是不够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还得从孩子的父母做起,劝导父母加强对孩子的照顾和关心,从小帮助孩子树立健康积极的心理和友善的性格,避免叛逆化、极端化。通过本文对留守儿童和高校帮扶留守青年儿童长效机制的研究,希望为政府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一定的启发,早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1]王恒胤,吴文衔,吴长虹,等.高校帮扶留守少年儿童长效机制建设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02(08):171.

[2]纪旭,杨志华.大学生骨干帮扶留守儿童长效机制探索[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3,06(01):40.

[3]冯宣.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创新——以陕西石泉县关爱留守儿童长效机制建设为例[J].新西部(理论版),2013,09(Z1):24.

猜你喜欢
长效机制儿童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公民与法治(2022年3期)2022-07-29 00:57:10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留守儿童
杂文选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儿童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01-24 07:00:03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