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院校医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

2015-02-28 14:11:17刘晶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5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医学生毕业生

刘晶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天津 300270)

独立院校医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

刘晶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天津 300270)

在医学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年,伴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医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医学类独立学院作为医学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培养的毕业生面临着医学的专业性强、就业渠道相对狭窄与市场对"三本"就业歧视的双重压力。有效提升独立院校医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做好市场定位是当前医学类独立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围绕独立院校医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解决独立院校医学生就业问题提出策略。

独立学院 医学生 就业问题 现状 对策

自2009年新医疗改革以来,社会对医疗行业从业人员数量需求与专业要求的逐步提升,进一步刺激了医疗岗位的就业竞争,这对即将成为医疗卫生事业从业人员的医学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独立学院医学生就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我国高校毕业生已从2000年的107万人增长到2014年的727万人,毕业生人数增幅近7倍之多。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普通高等教育教学中,2014年全国经国家批准设立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独立学院共有287所,承担了近三分之一的本科生培养任务。在医学高等教育培养中,我国现有医学类院校280余所,本专科在校生达近170余万人,每年有30余万的医学生走出校门。目前,我国共有医科类独立院校22所,在本科阶段的医学生教育与培养上,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其培养的医学毕业生在求职中带着“三本”的标签,夹在注重知识培养的“一本、二本”公办院校毕业生与注重技能培训的专科院校毕业生之间,面临着医学的专业性强、就业渠道相对狭窄与市场对“三本”就业歧视的双重压力,使得原本就难以就业的医学生雪上加霜。

二、独立院校医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原因

1、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就业市场需求相对过剩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医学毕业生逐年增加。市场竞争使得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准入标准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城市的二甲以上医院,现有医疗人员数量基本饱和,市场对医学毕业生的需求已由供不应求变为“博士生供不应求,研究生供求基本平衡,本科生供过于求”。本专科生更多的转向了技术操作型的医疗相关行业求职。

2、基层医院人才断层,供求关系不平衡

由于学历层次、专业结构、地区分布、用人机制等问题,民营医院大多采取人才租赁形式,聘用大批离退休专家或向大医院租借,对培养大学生兴趣不高。虽然中小医院、偏远地区医院对医学本科生有很强烈的需求,但由于条件相对较差,很多医学生不愿意去。人才供需的严重失衡,使得医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3、用人单位选材存在误区,市场竞争不公

由于独立学院办学时间短,社会影响小,认知度不高。与普通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相比较,在学院品牌、培养素质、软硬条件、社会资源等各方面均有不足,且独立院校学生高考入学分数较公办医科院校学生的分数低,毕业生就业劣势明显。虽然独立学院学生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但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办学情况和毕业生各方面的素质、能力、特点不甚了解,一度出现“三本生免谈”的情况。

此外,虽然医疗招聘的准入考核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护理学、医学影像学等专业毕业生在求职考试中的公平竞争,但对于就业市场严重饱和的临床医学等专业,毕业生在求职复试阶段仍然存在较明显的“凭关系,看门道”的不公现象,严重影响毕业生的求职积极性。

(二)学校原因

1.教育结构不合理

我国医学教育层次繁多,结构较为复杂,学制比较混乱,不少高校的专业与课程设置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盲目扩招,出现了热门专业一窝蜂出现的情况,临床医学等专业毕业生过多。部分学校过于偏重理论教学,忽略了实践教学、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得独立院校部分毕业生不符合市场需求,造成高校培养和社会需求出现断层。

2.师资队伍不稳定

大多数独立学院多依靠母体院校的师资力量,缺乏有效的聘用机制与稳定的教育师资队伍,教学质量不便掌控,难以保证教学目标的落实。这种情况下,独立学院很难建立起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从根本上受到了影响,更难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办学方向。

3.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

独立院校对就业指导重视不够,就业工作在各方面配备不到位,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不健全、资金缺乏、就业工作人员缺编、办公条件简陋等问题使得就业工作难以开展或穷于应付,没有贯穿和体现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同时,其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多缺乏求职的成功实践与必要的职场经验,就业指导方法简单,对学生和职场的了解少、分析少,使得就业指导内容不充实,针对性差,效果不理想。

三、高校改进医学生就业现状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毕业生就业工作应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需要领导重视,需要全体干部教师的参与和支持,不可能靠一个部门或少数人来抓。对此学校要建立健全就业指导和服务机构,在办公条件、人员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建立一支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就业工作队伍。

(二)加强就业指导,形成全程指导模式

树立全程职业咨询和指导的理念,改变就业指导以完成签约手续为中心的局面。针对不同年级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专业意识教育、就业社会实践、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就业方法指导。着重加强学生的职业适应力教育、就业期望值教育,增加社会实践,加强执业医师的专题教育与培训进而提高毕业生的工作稳定性。

(三)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端正毕业生求职心态

对于医学生的培养,要包含专业基础、实践操作、医学职业素养以及英语和计算机应用等工作能力,包含求职能力、社交能力、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对于独立医学院毕业生应该转变陈旧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树立多元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思维意识,抛弃攀比、从众等心理,以理性和务实的心态直面就业和择业。毕业生应客观分析和评价自我,明确自我定位,多层次、多领域地选择就业岗位,争取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拓宽就业机会。

[1]黄小玲.曾首涛.张晓丽,医学生就业问题的几点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6(05)

[2]龙军.黄晓萍,独立学院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医学生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意林(2020年15期)2020-08-28 11:10:24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3:18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4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
创业家(2015年4期)2015-02-27 07:53:13
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